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二专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毒理学( Food safety)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48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食品安全与毒理学(food safety)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饮食安全的科学。食品安全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预防措施,食源性疾病的特点、预防,食品卫生管理。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食品安全的最新国内外进展。

三、教学内容(注:下划双线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基本理论部分

第一章食品安全与卫生绪论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概念、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关系,食品污染的概念、来源、分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品卫生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食品卫生学进展。我国已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任务。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其基本原则

第二章食品微生物污染与腐败变质

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致病性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的概念。

细菌性污染:食品细菌的概念。非致病菌与食品卫生质量的关系。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的定义;菌落总数的定义、培养条件、表示方法和食品卫生学意义*。食品菌相的概念,大肠菌群的概念与检测方法、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定义和食品卫生学意义。肠球菌(粪链球菌)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意义。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及其卫生学意义。

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定义。与食品卫生关系密切的主要霉菌。影响霉菌生长和产毒的条件。水分活性(aw)的定义及其与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霉菌产毒的特点*。主要产毒霉菌及其毒素。霉菌污染食品的卫生学意义。霉菌污染食品的评价指标。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产毒菌株和产毒条件、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毒素的体内代谢过程*,急慢性毒性和致癌性。预防食品被霉菌毒素污染的主要措施。镰刀菌毒素的概念及其对食品的污染。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来源、化学性质、毒性特点和食品卫生学意义。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菌素的来源和毒性特点。主要青霉毒素及其毒性。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和发生原因。与食品腐败变质有关的主要微生物。环境和食品因素在腐败变质过程中的作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主要鉴定指标、食品卫生学意义及预防处理原则。

控制食品腐败变质及食品保障:低温保藏食品的原理,冷冻工艺队食品质量的影响,高温保藏食品的原理,D值、F值和Z值,高温工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脱水保藏、提高氢离子浓度保藏、提高渗透压保藏、防腐剂保藏、电离辐射保藏食品的原理。

第三章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有害金属污染及其预防: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和毒作用特点。影响有害金属毒作用的主要因素,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其对人体危害的一般措施。汞、镉、铅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性。

农药残留及其预防:农药的定义与分类。使用农药的主要利弊,农药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农药残留的概念,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及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食品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及其主要毒性,食品中有机氯、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残留及其主要毒性。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主要措施。

兽药残留及其控制:兽药残留定义及其种类;易残留的主要兽药;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控制兽药残留的措施。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硝酸盐、亚硝酸盐、胺类化合物*。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和主要污染食品。N-亚硝基化合物的体内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致癌作用及其特点,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食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措施。

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对食品的污染。体内代谢,毒性、致癌性与致突变性。预防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食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措施。

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杂环胺类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食品中杂环胺的生成*、影响生成的因素及主要污染食品。杂环胺类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致癌性及其作用机制。预防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食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措施。

二噁英污染及其预防: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食品污染的来源,理化性质,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预防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食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含义及分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与卫生管理。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甜味剂的卫生要求,安全性评价。

第五章食品的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外来物污染及其预防。

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放射性核素的概念。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电离辐射及其单位。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危害。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环境中人为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及其向食品中的转移途径,生物富集效应。食品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40K、226Ra和228Ra、210Po、131I和129I、90Sr和89Sr、137Cs、239Pu及其危害。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外照射与内照射,生物半衰期和体负荷的概念。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不同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预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

第六章食物中天然及其加工过程的有害物质

食品中天然有害物质:植物性食品中的天然有害物质,动物性食品中的天然有害物质。食品加工、烹调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加热过度引起的油脂劣变,加热过度引起的蛋白质劣变。

第七章营养素的副作用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副作用,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副作用。

第八章各类食品及其卫生

粮豆类:生物性污染常见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预防,仓库害虫的危害和预防。物理化学性污染常见农药残留。污水灌溉污染,无机夹杂物,意外污染和掺伪。

