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题目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而随着工业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也在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多种控制方法如最基础的PID控制以及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本文中所研究的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就是控制理论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由控制理论可知,无滞后控制系统(简单点说就是没有延迟)比有滞后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容易控制。因此如何解决生产中滞后的问题在当前工业大生产中尤其重要。论文在常规PID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控制方法即: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并对这三种方案进行Simulink仿真,检测其抗干扰性能。为便于分析,论文将所得仿真结果以图形的方式给予显示出来,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关键词:自动控制,仿真,PID,复杂控制

The control method research of the first-order delay system

Abstract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use more and more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as the industrial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are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a lot of controlled methods appear such as PID control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control and differential first control, intermediate differential control, Smith compensation control, fuzzy control, nerve network control.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had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question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s the first-order delay system control in this article which is a mor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ontrol theory. Known by the control theory,a no lag control system (simple say is no delay) is more stable and more easily controlled than a delay system .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of how to solve the lagging problem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 The articles propose three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first control 、the middle of differential feedback control、smith compensation control base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in the other word is proportional - integral - derivative controller .And simulate this three programs by the simulink, testing its interference fearure. For convenient analyze the simulation result , the paper of the study derive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y the graphical ,which we can easy understand and clear know the mean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automatic control; simulation; PID; complicated control

目录

1 引言 (1)

1.1课题背景 (1)

1.2课题综述 (1)

2 纯滞后系统 (1)

2.1 纯滞后系统的定义 (1)

2.2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2)

3 对一阶纯滞后系统的研究 (5)

3.1常规PID (5)

3.1.1常规PID及其组成 (5)

3.1.2常规PID仿真 (7)

3.2串联PID (8)

3.2.1串联PID组成及其框图 (8)

3.2.2串联PID仿真及分析 (8)

3.3 PID改进控制 (10)

3.3.1微分先行控制 (10)

3.3.2中间微分控制 (12)

3.4史密斯控制 (15)

3.4.1史密斯补偿控制 (15)

3.4.2增益改进型史密斯补偿控制 (18)

4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1.1课题背景

在多数工业过程当中,控制对象普遍存在着纯时间滞后现象,如化工,热工过程等.这种滞后时间的存在,会使系统产生明显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滞后严重时甚至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在工业生产上产生事故.因此长期以来,纯滞后系统就一直是工业过程中的难控制对象,人们也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多种控制方法,如PID控制、PID改进控制、Smith 预估算法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而对于最基础的一阶纯滞后系统常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是PID控制、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等.

1.2课题综述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的控制技术.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控制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规迹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反馈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滞后现象,纯滞后问题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解决纯滞后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纯滞后系统

2.1 纯滞后系统的定义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控对象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纯延迟。例如气体物料、液体

物料通常经过管道传送,固体物料通过传送带传送。而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改变物料的流量来调节生产过程时,经过输送环节的传送时间(滞后)后,物料的变化情况才能到达生产设备进而实现工艺参数的改变。这个输送过程的传送时间是一个纯滞后时间。再如,在热交换过程中,经常将被加热物料的输出温度作为被控制量,而把载热介质(如过热蒸汽)的流量作为控制量,载热介质流量改变后,经过一定时间才表现为输出物料温度的变化。

系统这种表现可用含有纯滞后的传递性描述。这类控制过程的特点是:当控制作用产生后,在滞后时间范围内,被控参数完全没有响应,使得系统不能及时随被控量进行调整以克服系统所受的扰动。因此这样的过程必然会产生较时显的超调量和需要较长的调节时间。所以,含有纯延迟的过程被公认为是较难控制的过程,其难控制程度与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3时,该过程是大滞后过程。随此比值的增加,过程的相位滞后增加而使超调增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甚至会因为严重超调而出现事故。[1]

由控制理论可知,无滞后比有滞后时系统更稳定,系统更容易控制。而且,无滞后时稳定裕量无穷大,对应增益为无穷大;而当系统含有滞后时,稳定裕量有限时,对应增益也有相应有限值。此外,大滞后会降低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大滞后过程的控制一直备受关注。解决纯滞后系统问题对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是一个交互式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图形环境,是一个进行基于模型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开发环境.Simulink 可以针对控制系统等进行系统建模,仿真,分析等工作。

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控制系统方框图,并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的环境。在Matlab的命令主窗口中单击File->New->Model,即可打开如图2.1所示的Simulink 库浏览窗口。

图2-1Simulink仿真软件模块库

图 2.1中所示Simulink库包含许多控制系统方框图所需的模块,如输入源(Sources)、输出方式(Sinks)、连续系统模型(Continuous)、数学运算(Math)等根据控制系统结构,用户可以从输入源、输出方式、连续系统模型、数学运算等模型库中“拖入”各种模块,按要求连接并修改各模块的参数,即可完成系统模型的建立生成如图2.2的图形仿真窗口。

