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7930-2011国标充电协议CAN报文整理

合集下载

GBT27930-2011国标充电协议详情CAN报文整理

GBT27930-2011国标充电协议详情CAN报文整理

GB/T 27930-2011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说明: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1、ID:1801F456 (PGN=256) CRM(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2、ID:180256F4 (PGN=512) BRM(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 (PGN=1536) BCP(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2、ID:1807F456 (PGN=1792) CTS3、ID:1808F456 (PGN=2048) CML4、ID:100956F4 (PGN=2304) BRO5、ID:100AF456 (PGN=2560)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 (PGN=4096) BCL2、ID:181156F4 (PGN=4352) BCS(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3、ID:1812F456 (PGN=4608) CCS(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4、ID:181356F4 (PGN=4864) BSM5、ID:181556F4 (PGN=5376) BMV(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6、ID:181656F4 (PGN=5632) BMT(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7、ID:181756F4 (PGN=5888) BSP(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说明: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说明: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1、ID:181C56F4 (PGN=7168) BSD2、ID:181DF456 (PGN=7424) CSD(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统计数据,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250ms)五、发生错误:1、ID:081E56F4 (PGN=7680) BEM(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2、ID:081FF456 (PGN=7936) CEM六、多包发送过程:2、0x1CECF456(充电机应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50ms) TPCM_CHG。

GBT 27930 修订稿编制说明

GBT 27930 修订稿编制说明

GB/T 27930-201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GB/T 27930-201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的修订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修订计划号为20141716-T- 524。

2. 修订起草单位本标准修订,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牵头,联合电力、汽车行业共同开展,主要起草单位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3. 编制原则和编制过程3.1 编制原则根据GB/T 27930-2011发布实施以来的实际应用经验,综合各方面意见,结合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配合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20234.1-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及GB/T 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等标准的修订需求,对GB/T 27930-2011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2 编制过程(1)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汽车行业、电力行业内收集了GB/T 27930-2011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完成了标准修订的准备工作。

(2)2014年4月28日,中电联组织召开GB/T27930修编讨论会,对于各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逐条讨论,并对多数问题形成了一致的修改意见,对于与会各方新提出的修改意见也进行了讨论。

(3)2014年4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由国标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四部委和部分单位共同参加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标准化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通讯协议四项系列国家标准需根据应用经验、国际标准及相关国标的进展进行系统修订。