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细菌、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寄生虫和虫卵的污染。有害化学物(农药、有害重金属、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硝酸盐)污染及其预防。蔬菜、水果贮藏的卫生要求

畜禽肉类及其制品: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腐败变质*。细菌污染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多环芳香烃类物质的污染。二噁英和农药的污染与残留。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激素、

抗生素、无机元素)残留。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或其它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鱼、虾类:鱼类腐败变质的特点。组胺的产生与危害。寄生虫污染。天然有毒水产品。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蓄积。鱼体中的致病菌。

奶与奶制品:致病菌对奶的污染:奶中的常见致病菌及病畜奶的处理原则。鲜奶的腐败变质:鲜奶腐败变质的特点与鉴定。奶牛在饲养过程中引起的污染:饲料农药残留、霉菌毒素、重金属、添加剂、兽药和抗生素;环境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对奶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鲜奶的掺假、掺杂及伪造所导致的卫生问题。

蛋与蛋制品:鲜蛋的腐败变质: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鲜蛋腐败变质的过程与鉴别。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问题:有机氯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重金属、二噁英、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危害与预防。

油脂: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油脂酸败的概念、原因、卫生学意义及其预防。浸出法生产食油的卫生问题。油脂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常见污染。高温加热油脂的卫生问题。油脂的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概念与意义*。油脂类食品的贮藏:预防油脂酸败变质的主要措施。

酒类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措施:原料卫生。酒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甲醇、醛类、杂醇油、氢氰酸、铅、锰等)及其危害。配制酒和果酒中二氧化硫残留和添加剂使用的卫生问题。啤酒的亚硝胺污染和发酵酒的微生物污染。

冷饮食品主要卫生问题及其管理:冷饮食品分类。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污染。

罐头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管理:罐头食品的分类。罐头容器的卫生要求。罐头原料的微生物污染与罐头灭菌,罐头食品的重金属污染。罐头食品的卫生学鉴定及处理*。罐头食品中营养素的保存。

调味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管理:调味品的定义和营养学意义。酱油的主要卫生问题,食醋、食盐的卫生问题及管理。

糕点类的主要卫生及其管理。

食糖、蜂蜜、糖果的卫生及其管理。

方便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第九章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化学物慢性中毒、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食源性放射病。致病因子: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三大类。预防

食物中毒定义,食物中毒的分类与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与发病机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常见中毒食品、发生原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与预防。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霉变谷物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河豚鱼中毒、鱼组胺中毒的病因和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毒蕈中毒的特点、有毒成分和中毒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其它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与预防。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砷中毒、甲醇中毒的病因和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食物中毒的调查目的与准备工作,现场调查的内容与方法*。食物中毒的处理与处罚。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常见的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疯牛病、炭疽、结核病、口蹄疫、霍乱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弓形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定义与发生机制。食物过敏的定义与分类,敏感人群,食物中的致敏原和引起食物过敏的常见食物。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食物不耐受的定义与发生原因。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第十章膳食行为与食品安全

膳食行为和决定因素,行为决定因素的模式,膳食行为决定因素的研究。

第十一章风险控制

危害与风险的概念,风险分析,食品危害的认识。食品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风险性

第十二章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的性质与工作内容。食品卫生法律体系的性质与构成。食品卫生法:主要内容与条款。食品卫生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概念。食品卫生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概念。食品卫生标准。其它规范性文件。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和性质。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内容。*。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依据、程序与方法。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的制订步骤与方法。国际食品卫生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食品法典标准。美国、日本的食品标准。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与发展历史,GMP

的主要内容,各国的GMP与食品质量控制,GMP、HACCP、ISO9000体系之间的关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概念与发展历史。HACCP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意义。HACCP体系的建立:步骤与方法*。

