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期末考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考题(北宋汝窑探析)

中国美术史考题(北宋汝窑探析)

北宋汝窑探析官窑创建于北宋徽宗时期,在宋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宋瓷之粹。

南渡后,因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

故宋代官窑有南北之分,南宋人叶置的《坦斋笔衡》曰:“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

澄泥为范,及其精致,釉色润澈,为世所珍。

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这段文字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官窑瓷器的珍贵治资料,它言简意赅,把宋代官窑瓷器建立的原因、时代、沿革及其建窑地点作了明确的叙述,使我们对民窑“受命”烧造“贡瓷”至皇家“自置官窑”烧造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据前述《坦斋笔衡》记载,州治临汝应为其遗址所在地,然而,临汝遗址始终未能获得考古证实。

197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窑器相同的标本,并对它进行了两次科学化验,其结果与50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传世汝窑洗的化学数据相同。

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说明二者的窑口相同。

但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数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作为定论。

1986年11月、12月间,上海博物馆清凉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线索,对当地窑址作了进一步调查,共采集汝窑瓷标本40余件,并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

上述调查与发掘工作,证明了《坦斋笔衡》所载的“宫廷先命汝州烧造贡瓷,后自置官窑烧造”的历史的真实性。

但《坦斋笔衡》提到“京师自置”,而宝丰清凉寺窑址并不在京师,这又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京师”应理解为泛指朝廷,自置官窑地点当然也可以不在京师。

就文字上讲,“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与上文的“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是紧密相承的句子。

其中的“自”与“命”二字是相应而言的。

“命”是朝廷指令民窑烧制贡瓷而言的,“自”则是指朝廷自身建窑而言。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___________为代表。

2、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突破“___________”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___________。

4、春秋时代的青铜器___________,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5、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___________7、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_8、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___________新画风。

9、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南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___________提出的。

二、选择题11、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A.刘松年B.李迪C.苏汉臣D.李嵩12、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13、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A.赵昌B.易元吉C.韩若拙D.崔白14、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A.张熊B.胡远C.虚谷D.吴昌硕15、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舔16、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A.韩伯通B.宋法智C.吴智敏D.杨惠之17、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A.游春图B.江帆楼阁图C.明皇幸蜀图D.千里江山图18、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A.鹊华秋色图B.浮玉山居图C.富春山居图D.春山欲雨图19、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B.地坛C.日坛D.月坛20、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美术教师考试 中国美术史作品分析题

美术教师考试 中国美术史作品分析题

1、简要分析赵孟颜《秋效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绢本重着色,画秋郊平原溪润,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骑马持竿驱策群马,群马形态生动多样。

笔法凝练浑厚,设色典雅,土坡晕染无皴,树干粗笔勾勒,树叶用双勾,作品工整严谨,不同于宋画精密不苟得画风,极富“古意”.2、赏析委拉斯贵支得《纺织女工》《纺织女工》就是一曲劳动人民得赞歌,画家以希腊神话故事中得典故作为背景。

画面得中景与前景运用了对比得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阶层得人们。

前景就是辛苦得纺织女,中景描绘得就是群贵妇,如此对比得手法加重了这幅画得社会意义。

画面技艺高超,色彩丰富,光色结合恰到好处,画面前后多处光源,从左右射入房间,形成层层光波得变化,使画面虚实恰到好处,给人以真实感《纺织女工》就是17世纪不可多得得杰作。

3、分析米开朗基罗得《大卫》。

《大卫》就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得作品。

这具雕像奠定了她充满意志与力量得雕塑风格.作品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而又洋溢着力量感得青年形象,表现顽强、坚定与正义得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与自信得人格意志。

《大卫》就是对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就是对人得英雄品格得赞颂,就是对人得坚定意志与伟大精神得写照。

4、试分析黄公望得《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就是元朝画家黄公望得作品,就是黄公望为无用师与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与水得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取法荆浩、董源等人得山水画法,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2)以苍润精练得笔墨与优美动人得意境描绘浙江富阳一带得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得旖旎风光.(3)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得细微描画,而就是把握住山水得整体风貌以活脱潇酒得笔墨抒发作者得主观意趣.(4)《富春山居图》堪称古代山水画中得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得启发与影响。

5、简要分析五代巨然得《万壑松风图》。

巨然就是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寺僧。

(完整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整理版

(完整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整理版

中国美术史考题精华(一)五个名词解释(5*5);(二)三个问答(3*15);(三)一道论述(1*30)(一)1。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

春秋时代基本消失.2.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

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加热去掉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能铸成精密的器物纹饰。

3.白描:用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4。

画像石: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

技法有凹线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

图像风格古朴,大气浑成.5。

秦始皇兵马俑:它属于纪念碑式的雕刻,出土于骊山秦始皇陵的东部。

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艺术特点:形象生动,大气磅礴。

6。

马踏飞燕:制作于东汉后期,它把力学的平衡原理运用的出神入化,显示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象征了永恒,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可贵创造。

