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板植物浮雕
2024年泥板植物浮雕教案设计

2024年泥板植物浮雕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浮雕艺术》,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泥板植物浮雕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植物元素的造型特点,并掌握利用泥板制作植物浮雕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自然界植物形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力。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形态的观察与表现,泥板浮雕的制作技巧。
难点:如何将植物形态融入浮雕作品中,使之具有艺术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板、刻刀、泥塑工具、展板、投影仪、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植物的形态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浮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分析植物元素在浮雕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制作泥板植物浮雕,讲解制作步骤与技巧。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植物浮雕草图。
(3)学生根据草图,利用泥板、刻刀等工具制作植物浮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植物浮雕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5分钟)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类型的浮雕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视野。
六、板书设计1. 泥板植物浮雕制作2. 内容:浮雕艺术的基本概念植物形态的观察与表现泥板植物浮雕制作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自然界中的植物为题材,设计并制作一幅泥板植物浮雕。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泥板植物浮雕的基本制作技巧,但在植物形态的表现上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类型的浮雕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浮雕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植物形态的观察与表现2. 泥板植物浮雕制作步骤与技巧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植物形态的观察与表现(1)观察植物: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观察其生长特点、形态结构、线条走向等。
《泥板植物浮雕》的教学反思

《泥板植物浮雕》的教学反思《泥板植物浮雕》的教学反思《泥板植物浮雕》本节课是岭南版美术第七册第二单元第3课。
本单元共分为三课,此课是以“学生与自然”为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为学习内容,进行泥板植物浮雕的技能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学过的“揉、搓、捏、压、刻、贴”等泥塑技能和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植物泥板浮雕的凹凸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以探讨: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我引入了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亲身体验大自然中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奇特之处,感受到植物生命力顽强的精神,为了使自己变得强大、开花结果,努力向上攀爬得到充足阳光的、战胜困难的积极心态,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发。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要学会努力的精神,学会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灌输了德育环节。
二、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课件的图片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深度交流,让学生从多方面更生动,更形象地感知各种植物形态的变化和颜色不同的同时,体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比如:课件中我播放了小榄菊花展中拍到的菊花、孙文公园里拍到的杜鹃花、还有校园里拍到的硕果累累的芒果树,这些都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家乡、公园、校园与大自然紧紧相连起来,由此与学生产生保护大自然,爱护和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校园变得清新自然,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美丽活泼,思想和感情上得到了升华。
三、在课题引导中,我运用了实物、图片和画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知浮雕,感知浮雕的定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作品怎样构图饱满才能达到视觉上的美感。
如我播放了学生最熟悉的向日葵图片,引起兴趣;并借助了实物向日葵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充分感官植物的形态特征,引起共鸣;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对向日葵的印象,直截了当引出作品如何才能构图饱满的专业问题。
接着由一副向日葵浮雕作品展示,从图片、实物、画画等形式中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浮雕的定义及表现手法。
泥版植物浮雕

泥板植物浮雕
——肖阳
浮雕
浮雕——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
我们的课堂任务:
泥板植物浮雕(向日葵) 工具——橡皮泥
步骤一: 观察植物的形态 步骤二: 观察优秀作品的表现 手法 步骤三:动手做
观察花瓣、花蕾、茎、 叶、的形状
捏泥条、 泥团 用笔等工 具划和刻
前后层次
梵 高
文森特· 威廉·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 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 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 《星夜》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 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 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 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四年级美术学业标准

四年级美术学业标准一、广东版《美术》教材学业标准三年级的综合目标四年级广东版《美术》教材学业标准的综合目标是:1、观察和关注生命世界的运动形态、空间、肌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美,产生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的兴趣,初步体会友情,乐于与同伴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热爱生活与自主表现生活的乐趣。
2、能侧重探索美术与身边事物相联系的活动能力。
(创作、表演、展示)二、广东版《美术》教材四年级学业标准在四个学习领域中具体的三维目标三、四年级广东版《美术》教材学业标准在每单元、每课的具体目标(一)第七册教材第一单元:走进民间美术(单元重点——感受传统吉祥图案纹样,了解其造型特点和色彩特点)《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欣赏·评述):1、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2、能用灵活运用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3、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欣赏·评述):1、能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
2、能临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并标出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
3、提高以作品对话的能力。
第二单元:美丽的纹样(单元重点——运用“揉、搓、捏、压、刻、帖”等泥塑手法表现浮雕的凹凸画面)《泥板植物浮雕》(造型·表现)1、认识浮雕。
2、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3、学习对具象的自然形进行夸张、变形、概括的表达。
《泥板动物浮雕》(造型·表现)1、感受动、植物浮雕的造型和凹凸画面。
2、运用造型语言和“揉、搓、捏、压、刻、帖”等泥塑基本技法表现前后层次的动、植物浮雕。
3、学习对具象的自然形进行夸张、变形、概括的表达。
《神秘的图腾柱》(造型·表现)1、知道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品。
2、能选择泥塑或绘画的方法,尝试把各种形象组合成一个图腾柱。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泥板植物浮雕-岭南版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泥板植物浮雕-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学习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浮雕的概念及特点。
2. 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
3. 作品欣赏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植物浮雕的立体感和美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植物浮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习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1)讲解植物浮雕的概念及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植物浮雕作品,感受其立体感和美感。
3. 学习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1)讲解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步骤。
a. 准备泥板和植物。
b. 将植物按压在泥板上,形成浮雕效果。
c. 装饰泥板,使其更具美感。
(2)示范制作过程。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欣赏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同时,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增强了环保意识。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利用身边的植物材料,尝试制作一幅泥板植物浮雕作品。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品,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富有个性。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大自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习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方法”这一部分。
泥板植物浮雕美术教案