图2-2图形仿真窗口

此外Simulink还有其它功能如:Simulink与MATLAB; 紧密集成,可以直接访问MATLAB大量的工具来进行算法研发、仿真的分析和可视化、批处理脚本的创建、建模环境的定制以及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的定义。特点:丰富的可扩充的预定义模块库交互式的图形编辑器来组合和管理直观的模块图以设计功能的层次性来分割模型,实现对复杂设计的管理通过Model Explorer 导航、创建、配置、搜索模型中的任意信号、参数、属性,生成模型代码提供API用于与其他仿真程序的连接或与手写代码集成使用Embedded MATLAB?模块在Simulink和嵌入式系统执行中调用MATLAB算法使用定步长或变步长运行仿真,根据仿真模式(Normal, Accelerator, Rapid Accelerator)来决定以解释性的方式运行或以编译C 代码的形式来运行模型图形化的调试器和剖析器来检查仿真结果,诊断设计的性能和异常行为可访问MATLAB从而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可视化,定制建模环境,定义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模型分析和诊断工具来保证模型的一致性,确定模型中的错误。[2]

3 对一阶纯滞后系统的研究

3.1常规PID

3.1.1常规PID 及其组成

PID 控制是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大多数反馈回路用该方法或其较小

的变形来控制。PID 调节器及其改进型是在工业过程控制中最常见的控制器(至今在全世界过程控制中用的84%仍是纯PID 调节器,若改进型包含在内则超过90%)。我们今天所熟知的PID 控制器产生并发展于1915~1940年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许多先进控制方法不断推出,但PID 控制器以其结构简单,对模型误差具有鲁棒性及易于操作等优点,仍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轻工和机械等工业生产控制过程中。

PID 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 )、积分单元(I )、微分单元(D )组成,它的基

本原理比较简单,基本的PID 控制规律可描述为:

Gc(s)=Kp+Ki/s+KDs

PID 控制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分析:

(1)比例环节:成比例的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

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2)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决于积分时

间常当选i T ,i T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得太大

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PID 控制器有简单的控制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又较易于整定,因此在工业过程控

制中有最广泛的应用。现在以一个二阶系统实例来PID 各个参数的作用。二阶系统如下:

?1x (t)=2x (t),?

2x (t)=-22x (t)-1x (t)+u(t-a T ),y(t)= 1x (t),e(t)=r-y(t) (1) 比例控制的作用:当把i K 和d K 的值设为零时,只有p K 起作用,则当p

K 增大时,闭环系统响应的灵敏度增大,稳态误差减少,当达到某个p K 的值,闭环系统趋于不稳定。如下图3-1,图中p K 分别取值为10、20、30、50,i K 和d K 都取0。

图3-1 系统比例控制作用验证图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p K 的增大,系统响应速度越快,但是超调也随着增大,当p

K 达到50的时候,系统已经开始趋于不稳定了。

(2)积分控制的作用: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

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为了研究积分控制的作用,把p K 的值固定,采用PI 控制,把p K 的值固定为15,i K 分别取为0、5、10、15。得出控制的图形如图3-2为:

图3-2系统积分控制作用验证图

由图可以得出:积分作用的存在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稳态误差,但是随着积分作用

的加强,系统的超调逐渐变大,系统将变得不稳定。

(3)微分控制的作用:如果仅存在PI 控制,没有添加微分控制的话,系统可以达

到稳定,且可以没有稳态误差,不过存在比较大的超调。由于微分作用反映系统偏差变化率,能预见偏差变化的趋势,因此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还没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调节作用消除。微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要与另外两种调节规律结合,组成PD 或者PID 控制器。令p K =15、i K =15、d K 分别为0、1、2、10。得出图3-3

图3-3系统微分控制作用验证图

由图可以看出:d K 的存在大大减少了超调,不过微分作用过大会导致系统稳定

时间延长。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PID 控制是一种很好的算法,通过参数的调节,能够使

系统达到稳定,而且还可以做到超调较小。PID 的应用很广,虽然有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简化可以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系统,这样变化之后就可以用PID 控制了。

3.1.2常规PID 仿真

实例一:采用常规PID 控制方法所用的数学模型为 G(s)=)()(s X s Y =1

424+-s e s

为某恒温箱的恒温过程传递函数,其中输入量为燃油量,输出量为温度,仿真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常规PID 控制结构图如图3-4

图3-4常规PID 控制方框图

图3-1中)(s G C 表示比例积分调节器。G(s)表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在不含时间滞

后的部分。ts e -表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的时间滞后部分。可得PID 统传递函数为:

)()(s X s Y =ts ts e s G s Gc e s G s Gc --+)()(1)().([3]

结合实例一运用Simulink 对其进行常规PID 仿真,其仿真框图如图3-5

图3-5常规PID 的Simulik 仿真图

其中PID 模块连接方式如图3-6

图3-6 PID 模块连接方框图

仿真过程中先令Ki =0,S K =0 调整P K 使系统等幅振荡(由稳定性分析知,在P

K =1.318附近时系统等幅振荡),即系统临界稳定状态。效果图如图3-7

图3-7系统临界稳定状态仿真效果图

为便于获取以下几种方法各增益参数值,记录此时的振荡周期Tcr=16.6s 和比例

系数Kcr=1.315,则P K =0.77,i K =0.1232,d K =1.2 。[4]

3.2串联PID

3.2.1串联PID 组成及其框图

串联PID 是在常规PID 的基础上将常规PID 中的PI 模块与(1+KDs )模块串联

所得。其形式为:(P K +i K /s)(1+d K s)=( P K +i K d K )+i K /s+P K d K s

结合实例一其控制结构如图3-8

图3-8串联PID 控制结构图

3.2.2串联PID 仿真及分析

常规PID 形式与串联PID 形式的关系为:

'Kp =Kp+Ki ?Kd

'Ki =Ki

'Kd =Kp ?Kd

因此得:P K =0.22 i K =0.12 d K =5.5或者P K =0.55 i K =0.12 d K =2.2

采用串联PID 方式时,系统阶跃分析Simulink 方框图如图3-9:

图3-9串联PID 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方框图

其中PI 模块如图3-10所示:

图3-10 PI 模块连接方式

1+KDs 模块如图3-11所示:[5]

图3-11微分模块(1+KDs )连接方式

当P K =0.22,i K =0.12,d K =5.5时,利用图3-9仿真效果图如图3-12

图3-12P K =0.22,i K =0.12,d K =5.5时串联PID 仿真图

当P K =0.55,i K =0.12,d K =2.2时仿真效果图3-13

图3-13P K =0.55,i K =0.12,d K =2.2时串联PID 仿真图

由上面仿真效果图3-9和图3-10可以看出以上两种结果均不理想,这是因为在

参数整定中没有考虑滞后所致。对参数进行调整,[6]当P K =0.1, i K =0.08,d K =2.6时阶跃响应如下图3-14,响应上升时间约为10s.

图3-14 P K =0.1, i K =0.08,d K =2.6时串联PID 仿真图

由图可知系统稳定但系统的滞后性比较明显也即串联PID 控制方法不能有

效的消除系统的滞后性,解决例一生产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纯滞后问题。

3.3 PID 改进控制

3.3.1微分先行控制

微分先行控制对补偿较小的滞后性质有一定效果。在微分先行控制方案中,

微分环节的输出信号包括了被控参数及其变化速度值。将它作为测量值输入到比例积分调节器中,这样使系统超调的作用加强从而补偿过程滞后,达到改善控制品质的目的。微分先行控制结构图如图3-15

图3-15微分先行控制结构图

在图3-13中C G (s)表示比例积分调节器。D T s+1表示先行的微分环节,G(s)

表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在不含时间滞后的部分。ts e -表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时间滞后的部分。由结构图可知传递函数为:[7]

)()(s X s Y =ts ts e

s G s Gc s e s G s Gc --++)().().1(T 1)().(D 结合传递函数可得例一微分先行控制方案的框图如3-16

图3-16微分先行控制实例方框图

而由其框图可得其阶跃信号的Simulink 的仿真框图如3-15

图3-17微分先行控制Simulink 仿真框图

其中PI 模块如图3-10 微分模块如图3-11所示

为了分析该系统在干扰存在的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将该系统与串联PID

都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幅值为5的信号的仿真,对比分析两者的仿真结果。其Simulink 框图如3-18[8]

图3-18串联PID 与微分先行控制干扰仿真

二者参数设置均为P K =0.1,i K =0.08, d K =2.6.并给一个控制量为5并受幅度

为0.1的随机干扰。经过仿真得串联PID 和微分先行控制系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信号的仿真结果如图3-19和图3-20

图3-19串联PID 控制加串扰时的Simulink 仿真图

图3-20微分先行控制加串扰的Simulink 仿真图

通过分析图3-19和图3-20可得,虽然采用的参数完全相同,但微分先行控制

系统的响应波动幅度较少,说明其稳定性优于串联PID 控制系统。不足的是其还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也即不能完全消除系统中滞后。这就要求有新的控制方法。

3.3.2中间微分控制

对微分先行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了中间微分反馈控制方案,中间微分反

馈控制对补偿较少的纯滞后性质有一定作用,能够加快系统的反应时间来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

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s X s Y =ts ts se

s G s Gc s Gc s e s G s Gc --++)().()).((T 1)().(D

结合传递函数对实例一用中间微分反馈控制进行Simulink 仿真,所得到的方框

图如图3-21

图3-21 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由中间微分控制系统方框图可得实例一的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框图如图

3-22[9]

图3-22 中间微分控制仿真框图

其中的PI 模块如图3-10,而KDs 模块如图3-23

图3-23 KDs 模块框图

调整参数令P K =0.1,i K =0.08,d K =2.6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下图3-24,图中

系统超调量约为27%,响应上升时间约为20s

图3-24 p K =0.1 i K =0.08 d K =2.6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的阶跃响应

当调整参数为P K =0.1,i K =0.05,d K =2.6时,系统阶跃响应图如下图3-25,系

统超调量约为18%,响应上升时间约为25s

图3-25p K =0.1 i K =0.05 d K =2.6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的阶跃响应

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系统对纯滞后系统有一定的补偿作用,[10]当加入一个控制量为

5并受幅度为0.1的随机干扰,其仿真框图如图3-26

图3-26中间微分反馈加串扰的Simulink 仿真框图

加了串扰的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如图3-27

图3-27中间微分反馈加串扰的Simulink 仿真结果

由上述对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其抗干扰能力的仿真可以看出,虽然该

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系统的纯滞后问题,但很大改善了系统的滞后。出现干扰时系统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振荡问题。而这在工业上还是达不到使用的要求而史密斯补偿

控制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系统的纯滞后问题。

3.4史密斯控制

3.4.1史密斯补偿控制

微分先行和中间微分反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克服超调现象,缩短调节

时间,而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因此,这两种控制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这两种控制方式都仍有校大超调且响应速度很慢。不适于应用在控制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为了从根本上采取措旋消除或滞后对控制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发展了补偿控制方法。补偿控制方案是有目的地对滞后进行补偿。这种方法比微分先行和中间微分反馈方法更能起到提高纯滞后系控制质量的目的。补偿控制是由史密斯最早提出来的,后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提出了许多修正的补偿控制方案。