7.女史箴图:传说出自东晋顾恺之之手,它大致反映了顾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一些道德箴条,属于政教类题材。

8。

三希帖:所谓三希帖就是藏在乾隆皇帝读书的三希堂内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9.六法:指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人物画创作的六种原则,后被作为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补充)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0。

曹衣出水:北朝曹仲达以画“梵像”著名,他的画风在中国有较大影响,在佛教雕刻和绘画中有“曹家样”之称.“曹衣出水”是“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11。

吴家样: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线法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唐以来的画风,世称“吴家样”。

12。

石窟:佛教建筑形式之一,传自印度次大陆,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主要遗存。

先秦美术考试试题分析

先秦美术考试试题分析

先秦美术考试试题分析先秦美术考试试题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美术创作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先秦美术考试试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

试题一:请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美术特点。

先秦时期的美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崇尚自然:先秦时期的人们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美术创作中,他们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尤其是山水和花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们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简约而含蓄:先秦时期的美术作品通常以简约而含蓄的方式表达,注重形式的简洁和意境的抒发。

他们追求“以少胜多”,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传达出深远的意义和情感。

3. 重视象征:先秦时期的美术作品常常使用象征性的符号和图案,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意义。

这些符号和图案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试题二:请阐述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艺术。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意义。

1. 装饰精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上非常讲究,常常以动物、人物和几何图案为主题进行雕刻和浮雕。

这些装饰图案既具有美观的外观,又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和信仰。

2. 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先秦时期,青铜器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只有贵族和统治者才能拥有。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不仅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3.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是艺术品,也是科技成果。

在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中,人们掌握了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使得青铜器在艺术和实用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试题三:请比较先秦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艺术。

先秦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艺术都是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有所不同。

1. 表现形式:绘画是通过画笔和颜料在平面上进行创作,而雕塑是通过刻刀和雕刻工具在立体材料上进行创作。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2、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窑。

3、“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花鸟画风格。

4、“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___________在其《_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的。

5、清初专攻花并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___________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___________7、唐代画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8、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___________为代表。

9、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___________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形式。

10、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装饰纹样上。

二、选择题11、《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A.荆浩B.关全C.董源D.巨然12、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A.拙政图B.网师园C.怡园D.留园13、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A.陈洪绥B.崔子忠C.丁云鹤D.吴彬14、《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A.吴有如B.郑曼陀C.张丰光D.马星驰15、首先提出“明劝诚,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B.谢赫《画品》C.宗炳《画山水序》D.王微《叙画》16、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礼器B.乐器C.兵器D.车马器17、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A.鹊华秋色图B.浮玉山居图C.富春山居图D.春山欲雨图18、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A.刘松年B.李迪C.苏汉臣D.李嵩19、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B.地坛C.日坛D.月坛20、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A.李成B.范宽C.许道宁D.郭熙三、名词解释21、诗有六义2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3、思无邪24、风骨25、随物赋形26、吕天成《曲品》的品曲标准有何特点?27、老子“涤除玄鉴”28、瓦当四、简答题29、庄子美学在美学史上的意义30、孔子对艺术的审美标准31、如何理解创作中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现象?32、我国50年代的美学讨论中都有哪些流派?[北京大学2010年研]33、《管子》四篇和美学史的联系34、中国美学中的心与物的感应说。

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考试范围:《中国美术ES ■U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试卷构成:填空题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简答题 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一、 填空题1. 《重屏会棋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O2. 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 和-3. 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 和北齐画家 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4.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5. 商代的青铜立人像出土于 ____________ 」二、 名词解释1. 《韩熙载夜宴图》2.唐三彩3.米氏云山4.徐黄异体三、 简答题1. 简述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2. 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 简述谢赫“六法论”的内容与特点。

四、 论述题1. 试论述宋代绘画的特点与审美。

2. 试论述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考试范围:《中国美术■ 6 ES ■U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答案一、填空题1. 周文矩2. 陈淳徐渭3. 吴道子曹仲达4 .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5.四川广汉三星堆 二、名词解释1.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闲中,五代南唐画家。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 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这幅长卷线条 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旦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2.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 品。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 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美术期末命题分析总结

美术期末命题分析总结

美术期末命题分析总结一、命题概况本次美术期末考试命题内容主要涉及艺术史、绘画技法和美术欣赏三方面的知识。

艺术史部分主要考察了古代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绘画技法部分主要考察了素描、水彩画和油画的基本技法;美术欣赏部分主要考察了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命题分析1. 艺术史题目本次考试对艺术史的命题主要涉及了古代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

对古代艺术史的命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埃及艺术和古希腊罗马艺术两个方面。

对古代埃及艺术的命题主要考察了埃及金字塔和埃及法老石棺的制作工艺和神秘象征;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命题主要考察了古希腊雕塑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现代艺术史的命题主要涉及到近代和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2. 绘画技法题目本次考试对绘画技法的命题主要涉及了素描、水彩画和油画三个方面。

