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前言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如何准确的检测中药制剂的含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也与人们生命安全相关。

因此,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一直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原理中药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有干燥法、称量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有滴定法、比色法、显色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含量测定方法之一,因其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而广受欢迎。

方法1.比色法•器材:天平、分析天平、分别装有定量凹板的试剂瓶、比色皿;•试剂:药物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磷酸二氢钠溶液、苯甲酸溶液、氯仿、无水乙醇、苯酚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数量的药物样品称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胶凝宁影响测定过程,加碳酸钠则可中和胶凝宁的影响;2.将药物样品进行干燥、灰化等处理;3.将试剂瓶中的定量凹板定量取药物样品(准确取药物,避免空气中水蒸汽和杂质的污染),加稀硫酸、重铬酸钾溶液等进行溶解,使其中的有机物被氧化成二价铬(Cr2+)离子;4.加入苯甲酸溶液,将其中的铬酸根离子(CrO42-)转化为铬酸(Cr2O72-);5.加入磷酸二氢钠溶液,其中的铬酸与磷酸二氢钠反应生成深绿色络合物;6.用无水乙醇稀释药物成份,将溶液量稀释至定量容器规定的刻度,过滤残留物;7.取药液50ml放入比色皿中,加入苯酚溶液,在显色剂不变的情况下取得适当的颜色;8.用橄榄油从药典比色皿的背面直接观察,直至标准色完全与样品色匹配为止;9.记录比色皿中药典含量所对应的颜色,由比色皿上的刻度计算出其所含药物的含量。

2.滴定法•器材:托盘电子天平、分析天平、容量瓶、滴定管、pH计、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等;•试剂:硝酸银、氮氢化钠溶液、磷酸钠、草酸。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数量的药物样品称重,加适量纯水制成1:10药水;2.用pH计测定药水的pH值,若超出一定值域,则需加入少量磷酸钠缓冲调整药水pH,使其在7~10之间;3.将药水放入分析样品瓶中,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滤过,以去除异物离子等杂质物质;4.取药水20ml,加入搪瓷瓶中,加入足量氮氢化钠溶液实现药物中的钠碱滴定,并用硝酸银滴定药物中的氯离子。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它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两大类。

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比色法、显色反应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定中药制剂样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多种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溶液的颜色来测定其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一般是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用颜色的深浅或者吸光度的大小来确定其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颜色明显的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如黄酮类、黄醌类、鞣质类等。

显色反应法是利用染色剂与中药中的特定成分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测定其含量。

常见的显色反应有碘酸反应、邻氨基苯磺酸反应、重铬酸盐反应等。

显色反应法适用于含氮物质、鞣质类、游离胺类等成分的含量测定。

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吸收、散射和发射光谱来分析和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色谱法是将中药制剂中的成分分离并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它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物理分析方法是通过物理性质的测定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法、测定固体颗粒尺寸的微粒分析法、测定其中一种物理性质的方法等。

比重法是利用密度的性质来测定中药制剂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通过测定制剂的比重来估计该成分的含量,适用于比重稳定的中药成分含量的估算。

微粒分析法是通过测定中药制剂中的固体颗粒尺寸来间接判断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颗粒尺寸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中药制剂。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1.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参数,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滴定法是将适当加量的酸作用于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再用酸碱指示剂滴定至终点,通过计算滴定的酸量,计算出总生物碱含量。

而酸碱滴定法则是先将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再进行滴定,计算出总碱量。

2.总多糖含量测定总多糖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酸水解法和酚硫酸法。

酸水解法是将中药样品加入酸溶液中进行水解,然后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再用后硫酸染色,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含量。

而酚硫酸法则是将中药样品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形成紫色复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多糖含量。

3.总黄酮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是中药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铝盐比色法和斯奈普斯方法。

铝盐比色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铝盐反应形成结合物,然后测定结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斯奈普斯方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氧化氢酶反应生成发色物,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黄酮含量。