纯滞后补偿控制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控制系统中某处采取措施(如增加环节或

增加控制制支路等)使变后系统的控制通道以及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不含有纯滞后环节,从而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及稳定性等。

史密斯方法中纯滞后补偿系统基本原理

纯滞后补偿系统基本原理如图3-28所示图中G(s)不含有滞后,)(s G P 为增加的补偿

环节。[11]

图3-28 Simth 补偿系统原理图

增加补偿后的传递函数为:

G(s)ts e -+ )(s G P =G(s)

则得:)(s G P =(1-ts e -)G(s)

)(s G P 即为消除滞后所采用的补偿函数

通过上图所示附加并联环节)(s G P 的补偿处理,在X(s)和Y(s)之间传递函数不再

表现为滞后特性。系统传递函数为:

)()(s X s Y =ts P P e s G s Gc s G s Gc -+)

()( 1)().(

补偿控制方案如图3-29

图3-29 补偿方案图

虚线部分为Smith 预估器,可见,补偿后函数特征方程中已消除时间滞后项,也

就是消除了时滞对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结合前给的实例一,系统Smith 控制方框图如3-30

图3-30 Simth 补偿控制系统方框图 经补偿后广义被控对象为)()(s X s Y =1

42 s 对该系统采取试误法整定参数。所谓试误法是指在调试过程中,根据PID 参数与

系统时间响应之间的基业关系,逐步调整PID 参数实现所期望响应的方法。PID 参数与系统时间响应之间的基本关系如表3-1所示。[12]

表3-1 PID 参数与系统时间响应之间的基本关系

结合实例一,史密斯补偿控制的仿真框图如图3-31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号0975020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起止日期:2012 年 5 月28 日至2012 年 6 月1 日 学生姓名安从源 班级09电气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6 月1 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系 09-2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 5 月 28 日至 2012 年 6 月 1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120-≥s K v ,相角裕度 45≥γ,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5月25日

目录 一、绪论 (4) 二、原系统分析 (5) 2.1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2.2 原系统的Bode图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5)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5) 三、校正装置设计 (5)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5)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6) 4.1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6) 4.2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6) 4.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4.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6) 五、总结 (7) 六、参考文献 (7) 七、附图 (8)

《过程控制系统》-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第七章 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Time-delay control system
2016年4月
东北大学

《过程控制系统》
第七章 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7.1 7.2 7.3
概述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大滞后预估补偿方案 采样控制 三种方案比较
7.4
7.5

第七章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7.1 概述
滞后时间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当纯滞后存在于扰动通道时,仅使系统的输出对扰动的反应延迟了一 个纯滞后时间; 当容量滞后存在于扰动通道时,容量滞后时间越大,系统抗干扰能力 越强。 当控制通道存在纯滞后时,调节器的控制作用将要滞后一个纯滞后时 间,从而使超调量增加,被控参数的最大偏差增大,引起系统的动态指 标下降,并且纯滞后时间的增大,也不利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通道的容量滞后同样会造成控制作用不及时,使控制质量下降, 但是容量滞后的影响比纯滞后的影响和缓。若引入微分作用,对于克服 容量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有显著的效果。 过程纯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取决于 τ
T
的大小。
通常,当 τ T > 0.5 时,应作为大纯滞后过程,这时常规控制往往不能满足控制需求。

第七章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7.2.2

第七章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differential forward control)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 其随动特性和抗干扰特性 分别为: Y ′( s ) Wc1 ( s )Wo ( s ) = R ( s ) 1 + Wc1 ( s )Wc 2 ( s )Wo ( s ) Y ′( s ) Wo ( s ) = F ( s ) 1 + Wc1 ( s )Wc 2 ( s )Wo ( s ) 常规PID控制系统,其随动特 性和抗干扰特性分别为: Y ( s) Wc1 ( s )Wc 2 ( s )Wo ( s ) = R( s ) 1 + Wc1 ( s )Wc 2 ( s )Wo ( s ) Y (s) Wo ( s ) = F ( s ) 1 + Wc1 ( s )Wc 2 ( s )Wo ( s )
R E
R
E
-
Wc1 ( s ) 1 K c (1 + ) Ti s
Wc 2 ( s ) 1 + Td s
F
Wo ( s ) Wo′ ( s )e ?τs Y
常规PID控制方案
Wc1 ( s) 1 K c (1 + ) Ti s F Wo ( s ) Wo′ ( s )e ?τs Wc 2 ( s) 1 + Td s Y′
-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常规PID控制系统和微分先行控制系统 具有相同的特征方程,可见,两系统过渡 过程的动态稳定性相同.