(4)2014年5月-11月,起草组综合各方面意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形成GB/T 27930标准修订版草案。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说明: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1、ID:1801F456(PGN=256)(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BYTE1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BYTE2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BYTE3BYTE4BYTE5BYTE6BYTE72、ID:180256F4(PGN=512)(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BYTE1BYTE2BYTE3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BYTE4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围:0~1000A·hBYTE5BYTE6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围:0~750V BYTE7BYTE8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BYTE9BYTE10BYTE11BYTE12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BYTE13BYTE14BYTE15BYTE16电池组生产日期:年(比例:1年/位,偏移量:1985,数据范围:1985~2235)BYTE17电池组生产日期:月(1月/位,偏移量:0月,数据范围:1~12月)BYTE18电池组生产日期:日(1日/位,偏移量:0日,数据范围:1~31日)BYTE19电池组充电次数,1次/位,偏移量:0次,以BMS统计为准BYTE20BYTE21BYTE22电池组产权表示(0:租赁,1:车自有)BYTE23预留BYTE24~40车辆识别码(vin)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PGN=1536)(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单体动力蓄电池最高允许充电电压(比例:0.01V/bit,偏移量:0)BYTE1BYTE2最高允许充电电流(比例: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动力蓄电池标称总能量(0.1Kw·h/bit,偏移量:0)BYTE5BYTE6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7BYTE8最高允许温度(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9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比例:0.1%/bit,偏移量:0)BYTE10BYTE11整车动力蓄电池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122、ID:1807F456(PGN=1792)(充电机发送给BMS,时间同步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500ms)BYTE0秒(压缩BCD码)BYTE1分(压缩BCD码)BYTE2时(压缩BCD码)BYTE3日(压缩BCD码)BYTE4月(压缩BCD码)BYTE5年(压缩BCD码)BYTE63、ID:1808F456(PGN=2048)(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最高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1BYTE2最低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3BYTE4最大输出电流(0.1A/bit,偏移量:-400)BYTE54、ID:100956F4(PGN=230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BMS是否充电准备好(0:BMS未准备好,0xAA:BMS完成充电准备)5、ID:100AF456(PGN=2560)(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充电机是否完成充电准备(0:充电机未完成准备,0xAA:完成准备)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PGN=4096)(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需求,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50ms)BYTE0充电电压需求(0.1V/bit,偏移量:0V)BYTE1BYTE2充电电流需求(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充电模式(0x01:恒压充电;0x02:恒流充电)2、ID:181156F4(PGN=4352)(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充电电压测量值(0.1V/bit,偏移量:0V)BYTE1BYTE2充电电流测量值(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及其组号(1~12:蓄电池电压,0.01V/bit;13~16:动力蓄电池电池电压所在组号:1/bit,偏移量:1)BYTE5BYTE6当前SOC(1%的比例,偏移量:0)BYTE7估算剩余充电时间(1min/bit,大于600分钟按600分钟发送)BYTE83、ID:1812F456(PGN=4608)(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BYTE0充电电压输出值(0.1V/bit,偏移量:0V)BYTE1BTYE2充电电流输出值(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累计充电时间(1min/bit,最大为600min)BYTE54、ID:181356F4(PGN=486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状态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所在编号BYTE1最高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BYTE2最高温度检测点编号BYTE3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BYTE4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检测点号BYTE5Bit0-bit1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Bit2-bit3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Bit4-bit5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电流(00:正常;01:过流;10:不可信)Bit6-bit7动力蓄电池温度过高(00:正常;01:过高;10:不可信)BYTE6Bit0-bit1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Bit2-bit3动力蓄电池组输出连接器连接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Bit4-bit5充电允许(00:禁止;01:允许)5、ID:181556F4(PGN=5376)(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1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1BYTE22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3BYTE43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5、、、、、、、、、、、、BYTE511256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6、ID:181656F4(PGN=5632)(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动力蓄电池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1动力蓄电池2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2动力蓄电池3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3动力蓄电池4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4动力蓄电池5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5动力蓄电池6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N动力蓄电池N+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7、ID:181756F4(PGN=5888)(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预留BYTE1预留BYTE2预留BYTE3预留BYTE4预留BYTE5预留、、、、、、预留BYTEN预留8、ID:101956F4(PGN=6400)(BMS发送给充电机,BMS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BYTE0BMS中止充电原因BYTE1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BYTE2BYTE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9、ID:101AF456(PGN=66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BYTE0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BYTE1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BYTE2BYTE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1、ID:181C56F4(PGN=7168)(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中止时SOC值(比例:1%,偏移量:0)BYTE1动力蓄电池单体最低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BYTE2BYTE3动力蓄电池单体最高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BYTE4BYTE5动力蓄电池最低温度(比例:1,偏移量:-50)BYTE6动力蓄电池最高温度(比例:1,偏移量:-50)2、ID:181DF456(PGN=7424)(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统计数据,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累计充电时间(比例:1min,偏移量:0,范围:0~600)BYTE1BYTE2累计输出能量(比例:0.1kw·h,偏移量:0,范围:0~1000)BYTE3BYTE4充电机编号五、发生错误:1、ID:081E56F4(PGN=7680)(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Bit0-Bit1接受SPN2560=0X00充电机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SPN2560=0XAA充电机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1Bit0-Bit1接受充电机的时间同步和充电机最大能力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充电机完成充电准备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2Bit0-Bit1接受充电机充电状态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充电机中止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3Bit0-Bit1接受充电机充电统计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2、ID:081FF456(PGN=793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Bit0-Bit1接受BMS和车辆的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1Bit0-Bit1接受电池充电参数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BMS完成充电前准备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2Bit0-Bit1接受电池充电总状态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接受电池充电需求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it4-Bit5接受BMS中止充电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BYTE3Bit0-Bit1接受BMS充电统计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六、多包发送过程:1、0x1CEC56F4(BMS请求建立多包发送,周期50ms)BYTE0请求控制字0x10BYTE1需要发送的总字节数BYTE2BYTE3需要发送的包数BYTE40XffBYTE5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PGNBYTE6BYTE72、0x1CECF456(充电机应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50ms)BYTE0回答控制字0x11BYTE1可发送的数据包数BYTE2接下来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号BYTE30xFFBYTE40xFFBYTE5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PGN BYTE6BYTE73、0x1CEB56F4(BMS发送多包信息,周期根据国标定义) BYTE0包序号(1到N)BYTE1需发送的内容BYTE2需发送的内容BYTE3需发送的内容BYTE4需发送的内容BYTE5需发送的内容BYTE6需发送的内容BYTE7需发送的内容4、0x1CECF456(充电机响应完成多包接收,周期50ms) BYTE0请求控制字0x13BYTE1接受到的总字节数BYTE2BYTE3接受到的总包数BYTE40XffBYTE5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PGN BYTE6BYTE7深圳市聚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继坤整理。