食品标签:食品标签的基本原则、标注内容和基本要求;营养标签。

重要食品及食品用产品的卫生管理。

(三)教学时数分配

食品安全与毒理学总学时为32节

四、教材

李云主编:《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第一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陈炳卿,刘志诚,王茂起主编:《现代食品卫生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六、成绩评定

理论课70%,平时成绩10%,课间实习20%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Insurance )(宋体小四号)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48;实践总学时0 周学时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0 学分 3学分 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保险学》是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签订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保险基金的运用及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的具体运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参加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成以下基本要求:明确掌握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特征要素及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具体险种的内容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及保险基金的运用。保险市场及保险市场监管的相关理论。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原理、会计学。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保险学》,魏华林, 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保险学原理》,许谨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功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程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危险的分类。 (二)熟悉:危险管理的方法。 (三)了解:危险与保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危险概述 (一)重点讲解××× 危险的涵义;危险的特征危险的种类; (二)一般介绍××× 危险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危险管理 (一)重点讲解××× 危险管理的概念。如何进行危险处理。 (二)一般介绍××× 危险管理的过程。 第三节危险与保险 (一)重点讲解××× 可保危险 (二)一般介绍××× 危险与保险的关系 第二章保险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保险的概念;保险的分类;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二)熟悉: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三)了解:保险的代价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09000族及IS0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 我国食品标准 国际食品标准 教学要求: 熟悉国内外有关食品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编制标准和 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查询获取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方法。 第五章ISO质量管理体系(4学时) 教学内容: IS09000系列标准概述

《保险概论》教学大纲

《保险概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07级金融保险专业 总学时: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保险概论》是金融高等职业学院保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针对高职层次。它的任务是:分析保险的研究对象、保险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等内容;重点介绍保险合同、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业务和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国家经济的重大影响,从而在保险工作中能更好地把握国家规定的经营方针与政策,并为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保险业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入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保险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保险职业道德观念。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保险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及保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熟悉保险的基本概念、保险与类似活动的比较; 3、了解保险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4、了解保险的分类; 5、重点掌握保险合同的基本原理; 6、了解保险公司及其业务; 7、掌握保险费率的基本原理; 8、了解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等业务; 9、对再保险理论和社会保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目标: 1、能了解保险的基本原理,熟悉保险实务运作过程;

2、能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分析和解决保险实务中碰到的问题; 3、能重点掌握保险合同的内容及保险合同的建立、变更与消灭; 4、能从事保险的经营管理工作。 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3、树立正确的从业思想和理念; 4、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保险与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风险的概念、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结构和风险的种类、风险管理的定义、基本程序以及保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等知识,从而真正理解保险基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可保风险,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险概述 1、风险的定义 理解风险的定义,明确风险的实质。 2、风险的特征 了解风险的特征。 3、风险的结构 掌握风险的结构即风险的要素。 4、风险的分类 了解风险的分类。 第二节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涵义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保险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

