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南充旅游调研报告

南充旅游调研报告

南充旅游调研报告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巴蜀交汇地带,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南充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层出不穷,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本次旅游调研围绕南充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展开,旨在深入了解南充市旅游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南充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南充市旅游资源概况南充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有嘉陵江、大渡河、漫山遍野的竹海等自然风景区,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造像,独具特色的古民居等。

这些资源为南充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南充市旅游业现状分析1. 旅游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南充市旅游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不断上升,尤其是老年游客和自由行游客的增长较为明显。

2.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南充市的旅游服务业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部分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此外,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需要加强。

3. 旅游产品创新发展慢:南充市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大多数是传统的景区游览和观光旅游。

需要更多的创意和特色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如开展农家乐、农旅结合、体验式旅游等。

三、南充市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 缺乏旅游品牌建设:南充市的旅游品牌还未形成,市场影响力有限。

在旅游营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提升南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起市场竞争力。

2. 旅游资源保护不力:一些景区和景点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破坏、开发过度等问题。

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监管,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3. 旅游服务质量待提高:南充市的旅游服务业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和建议1.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南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嘉陵江源头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嘉陵江源头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流袭夺地貌景观 ,河流阶地较为发育 ,山地地貌独特 , 水文特征具有南北 的过渡性 ,水系以山区峡谷型束
放式河型 ,呈宽谷相间的串珠状.
表 1 嘉陵江源头旅游景点简介
分 类 景 点
自 然
旅 游
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黑 龙潭 飞云瀑 观 日峰
从 2 0 m高的河床断崖跌落形成水深 1 m、 2 面积 8 0 m 的深潭 . 0 潭水如墨. . 宽 8 、高 1 m 6 m的江水从密林中流出.然后突然跌落 . 形成矗陵江第一瀑. 景区内 海拔最高处 . 此处海拔 2 1 m 6 .又是嘉陵江、汉江 、清江河的三江分水蛉 5
收稿 日期 :20 - 30 06 0 - 8
作者简介 : 康艳梅 ( 9 3 ) 18 一 .女.陕西延安人 ,2 5 0 级硕士研究生 . 0 研究方向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维普资讯
第2 期
康艳梅等: 嘉陵江源头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7 9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6
20 0 6忙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u n l f ce c f e c es Colg n ie i o r a o in eo T a h r S l ea dUnv r t e s y
景 点
原始冷杉林 高寒植物 ,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 松 杨连理 一 从杨树 l m高处长出一株华 山松. 杨树 1 .m高处又长出一棵小花啾. 5 枝花
和尚塬古 战 宋朝吴蚧、吴臻兄弟抗击并在此大败金兵是南宋时保卫J 陕的一次重大战役 .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Z l
摘要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人类的不断进入 ,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又会对旅游资源赖以生存 的 自下而上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风景性旅游资源更是如此.在分析典型的风景旅 游区一 嘉陵江 源头景 区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 , 针对当前旅游地和开发 中存在的环境 问题 , 出了嘉陵江源头 提

浅析嘉陵江(南充段)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策略

浅析嘉陵江(南充段)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策略
现 三产 互动 ,带动 四龙 乡、 建兴镇 、三 官 镇等 乡村 旅游 发展 。 形 象定 位 :爱 莲者 的梦 中天 堂 。
嘉 陵江 ( 南充段 )乡村旅 游 开发 的现 状 嘉陵江 ( 南 充 段 )沿 线 乡 村 资 源 丰 富 , 生态 环 境 良好 ,农 一、来自3 . 双龙 桥 村
6 . 青林 村 开 发 思 路 :青 林 村 以 千 亩 橙 园 为 依 托 , 孕 育 出 了果 州 之
乡 村旅 游 发展 的初 级 阶 段 ,政府 主 导 是必 然选 择 。政府 主 导 行 为必 须 建立 在对 乡 村旅 游 开 发特 征 的深 刻理 解 基础 上 ,寻 找 当
前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明确 目标 ,持 续优 化 ,才 能 真 正推 动乡 村旅 源 —— 沧 桑橙 园 、省 级 文物 保护 单 位—— 红 旗农 庄 等一 批独 具 特 色 的青 青青 林 景点 。 游 的可 持续 开发 与发 展 。
2 . 项 目带动
依 托 其 生态 的环 境 、绿 色 的食 品 ,融 入 休 闲 运 动 、养 生 度 形 象定 位 :果 州之源 ,江 畔青 林 。
7 . 风 垭 山
嘉 陵江 ( 南充 段 ) 乡村旅 游 的 发展 要 实施 项 目带 动 战略 ,通 假 、 医疗保 健 等 内容 ,开展老 年休 闲运 动旅 游 。

文化 综 合 ・
大 众 文 艺
浅析嘉陵江 ( 南充段 ) 乡村旅 贼 I J 的发展策略
李巧 玲 ( 南 充职 业技 术 学院 四 川 南充 6 3 7 0 0 0 )
摘要 :本 文通过 对嘉陵 江 ( 南充段 )乡村旅 游资 源发展现 状 ,
笔 者 对 南 充 乡村 旅 游 资 源 的 进 行 了 实地 调 查 ,提 出 自 己的 开 发 思 路 和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概况与评价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

