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作用
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

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作为东南亚的岛国,菲律宾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对菲律宾合作的潜力,并分析当前的合作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菲律宾的地理位置与一带一路的联系菲律宾地处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位置,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
在一带一路的构建中,菲律宾可以作为重要的桥梁,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通道。
菲律宾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重要的物流中心,也为中国企业探索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利。
二、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的现状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菲律宾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参与建设的菲律宾南部岛屿铁路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缩短菲律宾南部岛屿的交通时间,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与菲律宾还在能源、电信、农业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三、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的潜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菲律宾的发展需求,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菲律宾作为新兴市场,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而菲律宾正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
因此,中菲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提供了机会,促进菲律宾与其他沿线国家的贸易和人文交流。
四、未来一带一路与菲律宾合作的发展前景在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菲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菲律宾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国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同时,中菲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等。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海外侨胞,他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以期为海外侨胞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参考和帮助。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侨胞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海外侨胞应当引领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
目前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海外侨胞在文化传播中面临语言和沟通障碍。
由于移民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不同,许多海外侨胞存在语言沟通的困难,导致他们无法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缺乏资源支持。
许多海外侨胞并没有专门的资源和平台来传播中国文化,缺乏传播渠道和资源支持成为了制约他们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
一些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缺乏深刻的文化理解和内涵,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无法将其内涵和精髓传达给当地社会。
二、对策研究1. 提供语言和文化培训为了解决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和沟通障碍问题,可以开展语言和文化培训,提高海外侨胞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
政府和文化机构可以组织开展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讲座,让海外侨胞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播能力。
2. 搭建资源支持平台为了解决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支持不足问题,可以搭建传播平台,提供资源支持和传播渠道。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交流基金,支持海外侨胞开展文化活动和项目,同时鼓励文化企业与海外侨胞合作,共同开发文化产品和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3. 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为了提升海外侨胞的文化理解和内涵,可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让海外侨胞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与路径

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与路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统一战线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确立正确的方式,又需要探寻一条可行的路径。
本文将阐述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与路径。
一、倡导多元化的服务方式统一战线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倡导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多元化包括多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多层次的服务内容,多种渠道的交流与合作等。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与合作,将其转化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力量。
具体而言,统一战线可以在以下方面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一是围绕建设性地支持各类人员留学,积极服务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
