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介入放射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包括超声引 导、CT引导、MRI引导等,可以用 于治疗肿瘤、囊肿、脓肿等疾病。
注意事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时应避免 损伤正常组织。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总结词
01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内
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详细描述
0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 性粒子植入术等。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 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01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 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他应用领域
01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介入放射学 还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妇产科 介入、消化系统介入等多个领域 。
02
在这些领域中,介入放射学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性
01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影像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 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0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后 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器械的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介入器 械。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40页】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40页】

介入放射学的优点:
微创。损伤小,恢复快。 对于某些疾患(大出血)可达到立竿见影之效
。 可以对内、外科不能解决的疾病进行治疗。(
脑血管瘤、复杂血管畸形、大出血伴休克等) 。 对于高危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病人仍能行介入 治疗。 诊断治疗融于一体。 可重复性强。 应用广泛:应用全身每个部位,无孔不入,无 孔亦入。
各种材料的特点 与功能
病变的干预治疗 方法
基本要求-相关技能
基础护理操作技 能
术中常用监护技 术与仪器使用
急救技术与护理
无菌操作技术
环境要求——人员着装
• 刷手衣及隔离衣 • 皮肤与头发 • 呼气—口罩遮盖口鼻,紧扣鼻梁、两边面颊及颌部 • 放射防护着装
环境要求——尘埃控制
• 通气系统的过滤器可部分的控制灰尘 • 人员走动、设备移动及门的开关会形成新的气流—气流环
• 手术前确认物品材料的名称、型号、性能和有效期 • 术中所用药物需两人核对药名、剂量、用法,无误后方可
应用,并保留安瓿
了解介入治疗医师
擅长
习惯
脾气
风格
惯用 材料
要知道手术者在想什么
默契配合
要知道手术者在干什么
要知道手术者需要什么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神志的变化 • 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 • 对比剂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 呕吐的观察与护理 •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 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手术术中监测
• 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 动脉压力监测
术中急救配合——时间就是生命
•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 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器材的使用 •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协助医师直至危象控制 • 联系麻醉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

介入放射学幻灯PPT课件

介入放射学幻灯PPT课件

.
16
2.非血管介入技术
2.2 经皮穿刺引流及抽吸技术 2.2.1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2.2.2 经皮尿路引流 2.2.3 囊肿、脓肿经皮抽吸引流 2.3 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 2.4 经皮针活检术
.
17
循环系统:目的要求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2.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3.了解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4. 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X线表现
·螺圈(coil)
·可脱球囊
(detachable. ballon)
6
血管介入技术
经导管栓塞术
1.2.3 栓塞物运送导管 ·血管造影导管 ·球囊导管
1.2.4 插管及栓塞技术
.
7
血管介入技术
经导管栓塞术
1.2.5 临床应用
·控制出血 外伤性出血
·治疗血管性疾病
·治疗肿瘤
·消除病变器官的功能:内科 性脾
1.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禁忌证
·碘过敏(对碘过敏患者,目前已可用
CO2行DSA造影); ·严重心律紊乱,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或凝血机制异常;
·有动脉瘤形成者;
·狭窄段有溃疡或钙化者;
·动脉长段的完全性闭塞;
·大动脉炎活动期。
.
12
1.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1.3.2.2 操作技术 1.3.2.3 PTA治疗机制 1.3.2.4 疗效 1.3.2.5 再狭窄问题 1.3.2.6 并发症
·PTA术后复发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PTA术后引起的夹层动脉瘤、假性动
脉瘤;
·TIPSS。
1.3.3.4 操作技. 术
15
2.非血管介入技术

介入医学ppt课件

介入医学ppt课件
1968年Newtont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柱血管瘤获得 满意效果。
12
1969年Dotte介r首先入提放出了射血学管内发支架展的简设想史,并在犬实验
研究中证实了血管内支架能够嵌入血管壁,保持血管腔通 畅达两年半之久。由于20世纪70年代PTA的兴起,使内支 架的研究受到冷落。直到14年后,PTA显示缺陷以后,血 管内支架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1974年Grunzing发明了双腔带襄导管用以作腔内血管成术, 较之Dotter的同轴导管更先进。3年后他又用这种导管成 功地为一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作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9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1930年Bamey Brooka在手术中用肌肉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成功 1941年,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作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Peizce通过套管作经皮置管术。同年,Biermam用手术
暴露颈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作选择性内脏动脉置管造影术,并 作为化疗药物推注的途径 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钢丝引导插管的动、 静脉造影法,由于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遏,对病人损伤小, 不需结扎修补血管,因而很快被广泛应用。他本人也因此获得 诺贝尔奖。
14Biblioteka 1987年以后介,入Sigw放ar射t、R学ou发ssea展u、简Str史ecker和
Robkin等相继报道了一些新的内支架。随着内支 架材料、形态、投递技术的研究,其种类不断增 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自膨式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15
16
1965年,Sano用导管法成功地栓塞了先天性动-静脉畸 形
11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1967年,Porstman采用经腹股沟动静脉双途径插入特 制的导管进行栓塞的方法,栓塞未闭的动脉导管,取 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同年, Baum与Nusbaum经导管 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成功,接着又开 展了血管栓塞术治疗出血。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放射生物学
37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曲线-氧效应
38
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 中的4个变化(4R)
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致死性损伤
亚致死性损伤
潜在致死性损伤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G2