一阶纯滞后系统的不完全微分PID控制

目录 0.前言 (1) 1. 不完全微分PID算法设计 (2) 2.算法仿真研究 (3) 3.一阶纯滞后系统的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程序 (4) 4.实验结果 (7) 5.结论及总结 (8) 参考文献 (8) 课设体会 (10)

一阶纯滞后系统的不完全微分PID控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摘要:提出在PID算法中加入一阶惯性环节,通过不完全微分PID算法来改善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用MATLAB仿真分析说明该算法在改善过程的动态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而随着工业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也在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多种控制方法如最基础的PID控制以及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本文中所研究的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就是控制理论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由控制理论可知,无滞后控制系统(简单点说就是没有延迟)比有滞后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容易控制。因此如何解决生产中滞后的问题在当前工业大生产中尤其重要。论文在常规PID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控制方法即: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并对这三种方案进行Simulink 仿真,检测其抗干扰性能。为便于分析,论文将所得仿真结果以图形的方式给予显示出来,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关键词:一阶纯滞后 ;不完全微分;仿真;PID 0.前言 在多数工业过程当中,控制对象普遍存在着纯时间滞后现象,如化工,热工过程等. 这种滞后时间的存在,会使系统产生明显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滞后严重时甚至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在工业生产上产生事故.因此长期以来,纯滞后系统就一直是工业过程中的难控制对象,人们也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多种控制方法,如PID控制、PID改进控制、Smith 预估算法控制以及模糊

基于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要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系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10411 学号:B11041104 姓名:程万里

目录 一、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和原理 (1) 1.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 1 1.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原理......................................................... 1 二、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过程 (3) 2.1 校正前系统的参数 (3) 2.1.1 用MATLAB 绘制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3 2.1.2 用MATLAB 求校正前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4 2.1.3 用MATLAB 绘制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 5 2.1.4 对校正前系统进行仿真分析.............................................5 2.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参数计算 (6) 2.2.1 选择校正后的截止频率c ω............................................. 6 2.2.2 确定校正参数β、2T 和1T (6) 2.3 滞后-超前校正后的验证 (7) 2.3.1 用MATLAB 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7 2.3.2 用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8 2.3.3 用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9 2.3.4 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0) 三、前馈控制 3.1 前馈控制原理..................................................................... 12 3.2控制对象的介绍及仿真......................................................... 12 四、 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17 附录 (18)

纯滞后控制实验

实验三 纯滞后控制实验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应用达林算法进行纯滞后系统D(z)的设计; (2) 掌握纯滞后系统消除振铃的方法。 2. 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 微型计算机一台,P4以上各类微机 (2)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以上; 仿真软件工具:MATLIB5.3以上。 3. 实验原理 在一些工业过程(如热工、化工)控制中,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输延迟,许多被控制对象具有纯滞后性质。例如,一个用蒸汽控制水温的系统,蒸汽量的变化要经过长度为L 的路程才能反映出来。这样,就造成水温的变化要滞后一段时间τ(v v L ,=τ是蒸汽的速度)。对象的这种纯滞后性质常会引起系统产生超调和振荡。因此,对于这一系统,采用一般的随动系统设计方法是不行的,而用PID 控制往往效果也欠佳。 本实验采用达林算法进行被控制对象具有纯滞后系统设计。设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或二阶惯性环节,达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Φ(s),相当于一个延时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 1 )(+=Φ-s e s s τθ,NT =θ 该算法控制将调整时间的要求放在次要,而超调量小甚至没有放在首位。控制原理如图1,其中:采样周期T=0.9秒,期望传递函数τ=0.5秒,被控对象 1 23)(8.1+=-s e s G s ;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

图1 纯滞后系统控制原理图 应用达林算法进行纯滞后系统设计) D控制器。 (z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照纯滞后控制系统要求设计) D; (z (2)按照系统原理图,在simulink下构造系统结构图模型,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标明参数,打印结果; (3)尝试用M文件实现dalin算法控制。 5.实验结果 simulink框图(用simulink实现dalin算法): Array 图2 纯滞后控制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题 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初始条件:某温箱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41) s p e G s s s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试用Matlab 绘制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计算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2、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5度。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画出阶跃相应曲线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1 系统传递函数分析 该传递函数由比例环节,延迟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组成。 1.1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1)(=s G 1)(=ωj G 幅值特性和相频特性: 。 )()( 1|)G(j |)A (=∠===ωω?ωωj G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 )(0 20lg1)20lgA()(L ====ω?ωω 所以对数幅频特性L (ω)是ω轴线。 1.2延迟环节 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e s G 3)(-= ωωj e j G 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e *1||)G (j |)A(-3j ===ωωω ?ωωωωω33.57)(3)()(3*-=-=∠=∠=-rad e j G j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 ω ω?ωω3*-57.3)(0 20lg1)20lgA()L(==== 由以上可知延迟环节不影响系统的幅频特性,只影响系统的相频特性。 1.3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s s G 1)(=

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题目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而随着工业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也在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多种控制方法如最基础的PID控制以及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本文中所研究的一阶纯滞后系统的控制就是控制理论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由控制理论可知,无滞后控制系统(简单点说就是没有延迟)比有滞后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容易控制。因此如何解决生产中滞后的问题在当前工业大生产中尤其重要。论文在常规PID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控制方法即: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并对这三种方案进行Simulink仿真,检测其抗干扰性能。为便于分析,论文将所得仿真结果以图形的方式给予显示出来,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关键词:自动控制,仿真,PID,复杂控制

The control method research of the first-order delay system Abstract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use more and more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as the industrial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are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a lot of controlled methods appear such as PID control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control and differential first control, intermediate differential control, Smith compensation control, fuzzy control, nerve network control.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had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question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s the first-order delay system control in this article which is a mor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ontrol theory. Known by the control theory,a no lag control system (simple say is no delay) is more stable and more easily controlled than a delay system .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of how to solve the lagging problem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 The articles propose three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first control 、the middle of differential feedback control、smith compensation control base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in the other word is proportional - integral - derivative controller .And simulate this three programs by the simulink, testing its interference fearure. For convenient analyze the simulation result , the paper of the study derive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y the graphical ,which we can easy understand and clear know the mean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automatic control; simulation; PID; complicated control