GBT27930报文解读

GBT27930报文解读
GBT27930报 文 解 读
目录 1.握手阶段 (2) 1.1CHM 充电机握手 (2) 1.2BHM 车辆握手 (2) 1.3CRM充电机辨识 (2) 1.4BRM BMS辨识 (2) 2充电参数配置阶段 (3) 2.1BCP 动力蓄电池充电参数 (3) 2.2CTS 充电机发送时间同步信息 (4) 2.3CML 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 (4) 2.4BRO 电池充电准备就绪状态 (4) 2.5CRO 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状态 (5) 3充电阶段 (5) 3.1BCL 电池充电需求 (5) 3.2BCS 电池充电总状态 (5) 3.3CCS 充电机充电状态 (6) 3.4BSM 动力蓄电池状态信息 (6) 3.5BST BMS中止充电 (7) 3.6CST 充电机中止充电 (8) 4充电结束阶段 (8) 4.1BSD BMS统计数据 (8) 4.2CSD 充电机统计数据 (9) 5错误报文 (9) 5.1BEM BMS错误报文 (9) 5.2CEM 充电机错误报文 (10) 1.握手阶段ຫໍສະໝຸດ 2充电参数配置阶段3充电阶段
4充电结束阶段
5错误报文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解析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BMS一、握手阶段:(098765)1、ID:1801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 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2、ID:1802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围:0~1000A・h 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围:0~750V 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 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 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BYTE8 BYTE9 BYTE10 BYTE11 BYTE12 BYTE13 BYTE14 BYTE15 BYTE16 BYTE17BYTE18 BYTE19 BYTE20 BYTE21 BYTE22 BYTE23 BYTE24~40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电池组生产日期:年(比例:1年/位,偏移量:1985,数据范围:1985~2235)电池组生产日期:月(1月/位,偏移量:0月,数据范围:1~12月)电池组生产日期:日(1日/位,偏移量:0日,数据范围:1~31日)电池组充电次数,1次/位,偏移量:0次,以BMS统计为准电池组产权表示(0:租赁,1:车自有)预留车辆识别码(vin)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 1、ID:180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BYTE8 BYTE9 BYTE10 BYTE11 BYTE12 2、ID:1807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时间同步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500ms)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3、ID:1808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 最高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4、ID:1009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 BMS是否充电准备好(0:BMS未准备好,0xAA:BMS完成充电准备) 5、ID:100A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 充电机是否完成充电准备(0:充电机未完成准备,0xAA:完成准备)最大输出电流(0.1A/bit,偏移量:-400)最低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秒(压缩BCD码)分(压缩BCD码)时(压缩BCD码)日(压缩BCD码)月(压缩BCD码)年(压缩BCD码)整车动力蓄电池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最高允许温度(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比例:0.1%/bit,偏移量:0)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动力蓄电池标称总能量(0.1Kw・h/bit,偏移量:0)最高允许充电电流(比例:0.1A/bit,偏移量:-400A)单体动力蓄电池最高允许充电电压(比例:0.01V/bit,偏移量:0)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需求,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50ms)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2、ID:1811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 充电电压测量值(0.1V/bit,偏移量:0V)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BYTE8 3、ID:1812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 BYTE0 充电电压输出值(0.1V/bit,偏移量:0V) BYTE1 BTYE2 BYTE3 BYTE4 BYTE5 4、ID:1813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状态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 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所在编号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最高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最高温度检测点编号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检测点号 Bit0-bit1 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 Bit2-bit3 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 Bit4-bit5 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电流(00:正常;01:过流;10:不可信) Bit6-bit7 动力蓄电池温度过高(00:正常;01:过高;10:不可信)累计充电时间(1min/bit,最大为600min)充电电流输出值(0.1A/bit,偏移量:-400A)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及其组号(1~12:蓄电池电压,0.01V/bit;13~16:动力蓄电池电池电压所在组号:1/bit,偏移量:1)当前SOC(1%的比例,偏移量:0)估算剩余充电时间(1min/bit,大于600分钟按600分钟发送)充电电流测量值(0.1A/bit,偏移量:-400A)充电模式(0x01:恒压充电;0x02:恒流充电)充电电流需求(0.1A/bit,偏移量:-400A)充电电压需求(0.1V/bit,偏移量:0V) BYTE6 Bit0-bit1 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 Bit2-bit3 动力蓄电池组输出连接器连接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 Bit4-bit5 充电允许(00:禁止;01:允许)5、ID:1815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 1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 BYTE511 、、、、、、 256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 3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 2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 6、ID:1816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 动力蓄电池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 BYTEN 动力蓄电池2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动力蓄电池3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动力蓄电池4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动力蓄电池5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动力蓄电池6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动力蓄电池N+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 7、ID:1817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 预留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 BYTEN 预留预留预留预留预留预留预留 8、ID:1019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BMS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 BYTE0 BMS中止充电原因 BYTE1 BYTE2 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 BYTE3 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 1、 BMS中止充电原因:a) 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 b) 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不可信状态);c) 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 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 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 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 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d) 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 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3、 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 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 b) 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9、ID:101AF4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 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 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 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 c) 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 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 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 b) 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 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d) 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 e) 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 f) 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 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 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1、ID:181C56F4(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 中止时SOC值(比例:1%,偏移量:0) BYTE1 BYTE2 BYTE3 动力蓄电池单体最高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动力蓄电池单体最低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 宣贯讲义

