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合集下载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JG18-2009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JG18-2009

深圳市技术规范SJG18-2009——————————————————————————————————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precast components2009-09-30 发布2009-11-01 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技术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precast components sSJG18-2009主编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批准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施行日期:2009 年 11 月 01 日前言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建科[2008]46 号文的要求, 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 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大量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规范、论文及试验成果,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 连接形式与构造;5.结构整体分析;6.构件及连接设计;7.非结构构件;8.预制构 件制作与检验;9.安装施工与验收。

本规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归口管理, 具体解释工作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 公司负责。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 送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 63 号),以供今后修订时参 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中建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和致达建筑结构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 中威预制混凝土产品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魏琏 甲 王 森 韦承基 江守来 窦祖融(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庆扬 刘洪海 刘琼祥 刘绪普 孙仁范 王传赵晓龙郭满良施永芒 陈星 薛伟辰 李东彬 刘维亚 刘本规范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 容柏生 绪普 刘新玉目次1 2总则 ……………………………………………………………………1 术语、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23 4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5 连接形式与构造 ………………………………………………………7 4.1 一般规定……………………………………………………………7 4.2 叠合梁……………………………………………………………………7 4.3 柱、剪力墙 ……………………………………………………………9 4.4 叠合板 …………………………………………………………………10 4.5 楼梯板 ………………………………………………………………11 4.6 预制外挂墙板 ……………………………………………………………115结构整体分析……………………………………………………13 5.1 一般规定……………………………………………………………13 5.2 多遇地震作用 ……………………………………………………13 5.3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 ……………………………………………………14 5.4 罕遇地震作用 ……………………………………………………156构件及连接设计 …………………………………………………18 6.1 基本要求……………………………………………………18 6.2 接合面的抗剪强度、抗剪承载力………………………………18 6.3 叠合梁 ……………………………………………………………20 6.4 叠合板 ……………………………………………………………23 6.5 预制外挂墙板 …………………………………………………………257 8非结构构件 …………………………………………………………27 预制构件制作与检验…………………………………………………2818. 1构件制作准备………………………………………………………………288.2 材料 …………………………………………………………28 8.3 模具和预埋件 …………………………………………………29 8.4 钢筋及保护层垫块 ……………………………………………29 8.5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29 8.6 脱模及构件标示…………………………………………………30 8.7 预制构件的起吊、堆放与运输……………………………………30 8.8 构件质量检验与标准…………………………………………………31 9 安装施工与验收……………………………………………………32 9.1 预制构件的堆放和安装施工………………………………………32 9.2 现浇结构的施工………………………………………………35 9.3 质量验收…………………………………………………………35 9.4 安全施工及防护…………………………………………………35 附录 A 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标准与检验方法 …………………………37 本规范名词说明…………………………………………………………44 条文说明…………………………………………………………………4521总则1.0.1 为了充分发挥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 促进建筑工业化 的发展,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 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保护环境, 制定本规范。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建筑结构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这种新型的结构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和特点,其规程也逐步被制订和完善。

在本文中,我将从基本介绍、标准和规范、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讲解。

1. 基本介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技术,其特点是通过“工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手段将建筑工程的几乎所有工序都集中在工厂内进行加工制作,然后将混凝土构件运往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拼接。

这种工艺流程具有快速、高效、精准、稳定的优点,其制品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同时,由于采用了“预制件+拼装”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期限,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效率。

2. 标准和规范为了规范和统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和规定,主要涉及诸如JGJ 209《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主要包含了材料、构件制作、运输、吊装、拼装等各方面的内容,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施工工艺在进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的工艺:(1)材料选用应选用优质的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以确保制品的质量。

(2)工艺控制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材料和构件的制作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精准度和质量。

(3)设备使用吊装工艺中需要使用起重机、千斤顶等设备,这些设备必须检查合格并且操作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现场拼装在进行现场拼装时,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执行,严格掌控每一个环节,保证装配效果。