电子

中子
粒子辐射
质子
加 速

负π介子
重粒子LETຫໍສະໝຸດ LET远距离治疗 低
近距离治疗
射 线

远距离治疗
射 线
11
放射物理学及放疗设备
1.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 2. 放射源与放射治疗设备 3. 放射剂量单位 4. 放射治疗剂量学四原则
12
一.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
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为电离辐射线 电离是射线引起物质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物效 应的主要机制。 带电粒子辐射: α粒子、β粒子等 非带电粒子辐射: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疗程时间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小
总剂量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大
放疗原则:以较小的分割剂量、在尽可能短的总疗
程内给予一定的总剂量。
照射(重要器官的保护)
Cancer Center 26 SUMS
三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 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 剂量迅速下降;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 线吸收差别不显著;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 部位肿瘤的照射。
电子束深度剂量曲线
放射物理学
27

《肿瘤放射治疗学》PPT课件ppt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学》PPT课件ppt课件

技术
• 1、常规放射治疗 • 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和调强适形放
疗-IMRT •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4、图像导引放射治疗-IGRT
常规放射治疗
•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在X-线模拟定位下确定 病灶的治疗范围(靶区),通过钴-60治疗机或 直线加速器实施照射的放疗技术,已经历了大半 个世纪的临床应用。但是,在X-线模拟定位机 下确定靶区范围有很大的局限,常规放疗技术无 法实施多野非共面聚焦式照射,多数只能采用简 单的单方向照射或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对穿照射, 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在照射范围内,无法提高肿瘤 的控制剂量,使得常规放疗的疗效一直不能提高。
1)止痛 ,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 起的疼痛。
2)缓解压迫, 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系统等的梗阻,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 。
3)止血, 如宫颈癌出血、肺癌或肺转移病灶 引起的咯血等。
4)促进溃疡癌灶控制 ,如伴有溃疡的大面 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种类
放射治疗装置按产生方式可分为人工加速 治疗装置和放射性核素治疗装置两大类; 按照射方式可分为体外远距离用的外照射 治疗机及在人体腔内或肿瘤组织间近距离 照射用的内照射治疗机两大类,在外照射 治疗机中又有新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 外科治疗装置,被称为第三大类。
伽玛(γ)刀和X刀区别
• 放疗常用的射线有γ射线、X射线、β射线 等。γ射线是由放射性元素钴-60(或其他放 射性元素)自发衰败中产生;X射线由加速 器(高速电子撞击钨靶)产生。所以由钴60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称为伽玛(γ) 刀,由加速器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 俗称为X刀。
因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非常好的精确度和可
靠性,所以X-刀适用于比γ-刀更大的颅内病灶 (γ-刀适用病灶<18mm,X-刀适用病灶<50mm)。 X-刀利用直线加速器作为照射源,不象γ-刀那样 需要定期更换放射物质。X-刀的价格仅为γ-刀的 1/5~1/6,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减少了 治疗费用。1994年中国开始引进X-刀。由于X-刀 设备简单、造价低、不使用钴源,因此它的发展 甚为迅速,已有逐步取代γ-刀的趋势。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PPT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PPT课件
等; ②有些患者的放疗疗效甚至同手术疗效一样好,如早期宫颈癌、声带癌、皮肤癌、舌
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而患者的说话、发音、咀嚼、进食和排便等功能完好,外 观也保存完好;早期乳腺癌通过小手术大放疗后,不仅存活时间同根治术,而且乳腺 外观保存基本完好,为世界各国女性乳癌患者所接受; ③有些肿瘤患者开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切除困难,但经术前放疗后,多数患者肿瘤 缩小,术中肿瘤播散机会减少,切除率提高,术后生存率提高,如头颈部中晚期癌, 较晚期的食管癌、乳腺癌和直肠癌等;
-
5
④也有些患者需术后放疗,既消灭残存病灶、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如肺癌、 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部癌和脑瘤等;
⑤还有些肿瘤病人由于体质差或有合并症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者,单纯放疗效果也 不错;
⑥对于那些病期较晚,或癌瘤引起的骨痛、呼吸困难、颅内压增高、上腔静脉压破和 癌性出血等,放疗往往能很好地减轻症状,并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
准备行放射治疗时,在放射治疗前要制定周密的放疗计划,然后 在定位机上定出所照射的部位,并做好标记后才能在医用加速器 或60钴治疗机上去执行放疗。这就是模拟机的作用。
4)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睾丸精原细胞瘤以放疗为主。 5)妇科肿瘤: 宫颈癌以放疗为主,宫体、卵巢癌可行手术与放疗配合,后者可化疗。 6)消化系统肿瘤: 胃、肠癌手术为主,胰腺、胆道癌可放疗,直肠癌配合手术或姑息放疗。
-
8
7)骨肿瘤 :骨肉瘤手术治疗为主,加放、化疗可提高疗效;骨网织细胞肉瘤,尤 汶氏瘤,放疗为主,可配合化疗;骨转移瘤可行止痛放疗等。
⑦近年来,由于放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治疗计划系统已由二维发展为三维计划,如γ 或X-刀的应用使肿瘤得到更高剂量的杀灭,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大大降低;对肿瘤 得到更精确照射的适形放疗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广大肿瘤患者的欢迎。

