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习营养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机理
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并抵御各种外来病原体。
在人体抵抗感染、维持健康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它们紧密合作,共同发挥抵御病原体的作用。
1. 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淋巴器官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滤除病原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协助免疫反应的进行。
2. 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它们能够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同时分泌各种免疫分子来参与免疫应答。
3. 免疫分子: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依赖于血液中的抗体和其他溶解性免疫分子来抵御病原体。
这些免疫分子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从而中和它们并促进它们的清除。
二、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为免疫系统提供快速的、广泛的防线。
在这一阶段,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快速地吞噬和杀死病原体,而不需要事先识别它们。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记忆特定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依赖于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协同作用。
当病原体入侵时,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它们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直接杀死它们。
三、免疫系统的应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抵抗感染,还与身体各个系统的平衡和调节密切相关。
1. 抗感染功能: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反应并阻止感染病原体的扩散,减轻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系统能够在应对感染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在感染结束后对免疫应答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
3. 免疫记忆功能: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点是免疫记忆,即当人体再次遭遇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迅速清除病原体,使疾病进程更短,症状更轻。
免疫系统工作原理

免疫系统工作原理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起着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侵害的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参与修复受损的组织。
这个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和相互配合的机制构成,其中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重要的免疫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持身体的免疫稳态,即在没有感染时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一旦感染发生,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病原体并进行相应的免疫反应。
这主要依赖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的抗原来触发免疫反应。
抗原是病原体表面上的特定分子,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并引起免疫细胞的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其抗原会被检测到并被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识别。
这些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它们能够通过其表面上特定的受体与病原体的抗原结合。
之后,在抗原识别的基础上,免疫系统会展开相应的免疫反应。
这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是通过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的。
一旦免疫细胞识别到病原体的抗原,它们会激活并开始分泌抗体。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能够与病原体的抗原结合并中和其活性。
一旦病原体被抗体结合,它们就会被标记出来,并被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消灭。
细胞免疫则是通过免疫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接触到感染的细胞,然后释放细胞毒素来杀死感染的细胞。
此外,T细胞还可以激发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加强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
不仅如此,免疫系统还拥有记忆性,即一旦免疫细胞对某种病原体产生了免疫反应,它们就能够保留下来,并在再次遇到同样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免疫应答。
这种记忆性免疫可以保护人体长期免受相同病原体的感染。
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当免疫系统发生故障时,人体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侵袭。
免疫功能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及时和有效地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从而导致感染。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作用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防御机制,它起到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侵袭的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蛋白质和器官组成,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工作来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1. 先天免疫与后天免疫人体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两个部分。
先天免疫是指个体出生时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后天免疫是指在遭受感染或接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包括T细胞、B细胞等。
2. 识别外界入侵物质当外界入侵物质进入人体时,诸如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它们会表达出一些特定结构或标记物。
这些结构也被称为抗原,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这些抗原来确定是否需要启动免疫反应。
3. 免疫细胞的分工合作人体免疫系统中包含多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协同工作以达到最佳的防御效果。
例如,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化入侵的微生物,而淋巴细胞则负责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标记并清除入侵物。
4. 抗体的生成与功能抗体是一类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它们能够结合并中和特定抗原。
当身体遭受感染时,B淋巴细胞会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入侵物质。
这些抗体可以促进破坏外界入侵物质、参与吞噬过程或将其标记供其他免疫细胞进行识别和破坏。
二、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1. 防止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防止感染。
当病原体侵入身体时,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免疫反应,通过吞噬细胞、抗体和其他机制来清除这些病原体。
同时,免疫系统还会形成记忆细胞,以便在将来再次遭受相同病原体侵袭时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应对。
2. 保持自身稳态除了抵御外界入侵物质,人体免疫系统还起到保持自身稳态的重要作用。
它能辨别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并将异常细胞进行识别和消灭。
例如,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能够发现并清除癌细胞,从而起到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3. 免疫记忆当人体暴露于特定抗原后,免疫系统可以生成具有长期记忆功能的克隆淋巴细胞和抗体。
免疫系统的高考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的高考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生物的考试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与免疫系统相关的高考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免疫系统的结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即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由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组成,能够对入侵的微生物起到阻拦和杀灭的作用。