Smith纯滞后系统控制器分析与设计

绪论 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中,纯滞后对象的控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线性系统的经典方法对纯滞后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譬如运用Nyquist法分析纯滞后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用Pade近似方法将纯滞后环节近似为线性系统进行根轨迹的分析综合等。但总的来说,当系统滞后时间较小时,只要我们设计时给予充分的考虑就可以了。这时实际的控制效果不会与设计要求相去甚远。对于滞后时间相对较大的系统,Smith提出了预估补偿的方法,通过补偿环节来消除或减弱闭环系统中纯滞后因素的影响。只要对象的模型较精确,Smith方法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实践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最优控制、鲁棒控制、变结构控制、H 控制以及预测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也逐步地应用到纯滞后的系统中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几年来,以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为主要内容的智能控制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它与传统的控制技术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采用传统控制技术难以控制的控制对象(特别是对象模型难定的情况),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纯滞后工艺过程描述了纯滞后系统的特性,从这个特性可以知道被控对象大多数都有纯滞后特性。根据纯滞后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和纯滞后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纯滞后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定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实例常规模糊控制器在纯滞后系统中的应用来理解和深化对纯滞后控制系统的理解。

1 纯滞后理论概述 1.1 纯滞后相关定义及其工艺过程 1.1.1 纯滞后相关定义 所谓纯滞后是一种时间上的延迟,这种延迟是从引起动态要素变化的时刻到输出开始变化的时刻的这一段时间。存在时间延迟的对象就称为具有纯滞后的对象,简称为纯滞后对象或滞后对象,实际被控对象大多数都有纯滞后特性。 被控对象时滞与其瞬态过程时间常数值比较大,采用通常的控制策略时,不能实现系统的精度控制,甚至会造成系统不稳定。通常认为当被控对象时滞与其瞬态过程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3时,被控系统为纯滞后系统。滞后是过程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特征,滞后可导致系统不稳定。有些系统滞后较小这时人们为了简化控制系统设计,忽略了滞后;但在滞后较大时,不能忽略,当被控对象的时滞与其瞬态过程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3时,被控系统应按纯滞后系统设计。这类控制过程的特点是:当控制作用产生后,在滞后时间范围内,被控参数完全没有响应,使得系统不能及时随被控制量进行调整以克服系统所受的扰动。因此,这样的过程必然会产生较明显的超调量和需要较长的调节时间。所以,含有纯延迟的过程被公认为是较难控制的过程,其难控制程度随着纯滞后时间与整个过程动态时间参数的比例增加而增加。 但总的来说,当系统滞后时间较小时,只要我们设计时给予充分的考虑就可以了。对于滞后时间相对较大的系统,Smith提出了预估补偿的方法,通过补偿环节来消除或减弱闭环系统中纯滞后因素的影响。 1.1.2 纯滞后工艺过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极大部分工艺过程的动态特性往往是既包含一部分纯滞后特性又包括一部分惯性特性,这种工艺过程就称为具有纯滞后的工艺过程。譬如对于大型档案馆的温湿度控制,就是存在纯滞后较大的实际对象。在长沙地区,夏天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而言是比较大的,在档案馆进行适当的除湿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进行除湿动作以后,档案馆内的相对湿度要相应得到降低则需要一段时间的延迟。当然,对档案馆内温度的控制也是如此。纯滞后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如图1-1)所示: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牡丹江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目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班级11级工业电气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淑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3 年11 月15 日

自控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学时数:2周 学分数: 开课院、系(部)、教研室: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执笔人:王淑玉 编写时间:2013.11.10 设计目的 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自控原理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二、设计任务 (1)画出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 (2)用Matlab画出上述每种情况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已知条件,确定主要参数,计算并选取外电路的元件参数。 四、设计资料及有关规定 字体符合要求,正确使用编程 五、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论文 六、物资准备 1.到图书馆、物理系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

