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
空间中的点、线、面、体

制作人:杜春鹏
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 中,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通过比较显示。 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 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规则 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 随意的点。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 生不同形态的点。 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上由一 个点的时候,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 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是它有点睛的作用。能够产生积聚视 线的效果。
张航
如果有人不认识 它,第一反应就 会想到它像什么 了。最上面尖尖 的,一侧面呈弧 形,另一面稍微 笔直又有些曲折。 这样的一艘船在 海上航行,犹如 一头大鲨鱼猛地 蹿出水面,跃向 空中。这样的体 型,这样的画面 生动形象、逼真。
张航
张航
图为:迪拜的帆船酒店。
点——一切形态的基础
天花板上的灯是一个个 连续的点,有节奏,韵 律和方向感。
空间中的点、线、面、体
点
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视觉单位,点是空间中最基本的 而单位,是造型基本元素中最小、最简洁、最单纯的形态。吊顶 上的椭圆形吊顶在空间中就以点的点的形态展现。
线
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具有简单、明 了、直率的性格,它能表现一种力的美。 空间中直线有序排列给人向上的感觉, 在空间表现为退后,而折线则稳重厚实, 给人向前突出的感觉。 制作人:江锋
制作人:杜春鹏
小结
通过对空间点、线、面、体的搜集归纳与 整理,让我们很好的认识了空间 中的抽象 形态,他们的特征,性格特点,渲染的意 境,表现的手法,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 造型方面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点线面与形式美

服装设计中取得 均衡的几点思 路: 1.在整体服装设 计中取小面积 的均衡造型取 得情调 2.服装中左右、 上下的同量不 同形的均衡 3.删减与添加的 均衡方法
对称与均衡的综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对称、均衡法则应从整
体设计着眼,要看设计的目的时什么,给谁穿,是哪种类型的服装,只有目 的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确定是以对称设计为主体,还是以均衡设计 为主体。
2、面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四)、体的运用
体,指三维空间的实体,是面 的移动轨迹,方形移动可产生正方 体、长方体;圆形移动可产生圆柱 体等。体有宽度、长度、厚度、重 量和标明位置,占有实际的空间, 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在不同 得角度可以看到不同得外形。
服装是流动的雕塑,设计者 应加强空间意识的培养与立体 服装塑造能力,在服装设计中 始终贯穿“体”的概念,注意 每一个角度的视觉效果与造型 特征。
变化的方法 :变化是指由性质相
异的东西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显 著的对比感觉,简单地说,就是指 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变化的特 点是生动、活泼由明显的动感。 变化的特点:是生动、活泼由明显 的 动感。
服装设计中,运用变化的方法很多,一般是从款式、色彩、材料、图 案、配饰等方面进行考虑构思。
统一与变化的综合运用:统一与变化的方法在服装设计种相互依存、
曲线分割的形式 (1)、规范曲线分割(2)、自由曲线分割(3)、局部曲线分割
(四)、节奏与旋律 1、节奏即一定单位的形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重复节奏——由相同形状的形等距离排列形成。
渐变节奏——每个重复的单位包含逐渐变化的因素,周期性较长。
2、旋律 旋律是重复节奏
点线面体人生哲理

点线面体人生哲理
作为AI语言模型,我无法体验到生命和哲理,但我可以尝试
用人类思维和语言回答您的问题。
点
点可以代表初始状态和开始。
在人生中,我们需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和一个开始,就像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第一个点一样。
所有的成功和成就都源自我们起步的那一刻。
而且,一个小小的点也代表了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一步的努力和积累。
线
线可以代表我们的成长道路和时间线。
人生是一个历程,而成长之路就像一条线。
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时刻保持前进的态度。
同时,线还代表我们与外界的联系。
我们所连接的每一条线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面
面可以代表我们生命中的经历和体验。
生命中充满了不同的面,每一个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生经验和感受。
这些面都是我们人生中的故事,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人格。
我们应该欣赏生命的每一个面,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体
体可以代表我们的内在和外在的健康状态。
身体健康的人能够充分地体验生活,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同时,我们的内在也需要健康,并且需要维持内心平静。
一个健康的心灵和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人生哲理
无论是点、线、面还是体,它们都代表了人生中不同的方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理。
而我的人生哲理是:珍爱生命,享受当下,持续努力成长,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一、点的构成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点的特征: a。
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b。
长度、宽度、高度近似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b。
创造视觉焦点c。
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
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
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
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
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
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a.垒积构造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点、线、面、体》评课稿