《保险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 1?再保险(Re in sura nee):是一方保险人将原承保的部分或全部保险业务转让给另一方承担的保险,即对保险人的保险。 2.意外伤害保险 :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以致死亡或残疾,按照合同约定给付全部或部分保险金的一种人身保险。 3.年金保险 :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生存保险,指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保险人按合同约定的金额、方式、期限有规则并且定期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生存保险,因其在保险金的给付上采用年金的形式而得名。 4.责任风险(Liability risk) :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风险。 5.投机风险(Speeulative risk) :是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三种可能:损失、无损失和获利。 6.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损失;二是这种损失是不确定的。 7.自杀条款 :在人寿保险合同中,一般都将自杀作为责任免除条款来规定,主要是为了 避免蓄意自杀者通过保险方式谋取保险金,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但自杀毕竟是死亡的一种,有时被保险人遇意外事件的打击或心态失常亦会作出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并非是在有意图谋保险给付金。 为了更好地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保险人也出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很多人寿保险合同中都将自杀列入保险条款,但规定在保险合同生效较长的期限后被保险人自杀行为,保险人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通常是二年,以防止被保险人预谋保险金而签订保险合同。 8.人寿保险 :是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人的生存、死亡两种形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 9.比例再保险 :是指分出人与分入人相互订立合同,按照保险金额比例分担原保险责任的一种分保方法。 10.保险深度 :是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整个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11.保险利益 :是指投保方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 12.重复保险(Double In sura nee):是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同时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其保险金额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13.保险密度 :是指按全国人口计算的平均保费额。它反映一国国民受到保险保障的平均程度。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总数 14.定值保险 :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将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事先约定并在合同中给予载明作为保险金额,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根据载明的保险价值进行赔偿的保险。 15.受益人(Benefieiary) :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16.保险合同(In sura nee Contract):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围绕着设立、变更与终止保险法律关系而达成的协议。它是合同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17.保险代理人(Insuranee Agent) :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代理合同或授权书,向保险人收取保险代理手续费,并以保险人的名义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人。对保险代理人的含义可理解为:①保险代理人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18.被保险人(Insured) :是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19.保险金额:是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的最高限额。 20.保险基金:是指专门从事风险经营的保险机构,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以收取保险费的办法建立的、专门用于保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或人身伤亡的给付的一项专用基金,是保险人履行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门勇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03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教材:胡鸣刘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董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在本科生公共外语学习基础上,围绕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以及化工前沿领域等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的表达、写作和翻译技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化工专业科学研究所需信息。能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化学工业”、“化工工艺简介”、“化学工程”和“化工前沿领域”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包含的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一些常用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初步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相近词义的辨析,英译汉方法,长句的分析和理解。 工业催化剂概述 (二)化工工艺简介(Chemical Technolog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概论,结合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介绍有机和无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特殊的句子和语法现象,英译汉方法。 (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程的定义、历史,化工单元操作,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Insurance) 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执笔者: 李传志(教授) 编写日期: 2007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保险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独立学科。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或灾难,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险逐步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此相适应,保险学日益成为学科体系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金融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保险学充分了解,培养现代保险意识,掌握基本的保险知识和方法。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知识和保险的基本种类;熟悉保险经营的基本环节和保险市场的运作程序、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掌握保险的基本理论、基本环节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用所学知识对保险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能对保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各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保险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保险学的基本线索是对风险损失进行补偿或给付。保险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风险损失补偿的理论、方式和补偿机制等。 各章教学要点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教学内容:风险的概念和特征,风险的分类,风险管理,可保风险 教学重点:风险的概念和风险管理 第二章保险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教学内容:保险的性质,保险的职能与作用,保险的要素,保险的分类 教学重点:保险的要素和保险的分类 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教学重点: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基本内容、例外 第四章保险合同 教学内容:保险合同及其特征,保险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合同的订立、生效与履行,保险合同的变更与终止,保险合同的争议处 理 教学重点:保险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合同的订立、生效与履行 第五章再保险 教学内容:再保险概念,再保险的种类、形式和渠道 教学重点:再保险的种类、形式和渠道 第六章保险经营 教学内容:保险经营的特征与原则,保险的承保,保险理赔,保险防灾教学重点:保险的承保,保险理赔 第七章保险市场 教学内容:保险市场概述,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保险市场的监管 教学重点: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教学难点: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第八章保险营销 教学内容:保险营销概述,保险营销策略,保险营销渠道的选择 教学重点:保险营销渠道的选择 第九章社会保险 教学内容: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金融衍生产品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衍生产品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融衍生产品概论 课程代码:030235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适用专业:金融专业、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金融系 教材:叶永刚.衍生金融工具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江秀平.金融衍生品基础知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胡继之.金融衍生品及其风险管理.第1版.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周笠.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第1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张亦椿.金融市场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施兵超.金融期货与期权.第1版.三联出版社.1996 王文灵.衍生工具定价理论.第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李一智.期货与期权教程.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杨迈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第1版.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John.C.Hull.Fundamentals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Fouth Edition.Prentice Hall.2001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从基础上阐述了外汇期货、利率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等主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主要内容、执行部门、场外交易的发展现状和监管方法,及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国际合作。介绍其新型的衍生工具,其主要内容包括新型的期权、期权,期货在保险业的新运用、衍生工具在其它行业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金融衍生工具导论 教学要求:本章将系统讲述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特征、种类等,并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其性质、功能及其运用,从而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本章教学,在深刻理解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构件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了解金融衍生工具产生背景和发展动因。 内容结构: 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和特点 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1.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基础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 2.金融衍生工具是对未来的交易 3.金融衍生工具有杠杆效应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金融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再保险-教学大纲

