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学三要素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少儿声乐教学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性因素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性因素来探讨少儿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放松,从而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
声乐教室的布置和装饰都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尽可能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教学环境的音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学生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和学习声乐。
教师的角色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声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声乐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耐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乐。
学生的态度和学习能力也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的态度,那么学习的效果必然会更好。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影响少儿声乐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进行声乐练习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教学环境、教师的角色、学生的态度和学习能力,以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些因素,尽可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这些关键性因素的介绍与分析,能够对少儿声乐教学有所帮助。
儿童声乐教学大纲

儿童声乐教学大纲一、前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儿童声乐教学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计划。
儿童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声乐训练,可以培养儿童的嗓音素质和音乐表现力,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本大纲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实用、可操作的教学指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呼吸、喉咙打开、共鸣等技巧。
2. 能够演唱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歌曲,表现音乐情感。
3. 培养良好的嗓音素质和音乐表现力,提高自信心和舞台表现能力。
4.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全面成长。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呼吸训练:通过控制呼吸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引导儿童学会吸气深、呼气稳。
2. 喉咙打开训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儿童了解喉咙打开的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练习。
3. 共鸣训练:讲解共鸣原理,让儿童了解不同音区需要运用不同的共鸣部位。
通过歌唱实践,逐步掌握正确的共鸣技巧。
4. 歌曲演唱:选择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进行示范和指导。
教授儿童如何正确理解歌曲情感、表现音乐形象。
5. 舞台表现:通过模拟舞台环境,培养儿童的舞台感。
教授儿童如何自信、自然地演唱,表现音乐情感。
6. 集体歌唱:组织儿童进行集体歌唱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7. 反馈与调整:定期与儿童进行反馈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教学安排每周安排两节儿童声乐课,每节课45分钟。
可根据儿童年龄、兴趣和进度进行调整。
1. 初期阶段(1-3个月):主要进行基础训练,包括呼吸、喉咙打开和简单的歌曲演唱。
2. 中期阶段(4-6个月):加强共鸣训练,选择适合儿童演唱的难度适中的歌曲,增加舞台表现和集体歌唱的内容。
3. 后期阶段(7-12个月):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选择更多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歌曲,加强舞台表现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评估与考核1. 评估指标:包括歌唱技巧、音乐表现、舞台感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少儿声乐教学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声乐能力。
本文将从个体差异、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激励机制等几个关键性因素入手,探讨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
一、个体差异少儿声乐教学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个孩子的声乐天赋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
对于那些天生音乐细胞较强、音准感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乐曲和技巧训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表演能力。
而对于音乐基础较差、音准感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训练课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声乐能力。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声乐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于声乐技巧的训练可以采取分解、逐步练习,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而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表演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乐技巧和表演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三、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声乐学习中。
在音乐教室中,教师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声乐。
音乐教室的硬件设施也需要符合声乐教学的要求,例如音响、录音设备等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音乐教室的布置和装饰也需要符合声乐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声乐。
教学环境的营造对声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声乐少儿教学大纲

声乐少儿教学大纲一、引言声乐是培养孩子音乐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声乐少儿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指导框架,帮助他们有效地规划和组织声乐教学课程,全面培养孩子的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对音乐和声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2. 培养孩子的嗓音技巧,包括呼吸、共鸣、发声等基本功;3. 提升孩子的音准和节奏感,培养他们的听觉训练能力;4. 培养孩子的演唱表达能力,包括音色、音量、音域的掌握;5.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舞台表演能力,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a.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调性等b. 声音产生机制:呼吸、共鸣、喉咙等c. 发声练习:呼吸控制、声带锻炼、发音准确性等2. 歌曲学习和演唱技巧a. 歌曲选择:根据学生年龄和音域特点选择适合的歌曲b. 歌曲演绎:学习歌曲的情感表达、词意理解等c. 声乐技巧训练:音色的塑造、高低音的转换、音阶的训练等3. 音乐欣赏和音乐理论知识a. 听力训练: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b. 音乐历史和作曲家:介绍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c. 曲式分析和乐理知识:了解不同曲式和音乐元素的运用4. 舞台表演和合作演唱a. 舞台礼仪:教授基本的舞台表演礼仪和形体训练b. 合唱训练: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c. 舞台演出:组织音乐会和演出活动,展示孩子们的表演成果四、教学方法1.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2. 集体教学:组织集体课堂,进行群体演唱和合作训练3. 视听教学:利用音频和视频材料进行示范和学习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和交流,促进学习的互动性五、教学评估1. 日常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技巧掌握程度和进步情况2.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音乐理论考试和演唱评估3. 演出评估:对参与舞台表演的孩子进行评估和反馈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乐谱:选用符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声乐教材和乐谱2. 音频和视频资料:提供丰富的音乐欣赏素材和演唱示范3. 乐器伴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乐器伴奏,丰富演唱形式七、教学环境和设备1. 教室环境:音乐教室应具备良好的音响和灯光设备,舒适的座位和环境2. 录音设备:提供录音设备方便教学过程的记录和评估3. 乐器设备:提供钢琴、吉他等乐器,方便教学和伴奏八、教学安全1. 保护声带: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声带,避免过度用力2. 环境安全:确保教室和演出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九、结语声乐少儿教学大纲的实施旨在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个人表达能力。