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特异性的防御机制,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抗体组成,能够通过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来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其中,胸腺是淋巴细胞发育和成熟能力的主要场所,而脾脏和淋巴结则是淋巴细胞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免疫反应发生的地方。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它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免疫系统有三个功能:1. 防御功能: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化学物质和细胞的相互作用来直接杀死病原体。
比如,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吞噬和消化入侵的微生物,而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
2. 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能够通过抗体的产生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它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并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或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来清除病原体。
3. 记忆功能:免疫系统能够记住曾经遇到过的病原体,以便在再次感染时能够更快地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更快地清除病原体。
这就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点。
三、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免疫系统在抗击病原体的同时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系统的调节主要有两个方面:1. 自身耐受:机体通过自身耐受机制,使免疫系统不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
这是因为免疫系统能够辨识出自身抗原与非自身抗原的区别。
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时,就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 免疫应答的调节:在抗击病原体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能够通过抑制或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反应机制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反应机制一、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复杂而精密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护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先天免疫是人体对各种非特异性具有广谱杀菌或引起其他细胞释放不同因子来实现有效抵抗能力的保护。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组成的屏障来实现,包括酸性环境、产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酶以及存在于黏膜表面和分泌液中的黏附剂等。
另外,在先天免疫中还存在着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这两类重要细胞。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能力,它能够吸收并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而自然杀伤细胞则可以直接杀死感染了受害者或被癌变细胞。
此外,先天免疫还包括了各种干扰素和溶菌酶等抗微生物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地杀死入侵的病原体,从而保证人体远离凶险。
2. 获得性免疫的作用机制获得性免疫是指在暴露于特定抗原后,免疫系统对该抗原产生针对性和持久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淋巴细胞来实现。
获得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依赖于T淋巴细胞的功能,在它们的作用下,可以识别并消灭被感染的宿主细胞。
而体液免疫则通过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来实现,抗体能够中和毒素、使细菌聚集、促进巨噬细胞吸收并消灭微生物。
在具体应对感染过程中,获得性免疫需要经历两个阶段:敏感化和效应阶段。
敏感化是指初次暴露于抗原后,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
效应阶段则是指在再次暴露于同一个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并清除入侵物质的过程。
二、免疫系统的反应机制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做出反应的机制非常多样,包括细胞信号传递、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体液介导等方式。
1. 细胞信号传递细胞信号传递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抗原与受体的结合,激活受体后信号转导分子的激活,最终导致下游基因表达及功能改变。
当人体对某一特定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时,通过T淋巴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抗原结合,激活了这些T细胞,并开始进行免疫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的运作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运作机理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以保护人体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
这个系统由多种细胞、分子和组织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对抗各种不同的病原体。
1. 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细胞是白细胞,也称为免疫细胞。
白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
这些细胞在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这是一种可以结合特定病原体并将其中和或消灭的分子。
T细胞则能够识别并杀死感染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另一类免疫细胞是髓系细胞,它们包括单核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单核细胞可以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和其他垃圾物质,粒细胞则能够消灭寄生虫和其他外来物质。
2. 免疫系统的工作方式当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应答,以尽快清除病原体并防止其扩散。
这个过程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步骤。
首先是识别病原体的过程。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通过特定的受体来识别其存在。
这些受体能够感知病原体的特定结构或分子,从而将其与人体组织区分开来。
接下来,免疫系统会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这个过程由B细胞和T细胞协同工作,以迅速生产和释放抗体和其他分子,以清除感染病原体。
在这个过程中,特定的抗原会激活B细胞和T细胞,使它们开始增殖和分化,并产生足够数量的抗体来对抗感染。
最后,免疫系统会启动记忆反应。
这项功能使得人体对未来的感染更加灵敏和快速。
一旦病原体被清除,B细胞和T细胞会保留记忆,以便在未来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3. 免疫系统的失调与疾病一些疾病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方式,导致其对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受损。
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些疾病是由于身体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而引起的。
免疫抑制疾病,如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后的反应。
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物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对体内异常细胞产生抵抗。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并具有复杂而精密的调节机制。
在本文中,将详细解释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人体中存在着多个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这些器官主要负责免疫细胞的产生、分化和成熟。
2.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T细胞是一类标记为CD4或CD8的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并杀伤异常感染的细胞。
B细胞则能够分泌抗体来中和外来抗原。
而巨噬细胞则通过吞噬和消化入侵微生物来起到清除作用。
3. 组织液、抗体和炎症反应分子人体的组织液中富含抗体,它们能够与入侵的微生物结合并中和其毒力。
另外,炎症反应分子能够吸引免疫细胞到达感染区域并参与到免疫防御中。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1. 免疫识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身体内的“自我”和外界的“非自我”。
这是通过类似锁和钥匹配的机制实现的。
在胸腺或骨髓内,T细胞和B细胞被教育学习辨别身体内正常组成成分。
当它们遇到任何不认识的物质时,如入侵微生物或癌细胞,它们会产生特定的应答。