《再保险》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360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1讲课学时:51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保险学(精算) 先修课程: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保险法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再保险》是保险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专业课程之后,了解再保险的意义和作用,再保险的主要操作技术、特殊的费率厘定方法和经营管理,再保险的数理基础以及再保险市场等。通过再保险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建立保险经营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再保险的基本业务流程、技术手段及其最新发展变化。 目标1:掌握再保险的相关概念及其分类的两条线 目标2:重点掌握比例再保险与非比例再保险的主要区别和各自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非比例再保险的特殊费率厘定方法 目标3:掌握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各险种的具体再保险安排与规划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

本课程内容较多,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需要精讲和细讲的内容主要是再保险的业务安排方法及其实务操作,特别是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及其条款内容,再保险的安排和规划等。对于分出业务和分入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再保险监管的内容可以粗讲,对于再保险市场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让较缺乏再保险实践经验的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再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讲授一定要增加实例,同时多采取提问方式或讨论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其间还可以请再保险公司的有关专家做有关再保险实务的报告。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每一章节课后都会有思考题,同时对于重点章节会有课堂考察与练习。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本课程是保险专业产、寿、再三大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以及临时分保、合同分保和预约分保合同的具体内容,为将来毕业后胜任再保险工作打下基础。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课时分配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2105 英文名称: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3. 课程目的 (1)掌握该学科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食品中主要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危害途径和预防方法;各类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以及预防措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3)了解和掌握新型食品(比如,转基因食品、功能食品)及食品新型加工方法(纳米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4)掌握食品厂区卫生管理规范以及食品生产卫生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3学分.学时为60(50+1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生物统计。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食品安全与卫生第1版. 史贤明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2)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第1版. 夏延斌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目: (3)食品中的危害与安全监控要点第一版. 邵俊杰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 (4)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 李增智、花日茂主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Food Toxicology 第一版. Concon, Jose M.主编. Marcel Dekker,INC. 1988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精讲: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通过综合整理课程内容进行提纲式讲解,对于派生性、细节性、应用性内容多采取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达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案例研究法:主要针对现实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和实验实习占40 % ,形式:作业、实验、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 (2)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形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 分为及格,满分为100 分,题型比例中单选题12%、填空题18%、名词解释题10%、判断说明题30%、简答题30%。

保险概论第十八周教案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教案首页

●新课导入: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基本理解并掌握了保险概论这门课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我们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回顾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习题讲解 1.为什么要进行保险监管 2.保险监管有哪些原则监管目标是什么 3.简述保险监管体系构成。 4.保险监管方式有哪些 5.保险公司整顿与接管有何不同 6.为什么要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 7.如何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 二、知识点串讲 保险是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的含义1、从经济角度看 保险是一种财务安排,是为了分摊意外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财务安排,投保人交纳少量的钱购买保险,实际上是将其面临的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化为确定的小额支出,在人寿保险中,保险还具有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具有理财的特征。 2、从法律角度看 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享受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义务。 3、从风险管理角度看 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可以将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应风险转化为共同对应风险,从而提高了对风险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1概述 定义 保险,本意是稳妥可靠;日前所提起保险,是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