同时,在拼装结束后,还要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4. 注意事项进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施工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的事项:(1)安全事故防范施工现场和制品生产车间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施工周期因为采用了集中制作的工艺流程,制品制作周期比较长,因此需要提前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时间安排和调度。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指在现场完成全部施工的构件或构配件按一定规则进行拼装而成的建筑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制定可以统一和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为建筑行业提供规范和参考。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要求: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及验收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

如结构形式、设计要求、技术要求等。

2.制造与加工: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各构件的制造与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构件的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养护工艺等方面。

3.质量控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质量验收等内容。

4.安全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安全要求的规定,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项目的安全。

5.应用范围:明确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

包括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构件的类型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追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制造过程集中在工厂中,可以节约大量的施工时间,减少现场施工所需人员,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制造工艺也较为标准化,减少了因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而引发的质量问题。

因此制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于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业界对于技术规程的规范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1.引言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施工快速、质量可控、环保绿色等优点。

本规范旨在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和施工质量的稳定。

2.术语和定义2.1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将整体功能板、梁、柱等预制构件进行装配的建筑结构体系。

2.2结构构件:指预制的功能板、梁、柱等构件。

2.3暂时支撑:为了确保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需要设置暂时支撑或固定架设。

3.设计要求3.1结构荷载: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设计荷载。

3.2结构安全: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考虑地震影响。

3.3拼装要求:设计应考虑预制构件的尺寸、拼接方式和装配工艺,确保构件的连接安全可靠。

3.4防火要求:结构设计应满足消防法规的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保证结构的耐火性能。

4.材料要求4.1混凝土: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4.2钢筋: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钢筋材料。

4.3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线形和尺寸精度。

5.施工要求5.1基础施工: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坑底应做好夯实和排水处理。

5.2预制构件装配:预制构件的装配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连接部分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方式。

5.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浇筑质量应满足建筑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

5.4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安装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

6.现场验收6.1结构验收:结构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建筑验收标准进行,包括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6.2施工工艺和材料检验:对混凝土质量、钢筋数量和布置、预制构件连接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6.3基础验收:验收基础的夯实和排水情况,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7.结构监测7.1阶段性监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阶段性监测,检测结构的变形、应力和位移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一、引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它将混凝土结构制作和建筑施工相结合,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以及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需求分析在进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了解建筑的用途、功能要求、使用寿命要求等。

根据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三、结构设计1.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包括确定建筑的整体形式、布局、结构形式等。

在概念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等基本要求。

2. 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包括确定结构的构件尺寸、连接方式、支座类型等。

在详细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施工准备在进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这包括制定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材料、组织施工人员等。

施工准备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施工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且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五、装配制作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是通过预制构件的装配完成的。

在装配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构件的加工、连接等工作。

装配制作的关键是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

六、施工现场搭建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场,需要搭建临时支撑和施工平台。

临时支撑的目的是支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平台的目的是为施工人员提供工作空间,方便施工操作。

七、装配施工在施工现场搭建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装配施工。

装配施工包括将预制构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连接。

在装配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构件的准确度和连接的牢固性。

八、质量控制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材料、构件制作、装配施工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验。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九、验收与维护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完成施工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维护。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部分城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建设量统计
已竣工和开工的建设 量 (万平方米) 130 135 160 150 2014年计划建设总 量 (万平方米) 150 200 130 150
城市 北京市 上海市 沈阳市 合肥市
备注 近两年 近两年 近两年 近两年 据初步调查统计 全国近两年的建设量: 大约在 1300万㎡左右。 2014年全国计划建设 量:预计在 2000万㎡
1981年,日本又对建筑规范进行了重大修改,它 引进了在梁柱节点部位,在梁中刻意地设置塑性铰的 要求。这个做法保证了塑性铰发生在梁中,并发生在 设计者预期的、希望发生的部位。 在1995年神户的大地震期间,在如此强烈的地面 运动的区域中,凡是遵守日本1981年建筑规范条款设 计的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没有倒塌,也没有不可修 复的重大损伤,而只有可修复的混凝土破碎或次要裂 缝发生。
四 结 语
• 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 全寿命周期 • 绿色建造 • 建筑工业化 • 建筑产业现代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 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 配化、管理信息化、装修一体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的角 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与我国以前的建筑 工业化相区别,着重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 度融合。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
大梁吊装 小梁 叠合板底板吊装
吊装
节点 箍筋
柱吊装
下一楼层
START
梁板钢筋铺设 浇筑混凝土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中国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和规范,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采用预制构件进行组装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环保节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该技术规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便各方在交流和论述时统一概念。

