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精品试题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单选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歌曲反映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瑞金B.太原C.延安D.西柏坡5.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8日才传到南京。

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卢沟桥事变意味着()A.局部抗战开始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始C.日清战争开始D.全民族抗战开始6.历史研究重在证据。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的描写B.电影片段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D.日本的官方言论7.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

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失败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9.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八一宣言发表B.瓦窑堡会议召开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2.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3.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

下列侵略战曾经攻占过我国首都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日本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4. 如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示意图,对该战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反映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5.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武汉会战B.淞沪会战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6. 下图是发生在日本东京的一幕场景。

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最近、联系最紧密()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抗战胜利7. 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中唱到: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

其中“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国共合作抗日D.重庆谈判8. 如图是“赵登禹路”路标,与赵登禹将军有关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皖南事变9. 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反映的是A.东三省沦陷B.南京大屠杀C.淞沪会战D.旅顺大屠杀10.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言的发表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D.国共合作组织的发表11. 七七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牺牲的将领有A.邓世昌B.佟麟阁C.关天培D.陈化成二、填空题12.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史称“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军士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军不撤兵回去,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林则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是因为()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南昌起义鼓舞人心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5.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A.朱德 B.彭德怀C.叶挺D.项英6.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以下哪一项最合适()A.同室操戈B.隔岸观火C.同仇敌忾D.不谋而合7.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进无退。

”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促进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的出现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8.1937年底,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A.天津B.武汉C.南京D.徐州9.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10.辨析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无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赵师长说,日本人借口丢了士兵,来找碴儿,被我们击退了,现在更艰苦的斗争还在等着我们。

”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2.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歌曲《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3.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 A.关东军B.新四军C.工农革命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4.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是( )A.南京大屠杀B.“三光政策”C.细菌战D.旅顺大屠杀6.某同学想了解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你应该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7.1937年,德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与上述报道相关的战事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8.在淞沪会战中,涌现出的抗日英雄是( )A.邓世昌、左宝贵B.姚子青、谢晋元C.张学良、杨虎城D.赵登禹、佟麟阁9.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右图)。

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 )A.签订的《马关条约》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C.发动的七七事变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二、材料题1.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的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爆发有何历史意义?(2)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国官兵奋起抵抗,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他们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七七事变1.爆发:1937 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意义: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结果: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4.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5.合作(1)红军改编: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合作宣言: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6.影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3 淞沪会战7.爆发: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

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

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8.英勇事迹(1)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2)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3)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9.结果与影响: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10.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题附答案)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题附答案)

第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第二个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1.答案 D 根据题干信息“华北”“第二个柳条湖”并联系所学可知,七七事变能够证明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的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所以D 选项符合题意。

2.人物扫描: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

他是()A.赵登禹B.佟麟阁C.王铭章D.李宗仁2.答案 A 根据“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可知,他是赵登禹。

1937 年7 月26 日,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负责北平防务;与日军血战6 小时,在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年仅39 岁。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正式合作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卢沟桥事变后C.西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3.答案 B 1937 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选项符合题意。

4.1938 年春,丰子恺收集了大量漫画,并为它们写出说明文字。

为下图“握紧的拳头”所写的说明文字为:“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农工好比食指与大指,位在兵的右翼,作有力的辅佐。

学商好比无名指与小指,位在兵的左方,协力襄助。

”此漫画及文字的主要意图是()A.宣传正面战场的胜利B.号召全民族坚持抗战C.说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庆祝中国国际地位提升4.答案 B 由漫画“握紧的拳头”及其说明文字“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A. 社会性质决定的B. 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C. 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D. 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 上海B. 广州C. 南京D. 北京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B. 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C. 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D.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二、思考探究4.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的标志。

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两党的合作是由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第一次合作,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反封建是当时最主要任务;第二次合作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这样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故答案选择D。

2.【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在南京签订的,屠杀中国30多万人是1937.12.12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故选C。

3.【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为敌手,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亦明确表示要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两个事件后,国民政府态度完成不一样,故答案选C。

4.【解析】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中共七大2. 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A.济南惨案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皖南事变4. 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A.新四军纪念馆B.九一八历史博物馆C.渡江战役纪念馆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5. 《灾难与转折1937》这本书之所以将1937年称作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灾难与转折点,是因为:A.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B.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抗日战争C.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内战升级6. 为了纪念惨遭屠杀的30多万遇难同胞,20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B.中国烈士纪念日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D.国家宪法日7.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B.从国共对峙到国共合作C.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抗战D.抗日战争的胜利8. 日本侵略者在哪里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A.北平B.旅顺C.南京D.济南9. 下列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B.歼灭日军4万人C.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0. 下面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 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

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2.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4.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6.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

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
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7.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

”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记忆的是
A. 国共处于对峙状态
B. 日本局部侵华
C. 东北三省沦陷
D. 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8.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这种暴行发生在
9.到下列图片所在的纪念馆,有助于我们了解
A.洋务运动的艰辛
B.红军长征的历程
C.日军侵华的暴行
D.渡江战役的过程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源:学#科#网]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

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
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
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材料二: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
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
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
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
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
国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
(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难的国民,我国从2014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公祭日,请你谈谈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达的愿望是什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5 CDBBA 6-10 BDACD
11.(1)七七事变。

1937年。

(2)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
国人民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
战场。

(3)南京大屠杀。

可以时刻警醒我们铭记历史,牢记耻辱,警惕和
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4)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