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

合集下载

桃花庵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庵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庵唐伯虎《桃花庵歌》《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

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却蕴涵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

原文: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词句注释:1、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坞建屋,名为桃花庵。

拓本诗幅有"弘治乙丑三月"。

2、桃花坞(wù):位于苏州金阊门外。

北宋时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别墅,后渐废为蔬圃。

唐寅于此筑室,故名桃花庵。

3、又摘桃花换酒钱:拓本诗幅作"又折花枝当酒钱"。

4、只来:拓本诗幅等作"只在"。

5、还来:拓本诗幅作"还须"。

6、半醒半醉:拓本诗幅作"花前花后"。

7、花落花开:拓本诗幅作"酒醉酒醒"。

8、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拓本诗幅作"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马,此处代指高官权贵。

9、贫贱:拓本诗幅等作"贫者"。

10、贫者:拓本诗幅作"贫贱"。

11、花酒:《六如居士全集·卷一》作"贫贱"。

12、别人:拓本诗幅作"世人"。

风骚:拓本诗幅等作"风颠"。

桃花庵歌全文鉴赏

桃花庵歌全文鉴赏

注: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车马,代指权贵。

五陵,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

诗词鉴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桃花庵歌(唐寅)阅读理解

桃花庵歌(唐寅)阅读理解

《桃花庵歌》是唐寅的一首经典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阅读理解:
全诗内容为: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奔走我得闲。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以桃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桃花仙人在花酒之间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仙人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贫者和富者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苦难。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悲观和绝望之中,反而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

他宁愿老死花酒间,也不愿鞠躬车马前,这种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唐寅的个性和才华。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刻。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桃花庵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桃花仙人的描绘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寅的诗歌才华和个性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追求自由的方式。

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

整体鉴赏
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 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 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 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 一醒。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 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整体鉴赏
全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 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 景。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 “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汉朝大官和富人的 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唐寅自己的生活 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种桃树”、“摘桃花 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 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 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隐士 缘”。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 定。
•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 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 万树围春燕双舞。 (《中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对偶句,整首 诗对仗极为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感染力 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 法,在诗歌开头清晰描写环境的同时,手 法语境上颇耐人玩味,引人入胜的同时顺 其自然的带出了后面的部分。诗中也未用 艳丽词藻,就像唐寅清高的为人。
•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 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 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 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 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 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 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 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 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庵歌唐伯虎,北宋人,字长孺。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

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

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抱负不可舒可见一斑整体鉴赏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让人猛然一醒。

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镜头将一个画里酒仙呈现在面前。

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不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看似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以上几句,形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唐伯虎诗词集

唐伯虎诗词集

唐伯虎诗词集唐伯虎诗词集精选23首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吴趋里人。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伯虎诗词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桃花庵歌》年代:明作者: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2、《妒花》年代:明作者:唐寅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3、《言志》年代:明作者:唐寅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4、《流水诗》年代:明作者:唐寅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

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5、《叹世》年代:明作者:唐寅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6、《庐山》年代:明作者:唐寅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7、《美人图》年代:明作者:唐寅春色关心万种情,酒杯聊寞可怜生。

折花比对佳人面,把臂相同觉命轻。

8、《伤内》年代:明作者:唐寅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9、《言怀》年代:明作者:唐寅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庵歌赏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桃花庵歌》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他一生的最佳诗作之一。

这首诗歌以桃花为意象,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意境深远,文化内涵丰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首先,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的美景。

诗人在诗中使用了“桃花坞”、“桃花庵”、“桃花仙”等词汇,将桃花作为诗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的美景。

这首诗歌中的桃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其次,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诗中的“桃花仙人”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生活的憧憬。

而“桃树”、“摘桃花换酒钱”等词汇,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最后,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

诗人使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

《桃花庵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这首诗歌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他一生的最佳诗作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欣赏。

唐伯虎的诗词

唐伯虎的诗词

最超脱世俗的诗:《桃花庵歌》《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十八年,距离唐伯虎科场舞弊案已经过去了六年,经此一事,唐伯虎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认为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换取的功名富贵不能长久,遂绝意仕进,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

整首《桃花庵歌》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在《桃花庵歌》中,又见到那个潇洒的唐伯虎。

若我们收拢身心,远离对名利、物质、世俗的过度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人亦会变得淡然优雅。

最相思情浓的词:《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潇洒的唐伯虎,也会沉浸于爱情之中。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女子的口吻写相思之情。

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屋外淅淅沥沥,梨花在噼啪声中不断摇曳,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

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人生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度过漫长岁月。

总有时间也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爱,比如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庵歌
唐寅〔明代〕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骚,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版本二)
译文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注释
庵:屋舍也。

桃花坞:坞为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今江苏省苏州市有地名“桃花坞”。

鞠躬:恭敬谨慎的样子,表示屈从,屈服。

忒(tuī):太。

五陵豪杰墓: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附近,后人也用“五陵”指富贵人家聚居长安的地方。

无花无酒:指没有人前来祭祀,摆花祭酒是祭祀的礼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这一年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

唐寅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

诗人作此诗即为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

赏析
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诗歌前四句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无论酒醒酒醉,始终不离开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流转、花开花落而初衷不改,这种对花与酒的执著正是对生命极度珍视的表现。

下面四句直接点出自己的生活愿望:不愿低三下四追随富贵之门、宁愿老死花间,尽管富者有车尘马足的乐趣,贫者自可与酒盏和花枝结缘。

通过对比,写出了贫者与富者两种不同的人生乐趣。

接下去四句是议论,通过比较富贵和贫穷优缺点,深刻地揭示贫与富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富贵和贫穷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实际上富者车马劳顿,不如贫者悠闲自得,如果以车马劳顿的富贵来换取贫者的闲适自在,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这种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
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写照。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

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

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

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

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

试举几例: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

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

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

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

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

晋有刘伶、嵇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