2. 抗原呈递和抗原表示当入侵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它们表面上存在着特定蛋白质结构,被称为抗原。
这些抗原通过巨噬细胞或其他专门呈递细胞被摄取、加工,并展示在其表面。
然后,这些呈递细胞将抗原与T细胞进行相互作用,从而激活了免疫应答。
3.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抗某一外界抗原的作用。
当巨噬细胞或呈递细胞将抗原展示给T细胞时,激活的T细胞将开始自我增殖和分化,并进一步激活其他的B细胞和T细胞。
B细胞会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并将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以进一步消灭外来入侵微生物。
三、免疫系统的作用1. 防止感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大部分入侵人体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如果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它可以迅速响应并清除入侵物质,从而阻止感染蔓延并保持身体健康。
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机制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而精密的防御系统,起着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作用。
它由多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相互协作,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抗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清除异常细胞和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探讨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机制。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1. 对抗病原体侵袭免疫系统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并对抗各类病原体的侵袭。
当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一种特定的蛋白质),以确保机体的免疫细胞正确辨识出它们,启动相应的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产生抗体、杀死感染细胞和释放炎症因子,以有效地清除病原体。
2. 清除异常细胞除了防御病原体外,免疫系统还负责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和受损细胞。
通过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消除,机体能够阻止这些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进一步破坏健康组织,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3. 调节免疫平衡免疫系统还起到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平衡机体免疫抗原和自身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免疫系统必须能够正确识别和攻击外来病原体;另一方面,它也需要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免疫平衡的维持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它可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二、免疫机制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免疫保护机制。
它是指通过遗传携带而获得的免疫能力,无需事先接触到病原体即可迅速产生免疫反应。
先天免疫的主要机制包括防御屏障(如皮肤和黏膜)、发炎反应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这些机制能够有效地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袭。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通过接触病原体而获得的一种免疫保护机制。
获得性免疫能够产生特定的应答来对抗特定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负责,它们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负责,它们能够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并促使其被清除。
3.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先前曾经感染过的特定病原体具有记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营养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机理复习营养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机理一. 教学内容:复习营养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机理。
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物质,抗体的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对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重要意义。
二.二.学习重点:1. 人体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2.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其重要功能3.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的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三. 学习难点:1. 人体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2.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其重要功能四. 学习过程:(一)人体的营养与健康1. 营养物质:能够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保证生长发育和生殖外源物质,从环境中吸收进入内环境2. 功能:(1)提供能量(2)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3)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4)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及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3. 营养不良对健康的影响(1)蛋白质不足构成机体组织、生长发育、更新衰老组织和修补损伤组织的原料胎儿期、婴儿期:脑重量减轻蛋白质不足脑细胞的数量减少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突触数量减少婴幼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成年人:易疲倦、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浮肿、对疾病抵抗力下降(2)无机盐不足或过多儿童:造成骨质生长不良,骨化不全,导致佝偻病钙(缺乏)成年人:骨质软化老年人:骨质疏松血钙过多:肌无力血钙过少:抽搐钾含量过高、过低:心律失常,可导致死亡(3)维生素不足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某些特殊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绝大多数维生素不能人体合成,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视黄醛)缺乏夜盲症维生素C(抗坏血酸)缺乏坏血病维生素B1缺乏脚气病、神经炎维生素D(固醇类物质)缺乏佝偻病、骨质疏松(4)营养过剩营养过剩肥胖遗传因素代谢途径异常导致免疫失调(二)免疫1. 免疫细胞的发育:髓样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淋巴样干细胞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中枢免疫器官中发育,外周免疫器官中成熟。
2. 抗原特点:(1)异物性:(2)大分子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也有隐藏于抗原内部在酶的作用下,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才可起作用3. 抗体: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化学本质: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2)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三)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1. 感应阶段2. 反应阶段3. 效应阶段三个阶段是连续的过程,主要完成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和抗体,并且能保留对抗原的记忆。
抗原(细菌)TB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特异性结合效应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四)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由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过程1. 发生条件:抗原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时,体液中的抗体不能直接与这些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体通过免疫细胞消灭清除这些抗原2. 三阶段:(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
3. 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干扰素:干扰病毒在靶细胞内的复制,激活自然杀伤K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进入到组织细胞内的抗原物质,在机体对每次免疫反应中,两种免疫反应都同时存在,对不同的抗原主要作用途径不同。
细胞免疫的基本反应过程与体液免疫相同,但是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