通过拓展和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沟通与联系,增进彼此合作。
二是积极发挥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主动引导宗教、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他们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出谋划策,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
二、建设合作平台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统一战线也需要积极建设合作平台。
建设合作平台是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建设合作平台方面,统一战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联系,深化沟通交流,通过协商和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是在国内建立起一个平台,将不同领域的资源共享起来,凝聚各界力量,形成协同效应。
三是开展国际交流,吸取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三、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也是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统一战线可以通过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具体到文化交流,统一战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进语言、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彼此理解与认识。
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作用

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旨在加强和改善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菲律宾作为中国重要的邻国,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菲律宾华侨华人是一个庞大的社群,拥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和经济影响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少华人移民到菲律宾,并在当地开展了各种商业活动。
他们在菲律宾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着很大一部分的经济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投资和合作,为一带一路的项目提供重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担任商业领导职务方面表现优异。
他们在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具备扎实的商业技能和国际化背景。
通过他们的参与和努力,菲律宾华侨华人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中国和菲律宾企业在合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于促进中菲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具有重要作用。
华侨华人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推广者,在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他们可以帮助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认知和友好感情,推动中菲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菲律宾华侨华人在社区建设和慈善事业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和社区发展项目,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华侨华人可以为菲律宾的社区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改善当地民生,增加社会福利。
菲律宾华侨华人还可以充当中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他们熟悉中国和菲律宾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具有双向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促进中菲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菲律宾的实施和落地。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人力资源和商业经验的支持,推动中菲两国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他们还能促进中菲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推动中菲友好关系的不断加深和发展。
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菲律宾华侨华人可以为推动中国和菲律宾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侨批文化探析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侨批文化探析作者:高勤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伟大创举,在传承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开放交流这一思想上,为全球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做了积极贡献。
侨批作为海丝文化的产物,因其记载的详实性,跨国性特点使其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有了借鉴意义。
旨在分析侨批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对当代“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作用及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侨批文化当代意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我国塑造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标志着中国的崛起。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在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然而由于其横贯亚欧大陆,覆盖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海丝文化的遗物——侨批来探析其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侨批关系概述侨批的问世,源于海外移民,故有侨才有批。