2.材料要求: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混凝土材料、钢筋、预制构件、连接件等。

3.设计规定: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设计进行了规定,包括荷载计算、结构设计、构件设计等。

其中还对构件的预应力设计和预制构件的拼接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4.施工与验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施工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

同时还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进行了说明。

5.维护与修复: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维护与修复进行了规定,包括防水、防腐、检测与监测等内容。

还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损坏程度和修复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该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促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通过遵守该规程,可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总之,《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标准,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整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装配式整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装配式整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一、概述装配式整体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其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装配式整体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进行规范和说明,包括结构设计原则、基本要求、构件设计、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结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能够承受建筑使用和自然灾害等荷载的影响。

2. 经济性原则: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灵活性原则:结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建筑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

4. 美观性原则: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的美观性,尽可能地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

三、基本要求1. 结构布局合理: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结构,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构件尺寸统一:应尽可能地减少构件的种类和尺寸,提高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便于生产和施工。

3. 材料质量可靠: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可靠,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4. 连接方式合理:应根据构件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防水防潮:应对结构进行防水防潮处理,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四、构件设计1. 墙体构件设计(1)墙体厚度:墙体厚度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室内墙体厚度为100mm,外墙体厚度为200-300mm。

(2)墙体高度:墙体高度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室内墙体高度不超过3.5m,外墙体高度不超过6m。

(3)墙体加固:墙体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进行加固,一般情况下,墙体应设置加强筋和加强板等措施,提高墙体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