4.总皂苷含量测定总皂苷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是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法是将中药样品与荧光试剂反应发生荧光化学反应,然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皂苷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中的皂苷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再利用紫外光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皂苷的含量。

5.总生育酚含量测定总生育酚含量是中药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巴氏法和分光光度法。

巴氏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酸反应形成络合物,然后利用巴氏试剂滴定至红色终点,从滴定量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分光光度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发色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综上所述,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中药成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质量的科学方法。

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用于检测和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溶解样品并通过色谱柱分离,再用紫外光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C):适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和揮發性油类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将样品蒸发到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和测定。

3. 索氏萃取法:用于提取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将样品与溶剂连续地浸泡,使活性成分从中药制剂中溶解到溶剂中。

4.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SIDMS):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来源和质量。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中同位素含量的比值来确定活性成分的来源。

5. 核磁共振法(NMR):用于分析并鉴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检测样品中成分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以上方法仅为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样品类型,还可以使用其他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05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问题
总结词
准确度与精密度是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的关键指标,但实际测定中常常面临 各种挑战。
详细描述
准确度问题主要源于样品处理、仪器 校准、标准品纯度等方面;精密度问 题则与操作技术、仪器性能、样品均 匀性等因素有关。
不同种类中药制剂的测定难点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可气化的中药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性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准确度高等优点。
质谱法(MS)
通过测定中药制剂成分的质荷比来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含量测定的法规与标准
批次质量控制
对每个批次中药制剂进行 含量测定,确保每个批次 的质量符合标准。
持续改进
通过含量测定数据的分析,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 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产量。
04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 等优点,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流程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应用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案例分析
01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或指 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测定方法的建立
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常用流动相 甲醇-水或乙腈-水。 出峰先后 极性强的组分因K值较小先流出色谱柱,极 性小的组分后流出。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增加,极 性减小,洗脱力增强

反相离子对色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谱柱 C18或C8 流动相 含3~10mmol/L离子对试剂的反相流动相. 被分离组分及离 子对试剂的疏水性越大,所需有机溶剂比例越高. 离子对选择 碱类分离 常用烷基磺酸(盐),如己烷磺酸钠、庚烷磺酸钠、十二 烷基磺酸钠等.
HPLC定量方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外标一点法
中药制剂中测定组分 的含量的波动范围较 大,宜采用标准曲线 法
内标法
一般少用,因其他成分很 容易干扰内标峰
光源
常选择斑点中化合物 的吸收峰波长作为测 定波长
λ1
斩光器
λ2
选择化合物吸收的基线部 分(即化合物无吸收的部 分)作为参比波长 用一定波长的光束对薄层板进 行扫描,记录其吸光度随展开 距离的变化,即得薄层扫描曲 线
光电 检测器
薄层板 光电检测器
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在一定范围内, 峰面积与斑点中 的物质的量(或 点样量)成直线 关系 吸 光 度
取本品60片 除去糖衣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25片) 置200ml锥形瓶中 加适量硅藻土 混匀 加乙醇70ml 加热回流40min 放冷 滤过 滤渣再加乙醇加热回流滤过 合并滤液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盐酸溶液(1 100)30ml置水浴上搅拌使溶解 放 冷 滤过 残渣再用盐酸同法提取3次 合并滤液于分 液漏斗中 加氨试液使溶液成碱性 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 合并乙醚液 用水振摇洗涤2次 乙醚液用滤纸滤过 滤液置已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 低温水浴蒸去乙醚 残渣加少量乙醇蒸干 置100℃干燥至恒重 称定重量(不得 少于1.0mg/片)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1.2流动相的选择 甲醇-水或乙腈-水的混合水溶液。 分离酸性组分(丹参素、黄芩苷、甘草 酸等),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酸,如醋酸、磷 酸;酸性较强的组分,加入反离子试剂氢氧化 四丁基铵等反离子试剂。 分离碱性组分(小檗碱、麻黄碱等), 在酸性流动相中加入烷基璜酸,有机酸盐, 也可使用无机阴离子,如磷酸盐作为反离子。
应用实例-RP—HPLC法测定桂枝及桂枝茯苓胶 囊中桂皮醛和桂皮酸含量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bax ODS柱(25cm×4.6×44um); 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4:76); 检测波长285nm; 流速:0.9mL/min; 柱温为室温。
在此条件下样品各组分得到良好分离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进样20ul按上述色谱条 件测定3次,按外标二点法计算桂皮醛及桂皮酸的 含量。
合并滤液于分液漏斗,加氨试液, 用乙醚提取四次,合并乙醚液, 用水振荡洗涤2次,滤纸过滤
于蒸发皿中蒸去乙醚,加少许乙醇, 蒸干,在100℃干燥至恒重,称重 (每片含生物碱不得小于1.0mg)。
分光光度法
该法是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的一种常用方 法,具有灵敏、简便的优点。 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不同组分的紫外吸收 光谱往往彼此重叠、干扰,应此在测定前必须经过 提取、纯化等步骤,以排除干扰。同时应取阴性对 照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应无吸收。 中国药典中,紫外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几个最 大吸收波长较高,吸收较强的组分的含量测定,如 小檗碱、芦丁、黄芩苷、丹皮酚等。
缺点:有一定局限性,灵敏度低,操作繁琐, 耗时长,专属性不高,对于微量成分准 确性不理想。
应用实例-昆明海棠片的含量测定 (萃取重量法)
取本品60片,去除糖衣,精密称定,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约25片),置200ml锥形瓶中