闽南沿海一带最初的海外移民源于公元7世纪的唐代,泉州港的兴起使闽南海商涉足于南洋地区。
南宋以后,由于航海业与贸易的发展,中国与南洋地区交往更加密切。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海外移民增多。
清初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海外交流与移民。
最后光绪废除海禁政策,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东南亚国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福建沿海一带的人由于地理优势纷纷外出谋生,他们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或个人将银信合一的家书暨汇款汇寄至国内,于是侨批应运而生。
侨批(在福建方言或潮汕话将“信”读作“批”)俗称“番批”、“银信”,其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暨海南等地。
侨批作为闽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产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侨批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比较系统地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历史也有许多贡献,如赡养众多的侨胞亲属,维系侨胞与家乡亲人的感情,促进侨乡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推动华侨社会的发展。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本文是关于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带一路:论文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自贸区。
论文正文:一带一路”战略与福建自贸区建设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20xx年9月7日,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xx 年3月,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xx 年5月21日,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20xx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一带一路”沿线菲律宾华裔的情感历程与文学表征

路雅雯(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㊀南京,211167)摘要:跨文化文学是一部小型的移民史,与历史密切相关㊂菲律宾华裔文学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是第一代华人生活的缩影,也是第二代华人心理和情感的写照㊂菲律宾华裔作品同时是族群对文化身份认同的反映㊂华人经历的历史时期㊁移民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体现在华裔文学作品中一代华人和二代华人的不同情感,揭示出菲律宾华裔的情感认同与身份归属的内在根源,为新时期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菲之间更加深入进行政治㊁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历史框架和参考㊂关键词:历史;华裔文学;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D634.334.1收稿日期:20201204作者简介:路雅雯,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㊂E-mail :luyw@引文格式:路雅雯. 一带一路 沿线菲律宾华裔的情感历程与文学表征[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2124.㊀㊀ 千岛之国 菲律宾和中国是共建 一带一路 的天然伙伴,中菲两国历史文化相通,民众生活习性相近,交往日益密切㊂文学反映思想㊁信仰㊁情景和历史长河中的人和社会㊂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使读者领略文化和产生新的感情体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特定国家和社会族群的文化特性㊂菲律宾华裔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华人不同的情感认同和身份归属的内源揭示,对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两国在政治㊁经济㊁人文交流全方位合作有历史参考作用㊂目前,国内对菲律宾文学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基础,以主题划分,分别论述四个不同重要历史时期菲律宾作家和经典的代表文学作品㊂在菲律宾历史发展中,外族殖民文化的印记一方面反映了殖民统治下的人民生活与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成就了菲律宾文学发展的特殊性㊁文化的融合性㊁多样性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原生文化的追寻;(2)从文学和语言的角度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概述了菲律宾华裔受中华文化和流散的生活方式影响,身处边缘化社会以及在菲律宾大社会背景下,造成其身份和文化的认同感㊁归属感㊁思乡寻根以及矛盾中挣扎等心理状态;(3)分析菲律宾华裔文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迁徙者的地理㊁历史和教育背景角度分析菲律宾华裔的移民史㊂从菲律宾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全球化和民族化给华裔文学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深入梳理华裔文学作品中从 思乡 到 融合本土㊁落地生根 ㊁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主题,指出菲律宾华裔文学中文化取向的变迁以及面临的文学 生存 问题;(4)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描述华裔文学在菲律宾政治历史事件以及政策因素影响下的发展,对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国对菲律宾文学研究的三个不同发展时期;(5)中菲文学之间的相互性和影响力㊂主要研究内容是菲律宾具有华裔血统的黎萨尔反殖民者的革命作品对20世纪正处于动荡社会的中国在文学界与社会青年中所产生的精神鼓舞以及中国作家冰心 母爱 思想在菲律宾华文作品主题上的感染和体现;(6)从华裔作家作品中华人人物视角分析 异族人 的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华人社会圈对菲律宾人的偏见㊁强烈的自我族群意识㊁对菲律宾社会复杂而微妙的社会体验以及潜藏于华人内心的焦虑感㊂可搜集到的菲律宾对华裔文化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以诗歌为文本,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包括使用隐喻和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词等表现作者的思乡与身份认同感的矛盾心情[1];(2)深入研究华裔作家作品描述的时代背景,剖析22㊀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12月出特定时代下华侨被看做 