《点、线、面、体》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点、线、面、体》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
下面就王老师的《点、线、面、体》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着重了解正方体和棱柱的面的数量、棱的条数和顶点的个数。
学习求n棱柱的面数、棱的条数和顶点的个数,逐渐渗透规律题。
圆柱的形成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方形绕着某点进行旋转得到。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
多情况分析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得到不同体积的圆柱。
用n表达规律时,必须将最小值讲明白,否则会出现问题的。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
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
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每个学生都应发自内心主动参与,真心投入!。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图形认识初步(点、线、面、体)练习题

图形认识初步——点、线、面、体学习要求知道点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一、填空题1.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圆锥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_条线,这条线是______的(填“直”或“曲”).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四棱锥,它是由______个三角形和一个形组成的.3.三棱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_条侧棱,______个侧面,侧面形状是______形,底面形状是______形.4.笔尖在纸上划过就能写出汉字,这说明了______;汽车的雨刮器摆动就能刮去挡风玻璃上的雨滴,这说明了______;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一个圆柱体,这说明了______.二、选择题5.按组成面的侧面“平”与“曲”划分,与圆柱为同一类的几何体是( ).(A)圆锥(B)长方体(C)正方体(D)棱柱6.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不可能是( ).(A)小半个圆(B)半个圆(C)大半圆(D)圆7.将下面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B)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C)棱柱的侧面都是三角形(D)如果棱柱的底面各边长相等,那么它的各个侧面的面积一定相等综合、运用、诊断三、解答题9.如图,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10.如图,说出下列各几何体的名称,哪些可以由平面图形的旋转得到?11.观察图中的圆柱和棱柱:(1)棱柱、圆柱各由几个面组成?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吗?(3)棱柱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12.图(1)、(2)是否是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如果是,请说出折叠后的几何体名称、底面形状、侧面形状、棱数、侧棱数与顶点数.(1) (2)13.已知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比宽多2cm,高比宽多1cm,而且知道这个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为48cm,则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拓展、探究、思考14.下面有编号Ⅰ~Ⅸ的九个多面体.(1)如果我们用V表示多面体的顶点数,E表示多面体的棱数,F表示多面体的面数.请分别数一下这些多面体的V,E,F各是多少?(2)想一想,V,E,F之间有什么关系?①面数F是否随顶点数V的增大而增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棱的数目E是否随顶点的数目V的增大而增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V+F与E之间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点、线、面、体”

