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 分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3.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棱锥、棱柱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点、角、线段、长方体2.按组成面的平或曲划分,与圆柱为同一类的几何体是()A.长方体B.正方体C.棱柱D.圆锥3.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4.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同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5.乐乐玩橡皮泥时,将一个底面直径为4cm,高为4cm的圆柱,捏成底面直径为3.2cm的圆柱,则圆柱的高变成了()A.7.5cm B.6.25cm C.5cm D.4.75cm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A.图2B.图1或图2C.图2或图3D.图1或图37.如图,点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CA的中点,现沿着虚线折起,使A,B,C三点重合,折起后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正方体B.圆锥C.棱柱D.棱锥8.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A.6个B.5个C.4个D.3个9.下列所述物体中,与球的形状最类似的是()A.电视机B.铅笔C.西瓜D.烟囱冒10.奥运会的标志是五环,这五环的每一个环的形状与下列图形中类似的是()A.三角形B.正方形C.圆D.长方体【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下列几何图形(1)图中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它们的各部分不都在__________内。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四)》公开课导学案(学习任务单)及课后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四)》导学案及课后练习【学习目标】1.通过丰富实例,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2.能从运动、集合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3.初步体会运用直观感知(具体)→分析概括(抽象)→举例阐释(具体)的认知方法.【课前学习任务】能从身边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能从身边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学习任务二:明确几何体的概念,知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围成体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学习任务三: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学习任务四:知道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图形是由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组成.学习任务五: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学习任务六: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1.点动成___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面动成___________.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_____条线,它们是__________线.3.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__________个面组成的,面与面相交成__________条直线.4.当车上的雨刷擦过满是雨水的车窗后,将得到一部分明亮的车窗,这里包含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5.下列立体图形中,全是由曲面围成的是()A.圆锥B.正方体C.圆柱D.球6.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图中的()答案:1.线,面,体2.2,曲线3.4,44.线动成面5.D6.D。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导学案》精品优秀打印版导学单

最新精品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优秀导学案(全章完整版)前言: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第1学时 4.1.1 几何图形(1)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5-P118;2.尝试完成教材P118的两组思考的问题;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观察P115本章的章前图:(1)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可上网查找)(2)你能从中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找找看.2.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你熟悉的图形.3.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装墨水的墨水盒?你能不能画出一个五角星?如果能,你就试一试,如果不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共同学习.二、合作探究:1.观察P116的9张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老师提示】:对于一个物体,如果我们考虑它的颜色、材料和重量等,而只考虑它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和位置(如平行、垂直、相交),所得到的图形就称为几何图形.如:我们学习过的长(正)方体、圆柱(锥)体、长(正)方形、圆、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几何图形.2.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小组交流)②观察P117图4.1-3,你能由实物想到几何图形及其形状吗?③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上),并与你的同学交流.【老师提示】:常见..的立体图形大致分为: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三类.3.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与同学交流.②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下)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他们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个立体图形图形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看看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围成的?5.下面都是生活中的物体:粉笔盒、茶杯、文具盒、砖、铅垂仪、乒乓球、黑板面.你能说出类似于这些物体的几何图形吗?三、知识应用:1.P119练习题.2.用两条线段、两个三角形、两个圆拼成图案.试着画几个,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机器人两盏电灯稻草人四、学习小结:五、作业:P123习题4.1第1、2、3、7、8题.(有条件的同学可准备10个正方体形状的积木,下课时备用)附: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开幕,于2008年8月24日闭幕.②本届奥运会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办城市是中国北京.③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比赛项目④中国51金,21银,28铜.金牌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第2学时 4.1.1 几何图形(2)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92.尝试完成教材P120练习第1题;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3.分别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1)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3)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先阅读P119的教材再完成P119的探究.(1)小组合作,可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3.P120练习第1题.4.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有怎样的数学道理?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23习题4.1第4、9、10、13题.(准备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至少一个)。
【人教版】 年 季七上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导学案(Word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认识几何图形(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1)纸盒(1)长方体(2)长方形(3)正方形(4)线段 点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思考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1 导学案

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学习目标:1、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和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2、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几何图形。
3、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初步行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法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在小学你学过哪些几何图形?2、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1、章前图中你能找出一些熟悉的图形吗?2、对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是关注它们的什么?3、什么叫哦几何图形?它包括哪类图形?1、如下图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2、如图,是圆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_,是棱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只填标号)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一二三面常见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常见立体图形几何图形1、 什么叫几何图形?什么叫立体图形?什么叫平面图形?2、 立体图形的表面都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吗?3、 简单的立体图形有柱、锥、球等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分类,还可以按照别的标准来分类吗?(一) 基础知识探究探究点:实物与几何图形的互化问题1:在P115思考题(如茶叶罐、地球仪、字典、魔方等)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 问题2: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球等? 问题3:完成在P116的思考题。