外族人 的深刻社会和历史原因[23];(3)以文学描述的方法,梳理出华侨作者家族史的变迁,概括了每一代华人的生活轨迹以及被社会文化同化的历史过程[4]㊂本文从历史角度选取一部分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本土的华裔作家的英文短篇故事,剖析深植于其内心的情感㊂一㊁移民原因与生存状况㊀㊀根据考古学家在菲律宾发现的陶瓷碎片和铸币推断,我国与菲律宾的经济来往至少可追溯到晚唐时期㊂当时的菲律宾群岛以部落的形式传承自己的文化㊂隋唐航海业的繁荣促进了两国贸易的来往,最早官方史料记载的东南亚商贸关系出现在宋代㊂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菲律宾领土,让菲律宾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吕宋岛以南)的三位国王率一众人马访问明成祖成为事实㊂有学者推断,助推这一事件发生的幕后推手正是熟知明代典章制度的在菲律宾的中国流寓者㊂当年其中一位国王返程途中病亡葬于德州,明成祖下令为其举办隆重的丧礼,尊重其妻儿子嗣的想法,使其留守德州,为其守灵㊂清乾隆年间,乾隆帝批准了这位苏禄苏丹王后代归入中国籍的请求㊂这是有史料记载的身份最高的华裔㊂16世纪70年代已有资料记载少量中国人长期定居和生活在菲律宾的事实㊂1521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前,中菲自由贸易来往畅通无阻㊂中国的丝绸㊁茶叶㊁陶瓷㊁手工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㊂一部分中国的农民㊁手工业者㊁商贩㊁劳工因其吃苦耐劳㊁手艺卓越在菲律宾占据了一席之地㊂据菲律宾国立图书馆中的藏书记载,最初一代没有任何资本的中国商贩在菲律宾谋生靠的是走街串巷的挑担小买卖,相当一部分与当地菲律宾女子组建家庭㊂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让中菲贸易之路变得坎坷和血腥㊂最初,西班牙殖民者统治地位未稳,加上考虑对贸易利润的攫取,对华人的政策十分友好,华人群体享有自由居住的权利,农业和渔业还曾一度被华商垄断㊂后来,西班牙殖民者惧怕华人群体的壮大,开始限华㊁排华㊁驱华㊁屠杀㊂据史料记载,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的三个世纪,对华人形成规模的屠杀就有六次之多㊂缺失了华商,西班牙殖民者管辖下的菲律宾经济出现大萧条,受18世纪欧洲经济自由的理念影响,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领土上重新制定对华政策,默许华人商业的发展㊂1898年美国西班牙爆发战争㊂同年6月,菲律宾宣布独立,成立了菲律宾共和国;同年12月,美国和西班牙两国签署了‘巴黎条约“,菲律宾的管辖权被从统治三个世纪之久的西班牙手里割让给了美国㊂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统治者虽然总体上奉行自由政策,但是通过立法对华人商业进行种种制约,限制人口发展㊂此时,菲律宾民族主义的觉醒和日本市场的竞争都使得华人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㊂经济危机时期,很多华人更是依靠华人社团艰难度日㊂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大力发展教育,实行基础教育全免的政策,弱化了菲律宾人的仇恨情绪,也培养了当地新一代的亲美者㊂美国允许华人私立学校有独立系统,希望通过学校的渗透,成为美国殖民者的同化武器㊂华人顺应形势,不遗余力地兴办华文教育㊂19世纪20㊁30年代,随着中国国内的动荡和战争,菲律宾曾出现了一大批来自福建的中国移民㊂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统治下的菲律宾陷入瘫痪㊂华人群体参与反法西斯的革命㊂战后,菲律宾华人积极投入战后的建设中,主要涉足的领域包括金融业㊁食品业和零售商业㊂中菲两国的交往及移民过程中两国最早的联系是单纯的商业贸易联系,而后不少华人又依靠这种贸易链移民菲律宾谋生[5]㊂二㊁移民群体与华文文化的兴起㊀㊀菲律宾的中国移民以农民㊁手工业者㊁工匠㊁劳工㊁商贩为主要人群㊂这些人群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到菲律宾的主要目标是谋求生存或躲避战乱㊂移民主要依靠亲朋好友的帮助度过事业上的难关,并在心灵上形成归属感㊂他们早期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巧的双手进行最原始的资本积累㊂由于中国人善于经营,他们的原始积累很快转化为资本㊂西班牙统治时期,受到西班牙殖民者政策上的压制和迫害,谋生的中国人为了取得合法的身份或谋求合法的经营,甚至为了扩大经营,多与当地菲律宾女性组建家庭,家庭语言多以当地语言为主㊂此时期的新生华人仅以姓氏作为最明显的特征融入菲律宾社会洪流中㊂美国殖民统治时期,政策上相较于西班牙统治时期自由㊂生存上的安定使华人经济圈出现了复苏,人口也有所增加㊂同时,华文学校的兴起以及一批逃难中国人作为新移民汇入菲律宾社会,间接丰富了华文文化的影响力㊂此时,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的兴起让华人群体意识到团体力量的强大㊂各类以血缘㊁地域㊁商业性质㊁政治宗旨㊁文化为组织的社会华人团体蓬勃发展㊂由于一开始华人群体力量并不强大,华文和华文文化在这一时期并不能成为菲律宾社会的主流文化㊂随着华人经济收入的提高㊁资本的奠定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的第20卷第4期路雅雯: 一带一路 沿线菲律宾华裔的情感历程与文学表征23㊀提升,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比其父辈接受了更多的文化,逐步成为菲律宾社会的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㊂三、华裔作家笔下的情感㊀㊀根据文化冰山理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体现㊂外显文化是显而易见的表层文化,可见并可描述;而内隐文化则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价值观念㊁民族心智等决定㊂冲突理论认为,冲突的根源是价值观不同导致的㊂出生㊁成长于中国的移民与出生㊁成长于菲律宾的华人的冲突,正是中西价值观念差异的表现㊂在华裔作家的短篇故事中,对于子女职业的选择体现出两代人的不同思想㊂在查尔森㊃王(Charlson L.Ong)的‘雨“中,中国父辈希望子女成为医生,因为医生在当地属于收入丰厚又受尊敬的职业,而 我 想成为一名作家㊂(父亲说) 英语和比较文学?!那是什么鬼?!你能依靠它养活家吗?!你认为我是百万富翁?你以为你下半辈子就能靠我过活吗!你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为了免费餐点跑到婚宴上的虚弱乞丐? 相较于 我 的职业前程,父亲对姐姐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她能留在他身边㊂而姐姐却成为一名医生,移居美国㊂同为子女而要求不同,这体现出了传统中国人在教育上对子和女的培养目标不同㊂在中国传统认知中,男子需要担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家族的兴衰取决于家族男子的社会地位㊂个人的荣耀通常也代表着家族和家族长者的荣耀㊂与中国父辈思想完全不同的华人子女更趋向于尊重个人的发展意愿,追求独立且男女平等㊂文化身份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可被归类为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并完成对该成员身份及文化归属的认同,包括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㊂在宏观层面,身份认同包括国家和民族;在微观层面,身份认同包括同一主流文化下个体的差异[6]㊂出生背景和成长㊁学习环境的不同决定了父辈与华人子女在自我定位上的不同㊂华人父辈对当地人的态度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㊂在他们眼里,菲律宾当地人是他族,而华人群体是 