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困境中艰难跋涉——论卡夫卡作品抗争意识
赏析:“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卡夫卡

赏析:“⼀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卡夫卡“⼀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3⽇—1924年6⽉3⽇),20世纪德语⼩说家。
⽂笔明净⽽想像奇诡,常采⽤寓⾔体,背后的寓意⾔⼈⼈殊,以这别开⽣⾯的⼿法令⼆⼗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1904年,卡夫卡开始发表⼩说,早期的作品颇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卡夫卡⼀⽣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卡夫卡⽣活和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第⼀次世界⼤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他对社会的陌⽣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对⼀切都⽆能为⼒、⽆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内涵。
卡夫卡将巴尔扎克的:“我能摧毁⼀切障碍”的格⾔改成了“⼀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美国诗⼈奥登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的⼩说揭⽰了⼀种荒诞的充满⾮理性⾊彩的景象,个⼈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的是象征式的⼿法。
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的⿐祖。
后世的批评家,往往过分强调卡夫卡作品阴暗的⼀⾯,忽视其明朗、风趣的地⽅。
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现代主义⽂学的先驱和⼤师。
卡夫卡⽣前默默⽆闻,孤独地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股卡夫卡热,并且经久不衰。
卡夫卡⼀⽣都⽣活在强暴的⽗亲的阴影之下,⽣活在⼀个陌⽣的世界⾥,形成了孤独优郁的性格。
德国⽂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这样评价卡夫卡:“作为犹太⼈,他在基督徒中不是⾃⼰⼈。
作为不⼊帮会的犹太⼈,他在犹太⼈中不是⾃⼰⼈。
作为说德语的⼈,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
荒诞与绝望中的无力反抗——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世界

以一 种冷 漠 的语 言 对 小说 中 的故 事 进 行
叙述 描写而 很少进 行抒 情议论 。卡夫卡 也 正 是 以这 种 冷 漠 平 淡 的 语 言对 故 事 进 行 叙述 。小 说一 开始就 向读 者叙述 了一 件非 常 奇 异 的事 情 , 人 变 成 了 甲虫 , 给 人 的 第 感 觉 就是 荒诞 不 经 ,然而 我们 很清 楚 ,
作 品情 节简 单 , 细 节真 实 , 语 言质朴 , 在技 巧 上 没有 任何 故弄 玄 虚之 笔 , 但 它还 是显 示 出来 了现代 作 家的 崭新 风貌 , 这主 要得 力 于 卡夫 卡对 小说 主 人公 格 里高 尔 ・ 萨姆 沙 的独 特处理— —变形 。这个 变形 人可是 卡夫 卡笔 下 一个 不 同凡 响的 特殊 人物 , 小 说 是 这样 开头 的 : “ 一 天 早上 ,格 里高 尔 ・ 萨姆 沙从 不 安的 睡梦 中醒来 , 发 现 自己躺 在床上 变成 了一 只 巨大 的 甲虫 。” ① 这 是 个 非 比寻 常 的事件 , 作 者却 如 此平 静地
仰 世 界 ;存 在 主义 发 现 了一 个 交 织着 自 由。 迷 惘 与希 望 的 荒诞 世 界 ; 它 以 其 独特 的艺 术 手 法 构 建 了 一个 个 令 西 方 瞩 目的
“ 异化世界” , 在这个世界里, 一 个 个 灵 魂
就 可 以合 情 合 理 的 卸 下作 为 人 类 的 所 有 重担 。然 而 , 另 一方面 , 卡夫 卡又认 为谁 若 是逃 避 对家 庭 的责任 , 也就 丧失 了做 人 的 资格 。现 实 中卡夫卡 以一直 也都是 活在 这 种无法 抉 择的痛苦 矛盾 中 。他想 要反抗 对 生 活的 不满 , 但 又 总是 为 自己 的所作 所 为 心怀 内疚 。所 以他不 得不让 他笔 下的 主人 公 变 成 一直 令 人 厌 恶 的 大 甲虫 以及 为 他 安排 了后 面的悲 剧命运 。卡夫 卡也正是 想 以此来 惩罚 自己 , 当然 现实 中他 不 可能 变 成 一 只大 甲虫 , 而是 只有将 这种 求死 的欲 望 寄托 于他小说 中 的主人公 。从 某种 意义 上说, 变形 人格 里 高尔 就是 卡 夫卡 精 神上
卡夫卡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与人类自由的困境