【学前教育】少儿声乐课教学

少儿声乐课教学1️⃣ 引言:少儿声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少儿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激发孩子们潜在的音乐天赋,塑造出纯净、动人的童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知识,还能在团队合作、情感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少儿声乐教学的核心要素2.1 科学的发声方法少儿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发声方法。
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嗓音。
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喉部放松以及共鸣腔的运用,从而避免声带受损,确保声音的自然流畅。
2.2 丰富的曲目选择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少儿声乐教学应提供多样化的曲目选择。
这些曲目既包括经典儿歌、民谣,也应涵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现代流行歌曲。
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孩子们可以在欣赏和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拓宽音乐视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3 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针对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少儿声乐教学应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游戏、角色扮演、音乐律动等方式,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能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3️⃣ 少儿声乐教学的实践策略3.1 分阶段实施教学计划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少儿声乐教学应分阶段实施教学计划。
初级阶段应注重基础发声训练,中级阶段则逐渐引入更多音乐元素和技巧训练,高级阶段则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创作和表演。
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安排,孩子们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3.2 加强家校合作少儿声乐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进展和成长变化。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鼓励他们多听、多唱、多练习。
同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学校的音乐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

音 乐产生 兴趣 , 培养 良好的 乐感和节 奏感 。 Nhomakorabea一
同 时 ,也 可鼓 励 儿 童 用肢 体语 言表 现 音 乐 用温 和 的 语 言、 甜 美的 微 笑和 他 们 沟通 ,
儿 对 音乐 的感 知 力及 表 现 力 。值得 强 调 的 教 师浓 浓 的 爱 ,真 正 做 到 “ 中 有爱 。 严
知 识 特 点等 多方 面 与成 人 不 同 ,针 对儿 童 的 艺术美 , 把科 学 的发 声方 法放在 第一位 ,
选 择 在 滨 唱 中没有 障 碍 又能 充 分展 示 其 发
童 造成 心 理 负担 ,有举 步 维 艰、 力 不从 心
的声乐教 学方 法也应 该与成 人有所 区别 。
一
才 是 儿童 声 乐 教学 的正 确 的指 导 思 想。 在 声 技 术 的歌 曲。选 择 过 难 白歌 曲。会 对 儿 勺
、
生理 特 点
这 个 阶 段 ,他 们 已能 独 立 学 习声 乐 技 巧 ,
现 代 社 会 物 质条 件 比较 丰 富 ,儿童 丰 理 解 教 师 的意 图 ,并 能 基本 控 制 好歌 唱 器 的感 觉 , 习的热 情也会 削弱或 荡然无 存 。 学 衣 足 食 ,过 着 无 忧 无虑 的生 活 .他 们 常 常 官 ,对声 音 有 一定 的辨 别 力 ,对歌 曲也 有 所 以在 少 儿 声乐 教 学 中不 可 忽视 他 们 的心
到理 解 声 乐理 论 的 程 度 ,因 此 ,声 乐理 论
高 歌 唱 技 能 的 同时 ,还 可 以培 养 儿 童学 习 中学 习、成长 、进步 。
需要 在 老 师 正确 的指 导 下去 唱 歌 .否 则 乱 声 乐 的兴 趣 ,有 利 于长 时间 地持 续 学 习, 唱会 导 致 声带 受损 ,甚 至 影 响 到孩 子 的 身 甚 至未 来走上歌 唱 的道路 。 心健 康 。 六 岁 以前 的 孩 子 ,他 们 的喉 头 和 声 带是 成 人 的 一 半 ,甚至 还 不 到 一 半 ,胸
[浅析声乐教学及歌唱发声的三要素] 儿童声乐教学发声
![[浅析声乐教学及歌唱发声的三要素] 儿童声乐教学发声](https://img.taocdn.com/s3/m/057be57b58f5f61fb6366648.png)
[浅析声乐教学及歌唱发声的三要素] 儿童声乐教学发声摘要:声乐教学的目的是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自然与科学的相对统一和有效结合。
本文对声乐教学及歌唱发声的三要素(横膈膜的支持、完全打开的喉咙和充分的头腔共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发声三要素一、打开喉咙是关键打开喉咙是歌唱的关键,所谓打开喉咙,就是要求在歌唱时将喉咙放松,不要把舌根缩到后面将喉咙堵住,要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
因此,在歌唱时要努力达到喉咙自里向外扩张。
同时还有一种力量,那就是使喉结向下拉的力量。
由此可见,看一个歌唱者的喉咙是否打开了,首先要看他(她)的喉结是否保持在最下面,女生的喉结一般看不见,但并不是说女生不存在喉结的问题。
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贝基先生说过:“无论对男、女、高、低声部来讲,唱歌时喉结一定要下拉,此时喉结如能往下拉,同时声音越往上唱,那么共鸣焦点就越集中”。
若想把喉咙完全打开,首先要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觉。
入校时有的学生在唱到中低音区时,用大本嗓,高音捏着嗓子唱,发声时舌头僵硬,舌根用力,整个舌头向后缩顶住上口盖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要把舌头放下来,使舌头放平、放松,把舌头吐出来发声。
1.打哈欠是放松、放平的最佳状态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
所谓要把喉结保持在最低位置上,实际上是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按哈欠的位置去发音,因为打哈欠不但可以把喉结拉到最低的位置上,同时也可以将口腔里面完全打开,这也可以使舌头放松、放平。
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在教学中体会到,找到这个支点的途径是通过把喉结稳定在最低的位置上,从而使喉咙完全打开,而且有了这个点以后,可以得到气息最好的支持,进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这样唱出的声音会使人感到通、松、亮。
3.借助于模仿打开喉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仿教师打开喉咙的声音,结合歌唱发声的技巧,从感觉上进行模仿,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也就懂得了应如何打开喉咙。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打开喉咙,歌唱时喉头放在相对稳定的较低的位置上,声音也较自然,基本上建立了正确的声音概念。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儿声乐教学更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因
为少儿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处于快速成长期,是音乐教育最佳接受者。
如何进行好的少儿
声乐教学呢?以下是几个关键性因素。
第一,判断学生声音类型和音域。
针对不同的声音类型和音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类型或音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