2.到实验室准备器件作好实验准备 七、主要图式、表式 电路图、表要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八、时间安排 2013.11.1 设计动员,发放设计任务书 2013.11.2-2013.11.3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 2013.11.4-2013.11.10 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画图、编写设计说明书2013.11.11完成设计,交指导教师审阅 2013.11.14 成绩评定 九、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创新性;采取审定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 十、参考书目 1.田思庆,梁春英自动控制理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2.魏克新,王云亮编著. 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0. 3.王正林,王胜开编著.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 4.(美)安德鲁,(美)威廉斯编著. 实用自动控制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5.黄忠霖编著.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彭雪峰,刘建斌编著.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基于补偿控制大滞后过程控制系统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1041.2011.03.003 基于补偿控制大滞后过程控制系统研究 孟苹苹,谢文滔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摘要: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传统PID控制方式用于较复杂被控对象时,在超调量与稳定性等方面都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论文以内模控制器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内模控制器中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Matlab仿真研究,得到了不同情形下的频率特性曲线,同时,通过与传统PID控制对比,对不同类型控制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对实际工业过程控制具有一定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模控制;大滞后过程;Matlab仿真;PID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on process control system of large time delay based on compensation control MENG Ping-ping,XIE Wen-tao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610500,China) Abstract:In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when PID control,a traditional control model was applied to some complicated controlled objects,usually control effect is not satisfied as good as expected.In this paper,by focusing study on 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design and Matlab simulation of the low-pass filter,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 were completed.Amplitude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curve were drawn under different cases.By compared with PID in controlling characteristics,meaningful conclusions were conducted which might be applicably valuable to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in practice. Key words:internal model control;great lag process;Matlab simulation;PID control 0引言 过程控制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先进控制理论的带动下,过程控制的检测,执行仪表及控制系统日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 在化工、炼油、冶金等一些复杂工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着较大的纯滞后。纯滞后往往是由于物料或能量需要经过一个传输过程而形成的,这类时间滞后系统的控制是世界公认的控制难题。由于纯滞后的存在,使得被控量不能及时地反映系统所受的扰动,从而产生明显的超调,使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变差,调节时间延长。 传统的过程控制系统中,主要运用传统的PID控制,Smith控制,对于被控对象简单的系统,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遇到大滞后的被控对象,其控制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对于滞后系统,其τ/T>0.5,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出一种先进的PID控制器,使其在大滞后环境下,也能得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在本文中采用直流无刷电机作为被控对象[2],通过仿真说明采用内模控制的电机系统控制精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和鲁棒性良好。 1内模控制技术[3-4] 1.1内模控制技术简介 内模控制是在模型没有误差,而且可得到这个假设条件下的理想反馈控制。内模控制系统的典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内模控制结构图 在实际工作中,模型与实际过程总会存在误差。针对上述情况,设计内模控制器时可首先将过程模型作因式分解如下: G ^ p (s)=G ^ p+ G ^ p- (1) □研究报告□仪器仪表用户 8 EIC Vol.182011No.3欢迎光临本刊网站http://www.eic.com.cn

基于Matlab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doc

实验三 基于Matlab 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simulink 进行Smith 预估补偿控制的设计方法。 2) 学习使用simulink 实现Dahlin 算法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Smith 预估补偿控制的设计 已知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302 3()2s +60s+1 s G s e -= (1) 应用Smith 预估补偿算法设计控制系统,并采用PID 控制。原理图参见课本P127图4-21和P128图4-22。 表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 2. Dahlin 算法的设计 已知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102 ()100s+1 s G s e -= (2) 采样周期为2s ,选择期望闭环传递函数中的时间常数分别为T τ=5s ,10s ,20s ,设计Dahlin 控制器。原理图参见课本P129 4.3.2小节。 三、实验内容

1)按式(1)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应用Smith预估补偿算法设计控制系统,消除滞后时 间的影响,并整定好PID参数。与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的被控对象控制结果相比较,记录实验曲线。 据Smith预估补偿算法建立滞后系统的Simulink模型原理图: 图1 系统的Simulink模型仿真图 图2 控制系统整定好PID参数的曲线图 b)与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的被控对象控制结果相比较 图3 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的被控对象控制Simulink仿真图