所必须的工具。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行为。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类别 保险主要包括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一般有社会福利性质,甚至带有强制性,主要有社会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等。商业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商业性质,不具有强制性,这个时候的保险就是一种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2主体、客体与内容 主体 保险主体,就是保险合同的主体,只包括投保人与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单所有人,除非与投保人是同一人,否则,都不是保险主体。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保险人,保险人又称“承保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在中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形式。保险人是法人,公民个人不能作为保险人。 被保险人,是指根据保险合同,其财产利益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往往同时就是被保险人。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则他的法定继承人即为受益人。 保单所有人,拥有保险利益所有权的人,很多时候是投保人、受益人,也可以是保单受让人。 客体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只有运用先进设计工具的工程师才能实施先进的工程设计,从而孕育出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 本课程是学科工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通过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工具,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并初步掌握一种通用和一种化工专业CAD工具软件,以及基本的化工CAD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面向模拟设计项目,以围绕完成项目进行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习手段; 2、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宏观指导; 3、通过分组和个别辅导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微观指导; 4、举行阶段性设计成果报告会,培养交流能力,督导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5、采取项目组合作承担项目的工作方式,培养团队工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 6、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校网范围内实行网上无纸教学过程; 7、考试采用上机实作的方式进行。 三、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平均每周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主要内容: 绪论(课堂讲授学时:1) –课程的意义、内容、性质、任务、目标 –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实施计划 第1章化工设计概论 (课堂讲授学时:4,实践教学学时:8) 1.1化工设计的类别和任务 1.1.1化工过程设计与化工厂设计 1.1.2化工设计阶段的划分 1.2化工设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 1.2.2化工过程概念设计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讲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保险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缺失补偿机制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独立学科。自然灾难和意外事故等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阻碍或灾难,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险逐步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之一。与此相适应保险学日益成为金融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 在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建立对保险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保险业的进展现状,有利于今后从事与保险有关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险的差不多概念与性质,把握保险的概念、特点以及差不多原理,其中要重点把握关于保险的四项差不多原则、保险合同及保险市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险以及再保险的保证范畴、保证方式等差不多内容有所认识。最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期望从宏观上能培养学生对保险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以及世界保险业的进展趋势。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在把握保险学差不多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保险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保险案例。另外,学生还应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风险治

理的差不多思想、程序和方法,并明确风险治理于保险的关系以及风险治理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紧有:一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保险领域的实际案例来关心学生把握保险学的差不多原理和知识;二是启发式教学,针对保险学的差不多原理与知识,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思想性的咨询题现场摸索,与学生主动互动,使学生加深对保险学的明白得和把握;三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一定的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庹国柱,《保险学》(修订第五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 9 2、魏华林,《保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zZr -Fy. + 教学参考书: 1、James S.Trieschman《风险治理与保险》(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风险、风险治理与保险 1.1风险及其性质 1.2风险治理 1.3风险治理与保险 重点:风险的含义与特点;可保风险。 难点:风险治理的程序与方法。 第二章保险的性质、功能、地位及作用 2.1 保险的概念 2.2保险的性质和功能 2.3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保险的概念;保险的性质与功能。

食品安全课程大纲-

《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 英文名称:Food Safety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涉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类健康与种族繁衍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本课程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针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适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先修的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先修课程。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编写模式,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食品加工危害因素的来源及污染过程,学会贯彻和运用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和卫生控制基本原则,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科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讲解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我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和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1.1 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 1.2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 1.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监管现状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及其突出迫切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71069 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践(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 先修课程:社会学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参照东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而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简介:社会保障概论共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制度发展,社会保障的思想发展,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等。社会保障的制度实践包括有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全体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的情况下,能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劳动风险的增加,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怎样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使社会保障更好的发挥“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修读对象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管理体系的实务,能够实际操作所需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习社会保障概论需要先修社会学。社会学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通过社会学的学习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社会学家的观点。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师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