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标准状态:现行)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标准状态:现行)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标准状态:现行)

I C S03.120.01;03.120.30

L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7826 2012/I E C60812:2006

代替G B/T7826 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

影响分析(F M E A)程序

A n a l y s i s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s y s t e mr e l i a b i l i t y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f a i l u r em o d e a n d e f f e c t s a n a l y s i s(F M E A)

(I E C60812:2006,I D T)

2012-11-05发布2013-02-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次

…………………………………………………………………………………………………………前言Ⅲ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引言2

…………………………………………………………………………………………………4.2分析目的和目标4

……………………………………………………………………………………

5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5

……………………………………………………………………………………

5.1总则5

…………………………………………………………………………………………………5.2预备工作5

……………………………………………………………………………………………5.3失效模式二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 M E C A)11

………………………………………………………5.4分析报告17

……………………………………………………………………………………………

6其他考虑因素18……………………………………………………………………………………………

6.1共因失效18

……………………………………………………………………………………………6.2人的因素19

……………………………………………………………………………………………6.3软件缺陷19

……………………………………………………………………………………………6.4 F M E A涉及的系统失效后果19

……………………………………………………………………

7应用20………………………………………………………………………………………………………

7.1 F M E A/F M E C A的作用20

…………………………………………………………………………7.2 F M E A的益处21

……………………………………………………………………………………7.3 F M E A的局限与不足21

……………………………………………………………………………7.4与其他方法的关系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F M E A和F M E C A的程序概要23

………………………………………………

…………………………………………………………………………附录B(资料性附录)分析举例25……………………………………………………………………………………………………参考文献3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7826 1987‘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 M E A)程序“三本标准与G B/T7826 1987相比主要变化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对I E C标准的引用;

增加术语部分,对产品二失效二故障二失效严酷度等8个术语重新进行了定义和说明;

引入严酷度等级的概念,对失效模式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增加F M E A表格设计的概念,强调工作表的规划性,细化工作表表头,充实了可选的备注栏包含的内容,列出了分析的流程图;

给出了失效模式影响严酷度(S)二失效模式发生度(O)二失效模式可探测度(D)的估计方法和风险优先数(R P N)的计算公式;

增加 其他考虑因素 章节,说明了在分析时如何考虑共因失效二人的因素二软件缺陷二系统失效后果等;

丰富了 应用 章节的内容,详细的阐述了F M E A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同时也阐述了与其他分析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 a u l t t r e e a n a l y s i s,F T A)的关系,指出了其缺陷和不足;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和附录B三

本标准等同采用I E C60812:2006‘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程序“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增照二李铁华二朱启新二古文刚二潘勇二来萍二崔晓英二庞富丽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7826 1987三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

影响分析(F M E A)程序

1范围

本标准阐述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 M E A)与失效模式二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 a i l u r eM o d e s,E f f e c t s a n dC r i t i c a l i t y A n a l y s i s,F M E C A)程序,并为使应用该程序达到各种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指南:

提供进行分析所必需的程序步骤;

确定合适的术语二假设二危害性度量和失效模式;

确定基本原则;

提供必要的表格形式的实例三

鉴于F M E C A是F M E A的扩展,用于F M E A的所有定性分析,均适用于F M E C A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2900.13 2008电工术语可信性与服务质量(I E C60050-191:1990,I D T)

G B/T7829 2012故障树分析(F T A)程序(I E C61025E d.2:2006,I D T)

I E C60300-3-1:2003可信性管理第三部分第一章:可信性分析技术应用指南方法指南(D e p e n d a b i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P a r t3-1:A p p l i c a t i o n g u i d e A n a l y s i st e c h n i q u e sf o rd e p e n d a b i l i t y G u i d e o nm e t h o d o l o g y)

I E C61078可信性分析技术可靠性框图分析方法(A n a l y s i s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d e p e n d a b i l i t y R e l i-

a b i l i t y b l o c kd i a g r a m m e t h o 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产品i t e m

任何能完成预定功能并被单独考虑的零件二元器件二装置二功能单元二设备二子系统或系统三

注1:产品可以是硬件二软件或者两者的综合,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包括人在内三

注2:一个产品可以指产品的总体或产品的子样三

[I E V191-01-01]

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过程也能被定义为产品,并可进行过程F M E A或F M E C A三通常,硬件的

F M E A不考虑人以及他们与硬件/软件的相互作用,而过程F M E A通常包括人的行为三

3.2

失效f a i l u r e

产品执行规定功能能力的终止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