图4 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系统的仿真曲线图 2)与同一被控对象不带Smith预估补偿器的PID控制系统相比较,观察仿真结果,记录实验曲线。 不带Smith预估补偿器的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如下 仿真图如下: 图5 不带 Smith预估补 偿器的PID 控制系统曲 线图 当加入离散 控制器和零 阶保持器时,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输带来时间延迟的问题,即被控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系统所受的扰动。此外,测量信号到达控制器,即使执行机构接受信号后立即动作,也需要经过一个滞后时间才能影响到被控制量实现控制。该种类型过程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较长的调节时间,使过渡过程变坏,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设τ为纯滞后时间, T 为对象的容量滞后时间,当τ/T 增加时,过程中的相位滞后增加而使超调增大,甚至会因为严重超调而出现生产安全事故。通常将纯滞后时间与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 3的过程认为是具有大滞后的过程。即: P T =T 传统的PID 控制一般不能解决过程控制上的大滞后问题,具有大滞后的过程控制被公认为是较难的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过程控制研究的热点。加热装置的炉温控制具有典型的时间滞后特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对适用于大惯性过程中的典型控制算法进行总结,并适当的列举当下较为突出的相关控制策略,做出相应的说明和阐述。 一、传统控制的改进 1. 串级控制 由于系统纯延迟时间较长,而且扰动的因素多,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品质的要求。为了提高控制质量,采用串级控制系统,运用副回路的快速作用,有效地提高控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若选择锅炉为大延迟对象,则串级控制方框图可以设计成如图1-1所示。 y 图1-1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分析可以看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Smith预估控制 为了解决纯延迟对象的大滞后控制问题,Smith提出了一种纯滞后补偿方法,被称为Smith预估器。该方法结构简单、概念明确,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滞过程控制方案。传统的Smith预估控制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对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的设计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2) 二、设计方案与结构图 (2) 1、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2) 2、硬件结构图 (3) 三、电路硬件设计 (3) 1、电桥电路 (3) 2、放大环节 (4) 3、滤波电路 (5) 4、A/D转换器 (5) 5、D/A 转换电路 (6) 四、参数计算及仿真 (7) θ=时数字调节器D(z)的实现 (7) 1、0 a、无控制作用下系统伯德图 (7) b、最少拍下调节器函数 (8) C、最少拍下系统伯德图 (10) d、单位阶跃响应下系统输出 (11) e、施加阶跃干扰信号 (12) f、施加随机信号影响 (13) θ==时数字调节器D(z)的实现 (15) 2、/20.374 T a、无控制作用下系统伯德图 (15) b、达林算法下调节器函数 (16) C、达林算法下系统伯德图(未加增益) (18) d、达林算法下系统伯德图(加增益) (19) e、单位阶跃响应下系统输出 (20) f、施加阶跃干扰信号 (21) g、施加随机信号影响 (23) 五、心得与体会 (24)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1、 针对一个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1 s Ke G s Ts τ-= +的温度控制系统和给 定的系统性能指标: ? 工程要求相角裕度为30°~60°,幅值裕度>6dB ? 要求测量范围-50℃~200℃,测量精度0.5%,分辨率0.2℃ 2、 书面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布线连接图,并转化为系统结构图; 3、 选择一种控制算法并借助软件工程知识编写程序流程图; 4、 用MATLAB 和SIMULINK 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 对象确定:K=10*log(C*C-sqrt(C)),rand(‘state ’,C),T=rang(1), 考虑θ=0或T/2两种情况。 C 为学号的后3位数,如C=325,K=115.7,T=0.9824,θ=0或0.4912 5、 进行可靠性和抗干扰性的分析。 二、设计方案与结构图 1、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其控制过程可描述如下: 1) 只有在采样开关闭合(即采样)的kT 时刻,才对系统误差e(t)的瞬时值 进行检测,也就是将整量化了的数字量e(kT)输入给计算机(数字控制器)。这一过程称为实时采集。 2) 计算机对所采集的数据e(kT)进行处理,即依给定的控制规律(数字控制 器)确定该kT 采样时刻的数字控制量u(kT)。这一过程称为实时决策。 3) 将kT 采样时刻决策给出的数字控制量u(kT)转换为kT 时刻生效的模拟控 制量u(t)控制被控对象。这一过程称为实时控制。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设计》 班级:自动化10—1班 姓名:许明 学号:1005130116 时间:2012年12月17-21日地点: 实验楼17实验室 指导教师: 崔新忠 自动化教研室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2.80.8O k G s s s s = ++ 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6 v K ≤,系统阻尼比 0.307 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 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 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 最佳的系统。 4. 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滞后角 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 学习MA 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 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 的实验结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2.80.8O k G s s s s = ++ 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6 v K ≤,系统阻尼比 0.307 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假定此时的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是符合要求的,即:6 v K ≤ 则有: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完整版)

目录 引言 (1) 1 无源滞后校正的原理 (2) 2 系统校正前的图像 (4) 2.1 系统校正前的波特图 (4) 2.2 系统校正前奈氏图的绘制 (5) 3 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6) 4 系统校正后的图像 (6) 4.1 系统校正后的波特图 (6) 4.2系统校正后的奈氏图 (7) 4.3系统校正前后的波德图对比 (8) 5 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9) 6 心得体会 (12) 7 参考文献 (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初始条件:某温箱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41) s p e G s s s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试用Matlab 绘制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计算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2、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5度。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画出阶跃相应曲线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引言 在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技术是能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附加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生产机械(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某种规律(控制目标)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和转速等)或加工工艺按照预定要求变化的技术。它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中所有元器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对象或被控过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控制用计算机(能作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控制机)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自动控制技术是当代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控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出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在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无源校正装置有无源超前网络和无源滞后网络,通过校正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系统的动态性能的改变可以由校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看出。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 题 目 :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 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0S 1 ,相角裕度 45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 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 求) G(s) K s(s 1)(s 2)

1)用 MATLAB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 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 Matlab 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 及稳态误差。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 MATLAB输出。说明 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 设计要求 (1) 1.4 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 值....................................... 4.. 3.1.2 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 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c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a的确定 ............................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b的确定 ............................ 8.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4)

简述基于Matlab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

实验三 基于Matlab 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simulink 进行Smith 预估补偿控制的设计方法。 2) 学习使用simulink 实现Dahlin 算法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Smith 预估补偿控制的设计 已知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302 3()2s +60s+1 s G s e -= (1) 应用Smith 预估补偿算法设计控制系统,并采用PID 控制。原理图参见课本P127图4-21和P128图4-22。 表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 2. Dahlin 算法的设计 已知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102 ()100s+1 s G s e -= (2) 采样周期为2s ,选择期望闭环传递函数中的时间常数分别为T τ=5s ,10s ,20s ,设计Dahlin 控制器。原理图参见课本P129 4.3.2小节。 三、实验内容

1)按式(1)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应用Smith预估补偿算法设计控制系统,消除滞后时 间的影响,并整定好PID参数。与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的被控对象控制结果相比较,记录实验曲线。 据Smith预估补偿算法建立滞后系统的Simulink模型原理图: 图1 系统的Simulink模型仿真图 图2 控制系统整定好PID参数的曲线图 b)与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的被控对象控制结果相比较 图3 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的被控对象控制Simulink仿真图

图4 同一PID控制器对无滞后系统的仿真曲线图 2)与同一被控对象不带Smith预估补偿器的PID控制系统相比较,观察仿真结果,记录实验曲线。 不带Smith预估补偿器的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如下 仿真图如下: 图5 不带 Smith预估补 偿器的PID 控制系统曲 线图 当加入离散 控制器和零 阶保持器时, 观察和比较 实验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