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  宣贯讲义
表3(续) 充电握手阶段报文分类
报文 代号 CRM BRM 报文描述 充电机辨识 BMS和车辆辨识报 文 PGN PGN(Hex) 优先权 数据长度byte 报文周期ms 源地址-目的地址 256 512 000100H 000200H 6 7 8 49 250 250 充电机-BMS BMS-充电机
7
充电总体流程
整个充电过程包括六个阶段:物理连接完成、低压辅助上电、充电握手 阶段、充电参数配置阶段、充电阶段和充电结束阶段。 在各个阶段,充电机和BMS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报文或没 有收到正确报文,即判定为超时(超时指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 完整数据包或正确数据包),超时时间除特殊规定外,均为5s。 当出现超时后,BMS或充电机发送9.5规定的错误报文,并进入错误处理 状态。在对故障处理的过程中,根据故障的类别,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 在充电结束阶段中,如果出现了故障,不必再进行处理,直接结束充电 流程。(见附录C)。 报文的开始发送条件和中止发送条件见附录D。
10
报文格式和内容
低压辅助上电及充电握手阶段 CRM报文:当充电机通过握手确认,并确定绝缘检测正常后,向BMS每隔 250ms发送一次充电机辨识报文,用于确认充电机和BMS之间通信链路正 确。在收到BMS辨识报文前,确认码=0x00;在收到BMS辨识报文后,确 认码=0xAA。
表10 PGN256报文格式
2816 单体动力蓄电池最高允许充电电压 2817 最高允许充电电流 2818 动力蓄电池标称总能量 2819 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 2820 最高允许温度 2821 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 2822 整车动力蓄电池当前电池电压
16
报文格式和内容
充电参数配置阶段 CTS报文:充电参数配置阶段充电机发送给BMS的时间同步信息。 CML报文: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以便估算剩余充电时间。

关于国标GBT 27930容易理解有误的几点建议(zx改)

关于国标GBT 27930容易理解有误的几点建议(zx改)

关于国标容易理解有误的几点建议直流充电通信协议(依据GB/T 27930)1.BCL、CCS报文的超时时间GB/T 27930第10.3.1节的BCL报文和10.3.3节的CCS报文,两帧报文的发送周期均为50ms,而且都要求充电机或BMS在100ms 以内未收到BCL或CCS报文,即认为超时。

而在实际应用中,当CAN通信线路非常长或者干扰比较大,很容易发生超时出错现象(根据计算,只要在BCL和CCS报文在传输过程中,中间出现一次BCL或CCS报文传输报文丢帧),建议将双方的判定BCL和CCS报文超时的时间由100ms改成1s。

2.BMV,BMT和BSP报文的发送周期GB/T 27930的BMV,BMT和BSP报文的发送周期建议由1s改为10s。

因为有的车辆此类报文发送频繁,占用总线通信带宽,不利于某些突发故障数据帧的快速上送;当单体电池数量较多时,在1s内未必能完全发送;该类数据报文,充电机接收到之后仅保存上传,传送周期变长后不会影响充电过程控制,而且也能保证更有效地进行充电。

13.多帧报文优先级的问题GB/T 27930中6.5中的规定,当传输9字节或以上的数据报文时,应遵循为SAE J1939-21协议,SAE J1939-21协议规定超过8字节的报文的优先级为7,但是GB/T 27930的第9章“报文分类”中对超过8字节的报文的优先级规定是6,为了使GB/T 27930协议与SAE J1939-21协议中保持一致,建议GB/T 27930的第9章“报文分类”中将长度超过8字节的报文优先级由6改为7。