中药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中药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中药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是中
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中药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按照
类别进行划分。

一、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
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
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
系数差异,通过分离和检测来确定化合物的含量。

二、光谱法
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吸收、散射或荧光等现象的中药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等。

其中,紫外-可见
光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化合物对紫外或
可见光的吸收来确定化合物的含量。

三、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中药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比色法等。

其中,酸碱滴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酸碱反应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含量。

四、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基于化合物的质量-电荷比的中药含量测定方法,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法、飞行时间质谱法和四极杆质谱法等。

其中,质谱-质谱联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确定化合物的含量。

综上所述,中药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化学分析法和质谱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中药成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中药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散射参数SX 由于薄层对光的散射,吸收度A与浓度 KX之间不服从比尔定律,符合K-M方程。A 由于散射而减小。
Kubelka-Munk方程:
F(R∞)=(1-R∞)2/2R∞=2.303∈C/S 式中R∞表示样品厚度大于入射光透射深度时的漫 反射光谱(含镜面反射);S为粉末层散射系数;C分别 为摩尔浓度。上述方程又称为漫反射光谱中的朗伯定律。
缺点:有一定局限性,灵敏度低,操作繁琐, 耗时长,专属性不高,对于微量成分准 确性不理想。
应用实例-昆明海棠片的含量测定 (萃取重量法)
取本品60片,去除糖衣,精密称定,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约25片),置200ml锥形瓶中
加适量硅藻土,混匀,两次加乙醇加热 回流,滤过,残渣用不同浓度盐酸溶液 提取4次
1.3检测器的选择 紫外检测器(UV) 荧光检测器(F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电化学检测器(ECD) 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化学发光检测器(CLD)
2.含量测定法 2.1外标法 2.2内标法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中药制剂如果组成简单,提取后 不需要纯化,如过组成复杂,仍需纯化。 中药制剂中含有糖,制备供试品时, 用高浓度的醇或其他有机溶剂(用水会提 出糖,以致污染色谱柱)
优点:分离效能高、快速、简便等 缺点: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如于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的组分, 如人参皂苷、贝母生物碱。
薄层扫描法(TLCS)
1.试验条件的选择 1.1 薄层色谱条件 1.2 检测方法 吸收测定法、荧光测定法 1.3 测量方法 反射法、透射法 1.4 扫描方法 单波长、双波长
应用示例-薄层扫描法测定冠心康颗粒中人参 皂苷Re含量
结论:薄层扫描法简便、准确,可作为 冠心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优点: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其重现性与准确度均 优于薄层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1.色谱条件的选择
1.1色谱柱的选择 大多数药物使用RP-HPLC, 使用C18反相(ODS)柱最多。