肿瘤放射治疗护理(精品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护理(精品课件)

2 皮肤护理
射线照射后皮肤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反应,表 现为红斑、烧灼感、瘙痒、破损脱屑等。减轻放 疗造成的皮肤反应的方法是:放疗开始后即用皮 肤保护剂局部涂擦,并嘱病人保持照射野皮肤清 洁、干燥、防止感染,必要时用薄荷痱子粉局部 涂擦止痒。局部皮肤避免刺激,做到“五勿四禁 一忌一不”。勿用手抓搓,勿穿硬质高领衣服 (颈部照射者),勿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勿做红 外线等各种理疗;禁贴胶布或胶膏,禁注射,禁 热敷,禁自行用药;忌用肥皂或护肤霜洗擦;不 搽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如碘酒、红汞、万 花油等。对需要刮胡须或刮毛发的反应区域,使 用电动刮刀。如照射区皮肤出现小水疱等湿性反 应时,切不可乱用药物涂抹,应由护士给予相应 处理。
2.6 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
放疗可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 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 其预防及护理措施:(1)在实施盆腔放疗前,嘱 病人排空小便;腔内放疗时,在阴道内填塞纱布, 以增加放射源与膀胱间的距离,减少膀胱受累。 (2)嘱病人每天饮水2000~3000ml,及时应用抗 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征;每 次排尿后注意外阴及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 重度出血者输新鲜血,纠正贫血,改善全身情况。 (3)重度放射性膀胱炎反复出现肉眼血尿者遵医 嘱给予消炎、止血,促进上皮组织修复和黏膜愈 合。
三 放疗设备简介
1.主要设备
加速器、钴-60、近距离后装治疗机
2.辅助设备
模拟定位机、TPS治疗计划系统、切割机、 面膜、体膜等
放疗中心设备介绍
体模固定后模拟定位机
王程鹏主任在给病人定位
精品 PPT
放疗中心设备介绍
BJ6B/400型加速器在常规治疗病人 适形照射前螺旋CT扫描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3、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及早发现 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度的重要依据。 每30min巡视患者一次,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 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 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若趾端 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 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
.
7
4、在介入治疗24h后要解除加压包扎。如肢 体血液循环障碍,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可采取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用热水袋 热敷以保持肢体温度。注意观察护理效果, 症状是否改善好转,及时根据病情改善治 疗及护理措施。
.
8
5、介入操作引起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局部出血及血肿:手术一般采用12-16号 粗针头进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因此术后穿 刺点局部压迫不及时或压迫物重量过轻以 及时间过短,就可造成局部穿刺部位出血 或血肿形成,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 增快,甚至休克。
对缺血区域,作介入时,由于导管或药物 刺激及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可致血管痉挛 导致脊髓损伤。
.
11
因此在食管癌、肺癌患者进行介入性化疗 时应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动能及肢体皮肤 颜色改变。如出现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应及早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减轻局 部水肿,同时用激素以减轻局部炎症或经 腰椎穿刺注射10ml生理盐水置换等量脑脊液。 加强抗感染治疗。
.
19
因此,介入治疗后要严密观察脉率、心律、 呼吸和血压变化,出现异常时立即给氧吸 入,急查心电图,必要时作心电监护。同 时要做好心理安慰工作,消除恐惧紧张情 绪。
.
20
④高热:手术应用大剂量抗癌药物注入体 内,常因药物毒性作用或局部肿瘤组织坏 死,液化吸入而引起高热。高热时间一般 术后1-4天,但体温一般在38.5°C左右。
肿瘤科介入放射治疗护理
一、介入化疗前护理 1、术前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
解释手术目的、过程、需配合的环节和注 意事项,尤其是缺乏信心或有绝望心理的 患者,护士通过和蔼体贴、通俗易懂的语 言指导患者,解除心理压力,增强手术信 心。
.
1
