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验证制度

合集下载

工艺装备管理和验证制度

工艺装备管理和验证制度

工艺装备管理和验证制度
工艺装备是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为了保证每一套工艺装备完好、适用,特制定工艺装备管理验证制度,望每一位员工严格遵守执行。

1、对工艺装备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落实到人,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其完整、完好。

2、操作、使用人员发现工艺装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向生产部领导报告,积极采取措施修复。

3、不得随意挪动工艺装备的位置,或是颠倒其顺序,发现有违犯此规定者将予以批评或处理。

4、严格执行工艺装备操作规程,保证工艺装备清洁、卫生,定期保养、维护。

5、每季度要对所有工艺装备进行一次大检查,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把该调整的部件调整好,该更换的配件更换好,该注油的部件注满油,保证工艺装备的完好有效。

6、因技术进步或技术革新需要更新工艺装备时,必须严格执行工装更改通知单,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换。

7、定期对工艺装备进行校准验证,并做好校准验证记录,验证记录要保存三年。

8、自行验证的工艺装备由技术质检部负责校验,生产部验收使用。

由技术质检部出具验证合格资料。

9、需送政府主管部门验证的工艺装备要按时送检,并索取验证
合格证。

ISO22163工装管理控制程序

ISO22163工装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对公司的工装在设计、制造、采购、验证、维护保养、计量、检查、封存、报废等过程以及工具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产品实现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装以及工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术语和定义3.1工装: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夹具、模具、专用检具、吊索具、辅具和工位器具的总称。

3.2工装设计任务书:由工装设计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对工装设计提出并经评审、批准的指导性文件,是工装设计人员进行工装设计的依据。

3.3工装验证:验证工装符合工装设计任务书,满足工艺及使用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主要包括工装入库鉴定与生产验证。

3.4工装鉴定书:记录工装入库鉴定结果的一种文件。

3.5工装验证书:记录工装生产验证结果的一种文件。

3.6工装周期检查:按规定的周期对工装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尺寸和功能等进行检查。

3.7在用工装完好率:指在用完好工装数量占在用工装数量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在用工装完好率=(在用完好工装总数/在用工装总数)×100%。

3.8公司工装分为生产工装、实验工装和安全类工装(如吊索具)三大类。

3.9其余术语和定义采用GB/T19001-2015《质量管理体要求》、ISO22163《技术规范》、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GJB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IRISRev04标准附录5、附录6和GJB9001C标准附录D、GJB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及IATF16949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工艺技术组负责生产工装的归口管理与安全类工装的部分管理工作。

4.1.1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生产工装管理制度;4.1.2负责提交公司生产工装的需求计划;4.1.3负责建立公司生产工装管理台帐;4.1.4负责公司生产工装的封存(启封)、调拔、外借,并报公司领导审批;4.1.5负责指导和考核各班组生产工装的管理;4.1.6负责公司生产工装费用的管理;4.1.7负责组织新购单件关键生产工装配件及新开发生产工装的鉴定、验证;4.1.8负责编制公司生产工装周检计划,并组织相关职能组部门与生产班组进行周检;4.1.9负责库存生产工装的维护、保养;4.1.10负责设计的生产工装图纸的整理工作,并交产品开发组存档;4.1.11负责生产工装的报废工作。

机加工设备工装管理制度(三篇)

机加工设备工装管理制度(三篇)

机加工设备工装管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机加工设备工装是指用于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辅助装置和工具,包括夹具、专用工具、刀具和测量工具等。

机加工设备工装的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机加工设备工装的管理,确保其有效、安全地运用于机械加工过程中。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机加工设备的工装管理,包括夹具、专用工具、刀具和测量工具等。

三、工装管理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机加工设备工装的采购和配置工作;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机加工设备工装的维修、保养和库存管理;3. 操作人员负责机加工设备工装的使用和保管;4. 质量部门负责机加工设备工装的审查和验收。

四、工装采购与配置1. 客户需求确认后,生产部门根据工艺流程和制造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装方案;2. 生产部门编制工装需求清单,并提供给采购部门;3. 采购部门按照生产部门提供的需求清单进行工装的采购;4. 采购到的工装需要进行验收,质量部门负责验收并确认是否合格;5. 合格的工装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和入库。

