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包括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四个子目之间相互联系。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能够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学会阅读、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2.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了解七七事变中赵登禹、佟麟阁和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人的英雄事迹,感悟中国军民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爱国精神,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信念。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书目)《佟麟阁全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在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这座桥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悲壮。
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卢沟桥事变又有什么意义?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思考,导入本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2.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3.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
【重点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2.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自主学习】一、一个事变:七七事变1.背景: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_________________,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2.时间:_______________3.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宛平事件)4.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5.影响: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二、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1.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加快了步伐。
2.合作:(1)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______,朱德任总指挥,______________任副总指挥。
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__,_______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提交的___________宣言。
(3)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3.意义:以国共为主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国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一次会战:淞沪会战1.时间:_____________2.借口: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
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
(虹桥事件)3.主要内容:(1)________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导学案(无答案)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二、学习重难点:
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3.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正面战场抗战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D.全民族抗战
4.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入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D.抗战期问中国军队主动m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A.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局部抗战开始
B.以七七事变为起点,全民族抗战开始
C.以西安事变为起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
D.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起点,日本开始侵略中国
2.下列以发生时间或地点命名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七事变②八一三事变③九一八事变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
7.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
C.日本侵华如剧了中国民族危机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
8.“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下列哪个事件后发表的抗战宣言( )
八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1.C2.B3.B4.C5.B6.D7.D知识点一1937 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赵登禹佟麟阁知识点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八路军第四军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三上海淞沪会战 3知识点四1937 南京重庆30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①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
②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
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③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④①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日,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军在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敌机5架,初战告捷。
②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
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学案(无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七七事变。
探究问题:认真阅读教材P91页内容,回答出:七七事变爆发的时间、产生的意义以及当时抵抗时牺牲的将领、抵抗的结果。
(在课本该段上按照顺序标注出兵背诵)(二)学习活动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探究问题:认真阅读教材P92页第1、2段内容并结合前课所学,尝试有条理的回答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合作的措施、合作形成的标志与重要意义(重点知识:学会分类概括要点并背诵。
)1、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
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抗日。
2、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
不久,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3、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4、以国共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动员并团结全民族力量展开长期抗战的根本保证,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学习活动三: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探究问题1:认真阅读教材P92-93页淞沪会战内容,回答出:淞沪会战爆发和结束的时间、以及淞沪会战的重要意义(提示:在课本该段上按照顺序标注并背诵)探究问题2:认真阅读教材P93-94页南京大屠杀内容,回答出:南京失守的时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人数。
(在课本上标注并背诵)【发散思维】现在日本有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行为,你认为日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随堂检测·真题演练】1.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军队改编为()A.中国工农红军B.抗日义勇军C.八路军和新四军D.人民解放军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A.四一二政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3.《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对国家历史的认识。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第19周星期三第1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课程设计:
【导入】(5分钟)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结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阐述事变对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解答: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对中国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变的发生,使得中国人民的民族危机感空前增强,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战意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初步形成。事变促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提供了一些阅读材料和探究主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主题感兴趣,但部分学生表示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深入探究。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及相关材料,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牢记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学习以及对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了解,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勤奋努力,发奋图强,担负起强我中华的历史责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南京大屠杀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两幅卢沟桥的美丽图画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卢沟桥)你认识这座桥吗?这座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桥上雕刻的狮子形态,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座桥座落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
它就是——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卢沟桥,震惊中外“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面对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展示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落成习近平讲话图片)2019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去了解日军的残酷暴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
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
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
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宛平城;卢沟桥;宛平城;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
2.北平.2.赵登禹;佟麟阁;天津。
二、1.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四军;叶挺。
2.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
三、1.上海;姚子青;谢晋元。
2.淞沪会战;3。
三、1.南京;重庆。
2.30万。
【合作探究】
1.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2. ①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
②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
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③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