卡夫卡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与人类自由的困境1. 简介弗朗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揭示现代人类存在困境为特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卡夫卡作品中存在主义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
2.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流派,认为个体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中自由地选择和创造意义。
它强调对人类存在状态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2.1 卡夫卡式存在卡夫卡作品中常常出现幽默荒谬而又荒诞不经的情节,这反映了现代生活中个体所处的状况。
人物通常陷入无尽的官僚机构或迷失于不可理解和荒谬事件之中。
这种被称为"卡夫卡式存在" 的状态体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到的迷茫、孤立和无助感。
2.2 自由与责任在卡夫卡作品中,个体往往面临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困境。
这使他们被迫自由地选择和承担后果,而这种选择又常常是痛苦和困惑的源头。
卡夫卡通过描述这种精神压力和道德困境,探讨了人类在现代世界中自由意志的局限性。
3. 人类自由的困境3.1 社会束缚卡夫卡作品中描绘了官僚机构对个体生活的严格控制。
人物经常陷入复杂的规则和程序之中,失去了自主权和个体真正的自由。
通过这种描述,卡夫卡暗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所面临的权威、规范和制约。
3.2 内心困境卡夫卡作品中的人物内心常常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们感到被外部世界压抑,并与自己内在的欲望和理想相冲突。
这种内心困境反映了人类面对选择及其后果时所经历的痛苦。
3.3 孤立与无助在卡夫卡作品中,人物往往陷入孤立和无助的状态。
他们与周围世界失去联系,被边缘化或排斥。
这种孤立感使人类自由受到限制,无法完全实现自身的个体独立。
4. 结论卡夫卡作品中存在主义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困境得到了深刻而独特的表达。
通过对社会束缚、内心困境和孤立无助的描绘,他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生活中人类自由所遭遇到的问题和局限性。
这些作品引发了我们对人类自由意志以及存在本身的思考,并使我们反思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意义。
卡夫卡一次战斗纪实解读

卡夫卡一次战斗纪实解读卡夫卡一次战斗纪实是弗朗茨·卡夫卡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喜欢读书的青年在乡下参加一场与村民的厮杀的经历。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象征和社会议论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
首先,从情节上来看,小说以一场厮杀的战斗作为主线,记录了主人公在这场战斗中的经历。
主人公在战斗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文青,不擅长肢体活动,但他却兴奋地参与了这场与村民的厮杀。
在战斗中,主人公不断被击中,受伤,但却毫不退缩,最终坚持到了最后。
整个战斗场面异常激烈,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荒诞而残酷的现实。
其次,从人物角度来看,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卡夫卡式形象,内向、孤独、对生活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
在战斗中,他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而其他战斗参与者也各有特点,有的是愤怒的乡亲,有的是冷酷的敌人,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展现出了各自的心理和情感。
再次,从象征意义来看,卡夫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这篇小说中,战斗可以被理解为主人公对自我的探索和挑战,他在这场战斗中不断受伤、痛苦,但却始终坚持下去。
这可以被视为对生活的探求和挑战,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依然不屈不挠,展现出了一种无畏的精神。
最后,从社会议论的角度来看,这篇小说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的一种隐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从而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而主人公在与乡亲的厮杀中,可以被视为对这种冲突和对立的一种探索和表达,他展现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无畏和对困难的坚持,给人以启示和警示。
总之,卡夫卡一次战斗纪实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在战斗中的经历和挣扎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探索和对困难的坚持,让人感叹不已。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社会上也有着一定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畅 谈 卡 夫 卡

THE END
2.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及创作手法
创作自成一派,善于通过奇特的构思勾勒 出夸张的画面,把现实与非现实、常人与 非人并列在一起,不点明时间、地点与社 会背景,人物没有姓名只用代号,穿插的 故事、场面游离于情节之外,使画面支离 破碎,主题晦涩不明,情节怪诞离奇,形 式新颖别致。
他往往以一种严肃,冷峻,甚至冷酷的笔 墨直抵人类心灵的痛处,将一个令人感到 无奈的,绝望的,异常冷漠、荒谬的,让 人无法忍受的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
梦的设计:小说里面有作者刻意安排的象征、隐 喻或者所谓深刻的逻辑思辨,这一切都是梦境本 身所具有的,不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它重大的主题 而假借一个乡村医生的梦来刻意安置的。作为一 个乡村医生,他的梦境和他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梦里的一切也都是由他日常生活的变形而来—— 场景、人物、事件、心理、情绪,人物之间的关 系和由此而起的情感也都是由日常生活里的人物 关系演变、强化而来的。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展表现的思想情感 展开丰富的想象 扩展表现的思想情感 在《变形记》当中,作者发挥了神奇的想象力让格里高尔不可思议地 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与其说格里高尔是用他的人的意识控制动物 的躯体,还不如说是作者在运用它的想象力来控制这一切。卡夫卡想 象格里高尔去适应甲虫的躯体的艰难过程,别样地传达出了主人公的 无助感,危机感,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人生存的困境。格里高尔变成甲 虫后与家人相处的场景也是靠想象力来完成的。人是怎样对待普通的 甲虫并不难写,而不同的是作品当中的甲虫是格里高尔变的,而且巨 大无比。他的家人,他的上司,他们家的仆人以及后来的房客对这样 奇异的动物是怎样的态度就要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活动来描写。这些想 象常常不符合现实生活规律,表现得十分怪诞。但是在表现主义里, 事物的本质往往会通过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而荒诞的东西没有想象 力是不能被表现出来的。疯狂的想象背后是作者最清醒的认识。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 ——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骑桶者①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
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
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
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
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
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
“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
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
“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探寻卡夫卡小说的社会意义——对《变形记》指引“苦痛”的思考