(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六)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 过敏反应(1)发生个体是已免疫机体(已经接触过一次抗原,但没强烈反应)(2)相同抗原刺激(3)产生明显的反应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1)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2)动物皮屑:动物皮屑中的可溶成分(3)花粉:豕草花粉、杨、枫、柏、藜、律草、蒿等过敏反应发生的过程:过敏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吸附某些细胞再次刺激过敏原释放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自身免疫疾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感染导致免疫系统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因素有关 免疫缺陷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免疫学的应用:A. 免疫预防:人工接种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能力如: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各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B. 免疫治疗: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胸腺素:从胸腺中提取出的多肽。
能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C. 器官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得组织相容性抗原。
意义: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应用:同卵双胞胎的HLA是完全一致的移植中保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
同时,可以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迟钝”以减轻排斥反应,使器官能长期存留。
五.五.学习指导:免疫,系指正常机体对感染及非感染性致病因素具有的抵抗能力,使人体不患疾病或传染病。
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像国家的公检法系统一样,对外界环境中入侵的有害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对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而产生的肿瘤细胞,均能加以识别并清除,实现免疫监测、防御、自稳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协调稳定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生存。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一方面,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可使之被清除,实现免疫防卫功能。
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如应答过高,会致过敏性疾病;应答过低,易致严重的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应答,则导致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是自神经、内分泌系统后,被认识的第三个调节系统,它与另外两个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体整体功能。
【模拟试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也可以提供能量,大多数的氨基酸机体自身可以合成B. 在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维生素是机体可以自身合成的C. 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大多数的胆固醇是机体自身合成的D. 脂肪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中可以直接转化为氨基酸2. 某患者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牙床溃烂,牙齿松动甚至关节出血等病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病原菌的感染造成,应该服用消炎药,杀灭病原菌B. 由于内分泌调节紊乱导致,应该服用调节内分泌的药物C. 由于缺乏维生素导致,应该补充维生素,注意多摄入蔬菜、水果D. 由于机体的无机盐平衡失调导致,应该补充钙盐、铁盐的摄入3. 膳食纤维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人体不能消化,吸收膳食纤维,没有营养作用B. 包括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蛋白纤维、淀粉等C. 能与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结合,增加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排出D. 膳食纤维可以降低人体的血糖含量4.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5. 下列细胞中具有分化能力的是A. 效应B细胞B. 骨髓瘤细胞C. 记忆B细胞D. 胸腺细胞6. 关于抗原决定簇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B. 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也有隐藏于抗原内部C. 在酶的作用下,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才可起作用D. 抗原决定簇就是抗原物质中的糖蛋白分子7. 在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B. 抗原物质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就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C. 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D. 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值、分化8. 有关组织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组织胺在体内的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体液调节过程B. 组织胺是细胞代谢产物之一,是小分子物质,可以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C.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产生过程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D. 组织胺不属于淋巴因子,不是淋巴细胞的代谢产物9. 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B. 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C. 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D. 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10. 抗原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 特异性B. 大分子性C. 异物性D. 还原性11. 下列物质进入机体能成为抗原的是A. 胆固醇B. 葡萄糖C. 蛋白质D. 脂肪12.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效应阶段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产生大量的抗体B. 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产生大量的抗体C. 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产生大量的淋巴因子D. 在效应阶段靶细胞大量溶解,释放出来的抗原物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13. 下列关于淋巴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淋巴因子主要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释放B. 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过程产生并起作用C. 淋巴因子就是抗体,是蛋白质成分D. 淋巴因子无抗原特异性,但通常能增强免疫作用14.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过去必须从血液中提取,每升人血只能提取0.05微克,所以价格昂贵。
还容易造成血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规范化的“克隆”、工业化生产出高纯度的干扰素。
如下图所示。
试分析原理和优点:(1)干扰素是人的______淋巴细胞产生,属于______中的一种。
从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__________,使它与细菌质粒相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体内,让酵母菌__________。
(2)酵母菌能用__________方式繁殖,速度很快,能大量生产__________,不但提高了产量,也降低了成本。
它的优点还在于避免了_____________的污染。
属于“绿色药品”。
(3)中国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干扰素基因移植到烟草的DNA上,使烟草得到了抗病毒的能力。
人的基因所以能接到植物体内去,物质基础是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的基因重组。
烟草有了抗病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
【试题答案】1—5 DCDCD 6—10 DBCCD 11—13 CDD14.(1)由人的淋巴细胞产生,从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素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它与细菌质粒结合,然后转移到酵母菌内,在酵母中表达,通过发酵工程获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