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地概况一、自然地理特征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

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

嘉陵江境内流长59.4公里,同时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度。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二、社会经济特征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亿。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

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嘉陵江流域的水文概况及研究利用

嘉陵江流域的水文概况及研究利用

嘉陵江流域的水文概况及研究利用冯茜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嘉陵江的概况,嘉陵江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还着重讲了嘉陵江的污染情况及其防护和补救措施。

还说了嘉陵江的研究利用其主要体现在了农业,航运,发电等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预估了嘉陵江的发展前景。

还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在其他工业发展的同时导致嘉陵江水污染,以及造成对生物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不和谐。

并提出了对人们的一些期望。

在利用的同时,学会好好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工业,这样是不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我们有义务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留下一些希望。

关键字:水环境质量;有机物污染;水电开发;合理利用Hydrological survey and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Jialing River BasinFengXi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Jialing River, Jialing River of suitability of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focus on the Jialing River pollu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remedial measures. Said the study by the Jialing Riv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gricultural, shipping, power generation, to bring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ves, and predicts the prospects of the Jialing river. Also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ulting in the Jialing River water pollution in oth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harm to the organism, and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not harmonious. And come up with some of our expectations. In use at the same time, learn to take care of, not at the expens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leave some hope for the survival of future generations.Key word:The qual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organic pollutio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rational use 1、嘉陵江流域的概况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古镇旅游的健康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古镇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古镇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包括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古镇旅游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角的拓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国内古镇旅游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以期推动古镇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古镇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追捧。

它指的是以拥有一定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的古镇为载体,通过向游客展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来满足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双重需求的旅游活动。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这些古镇往往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街巷布局、传统工艺等方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然风光优美:许多古镇都位于山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古镇与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视觉享受。

民俗风情独特: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节庆、风俗习惯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游客在古镇旅游中,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持续发展性强:古镇旅游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古镇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它以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为依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景区环境破坏问题1.1 建设规划混乱在很多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建设项目无序进行,给景区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在扩建酒店或商业设施时会忽视对历史建筑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策:**制定完善的综合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步骤。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景区环境不被破坏。

2.2 垃圾处理不当随着游客数量增加,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增加。

部分景区未能及时处理垃圾,导致环境脏乱差。

垃圾对古镇的风貌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对策:**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增加垃圾桶以方便游客投放垃圾,并设立专门的清理机构,确保及时清理和处理垃圾。

三、商业开发与保护冲突问题3.1 商业化程度过高一些古镇旅游景区为了迎合商业需求,盲目引入大量商业设施,打造“网红古镇”。

这种过度商业化破坏了古镇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得整个景区变得浮华而失去了真正的魅力。

**对策:**在商业开发中要综合考虑文化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

可以制定相关规定限制商业化程度,注重保护古镇独特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3.2 商贩秩序混乱在部分古镇旅游景区中,各种商贩随意摆卖商品,导致景区秩序混乱。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还可能给景区带来安全风险。

**对策:**加强商贩管理,制定明确的商贩摆卖规则,限制商贩数量和经营范围。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商贩按规定经营,维护景区秩序。

四、旅游服务质量问题4.1 缺乏专业人员一些古镇旅游景区缺乏专业的导游、讲解员等服务人员。

这导致游客无法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了旅游体验。

**对策:**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服务意识的旅游从业人员。

南充市阆中古城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南充市阆中古城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南充市阆中古城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经济管理学院 2010级产品质量工程胥志刚 201007034061摘要:中国风水第一城,科举圣殿状元乡关键字历史文化、风水、科举、古城开发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

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璀璨,人文景观丰富,城市选址及街道布局融山水城为一体,典型的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风水学理论,现实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古代巴国的首都,汉唐时候是我国的天文研究中心,至今有保存完整的贡考棚。

正因为如此悠久的历史,所以阆中孕育了众多的杰出人才,有各种不同风格飞古街院落,有生于此的刘邦的爱将范目,有抗金名将张宪,汉恒候张飞在阆中镇守长达七年之久,有古今名人骚客杜甫,李商隐。

张善子,丰子恺等旅居并留下众多的墨宝,有道教观、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汉恒候祠、川北贡院、清真寺、永安寺、五龙庙等所以这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遗存,都是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宝贝,是我们开发旅游产业的王牌,充分挖掘丰富的巴渝文化、科举文化、古居民文化、三国文化、天文风水文化。

对于这些文化,要在不断充实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文化、景观特点,开发的原则:保护与开发同步,风貌与魅力同在,使清水可游,岸绿可闲,繁街可贸,美景可赏,胜景雅特可旅,环境优美可居,开发的方式:一是散的景点采取一街一景,以点带面。