探寻卡夫卡小说的社会意义
— —
对《 变形记》 引“ 指 苦痛” 的思考
刘 静
(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 0 6 ) 5 0 1
摘 要: 变形记》 《 作为卡夫卡短篇小说 的代表作 , 以其真实的细节、 象征 、 反讽等独特 的艺术形式构筑 出一个梦魇 般 的生活世界 , 具有独特 的美学价值。然而其作 为文学的功用不仅 于此, 它指引出现代人 当下的生存 困境及个体生命
・
70 ・
文学与语言学研究
刘
静
探寻卡夫卡小说的社会意义
式后 内心情感倾注 的结果 。 在这部短篇小说里 , 夫卡将现 卡 实生活 中体验到 的孤独 、 压抑 、 恐惧 及 自我嫌弃 的情感倾注 于作品主人公格里高尔 ・ 萨姆沙的身上 ,借用一 只由人变形
卡夫卡 的一生是 短暂 的, 但却并未 因其短暂而淹没 了他
人生旅程的艰辛 。 无论是客观现实抛给他的复杂的犹太人 身
份、 粗暴专横 给他 终生压制 的父亲 , 还是敏感而矛盾 的 自我
内心所背负的沉重的恐惧与孤独 ,都成为卡夫卡一生追求 自
所言 :他虽然想作 一团火 , “ 但他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 ”1 3 卡夫卡生活 的时代 背景与家庭 环境在很大 程度上加剧
绪和种族 仇恨 的火焰越燃越 旺。正 如以马 内利 ・ 弗汉塔所概
收 稿 日期 :0 0 — 5 2 1- 9 1 1
给我们看。 可以说《 变形记》 是卡夫卡将写作作为自己生存方
基金项 目:0 0年省级精品课程《 21 外国文学史》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刘静(92 ) , 16一 , 河北邯郸人 , 女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究方向为中外文学。 研
乡村医生卡夫卡解读(3篇)