五、工装维修与保养1. 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不损坏工装;2. 发现工装有损坏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损坏或故障的工装进行维修或更换;4. 定期对工装进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5. 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工装的维修记录和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六、工装使用与保管1. 操作人员在使用工装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操作说明,并进行培训;2. 操作人员在使用工装中应保持工装的清洁和完整;3. 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更换、拆卸或修整工装;4. 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归还工装,并检查工装的完整性;5. 工装使用完毕后,设备管理部门应进行清洁、消毒和保管,并进行检查和登记。

七、工装验证与调整1. 工装使用前,需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工装符合生产要求;2. 验证和调整工装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确保准确性和统一性;3. 工装验证和调整记录应进行保存,并能及时提供给相应部门查阅。

工装验证管理制度

工装验证管理制度

工装验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形象,规范工装的使用和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

三、工装类别1. 工作服:指定部门和岗位的员工需佩戴公司统一的工作服。

2. 专业工装:某些特殊岗位需要穿着专业工装,以确保工作安全和效率。

3. 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根据工作环境和岗位具体要求佩戴。

四、工装管理责任人1.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工装的采购和管理。

2. 各部门主管负责监督员工的工装使用情况。

3.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对个人防护装备的检查和保养。

五、工装的购买1. 工装的采购需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批准。

2. 根据岗位要求和员工数量进行采购,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获得合适的工装。

3. 采购时应考虑工装的质量、舒适度和耐用度。

六、工装的分发和归还1. 人力资源部门根据部门岗位需求进行工装的分发,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获得所需的工装。

2. 员工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公司的工装。

3. 工装的损坏和遗失需及时报告,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赔偿。

七、工装的使用1. 员工需按照公司规定佩戴工装,并做到整洁、整齐。

2. 不得私自更改或破坏工装的外观。

3. 对于某些特殊需要使用的工装,员工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使用。

八、工装的保养1. 员工需定期对工装进行清洗、保养和整理,并确保其干净整洁。

2. 个人防护装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性能完好。

3. 发现有损坏或不适用的工装需及时更换或修理。

九、工装的作风管理1. 员工需在工作时间、场所佩戴工装,不得私自更换或摘取。

2. 不得滥用工装,如将其用于非工作场所和私人活动。

十、工装的报废1. 工装的报废需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批准。

2. 报废的工装需进行清点和登记,作为公司的资产损失。

十一、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工装管理制度的员工,将依据公司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十二、制度的落实和监督1. 各部门主管负责确保员工遵守工装管理制度。

2. 安全生产部门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监督和检查。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验证制度 工艺工装管理制度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验证制度 工艺工装管理制度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验证制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专用工艺装备(专机)的总则与提出、设计和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中专用工艺装备的管理。

2 总则2.1 专用工艺装备是贯彻工艺规程,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要求应达到先进、可靠、经济、合理。

2.2 专用工艺装备范围系指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活动中所需使用的专用工夹模具及专用设备。

如各种专用夹具、刀辅具、量检具、冷冲模、铸造模,以及自制专机、工位器具等。

3 专用工艺装备的提出3.1 专用工艺装备的项目由以下三个方面提出3.1.1 本公司工艺技术发展规划中下达的任务。

3.1.2 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规程时,按下列要求所提出的项目:a) 定型产品要备齐和提供全套工艺装备等。

b) 新产品试制及小批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等;c) 在正常生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需的工艺装备。

3.1.3 各车间、各部门提出的专用装备等项目。

3.1.4 工艺装备设计选择规则参照JB/T9167.2-1998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2 工艺人员在提出工艺上所需专用工艺装备时,需同时提出专用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进行设计。

3.3 各车间技术革新所需增加的自制专用工艺装备,一般由各车间自行解决,如确有困难时,可向工艺处提出设计任务书,经技术处处长审批后统一安排设计。

3.4 外协件所需工装,原则上由供方准备,必须由我公司准备的工装,由采购处与供方协商,提出外协件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或“外协工艺装备明细表”,并由供方签字,经工艺处处长审批后统一安排设计。