展现文化品位而是集中地如民居大院可建设成度假的民居客舍,贡院可以清理整理成全方位展示科举考试的现场,供人们了解古代的教育科举制度,读书取仕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作者:李巧玲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笔者对南充古镇旅游资源的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自己的开发思路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景观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曾经辉煌的、悠久古老的中国传统城市城镇,至少是古城古镇的传统空间,正在大规模地、迅速地消失,它们被消失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众多,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正是导致传统城市和城镇消失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文化活化、高度体验、以人为本等手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古城古镇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并举。

一、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
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古城镇的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文化内涵一旦遭到破坏,受损的不仅是地方文化和社会形象,经济利益也会和文化一起被埋葬。

将传统文化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吸引物,是古城古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如今古镇旅游以呈现出以下趋势: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文化活化,是古城古镇独特魅力持续的力量之源;高度体验,是古城古镇获取市场收益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好政府、原住民、投资商、游客多方利益。

二、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开发
(一)开发现状
所谓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落。

而在流域南充段,因置郡较早且临水易居,传统古镇不胜枚举,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

其中,阆中古镇为中国四大名城之一;老观古镇,忝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门古镇,跻身“南充新八景”行列,锦屏古镇,也因赋圣司马相如的众多传说,而引发了世人广泛关注……
(二)开发原则
在全面出击,蜂拥而至的打造热中,由于缺乏宏观把控和统一规划的整体思路,古镇开发所面临的困惑也愈来愈多。

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我们的打造当建立以下开发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局部性规划,务必要向总规让路,服从南充“十二五”总规,成立由市府直管的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管委会,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权威性、覆盖不同文化形态的全域性规划,总缆古镇的打造方案。

2、保护优先的原则
当严厉制止在干流河道掏金、采砂,以及随意倾倒垃圾和生活污水的不良行为,严格防范对文物、古木的人为破坏,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开发,并大力提倡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还流域一片秀美的风光。

3、避免同构的原则
错位发展是实现旅游优势资源互补的策略之一。

旅游打造最惧资源的同质化。

若所要开发的资源与邻近的景点雷同,即便质量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也会下降,只有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资源,才能牵扯住游客眼球,从而避免旅游项目的同构现象。

4、精品带动原则
要集中资金和现有力量,全面打造古镇旅游的优势精品,形成具有流域乃至于全国影响力度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优先开发核心景区,以点带面,推动古镇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开发思路和形象定位
(一)西充的仁和古镇——嘉陵忠义第一镇
思路
以忠义文化为核心,通过项目打造和景观设计,尊重古镇明清街巷功能,凸显仁和中国传统特色的气质,打造西充有机农业产业加工旅游综合体。

实现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抓住忠义之乡文化资源优势,围绕休闲度假要素,扩展旅游空间,延伸旅游产业链。

在这有机田园之中风情小镇,寻回最真诚的情感,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的立体互动。

形象定位:饮誉全国的“火工之乡”
(二)蓬安的周子古镇——嘉陵桑梓第一镇
思路
周子古镇应以嘉陵江码头文化为依托,以嘉陵江码头古镇为独特性卖点,引入国际先进码头旅游开发模式,打造集购物、住宿、餐饮、酒吧、广场、民俗体验活动为一体的码头古镇文化休闲区。

同时,周子古镇应与漫滩湿地、龙角山景区等联合发展打造“相如故城”旅游区。

形象定位:梦里水乡,人文古镇
(三)南充高坪的龙门古镇——嘉陵龙门第一镇
思路
突出“鲤鱼跃龙门”特色品牌,以“鱼化龙”文化为核心,突出景观,文化,建筑的独特性,以“古镇遗韵”为意境,形成“五香”氛围,即书香、茶香、酒香、油香、花香,打出“五大”名片;即名人、名宅、名士、名吃、名产,形成古镇的独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名气,突出“古色古香”。

(四)南充高坪的青居古镇——九曲嘉陵第一镇
青居古镇未来应以第一曲流联合发展,以其古镇基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依托其民居现状,融入餐饮、住宿、集散、购物、民俗体验等旅游业态,将其发展为第一曲流旅游区游人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支撑点。

(五)南充顺庆的安汉古城——嘉陵汉风第一城
安汉古城高度浓缩南充悠久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现南充城市发展的人文轨迹,与西山风景区的万卷楼景区、开汉楼景区构成一个统一体,实现山和城的完美结合,以其历史文化底蕴,恢复安汉坊、果州坊、顺庆坊等建筑单体,同时融入旅游业态,形成如影视拍摄、精品酒店、文艺汇演等旅游产品。

安汉古城高度浓缩南充悠久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现南充城市发展的人文轨迹,与西山风景区的万卷楼景区、开汉楼景区构成一个统一体,实现山和城的完美结合,以其历史文化底蕴,恢复安汉坊、果州坊、顺庆坊等建筑单体,同时融入旅游业态,形成如影视拍摄、精品酒店、文艺汇演等旅游产品。

笔者认为在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古镇旅游开发要深挖各个古镇的文化内涵,其根本旅游文化竞争力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下,一个地区的古镇旅游文化在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中所体现出的差别优势和地区综合力。

如果古镇文化内涵没有被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古镇类旅游产品将会缺乏文化深度,难以展现目的地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会削弱古镇旅游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深挖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古镇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是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