2、术前一日要做好碘过敏试验。穿刺部位 作好常规皮肤准备,根据插管部位不同而 定背皮范围。经腋动脉进路,需将左侧腋 窝备皮。经股动脉穿刺的备皮范围是脐下 至大腿上1/3处,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皮肤 病、皮损或感染。必要时检查穿刺点远端 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手术后对照。
.
2
3、术前训练在床上解大便,以利于术后肢 体制动时在床上排便顺利及穿刺部位免受 污染。
4、术前晚要让患者充分休息,必要时应用 安眠镇静剂,利于患者术时保持良好心理 状态和充沛体力。
.
3
5、术日晨禁食,但可适量饮水,必要时给 予静脉补液。
6、按医嘱准备好术中所需药品,主要有化 疗药物、止吐剂、镇痛剂、造影剂、2%利 多卡因、肝素、生理盐水等,如果需行动 脉栓塞,需准备栓塞剂,如碘油、明胶海 绵等。
.
4
二、介入化疗后护理
1、术后4-6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术侧肢体血供、 皮温情况及颜色的变化。
.
5
2、患者返回病房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24h,肢体制动8-12h,伤口处加压1kg沙袋 8h或加压包扎12-24h,防止渗血导致皮下淤 血。术后72h内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穿刺 部位出血。
.
14
一般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给予止 吐药,直至呕吐停止,恶心呕吐较轻可给 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呕吐严重者酌 情补液。护士应对呕吐物性质、量、颜色 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对剧烈呕吐者需注意 有无消化道出血,同时鼓励患者多进高蛋 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术后1-2日内一般给 予半流质饮食。
.
15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些抗癌药物如DDP 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大量应用造影剂对 肾脏也有毒性作用,加之肿瘤患者多数为 老年人,因此常导致肾脏不同程度的损害, 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
16
所以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鼓 励患者多饮水,使尿液稀释,加速药物从 肾脏排泄,减轻毒性作用。除每日常规补 液2500ml外,必要时可给利尿剂。
.
12
重者可发展为横断性脊髓炎、截瘫。发生 脊髓损伤可引起截瘫的患者还应预防褥疮, 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及截瘫患者的护 理。
.
13
6、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①术后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 吐、食欲不振:此反应主要是因为大剂量 化学药物而引起。患者大量呕吐,可造成 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由于剧烈恶心呕吐亦 可引起胃出血。
.
9
护理时要在术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 或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对这类患 者要特别注意。密切观察肢体血循环,防 止压迫过紧阻碍血流,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下肢皮肤颜色及皮温。如形成血肿,除观 察肢体功能外,还应观察局部肿块内有无 动脉搏动,防止假性动脉瘤形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②脊髓损伤:这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见于食道癌、肺癌的患者治疗时,由 于脊髓供血有90%来自肋间动脉等节段性动 脉,且吻合支少,尤其是胸4段及腰1段为相
.
21
术后高热患者首先选用解热止痛药。体温 超过39°C时,可做物理降温。如有寒颤或
高热持续不退要注意是否有因导管插入, 无菌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发生, 可做血培养。
.
22
⑤腹部疼痛:肝癌患者术后可因肝肿瘤组 织坏死,引起肿块破裂,而出现肝区剧烈 疼痛。护士要密切观察肝癌患者手术后有 无腹部症状,如出现上腹部疼痛时,切忌 乱用止痛药,弄清疼痛性质后再给予处理。 注意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及时给患者解 释原因,消除顾虑。
.
23
.
17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同时观察尿量、颜 色及性质的变化,每日尿量少于500ml或尿 色改变时应留尿送检。
.
18
③心律失常:在使用多柔比星等化疗药物 时,由于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Na﹢-K﹢泵 交换,而引起心律失常或出现充血性心力 衰竭。表现出闷气、紫绀、脉搏减弱。其 次严重呕吐也可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 而出现心律失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