3.5 产品零部件专用工位器具的设计原则是:凡车间自用的由车间自行设计,跨部门通用的由工艺部门负责设计。

3.6 质量处不能设计的复杂检具,由质量处提出“工装设计任务书”,工艺处纳入本处工作计划。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含表格)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含表格)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ISO9001-2015)1.0目的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工装点检的管理规范。

适用于生产、试验等对使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及生产线在线工装,以及公用动力设备的预防维修管理,不适用于生活设备和公共设施。

2.0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专业点检以维修工为主开展的设备点检活动,这些点检包含设备、工装比较深层的,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才能开展的点检。

2.2自主点检以操作工为主开展的设备点检活动,这些点检包含设备、工装表层的状态、作业安全性、质量重点关联项目等,不需要维修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就能开展的点检。

2.35W2H编制基础作业标准的基本要素。

5W指出作业内容(What)、部位(Where)、周期(When)、责任人(Who)、为什么(即作业内容选择)(Why)、量化标准(How much)、方法(How)。

3.0点检的分类3.1自主点检3.1.1自主点检以操作工人为主体。

3.1.2自主点检内容主要是设备外表层面和环境状态(设备外观、安全、质量等相关)的缺陷和不良的检查、排除,不应解体设备和从事带电作业。

3.1.3自主点检内容应由维修人员指导和确认。

3.1.4根据操作工对自主点检掌握情况,可以逐步加深自主点检作业层次,但不涉及需要特殊资质才能进行的作业。

3.2专业点检3.2.1专业点检以维修人员为主体。

3.2.2专业点检针对设备外部、内部状态缺陷和不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检查和恢复。

3.2.3维修人员点检的内容和技术方法由设备技术员指导和确认。

4.0点检文件编制4.1设备点检文件分类a)点检基准卡:定义设备、工装点检作业部位、内容、周期、判断标准、方法等。

b)点检记录表:记录点检作业的实际内容和检查结果。

c)作业要领书:指导点检人员完成复杂的点检作业。

4.2作业内容4.2.1作业内容来源a)设备说明书上推荐的项目;b)设备保养过程中发现的,易造成设备劣化的设备自身或环境缺陷、不良;c)设备故障暴露的应重点关注的薄弱点;d)按维修经验积累判断应予关注的项目;e)按法规应重点进行日常检查的项目。

工艺装备管理(验证)制度

工艺装备管理(验证)制度

工艺装备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对工艺装备的检查、保管、使用和鉴定等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工艺装备的管理。

2职责2.1技术部负责根据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等设计所需的工艺装备。

2.2质检部负责根据工装的图样、技术要求等对工艺装备进行验收。

2.3使用部门负责工艺装备的贮存保管和使用管理。

3工作程序3.1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3.1.1技术部根据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设计所需的工艺装备,绘制工艺装备图样,并编制工艺装备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定额。

3.1.2生产车间根据技术部提供的工艺装备图样、生产工艺及材料定额组织进行工艺装备的生产制造。

3.2工艺装备的管理3.2.1工艺装备制造完成后,由生产车间通知质检部进行验收。

对于项目较大的、复杂程度较高的工艺装备由质检部会同技术部、使用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3.2.2验收合格的工艺装备,由使用部门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工艺装备的图纸资料由技术部保存。

3.2.3为防止工艺装备的损坏或丢失,工艺装备由使用部门指定专门地点进行存放。

3.2.4生产车间应设专/兼职人员对工艺装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发现有损坏现象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以免影响正常生产。

3.3工艺装备的使用3.3.1使用工装的班组或个人在使用工装前应向工艺装备管理人员说明情况,并填写“工艺装备使用登记表”注明使用日期、使用人等。

3.3.2工艺装备管理人员在验证工艺装备合格并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方能交工装使用人进行使用,工艺装备使用完毕后,管理人员应对工装再次确认后方能存放于指定的地点。

3.4工艺装备的报废3.4.1工艺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因严重损坏,切无法修复的或经多次使用造成各项性能指标均达不到要求的,由工艺装备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技术人员鉴定同意,可对工装做报废处理。

