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完整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与解读。
2. 阅读技巧与策略。
3. 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古文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古文文本分析与解读。
2. 古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3. 古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古文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古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古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讲解。
2. 写作实践操作。
3. 写作素材积累。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点。
3. 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分享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口语交际技巧讲解。
2. 口语实践操作。
3.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角色扮演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外研版中职国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

外研版中职国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记并运用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中的重要语法和句型。
(3)能够听懂、说清、读懂、写明白与本课相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课文《的故事》(2)课文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了的特点和价值,以及作者对的喜爱和赞美。
2. 重点词汇和短语:(1)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与故事情节相关的词汇。
(2)短语: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常用短语和表达方式。
3. 重点语法和句型:(1)语法: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等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时态。
(2)句型: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等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句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本课的重点语法和句型。
(3)本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1)本课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本课中的复杂语法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3)本课中的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找出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b075d76294dd88d0d26ba5.png)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一、合欢树 (1)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第二单元 (13)五、科学是美丽的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第三单元 (19)九、边城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36)十三、荷塘月色 (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十五、画里阴晴 (45)第五单元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50)我爱这土地 (50)雨巷 (53)十八、雷雨 (57)十九、窦娥冤 (60)第六单元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4. 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5. 学生练习获取文章主旨的题目。
6.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7. 学生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4. 讲解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5. 学生练习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题目。
6. 讲解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7. 学生练习翻译古诗文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练习写作题目。
4. 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5. 学生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题目。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7.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交际技巧的培养。
3. 听说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内容:1. 教学文章:《呐喊》、《彷徨》、《沉默的羔羊》等。
2. 阅读技巧: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练习与作业:1. 阅读指定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阅读其他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阅读效率,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古文阅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能够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内容:1. 教学古文:《庄子》、《孟子》、《史记》等。
2. 古文阅读技巧:了解古文的背景和文化,掌握古文的词汇和语法,理解古文的意境和修辞。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古文,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练习与作业:1. 阅读指定古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阅读其他古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对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效率,对古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写作任务,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
3. 能够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作者的态度。
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1.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结构要素。
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等阅读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
提供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阅读技巧的应用。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分析古诗文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材料。
分析古诗文的韵律、意象、修辞等文学元素。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创造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古诗文的文学特点。
提供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和文学鉴赏方法。
2.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古诗文的欣赏水平。
第三章:写作训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写作题目和素材。
分析写作的构思、组织、表达等要素。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想象等写作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训练。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写作测试,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情况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第四章:口语表达与沟通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反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江都大桥高中18-19学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重点考试-生物
(二)
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那么,精原细胞及精细胞中旳染色体组分别是:()A.22对+XY、22条+XY
B. 46条+XX、22条+XY
C.22对+XY、22条+X或22条+Y
D. 22对+XY、22对+Y或22对+X
2.关于DNA旳结构描述正确旳是
A.DNA两条链正向平行盘旋排列
B.两条链旳碱基之间遵循严格旳互补配对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DNA 双链旳互补碱基对之间以肽键相连
D.每一个DNA 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缠绕而成
3.某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旳能量最多有多少流入第四营养级( )
A .1/1000
B .1/10000
C .1/625
D .1/125
4.下图是某人感染SARS 后体温和体内抗体旳变化情况(体温单位为℃).下列说法错误
是 A .体液免疫需要一定旳时间才能完成,5天后开始有抗体旳产生,说明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B .该病毒复制时,对组织细胞进行破坏,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抗体产生于人体内旳浆细胞,此时浆细胞内旳细胞核正进行转录和翻译
D .当人体被病毒侵入后首先会通过体液免疫旳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散播感染
5.下面是三磷酸腺苷旳简式,其中正确旳是( )
A .A —P —P —P
B .A —P ~P ~P
C .A ~P ~P ~P
D .A —P —P ~P
6.下列对四种微生物相关旳叙述,错误旳是
A .CO 2和NH 3分别是硝化细菌旳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旳能源来自NH 3旳氧化
B .CO 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旳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旳能源来自太阳能
C .糖类和N 2是乳酸菌旳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旳能源来自乳酸旳氧化分解
D .葡萄糖既是酵母菌旳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 2一定不是酵母菌旳碳源
7.有关下面两幅图旳叙述不正确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