对素描的命题主要考察了线条的粗细和阴影的处理;对水彩画的命题主要考察了颜色的调和和水彩纸上的湿画和干画;对油画的命题主要考察了调色和层次的运用。

同时,还对绘画材料的了解和绘画工具的使用进行了考察。

3. 美术欣赏题目本次考试对美术欣赏的命题主要涉及了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对于给定的艺术作品,要求学生观察作品的主题、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构图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文字描述并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方式。

三、备考建议1. 了解艺术史知识在备考期间,要充分了解古代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艺术史书籍和参观艺术展览来加深对艺术史的理解和记忆。

2. 掌握绘画技法在备考期间,要通过实践练习来掌握素描、水彩画和油画等绘画技法。

可以通过模仿和临摹艺术家的作品,提高画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在备考期间,要多观察艺术作品并进行细致分析。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描述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等方面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略谈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

(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

(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简述秦兵马俑艺术特征。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的西杨村发现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奇迹,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坑共发现三个,共发掘出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匹、陶俑近8000件,还有其他的青铜兵器。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

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

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

其次是它的传神。

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

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其次,秦俑的洗炼概括为后世汉唐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

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2.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8. 简述吴道子绘画艺术特征。

吴道子作画,虽是各种题材兼善,且皆“冠绝于世”,但他主要创作还是宗教绘画,其宗教画迹多在寺壁,仅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两京寺观壁画便达三百余壁之多,且“变相人物、奇迹异状、无有同者。

吴道子“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

”“其傅彩于焦黑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

(《画鉴》)他继承了魏晋绘画的成就,特别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

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表现因素的统一性,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故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以“吴带当风”的艺术特色享誉画坛,他的绘画样式被称为“吴家样”。

吴道子具有巨大的创作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大胆的独创精神,在宗教人物及山水画中成就很高。

他不只是享有一般的声誉,而是被尊为“画圣”,历代的民间画工一直奉他为“祖师”,在民间画业的行会里,设立他的神位顶礼膜拜。

试述吴道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作画,虽是各种题材兼善,且皆“冠绝于世”,但他主要创作还是宗教绘画,其宗教画迹多在寺壁,仅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两京寺观壁画便达三百余壁之多,且“变相人物、奇迹异状、无有同者。

吴道子“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

”“其傅彩于焦黑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

(《画鉴》)他继承了魏晋绘画的成就,特别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

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表现因素的统一性,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故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以“吴带当风”的艺术特色享誉画坛,他的绘画样式被称为“吴家样”。

吴道子具有巨大的创作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大胆的独创精神,在宗教人物及山水画中成就很高。

他不只是享有一般的声誉,而是被尊为“画圣”,历代的民间画工一直奉他为“祖师”,在民间画业的行会里,设立他的神位顶礼膜拜。

12. 解析“马一角、夏半边”含义。

马远:A.以雄健的大斧皴画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B.尤善于在章法上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C.这种“边角之景”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a.《踏歌图》:大幅山水的代表作,高山与近景用云气隔开以拉大空间,老农形象朴实生动具有幽默感,带有风俗画的因素.b.《梅石溪凫图》《寒江独钓》《水图》。

<4>夏圭:A.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山上十二段》。

B.画山:劈染兼用,水墨交融,淋漓尽致,表现了他的水墨特色。

C.马,夏山水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构图而画边角之景,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a.是在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b.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10.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14.“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1)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

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

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九峰雪霁图》(2)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

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

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3)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

话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如“只钓鲈鱼不钓名”等句,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

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

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4)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

作品有《春山读书》,《夏日山居》等.“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

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

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独,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6.试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历史意义。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论及“画分南北宗”:“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

其传为张盘、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

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18.分析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特色(12分)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人,系明代宗室,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深,把绘画艺术当作寄托理想、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

(1分)八大山人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画笔曲折地反映出来。

(1分)他的花鸟画上承沈周、陈淳、徐渭以来的文人花鸟写意画风,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

(2分)意境苍凉凄楚,笔墨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的感情,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

(2分)画面构图险怪空灵。

(2分)画中鱼鸟以拟人化的手法画成。

(2分整个画面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的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2分)19.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十九世纪中叶,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使得文人、画家云集此地。

为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绘画在题材、风格技巧方面都出现新的风尚,形成了“海派”群体。

代表人物有任颐、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

海派的绘画特征是将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从古代金石艺术中汲取营养,描写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水墨大写意与强烈的色彩相结合,诗书画印一体,格调清新明快、雅俗共赏,开拓了文人画的新天地。

阐述“海上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云集沪滨,各施所能,逐渐形成“海上画派”。

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薰、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工商人士和平民阶层的欢迎。

其遗风流波,影响至今。

海上画派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几点特点: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21. 举例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美术史学者一致认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