4.关于报文帧的数据长度及无效字节填充GB/T 27930中7.10的描述“对于多字节的信息单元,无效或预留的字节以0xFF填充,无效或预留的位均置为1。

”该定义在理解上有歧义,有的厂家对少于8字节的数据帧,要求按照传输协议规定的长度进行发送,否则不进行处理。

有的厂家理解为“所有报文帧均按照8字节长度信息单元发送,无效或预留的字节以0xFF填充,无效或预留的位均置为1。

关于国标GBT 27930容易理解有误的几点建议(zx改)

关于国标GBT 27930容易理解有误的几点建议(zx改)

关于国标容易理解有误的几点建议直流充电通信协议(依据GB/T 27930)1.BCL、CCS报文的超时时间GB/T 27930第10.3.1节的BCL报文和10.3.3节的CCS报文,两帧报文的发送周期均为50ms,而且都要求充电机或BMS在100ms 以内未收到BCL或CCS报文,即认为超时。

而在实际应用中,当CAN通信线路非常长或者干扰比较大,很容易发生超时出错现象(根据计算,只要在BCL和CCS报文在传输过程中,中间出现一次BCL或CCS报文传输报文丢帧),建议将双方的判定BCL和CCS报文超时的时间由100ms改成1s。

2.BMV,BMT和BSP报文的发送周期GB/T 27930的BMV,BMT和BSP报文的发送周期建议由1s改为10s。

因为有的车辆此类报文发送频繁,占用总线通信带宽,不利于某些突发故障数据帧的快速上送;当单体电池数量较多时,在1s内未必能完全发送;该类数据报文,充电机接收到之后仅保存上传,传送周期变长后不会影响充电过程控制,而且也能保证更有效地进行充电。

13.多帧报文优先级的问题GB/T 27930中6.5中的规定,当传输9字节或以上的数据报文时,应遵循为SAE J1939-21协议,SAE J1939-21协议规定超过8字节的报文的优先级为7,但是GB/T 27930的第9章“报文分类”中对超过8字节的报文的优先级规定是6,为了使GB/T 27930协议与SAE J1939-21协议中保持一致,建议GB/T 27930的第9章“报文分类”中将长度超过8字节的报文优先级由6改为7。

4.关于报文帧的数据长度及无效字节填充GB/T 27930中7.10的描述“对于多字节的信息单元,无效或预留的字节以0xFF填充,无效或预留的位均置为1。

”该定义在理解上有歧义,有的厂家对少于8字节的数据帧,要求按照传输协议规定的长度进行发送,否则不进行处理。

有的厂家理解为“所有报文帧均按照8字节长度信息单元发送,无效或预留的字节以0xFF填充,无效或预留的位均置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27930-2011
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
说明:
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
1、ID:1801F456 (PGN=256) CRM
(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
2、ID:180256F4 (PGN=512) BRM
(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
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
1、ID:180656F4 (PGN=1536) BCP
(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
2、ID:1807F456 (PGN=1792) CTS
3、ID:1808F456 (PGN=2048) CML
4、ID:100956F4 (PGN=2304) BRO
5、ID:100AF456 (PGN=2560)
三、充电过程:
1、ID:181056F4 (PGN=4096) BCL
2、ID:181156F4 (PGN=4352) BCS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
3、ID:1812F456 (PGN=4608) CCS
(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
4、ID:181356F4 (PGN=4864) BSM
5、ID:181556F4 (PGN=5376) BMV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
6、ID:181656F4 (PGN=5632) BMT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
7、ID:181756F4 (PGN=5888) BSP
(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
说明:
1、BMS中止充电原因:
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
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
不可信状态);
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
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
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
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
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
说明:
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
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
可信状态)
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
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
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
a)1~2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
b)3~4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c)5~6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
d)7~8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
e)9~10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
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
a)1~2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
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
四、充电结束阶段:
1、ID:181C56F4 (PGN=7168) BSD
2、ID:181DF456 (PGN=7424) CSD
(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统计数据,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250ms)
五、发生错误:
1、ID:081E56F4 (PGN=7680) BEM
(BMS发送给充电机,BMS统计数据,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250ms)
2、ID:081FF456 (PGN=7936) CEM
六、多包发送过程:
2、0x1CECF456(充电机应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50ms) TPCM_C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