业, 就业 岗位剧 减 , 大量毕 业生 就业 便 处 于 停 滞状 态 ,众 多 毕业 生 因 为找不 到合 适 的
工 作而 产 生巨 大的 心理压 力 。这 些现 象都
工问题 , 到“ 主管 、 负责 ” 其 次 , 做 谁 谁 。 加 大 宣 传 力 度 , 用 橱 窗 、 传 栏 宣 传 消 防 利 宣 安 全 知 识 。 过 典 型 案例 , 通 以主 题 班 日或
感 恩 社会 、 恩 老 师 同学 。 过 系列 校 园 感 通
专 家 化 、 职辅 导 员 。 专 其次 , 学生 骨 干 是 学 生 工 作 的 辅 线 。 这 里 说 的学 生 骨 干 包 括 班 团 干 部 、学 生
下 ,传 统 的 学 生 工作 模 式 受 到 了较 大 冲
击 ,学生工作 的管理模 式得 到 了新的改
生、 找准 自身的工作定位 , 该放 手时就放
手, 以培 养 学 生 能 力 , 成 良好 的心 理 素 养
一
良学风。 但是 由于种种原 因 , 学风建设也
再 受 到 前所 未 有 的挑 战 ,在 新 的 形 势
下 , 风建设也要不断的改革 、 学 创新 。一
式 各 样 的 主 题 教 育 活 动 ,增 强 学 生 的 爱 国情 节 及 感 恩 情 节 ,如 周 一 举 行 隆 重 的
和 情 况 , 生 T作 也 要 不 断 地 总 结 、 革 学 改 和 创新 , 上 时代 发 展 的 步 伐 , 一 步 加 跟 进
强 “ ” “ 、 面” “ 四者的结合 , 点 、线” “ 、体” 并
的声 誉 , 至 可 以影 响 到 学校 的存 亡 。 甚 因 此 , 校 应 重 视 学 风 建 设 , 实 加 强学 风 高 切 建 设 , 助学 生养 成优 良 、 于思 考 的 优 帮 勤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 《点、线、面、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 《点、线、面、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掌握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点、线、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及其证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性质,并通过举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学会运用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难点:如何证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线段的性质。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线段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在地图上寻找两地之间的最短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线段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一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线段的性质找出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明水县第五中学纪洪光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内容解析:点、线、面、体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是对图形类别的基本划分,具有高度概括性.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
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意义
教学难点:点、线、面、体的意义,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PowerPoint2013,几何画板,迅雷影音制作的课件
2. 学生准备:用卡纸制作的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长方形,90°角的扇形
四、教学支持分析:
根据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ppt课件,视频,音频,动画)辅助教学。
实现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
课前播放《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流过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课程结束后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激励学生,相信自己。
说明: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ppt2)
欣赏烟花燃放的视频,点线面体组成的画卷,从而导入新课。
师:板书4.1.2 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点、线、面、体呈现在眼前,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ppt3)
师:投影学习目标
生:齐读,体会学习目标的要求
师:板书(一) 点、线、面、体的概念
(二)点、线、面、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黑板上呈现本节的内容,条理清晰
(三)温故知新(ppt4)
师:投影问题;
如图所示,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
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几个顶点?
生:观察图形,思考答案。
并说出答案。
师: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教学生分析方法,比如当有一个面水平时,水平棱有八条,竖直的棱有四条,共有十二条棱,体现分类的思想。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体现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
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是一个几何体,下列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识别图形(ppt5)
学生说出几何体,教师给出对应的答案。
师:这些图形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板书:体
说出下列各图形的名称
(五)点、线、面、体的概念(ppt6)
问题1 点、线、面、体的概念
师:展示模型:圆锥,圆柱.。
球,长方体,正方体
生: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并概括出来。
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
ppt中,图1是保护地球的动态图,图2是纸雕。
师引领学生从中找到平面,曲面,直线,曲线。
明确点,线,面的意义。
板书点、线、面、体的概念
设计意图: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审美情趣。
问题2 找出诗中的“点、线、面、体”(ppt7)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要求学生听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结合点、线、面、体的意义,找出诗中的“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学科融合,多媒体与教学融合,唱古诗的视频中插入鸟的鸣叫声,创造意境。
呈现出由点,线,面、体交织成的立体画卷。
加深对点、线、面、体的理解。
问题3(ppt8)
(1)(2)(3)(4)(5)
(1)围成上面图形的各部分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2)上面的图形中,只有一个面围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
(3)上面的图形,按面的数量从小到大排列是_____(填序号)
此题由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变化而成,补充了后两个问题。
问题1至问题3体现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六)点、线、面、体的关系(ppt9)
链接了几何画板课件,动画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的演变过程。
形象,生动,直观,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师板书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生活中有哪些点、线、面、体演变的实例呢?
生:举例,畅所欲言。
师:听学生举例,并随时解读。
师预设部分示例,展示给同学。
1、点动成线(ppt10)
飞机喷雾,月亮绕地球转,下雨,,写字。
2、线动成面(ppt11)
刷墙,涨潮,摇摆的雨刷
3、面动成体(ppt12)
旋转门,喷泉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ppt13)
两幅画面都体现了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阅兵动态图片,感受祖国的强大,
5、教材120页练习第2题(ppt14)
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先想,再讨论,找到答案,最后验证;拿出自己课前
做好的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长方形,90°角的扇形。
按照图示操作验证答案,并说出来。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只能想象出图形,比较抽象。
教师链接几何画板课件,动画演示每个图形的旋转。
动态变化,最后的图
形完全呈现在眼前。
由抽象到具体,验证学生的结论。
系列2个动作
动画点动画点
6、视频欣赏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印刷术(ppt15)
点组成了图形的基本元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关系,体会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认知方法。
2情感教育
(八)布置作业
1. 121页1题, 122页5题
2. 收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实例。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
板书设计
4.1.2 点、线、面、体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律,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利用模型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口多,画图少,以后要训练学生画图,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二、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平面图形演变成立体图形例:三角形→圆锥长方体→圆柱一、点、线、面、体的概念体:几何体面:包围体的是面(平面、曲面)线:面与面相交成线(直线、曲线)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