第1篇一、引言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荒诞和痛苦。
其中,《乡村医生》是卡夫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乡村医生》的解读,探讨卡夫卡笔下的乡村医生形象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考。
二、乡村医生形象分析1. 孤独与无助在《乡村医生》中,乡村医生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形象。
他生活在偏远的小村庄,与外界隔绝,内心充满了寂寞和痛苦。
这种孤独感源于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他人冷漠的无奈。
在小说中,乡村医生多次提到“我在这里”,表达出他对于孤独境遇的深刻感受。
2. 疲惫与无奈乡村医生的工作繁重而辛苦,他既要照顾村民的疾病,又要应对各种琐事。
这种疲惫感使他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他对生活感到无奈。
在小说中,乡村医生曾感叹:“我为什么要做这些呢?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一样享受生活?”这种无奈反映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力感。
3. 自我怀疑与焦虑乡村医生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
他担心自己的判断失误,导致村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这种自我怀疑和焦虑使他无法安心工作,也让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在小说中,乡村医生曾说过:“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医生?”这种自我怀疑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4. 坚守与奉献尽管乡村医生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村民服务。
这种坚守和奉献精神使他成为村民心中的英雄。
在小说结尾,乡村医生在生死关头,依然选择了救死扶伤,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
三、哲学思考1. 生命与死亡《乡村医生》通过对乡村医生的描写,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主题。
乡村医生在面临生死抉择时,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恐惧。
这种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使读者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2. 自我认知与价值小说中的乡村医生在自我怀疑和焦虑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
这种自我认知过程使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存困境中的艰难跋涉--论卡夫卡作品的抗争意识姓名:何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韩捷进2011-03摘要抗争不论对于个人还是民族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文学领域,文学从来就与抗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的抗争构成了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坛,卡夫卡就是一位书写抗争的大师。
他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面临着无以复加的荒诞处境,人为了生存,必须在这些荒诞的生存处境中抗争,尽管悲哀、微弱,但仍不失去勇士的悲壮。
本文将以小说人物面对荒诞进行的悲壮抗争为切入点,观照卡夫卡及其作品,探讨卡夫卡作品中的抗争意识及这种抗争影响下作家所具有的创作特色和这种抗争意识的美学价值,从而展示外国文坛上一个追求独立精神和创作个性的作家运用手中之笔“扛千钧之鼎”的艺术魅力。
本文分四章。
第一章着重论述卡夫卡作品中的懦弱者的逃离与异化。
分析卡夫卡的两篇短篇小说,从《在法的门前》的不抗争到《变形记》中的异化,这些都体现了卡夫卡对待抗争最初所持的态度,卡夫卡感同身受的描绘了他们无法逃遁的外在的生存困境,展示了各种压迫对他们的肉体和心灵造成的无以复加的创伤。
第二章探讨卡夫卡作品中的反抗者的呼叫与突围。
选取了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和《城堡》,这两部作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卡夫卡作品人物的抗争,他们知道如何用行动去维护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懂得运用法律以及权利来实现自己的追求,尽管最后都一一宣告了失败,但是他们的抗争行为呈现出弱者在荒诞境遇中的微弱追求。
第三章分析的是卡夫卡作品中的绝望者的付出与诀别。
选取分析研究的是《饥饿的艺术家》和《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这两部作品已经超越了作家以前创作的作品,集中表现出一种对艺术或者民族的深厚感情,一种用尽全身仅有的力量去为人们歌唱、为人们表演的狂热激情。
显然笔下人物超出对个人生存、个人荣誉或者名利的追求,而是一种内化为生命的最深沉的愿望,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女歌手,他们最纯粹的地方就是用献身艺术的方式来实现对终极目标的追求,但他们这种终极关怀的热爱最终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四章探究卡夫卡作品的抗争意识及其意义。
卡夫卡的抗争意识既是对西方文学长河中抗争意识的继承,也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作品的抗争意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体现出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悲剧,同时也折射出人类永恒的不息精神。
关键词:卡夫卡;生存困境;抗争;艰难;IAbstractFight no matter for individual or nation, will be essential, fighting for literature is also abeautiful scenery, literature had to fight espouse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figureswere kafka, foreign is a master. he was writing against the most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absurd situation that no one to survive, for a better life, you must stand up, and the struggle ofthe external situation, This novel the absurd man with a brave fight for consideration andforced remarriage kafka, to work in kafka of, and the fight againstthe author's characteristicpreoccupations with the resistance of aesthetic value, thus showing a pursue an independentforeign literary spiri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uthor of "carrying the hands of the use of the"fateful.This article dealt with under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mphasized in kafka'sweakness of escape and alienation. select the two, from the ground in front of struggle not toremember the deformation of alienation, these are reflected by kafka to fight the most out ofthe manner described in kafka feel they cannot flies external life, and shows all kinds ofoppression in their bodies and minds of the wounds.The second chapter to speak in kafka rebel call from sally. select the two is the trial andthe castle, the two book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figures were kafka work of the fight, theyknow how to use action to safeguard its own existence, understand by the law and rights totheir own, although final are all proclaimed fail, but they protest action and we will not bedenied.The third chapter is kafka in despair to the pay and decisively, select the two, namely,the hunger of artists and the singer or a rat race "Josephine, this book is beyond the former,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a kind of art or the deep affection, with all his only strength to sing,for the performance of passion, it is beyond the honor or fame and wealth, It into life withinthe most profound wish that is an artist or a singer and is the most pure of art is dedicated to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but the ultimate of love and eventually they paid the price of life.Chapter 4 kafka's story of struggl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awareness is the fight werekafka to the western literature in the fight has been awar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ts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innovation, there were kafka own reasons, and that this struggleand has its own unique aesthetic value, it is not only of the western modern the survival of thetragedy, also reflect the spirit of mankind goes on.keywords :kafka ; survival difficult ; fight ; hard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海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著作权声明本论文作者声明:□本论文全部成果均为本人和指导教师合作研究取得,本人和指导教师都有权使用本成果学术内容(有第三方约定者除外)。
□本论文为指导教师指导下,本人独自完成。
本人独自享有本论文的全部著作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海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引言引言奥地利小说家弗朗茨??卡夫卡 Franz Kafka ,1883-1924 被叶廷芳先生称为“现代小说艺术的探险者和奠基者”,被“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法国“新小说”流派等奉为鼻祖的犹太作家,尽管他生前不想发表作品,不想成为职业作家,并留下遗嘱把书稿烧毁,但他在国内外文坛上却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奥登曾说: “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卡夫卡对我①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米兰??昆德拉也曾评述卡夫卡的小说是“寻找‘在那后面某个地方’的诗,而不是介入到人们早已知道的真理的世界中”②,笔者认为这也是在卡夫卡逝世过后爆发“卡夫卡热”,并且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