定制专业化的声乐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第二,教授正确的呼吸方式。
呼吸是歌唱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正确饱满的呼吸可以
让声音更为出色,这对于少儿声乐教育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
呼吸方式,包括吸气的方法,攒气的技巧等等。
第三,注重声音表达力的训练。
声乐表达力不仅包括音高、音准、音色、气息等方面,还包括音乐创意、表达出模拟的情感、故事的表达等。
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才能
得到提高,而声乐教育中注重表达力的训练便是很重要的环节。
第四,建立有趣的学习环境。
少儿对于课堂的认可度很高,而课堂的乐趣往往是最
好的教育媒介之一。
因此,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融入进去,
让学生体验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总之,少儿声乐教学面较广,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技巧。
通过以上几个关键性因素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完成声乐教学目标,让他们在
音乐中获得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声乐教学三要素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
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
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
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
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
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
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
(2)抽泣练习。
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
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
(3)闻花香练习。
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
(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
”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
切断气息的练习。
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
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
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
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
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
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
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
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
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入门教学方法童声乐教学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很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我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6-12岁儿童的声音是标准的童声,这一年龄段的童声特点:声音脆亮、稚嫩、可爱,没有共鸣,音高上不去,没有气息支持,白声,唱歌很随意,存在“挤”、“卡”、“压”、“撑”等很多问题。
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就一定会得到美妙的童声。
嗓音条件好的孩子可以完成两个八度的音域,嗓音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
而且,声音甜美、干净,高童区声音统一,有气息支持,极富表现力。
许多歌者认为发声练习就是开开嗓子,就像运动员赛前活动筋骨一样,其实,发声练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开嗓子,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练声曲进行技巧训练。
童声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于训练孩子,是极为不妥的。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以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完成一个合唱比赛,由于时间紧迫,不得不让学生每天练习二、三节课以上,其结果是学生用嗓过多,声带疲劳引发咽喉炎。
作为声乐老师,我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强调护“嗓”比练“嗓”更重要。
处在生长期的儿童,发声器官非常稚嫩,如不注意保护嗓音,平时的喊叫、感冒、不正确的发声方法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造成儿童声音的嘶哑。
因此,应该在儿童学习歌唱前,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护“嗓”的重要性及护“嗓”比练“嗓”更重要的这一原则。
根据自己十几年来演唱的经验,以及翻阅了很多声乐专业方面的资料和儿童生理卫生及儿童声带如何保护等书籍并逐一加以对照,筛选出既有利于声乐训练,又不伤害儿童声带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儿童声乐教学的方法。
1.演唱的姿势1.1站立姿势。
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
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
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1.2面部表情。
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2.打开咽喉腔体2.1无声练习。
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
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
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3.单元音、复合元音的练习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 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
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
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
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4.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
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
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1深呼吸练习法。
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4.2吹纸片的练习。
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
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
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咬字吐字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
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
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
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
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6.节奏训练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7.跳音、附点音符的练习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
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
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8.歌曲的处理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
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
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
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9.声音位置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
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10.“竖”“含”“深”“空”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
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