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_精华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_精华版

水文地质重点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

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水循环过程有三种

水循环过程有三种

水循环过程‎有三种:(1)海陆间大循‎环:海洋水蒸发‎后到达海洋‎上空,其中90%冷凝又降落‎到海洋,其余10%,随着大气运‎动输送到陆‎地上空,冷凝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表面。

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地下径‎流,在从陆地流‎回海洋。

简单的说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这‎么几个主要‎的环节。

(2)陆地水循环‎:很简单陆地水蒸发‎到空中,遇冷凝结降‎落到地面。

再蒸发再凝‎结,实现水的循‎环。

(3)海洋水循环‎:同理海洋水蒸发‎到高空,遇冷凝结降‎落回海洋,然后循环运‎动。

三种水循环‎中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

是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海洋水循环‎是三个循环‎中,水量循环最‎大的一个。

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水在地球上‎不停地流动‎和改变着形‎态。

风吹日晒,使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升入蓝天。

动植里的‎水就是这样‎不停地循环‎着(图4-12)。

水的自然循‎环过程为人‎类提供了净‎化的水,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依靠分散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例如,矿藏中的盐‎分、矿物质,空气中的气‎体,乃至土壤中‎的泥沙。

与此同时,水在循环中‎也不断地除‎去污浊和杂‎质,保持着自身‎的洁净,这就是水的‎自然净化。

水的自然净‎化有多种途‎径。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逸入‎大气,水蒸气再化‎为雨、雪、冰雹降落到‎地面,流入江河,渗入地下。

雨、雪、冰雹可以看‎作比较纯净‎的水,所以水的蒸‎发是一种自‎然净化过程‎。

分散在水中‎容易挥发的‎杂质,当地表水流‎经岩石或溪‎流时,它们会从水‎中释放到空‎气中去,使水得到净‎化。

这样的过程‎叫做曝气。

分散在水中‎的固体小颗‎粒在江河、溪流中缓缓‎流动时,会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而除去。

有些固体小‎颗粒在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也会被土壤‎、沙层吸附和‎过滤,故从地下渗‎出的井水、泉水晶莹清‎澈。

水即使经过‎蒸发、曝气、沉降、过滤、吸附等过程‎,但水体中总‎还有一些自‎然污染物。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1、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又称水的大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外表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外表;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

2、陆地内循环。

陆地上(或一个流域内)发生的水循环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_蒸发的复杂过程。

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之间的交换又称三水转化。

流域径流是陆地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3、海上内循环。

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部分水分交换过程。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1)定义—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适进行的。

(2)水文循环的划分1.循环路径不同: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2.时空尺度不同: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3)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水文循环尺度——全球、流域(区域)、水-土-生水文循环的作用:通过循环—水的质量得以净化、水的数量得以再生水资源不断更新与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保证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地质循环。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孔隙的分类: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通常用n 表示.包气带水的存在形式(多样): 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饱水带中水的存在形式:①重力水②结合水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含水量:岩石样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是某岩样某时的含水状态)又称岩石的天然含水量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含水层:是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各类砂土,砂岩等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概念的相对性:1.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的相对性——相当水量满足需要即可。

2.从理论意义来看——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有时空尺度的制约。

潜水:饱水带中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水:充满于2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之。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材建设项目《水文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环能学院市政工程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12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试 (5)第三章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18)第四章年径流及洪、枯径流 (33)第五章降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0)第六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54)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水文现象是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形式)。

2.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3.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

4.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海洋或陆面局部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6.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文预报)。

7.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8.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

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9.水文现象具有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二、选择题1. 水文现象的发生[ d ]。

a 完全是偶然性的b 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d 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c ]的概率分布情况。

a 任一时期内b 预见期内c 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 某一时刻3. 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b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水文学习题集与答案

水文学习题集与答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材建设项目《水文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环能学院市政工程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12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试 (5)第三章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18)第四章年径流及洪、枯径流 (33)第五章降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0)第六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54)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水文现象是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形式)。

2.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3.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

4.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海洋或陆面局部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6.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文预报)。

7.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8.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

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9.水文现象具有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二、选择题1. 水文现象的发生[ d ]。

a 完全是偶然性的b 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d 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c ]的概率分布情况。

a 任一时期内b 预见期内c 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 某一时刻3. 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b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循环和_小_循环。

2.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大循环。

3.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小循环___。

4. 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_____ ,内因是_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变的特性_________。

5.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蒸发____,__降雨______,__下渗_____,___径流____。

6.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

7.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

8.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9.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____流域____。