3.4.2对已经报废的工艺装备,工艺装备的管理人员应做好标识,并进行隔离存放,防止工装误用。

工装模具管理制度

工装模具管理制度

工装、模具管理制度工装、模具管理制度编号Q/MJ•G03—19—2009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工装的设计与制造1.1技术科根据产品图样及工艺要求,对工艺规定的工装进行设计。

设计出的工装的技术图样经技术科长审核、主管副厂长批准后下发至生产科、工艺装备科安排加工制做。

1.2生产科在生产计划中对工装的制造数量、时间要求做出安排,同时通知供应科做好工装坯料、模具用料、标准零配件的外协、外购工作。

1.3工艺装备科工装组负责工装的制造,检查员对加工过程进行监视,确保制造质量。

1.4检查科按工装图样要求对完工工装进行检查,经检验合格后的工装即可进入工装验证阶段。

2工装验证2.1新制造工装在使用前由工艺装备科组织工装设计人员、制造人员、监察人员、操作人员共同进行试加工验证,合格后,对工装予以编号,登记工装管理台帐。

如存在问题,立即返修或返工,直至验证合格。

对较简单的工装(如芯轴、样板等),经车间检查员验证合格可直接使用。

2.2经验证合格并投入使用的工装,使用车间应纳入工装管理台帐进行管理。

2.3工装验证记录及工装图样由工艺装备科负责保存。

3工装的使用管理3.1工装的领用生产车间根据工艺要求,从工艺装备科领取所需工装,对使用的工装要标明使用人、领用日期及生产数量。

对闲置工装负责持卡管理,定期擦拭、涂油。

3.2工装上、下场必须对加工件进行首、尾件检查,证明合格后使用,不合格时必须对工装重新修复调试,修复调试完毕后重新进行检定、验收。

3.3工装的日常保养工装的使用执行“谁使用,谁维护,谁保养”的原则。

使用车间是工装管理的责任部门,要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并确保工装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车间所使用的工装要妥善保管,做到精度合格,零件齐全,无铁屑、锈蚀,放置合理、整齐。

·1·工装交回时,工艺装备克应对工装进行合格验收。

3.4工装的周期检定(确认)特殊、关键过程的工装检定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一般过程的工装检定周期不得超过半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装验证制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GL-ZL-05分发号:
工装验证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年4月10日修订2012年4月10日实施
济源市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工装验证制度
1、目的与使用范围
1.1为使工装模具满足工艺要求,验证工装模具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以保证被加工的零、部件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使生产顺利进行。

特制订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工装、模具。

2、制度内容
2.1凡用于生产的工装、模具,都必须按设计图纸检验。

2.2新制工装、模具投入使用前,对新工装模具应进行试模验证,用废品或代用品装机验证,验证合格,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工艺装备验证记录》上,经参与验证的部门签字后存放质量管理科,以备查阅。

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工装、模具的验证由生产部组织车间、设计、检验部门进行验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安排,可以现场验证和固定场地验证,也可以依据工艺装备的复杂程度或所加工产品的关键性进行生产验证。

2.4工装、模具的生产验证:工装、模具在检验合格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验证应在产品投产前进行,最迟应在所需工艺装备的投产前的首件上进行。

2.5关键部件的工装、模具的复测验证周期为六个月或连续闲置三个月以上重新启用时,必须对该工装、模具重新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工艺装备验证记录》上,经验证部门签字后存放质量管理科,以备查阅。

经验证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2.6一般部位的工装模具的复测验证周期为12个月或连续闲置三个月以上重新启用时,必须对该工装、模具重新进行生产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工艺装备验证记录》上,经验证部门签字后存放质量管理科,以备查阅。

经验证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2.7验证不合格的工装、模具,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参与验证的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措施可包括:返工、返修、重新设计制造等。

其生产部按纠正措施进行实施,对于返工、返修后的工装模具应按本制度进行重新验证,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2.9未经验证的工装、模具,因任意投入使用而产生零件报废等质量事故,由使用单位负责。

3相关记录
工艺装备验证记录
济源市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4月10日
工艺装备验证记录
JL-ZG-27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