泥板植物浮雕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浮雕创作》中的第三节“泥板植物浮雕”。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泥板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制作步骤和技巧;学习运用泥板作为载体进行植物浮雕创作,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特征,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美感的植物浮雕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泥板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制作步骤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板进行植物浮雕创作,使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美感。
2.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特征,掌握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板、泥工刀、剪刀、牙签、植物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泥板植物浮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美。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泥板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制作步骤和技巧。
3. 观察与分析(10分钟)分组观察植物标本,分析植物的特征,为创作提供灵感。
4. 创作示范(10分钟)演示泥板植物浮雕的制作过程,强调制作要点。
5. 学生创作(2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进行泥板植物浮雕创作。
6. 课堂互动(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泥板植物浮雕2. 内容:a. 泥板植物浮雕的基本概念b. 制作步骤和技巧c. 观察植物特征,创作具有立体感和美感的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为主题,创作一幅泥板植物浮雕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完成一幅具有立体感和美感的泥板植物浮雕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泥板植物浮雕的基本技巧,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植物特征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尝试运用其他材料进行植物浮雕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泥板浮雕知识点归纳总结

泥板浮雕知识点归纳总结泥板浮雕的创作过程一般包括选材、设计、制作、烧制等环节。
首先,选用适合的陶瓷泥料进行制作,并进行初步设计。
然后,根据设计稿,用泥板进行雕刻,并进行修整、润泽等工序。
最后,进行烧制,完成作品。
泥板浮雕的创作需要具备扎实的雕刻技术、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对陶瓷材料和工艺的深刻理解。
泥板浮雕在形式上多样化,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它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彩绘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小型的,也可以是大型的。
在内容上,泥板浮雕可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各种题材,也可以表现抽象、装饰等多种风格。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泥板浮雕已经成为了陶瓷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器、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等领域。
泥板浮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
它源自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泥板浮雕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器上,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
著名的唐三彩、汉白玉等陶瓷器都运用了泥板浮雕技艺,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泥板浮雕还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得到了传播和应用,成为了这些地区陶瓷文化的一部分。
泥板浮雕不仅在古代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且在现代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现代陶瓷工艺的发展,泥板浮雕的创作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在泥板浮雕上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尝试,创作出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泥板浮雕也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建筑装饰、城市雕塑、陶瓷工艺品等,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美的享受。
泥板浮雕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泥板浮雕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欣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和发扬泥板浮雕的精髓和传统,为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泥板浮雕作品奠定基础。
在研究泥板浮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一、历史渊源泥板浮雕作为一种古老的陶瓷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泥板植物》一课教学反思[共五篇]
![《泥板植物》一课教学反思[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289a7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8.png)
《泥板植物》一课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泥板植物》一课教学反思一、对预习导学案在《泥板植物》一课中的应用反思。
首先,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提倡使用预习导学案,预习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共同发展。
其次,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懒于思考,一份设计得当的预习导学案,可以更大程度的引导学生进入自主的学习当中,从而更高效的发挥其作用,进而促使学生掌握美术课堂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本节课当中,我大胆的运用了预习导学案。
(一)对预习导学案在《泥板植物》一课当中的应用策略思考。
为了更好的发挥预习导学案在本节课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本节课的知识、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我对预习导学案的应用经过了反复的斟酌与思考。
首先,是对预习导学案的设计。
一份好的预习导学案不仅要用词合理、内容得当,同时要考虑整个班级的美术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更要考虑如何通过此导学案引导孩子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目标,还要考虑他们对预习导学案本身的兴趣问题等一些问题。
在用词一方面,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层次同时要考虑美术专业用语以及打概念的使用,因此在这一方面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比如学案第一题,刚开始是我是这样提问的:请列举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说说它的花、茎、叶、果、根有什么特点?在一个班试用了一下学案,有些学生不能理解茎是什么,而有些学生所喜欢的植物没有果实或花,这使他们陷入了疑惑,导致他们没法深入完成学案,于是对其进行修改为: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说说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如此反复调整语言的'精确度和专业性。
针对整个班级的美术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我在一些有难度的预习问题上,设计为合作讨论题,引导他们以小组讨论、共同预习,以优等生带后进生的方式实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
针对重难点,学案以问答的形式,把问题抛给学生,并引导小组讨论、查找资料完成,如:你觉得制作一幅泥板作品,有哪些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