自己人 ,他们只是迫于生计来到菲律宾,这个地方只是谋求生存之所,而非叶落归根之地㊂在他们内心深处,菲律宾不是国土,菲律宾人不是自己人㊂他们始终都抱有回归故乡的想法㊂他们用干涉子女婚姻择偶的方式直接表现对 他人 的反对㊂Erin㊃Chupeco的‘自己人“以 我 为旁观者讲述了关于大姐婚姻的故事㊂大姐交往过三个男朋友,第一个和第三个是菲律宾人,第二个是印度人㊂但是三个没有一个能令父亲满意,甚至以国籍论人㊂ 托尼(父亲),在你禁止她(大女儿)跟她们出去之前,你得先把他们弄得更清楚些㊂ 她(母亲)安慰道: 你对玛西太不公平了㊂ 我不需要了解得更多,就知道他们不够好,安 ,父亲说㊂他一直希望女儿嫁给一个中国人㊂对于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的华人子女来说,菲律宾是他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故乡㊂对于根深父辈内心的故土情结,他们无法感同身受㊂父辈口里的故乡和骄傲的文化早已是报刊杂志或他人口中的符号,而当地人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同胞,他们从情感上无法真正做到与 他人 的疏离㊂詹姆安林(Jaime An Lim)的‘归航普通话,或第一次死亡后还有其他“讲述了父辈华人不顾一切重归故土的故事㊂国内动乱带给他们生存环境的改变㊁国内亲人的离世以及他们与菲律宾社会格格不入的文化㊁在菲律宾始终感到孤立和异样嘲笑的眼光,使他们的内心更加脆弱和受伤㊂他们用自己习惯的文化方式,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艰难地维护着自己的身份㊂父辈华人将苦楚藏在心里,借酒消愁,却不肯吐露给自己的子女㊂父亲对孩子极少有情感上的沟通㊂这让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子女像是 外人 ,无法在情感上理解父亲㊂他们对自己的中国父亲既依赖又疏离㊂父亲不同于当地人的样貌㊁口音和不能相融的文化背景,也带来当地人对他的嘲讽㊂这让作为子女的他们对自己的华人血统有羞耻感,从而将自己彻头彻尾融入当地文化中㊂对于父亲即将离开菲律宾的现实,他们一边内心深感背离㊁埋怨和恐慌,一边又不得不接受现实㊂对作为家人的父亲的爱,使他们决定把悲伤留给自己,成全父亲叶落归根的心愿㊂在父亲离开后的日子里,他们渐渐从父亲相熟之人口中得知了父亲的痛楚,年复一年,他们等待父亲归来,直到父亲过世㊂在查尔森㊃王的‘另一个国度“中,作为具有华人血统的他们到令父辈骄傲的故土工作㊂ 父亲听到我在台北工作的消息后,一如既往地泰然自若㊂但我能从他的眼睛里捕捉到一丝微光和无言的满足㊂在Caroline㊃Hau的‘火树和橘色星期天“中,作为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的华人 我 即将离开菲律宾前往美国做学者㊂临行前,母亲带 我 到中国城的寺庙祈福㊂回来的路上,旧式中国小店的山楂条使 我 想起小时候和妹妹弟弟在一起的童年快乐时光及过着平安夜却充满中国味的家人团聚场景㊂作者勾勒了不同的家庭成员的境遇:生病时的父亲住在当地的中国医院,条件极差㊂病愈后的五年,父亲让自己像个健康人,为他的客户提供各种商品的供应,直到突然中风引起其他疾病发作而过24㊀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12月世;不满20岁弟弟遭遇绑架被杀害,带给母亲极度痛苦和焦虑;为多增加收入而在快餐店上夜班的妹妹㊂这些人物都是华人生存场景的缩影㊂四㊁结语㊀㊀菲律宾是 一带一路 沿线的重要国家㊂菲律宾华裔文学作为菲律宾文学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㊂客观上,读者可以从华裔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近现代史中了解菲律宾社会的发展㊁每个历史时期华人群体的发展状况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情况㊂主观上,读者通过故事情节可以勾勒出往昔中国人在海外的生存图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却在心灵和精神层面保有纯正文化的优越感,支撑着他们回归故土的梦想,并且继续将这个梦想寄托于下一代㊂现代的菲律宾社会中,华人群体早已成为 会经商 有钱人 的代名词㊂华人群体最初以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入菲律宾社会,如今在菲律宾富翁排行榜中稳稳地占据了一席之地㊂不能不说,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社会发展,一代代扎根他国的中国人渐渐扭转了华人的社会地位和他国人对华人和华人文化的看法㊂在菲律宾华裔小说家笔下的华人群体家庭中,父辈多是在菲发展的零售商人,他们拥有自己较为富足的经济基础,却显少涉及政治㊂父辈华人希望子女的职业收入丰厚又体面,深层次的核心是华人群体希望在他国能提高社会地位㊂父辈华人虽处于政治边缘,但内心坚定不移地选择厚重的中国文化㊂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的华人因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对家人和他者有着个人情感上的平等性㊂菲律宾华裔文学是华人海外生存的历史缩影,是两种文化传统的交融与碰撞,对其情感认同和身份归属内在根源的揭示,为新时期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菲深入发展战略对接㊁合作提供参考㊂参考文献:[1]㊀Lua S O.Carrying the Chinese Child:The poetics of Chinese-Fil-ipino Identity[D].Manila:De La Salle University,2013. [2]㊀Gonzales G G.The Enigma of the Stranger:The Chinese Filipinoas Alien and Citizen[D].San Francisc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3.[3]㊀Uysiuseng D R.Dual Heritage as a Source of Conflict in Contem-porary Short Fiction by Philippine Chinese Writers in English[D].Quezon: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2011.[4]㊀Chua A.From Chinese to Filipino:Changing Identities of the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D].Vancouver:The 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2014.[5]㊀胡丽娟.16 19世纪华人移民菲律宾从商原因探析[J].八桂侨刊,2020(6):4146.[6]㊀李迎迎.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文化观念理论研究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1):2429.Chinese-Filipinos Liv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薰LU Ya-we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211167,China)Abstract:Intercultural literature is 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history.Literature written by Chinese-Filipino writ-ers epitomizes the lives of the first-generation Chinese,and portray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world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as well.Chinese-Filipino literature is also the ethnic group s response to cultural identity.Different Chinese-Filipino lives are described in immigrants living conditions,and various emotions of first-generation and second-generation Chinese portrayed in Chinese-Filipino writings.Key words:history;Chinese literature;cultural identity。