10.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闭合区域_____流域;否则,称非闭合区域流域。

11. 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____河流长度_______。

12.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_河流纵比降________。

13.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______河网密度_______。

14.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零______。

15. 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

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说,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______越大_____。

16.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产流_____过程和 ______汇流______过程。

17.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_____流量_________。

18.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___径流模数________。

19.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一指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测站 A B C D E
合计
ai (%)
Pi (mm)
ai·Pi (mm)
24 45 10.8
21 57 12.0
37 69 25.5
8 66 5.3
10 78 7.8
100
61.4
ai
Ai A
n
A Ai i 1
n
P ai Pi i 1
六、我国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 ①分带性:5带; ②年内分配不均: ③年际变化大:
③填洼 ②下渗
①植物截留
R1 R2
R3
R4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总结: 1.产流过程: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
①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净雨和它形成的 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②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 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
地面净雨→地面径流 ③ 表层流净雨→表层流或壤中流 地面径流 总径流过程
暖锋雨 特点:降雨强度小、历时长、雨区范围大.
④ 气旋雨 Ⅰ、温带气旋雨
Ⅱ、热带气旋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
三、 降水量观测 器测法
方法 雷达探测 气象卫星云图
1、雨量器 分辨率0.1mm.两段制 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 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 段次.
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 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干流: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水系:脉络相同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体统.
黄河流域水系图
2、河流的基本特征 ⑴河长 自##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km〕. 量取方法:曲线仪或分规.
⑵河流的断面: 横断面:垂直流向 纵断面:沿中泓线
3. 河道纵比降: ⑴概念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水底〕的高差△h称 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其善而润万物,以其三态之变而求创新。

以其生态而求绵延,以其汇聚而纳团结。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海陆循环),小循环(陆陆循环,海海循环)。

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降水,蒸发,渗流,径流)称为水文现象。

河流的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河流比降(S=(Z1-Z2)/L)计算时以米为单位。

河流断面:横断面(一般指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断面)。

纵断面:(一般是指沿河流深泓线的断面)。

深泓线是指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水系形状:(扇形水系,羽毛形水系,平行水系,混合型水系)。

河川径流的组成:(地上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产流,汇流)。

影响合川径流的因素:(气候因素影响,下垫面因素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水线:地形向两侧倾斜,是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

关于河流经流的计算:
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水量。

经流总量W=QT(一年T=3.154x107秒)
径流模数M=1000Q/F。

径流深度:R=W/1000F(单位mm)。

径流系数:@=R/P,(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量,单位都为mm)。

例题:水文站面积54500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1650mm,平均流量1680m3/s。

W=QT=1680x3.154x107=5.30x1010m3.
R=W/1000F=5.30x1010m3/54500=972mm.
M=1000Q/F=1000X1680/54500=30.83(L/s.km2)
@=R/P=972/1650=0.59
水量平衡计算:P=R+E+V;
P降水量,R出口端面径流量,E流域平均蒸发量,V蓄水量之差。

概率事件:加法定律,乘法定律。

A,B为独立事件:P(A+B)=P(A)+P(B)。

A,B不互斥:P(A+B)=P(A)+P(B)-P(AB)。

A,B为独立事件:P(AB)=P(A)xP(B)。

A,B不互斥:P(AB)=P(A)xP(B/A)或P(AB)=P(A)xP(A/B)。

重现期:T=1/P,(P<50%)或者P=1/1-P(P>50%)。

经验平率和经验平率曲线计算步骤:使用皮尔逊3型曲线。

1.将流量排序,
2.P=(m/n+1)x100%,
3.将P值点会在坐标纸上,
4.目估点群中央的光滑曲线。

m为序号数,n为观测资料的项数。

统计参数:均值x=【Xi/n,模比系数Ki=Xi/X(均),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nCv。

统计参数对P3曲线的影响:
均值X:一般不考虑.变差系数:矮胖,绕某点顺时针旋转。

偏态系数:瘦高,两头挤合。

相关分析,简单的直线相关,采用插补延长。

y=a+bx,a=r(Sy/Sx)。

资料的审查:1.可靠性,2.一致性,3.代表性。

洪水的三要素:1.洪峰刘翔,2.洪水过程线,3.洪水总量。

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1.算术平均法,2.泰森多边形法(加权平均法),3.等雨量线法。

暴雨强度的推求公式,左右岸判断,面向河流下游,左边为左岸,右边为右岸。

降水三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

目前我国对计算小流域暴雨洪水强度的公式有,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水文模型,综合单位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