2. 梁柱构件设计(1)梁柱尺寸:梁柱尺寸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梁宽不小于150mm,梁高不小于250mm,柱宽不小于250mm,柱高不小于3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梁吊装 小梁 叠合板底板吊装
吊装
节点 箍筋
柱吊装
下一楼层
START
梁板钢筋铺设 浇筑混凝土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三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四 结 语
《规程》编制过程
在本规程编制期间,编制组对国内外装配整 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1)广泛查阅了国外如美国、日本、新加 坡及欧洲等国家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 术的研究成果、工程实践及规范标准资料, 并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总结。 (2)对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相关标准进行 了研究分析。对国内起步较早的地区如沈阳、 深圳、上海、长沙等地的工程实践进行了广 泛考察、调研。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部分城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建设量统计
已竣工和开工的建设 量 (万平方米) 130 135 160 150 2014年计划建设总 量 (万平方米) 150 200 130 150
城市 北京市 上海市 沈阳市 合肥市
备注 近两年 近两年 近两年 近两年 据初步调查统计 全国近两年的建设量: 大约在 1300万㎡左右。 2014年全国计划建设 量:预计在 2000万㎡
原因二:劳动力下降,劳动成本上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 机,机器代替人工生产。 •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 流水线生产。 •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50年代,信 息化生产。 • 建筑业落后80-140年。
国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快速发展始于二战后,20世纪七、八 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欧 洲等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和技术革 新。目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欧洲、新加坡以及高烈 度地震区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得到广泛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新型建筑工业化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 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 配化、管理信息化、装修一体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的角 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与我国以前的建筑 工业化相区别,着重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 度融合。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
左右。
深圳市
长沙市
32
260
110
200
近两年
近三年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建筑面积:10380平方米 地下一层,地上15层,建筑高度45m 2-15层采用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钢 支撑结构体系
南京万科上坊6-05栋 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钢支撑结构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材料 5.建筑设计 6.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7.构件及连接设计 8.外挂墙板设计
(一)《规程》适用范围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的装 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 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 土剪力墙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部分框支 剪力墙结构的民用建筑。
1 结构顶层、地下室顶层; 2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及其相关范 围; 3 结构体型收进处的楼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 4 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 5 斜柱上、下端周围局部楼盖 。
1.叠合板
装配叠合板的形式 常规的预制底板混凝土叠合板 桁架钢筋 混凝土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 混凝土叠合板
1981年,日本又对建筑规范进行了重大修改,它 引进了在梁柱节点部位,在梁中刻意地设置塑性铰的 要求。这个做法保证了塑性铰发生在梁中,并发生在 设计者预期的、希望发生的部位。 在1995年神户的大地震期间,在如此强烈的地面 运动的区域中,凡是遵守日本1981年建筑规范条款设 计的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没有倒塌,也没有不可修 复的重大损伤,而只有可修复的混凝土破碎或次要裂 缝发生。
1.叠合板
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 钢筋,可增加预制板 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 面抗剪性能。 钢筋桁架的下弦与上 弦可作为楼板的下部 和上部受力钢筋使用。 施工阶段,验算预制 板的承载力及变形时, 可考虑桁架钢筋的作 用,减少预制板下的 临时支撑。
1.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上设有板肋 且在板肋上预留孔洞,预留孔洞中布置横向穿孔钢 筋和管线,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单向板或双向板。 板肋的存在,增大了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板肋预 留孔洞内后浇叠合层混凝土与横向穿孔钢筋形成的 抗剪销栓,能保证叠合层混凝土与预制带肋底板形 成整体协调受力并共同承载,加强了叠合面的抗剪 性能 。
21世纪10年代:恢复、发展、创新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叠合构件 的受力性能,1977年开始对装配式结构体 系进行了研究和开发,1991年在借鉴前苏 联的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装配式大板居 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1992年编制了 《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技 术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
《规程》编制过程
在本规程编制期间,编制组对国内外装配整 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3)对我省建筑材料生产单位、构配件生 产厂家、施工单位等进行了考察、调研,济 南市也已经进行了工程试点建设。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三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四 结 语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1.叠合板
2.叠合梁
叠合梁预制部分的截面形式: 叠合梁预制部分可采用矩形或凹口截面形式。
1 1
≥150
3 ≥60
3 2
2
(a)矩形截面
(b)凹口截面
≥50
≥150
2.叠合梁
叠合梁的箍筋形式: 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或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 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
四 结 语
• 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 全寿命周期 • 绿色建造 • 建筑工业化 • 建筑产业现代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 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 配化、管理信息化、装修一体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的角 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与我国以前的建筑 工业化相区别,着重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 度融合。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
(一)《规程》适用范围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 6度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60 130 7度 50 120 8度(0.2g) 8度(0.3g) 40 100 25 75 65(55) 35(25)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山东省规程编制 为加快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推 广应用,促进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安排,山 东建筑大学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依据国家 相关标准,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结合我省 实际,编制了山东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程》。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多家科研单位、高校等对装配 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成熟 经验的借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 多个省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及应用。目前国家 已编制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深圳、上海、辽宁、安徽、黑 龙江等都已经编制了相应的地方规程。
(二)结构布置要求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重视结构布置的规 则性。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现浇结构。 特别不规则,是指具有较明显的薄弱部位, 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者,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2010第3.4.1条。
(三)叠合楼盖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装 配整体式结构中,下列部位楼盖宜采用现浇 混凝土 :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创(主要是前苏联技术) 20世纪60~80年代:发展 20世纪90年代:低潮
传统装配式建筑存在问题: (1) 建筑功能/使用功能:户型单一、渗漏、不保温、不节能,标准 低、质量差 (2)结构问题:抗震性能等 (3)效率与成本:与现浇结构相比无优势
新型建筑工业化
为什么提出“建筑工业化”? 原因一:(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 资源,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效率
● 2013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 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一 项重要内容。其中 (八)推动建筑工业化。 ● 2013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其中2014年十 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第七项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 筑产业现代化。 ● 2014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要 求。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南京万科南站项目
栋号 结构体系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地上+地 下) E-04 F-04 G—02
装 配整 体式框 架- 现浇 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