简析东南亚跨界华商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构和实施

2021年1期总第934期引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且大量的研究也逐步涌现。
我国学者对该课题论文的研究有很多,大多都是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方面去研究探讨。
从目前研究的对象来看,虽然是从中国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从整个研究的范围来看还存在不完整的部分。
基于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拓宽国外的研究,不断加强互动分析。
在东南亚跨界华商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些建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东南亚华商组织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作用十分重要。
一、跨界治理概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目前,我国关于东南亚跨界华商组织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虽然之前已经举办了一些论坛、会议,各国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建议。
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措施和建议只是从他们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为出发点。
虽然能够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但都没有从中国的角度去分析战略影响相关要素。
从整体上看,这些研究比较零散,而且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见,缺少科学性的研究,在整个架构体系上还不是很完善,比如给金融行业所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等问题。
本文尝试从中国的角度进行思考,在“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下,从中国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将中国对每个国家不同的影响做出理论及实践分析。
在现在的东南亚跨界组织的作用下,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代化的发展思想在“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东南亚跨界华商组织和“一带一路”实施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这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以高速发展趋势融入到了全球经济发展当中,从根本上直接塑造了亚洲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
东南亚国家中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相比起美国的“华盛顿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优势和强烈的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律宾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作用
一、经济合作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商业和企业界的
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自身的优势资源和人脉关系,促进了中菲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在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下,菲律宾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
区建设等项目中,推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中国和菲律宾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促进
了双方的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人文交流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作为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促进了中菲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菲律宾华侨华人积极参与
到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组织举办中菲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增进了双方
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这些活动,菲律宾华侨华人不仅宣传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也让菲律宾社会更加了解中国,促进了双方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三、社会发展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到中菲两
国的社会公益事业中,为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菲律宾华侨华人积极参与
到慈善捐助、教育支持、环保公益等活动中,为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促进了中菲两国
社会的和谐发展。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不可忽视。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菲两国的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
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菲律宾华侨华人将会继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为
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