应用实例-RP—HPLC法测定桂枝及桂枝茯苓胶 囊中桂皮醛和桂皮酸含量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bax ODS柱(25cm×4.6×44um); 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4:76); 检测波长285nm; 流速:0.9mL/min; 柱温为室温。
在此条件下样品各组分得到良好分离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进样20ul按上述色谱条 件测定3次,按外标二点法计算桂皮醛及桂皮酸的 含量。
应用实例-左金丸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 提取器中,加盐酸-甲醇(1:100)加热 回流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物移至50ml量 瓶,加盐酸-甲醇(1:100)至刻度,摇 匀。
小檗碱被洗脱下来, 而制剂中黄酮类及其 他极性较大的干扰组 分保留在柱上
精密量取5ml,置已处 理好的氧化铝柱上,用 乙醇25ml洗脱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请把书翻到366页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与化学 药品的含量测定为什么不同? 化学药品成分明确,组成单一; 而中药制剂组成复杂
检测中药制剂中的任何一种成分的含量均 不能反映其整体疗效。
这种借鉴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模式, 测定某一味药物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 或指标性成分的定量方法,对于中药制 剂的生产、研究、优化生产工艺、控制 药品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合并滤液于分液漏斗,加氨试液, 用乙醚提取四次,合并乙醚液, 用水振荡洗涤2次,滤纸过滤
于蒸发皿中蒸去乙醚,加少许乙醇, 蒸干,在100℃干燥至恒重,称重 (每片含生物碱不得小于1.0mg)。
分光光度法
该法是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的一种常用方 法,具有灵敏、简便的优点。 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不同组分的紫外吸收 光谱往往彼此重叠、干扰,应此在测定前必须经过 提取、纯化等步骤,以排除干扰。同时应取阴性对 照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应无吸收。 中国药典中,紫外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几个最 大吸收波长较高,吸收较强的组分的含量测定,如 小檗碱、芦丁、黄芩苷、丹皮酚等。
谢谢
1.2流动相的选择 甲醇-水或乙腈-水的混合水溶液。 分离酸性组分(丹参素、黄芩苷、甘草 酸等),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酸,如醋酸、磷 酸;酸性较强的组分,加入反离子试剂氢氧化 四丁基铵等反离子试剂。 分离碱性组分(小檗碱、麻黄碱等), 在酸性流动相中加入烷基璜酸,有机酸盐, 也可使用无机阴离子,如磷酸盐作为反离子。
中 药 制 剂 常 用 含 量 测 定 方 法
化学分析法(重量法,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挥发法 化 学 分 析 法 重 量 法 萃取法 沉淀法
容 量 法
酸碱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
化学分析法
优点:所用仪器简单,结果准确主要用于测定 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有效成分
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至 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于50ml量瓶中, 用0.05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34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按盐酸小檗碱的吸收系数为728计 算,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 少于60mg。
薄层扫描法
定义:薄层扫描法是用一定波长的光照 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吸收紫外光 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 光的斑点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 数据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 方法。
2.测定方法选择 2.1 外标法 2.2 内标法
3.注意事项: ①薄层的厚度应均匀,表面应均匀平整, 最好使用预制板; ②点样要准确,圆点大小应一致; ③喷洒显色剂应均匀,量应适中; ④某些斑点颜色易挥发或对空气不稳定, 可用一洁净的玻板盖在薄层板上,并用 胶布加以固定; ⑤本法的线性范围一般较窄,注意应在 线性范围内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