(二) 知识综合应用探究 探究点:例1:将下列立体图形分类,并说明理由。
思考1:若按立体图形柱、锥、球等分类应怎样分?思考2:若按立体图形的表面是否都是平面来分类(表面都是平面的立体图形叫多面体)应怎样分? 方法提炼:例2:将如下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折成一个立方体,会得到下列选项中的( )思考:将带有“◇”的面折放在前面,想象其它面于它的位置关系怎样?方法提炼:二三 一1、下列图形是圆柱的是()2、下列图形不是棱柱的是()基础知识应用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图形是柱体的是()二、填空题2、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3、如下图所示的几何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从正面看这些立体图形可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课后训练四综合、运用、探究7、★用一个宽2 cm,长3 cm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此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思考8、★★下图为一个三棱柱,用一个平面去截这个三棱柱,截面形状可能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省以致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播放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宣传片.导语: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尽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它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并思考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教学说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力,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作为引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图形,并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找一找探索教材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铅笔、帐篷、卢浮宫、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教学说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通过找一找,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立体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议一议出示已准备好的教具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比较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几何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醒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教材第116页思考题,并进行学习汇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将下列两个图形沿AB剪开,再展开,实际动手做一做,再对照实物画出展开后的图形.【解析】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两底面是两个等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组成圆锥和圆柱的基本图形.解: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如下:【教学说明】认识一个图形的组成,实际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完这道题,你应得到这样的启示:实践是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例2 请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再根据你的感受简要说说它们的一些特征.【分析】(1)—(6)的名称比较容易识别,要善于发现其中所体现的独特特征.解:(1)圆柱.特征:两个底面是圆的几何体;(2)圆锥.特征:像锥体,且底面是圆;(3)正方体(也叫立方体).特征:所有面都是正方形;(4)长方体.特征:其侧面均为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为正方形);(5)棱柱.特征:底面为多边形,侧面为长方形;(6)球.特征:圆圆的实体.【教学说明】几何体的识别以直观为主,其几何特征也以形象感觉说明即可.当然,你还可以尽可能地从其他角度去感受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因为观察角度的变化,发现的特征就可能不一样.试试看.例3 先观察下列图形,再动手填写下表.【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2条对角线,六边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的对角线条数恰为其边数与3之差即(n-3)条.所以构成的三角形为边数与2之差,即(n-2)个.解:2,4,n-3;2,4,n-2.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116页练习.【教学说明】这两道题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口答,如学生回答不全教师可补充.【答案】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本节教学应通过实际问题启发、做、想、试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得到探索发现的成功感,自然获取知识并形成应用能力.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通过实际操作,能认识和判断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意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们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从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自己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平面设计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7页图4.1-6,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1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教科书第117页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展示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2 (1)出示教材第118页图4.1-9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对此有困难,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仔细体会.(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墨水盒或其他正方体方盒,动手剪一剪,看能得到几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说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剪切,争取尽可能地多剪出几种展开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板书和归纳.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你能画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吗?试试看!【分析】正方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长方形,从上往下看是圆.解:正方体看到的结果分别如图所示:圆柱体看到的结果如下所示:例2 (1)前面所讲的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2)同伴交流一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特别谈谈对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迪.【分析】从诗句的意思中应看出这句话是以群山为背景的.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互相交流十分必要.解:(1)如图(2)以下启示供参考:“变换思考角度,获得的结论就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可能获得不同的解决途径”等.例 3 如图,需要再补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面是四位同学补画另一个面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其中正确的是().【分析】A、C、D三项中的展开图都不能围成正方体,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3.教材第118~119页练习.【教学说明】这几道题是考查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的.题目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举手回答.【答案】1.(1)是从上面看到的;(2)是从正面看到的;(3)是从左面看到的.2.圆柱体—(4),圆锥体—(6),三棱柱—(3).3.C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多看,多动手,多想象,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生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1.2 点、线、面、体【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教学说明】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这些生活实例在城市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第2题.(动手转一转)【教学说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1.教材119页思考,并回答它的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对于第1题,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对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有更多的感觉,认识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如:有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卡片若干张,使用这些三角形卡片拼出边长分别是2,3,4,……的等边三角形,这些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n,所用卡片总数为S:试求当n=12时,S=_______.【分析】据图可以看出,当n=2时,S=4;当n=3时,S=9;当n=4时S=16,由此可推出:卡片总数S与边长n之间的关系式S=n2,故所求答案为144.例 2 利用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图形分割与变化.如:苏学美同学为班级“学生专栏”设计了报头图案,并用文字说明图案的含义,如图(1).请你用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中若干个,为“环保专栏”在图(2)方框中设计一个报头图案,并简要说明图案的含义.【教学说明】本题由学生自主完成,互相交流.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2)圆柱的面与面的交线都是圆;(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4)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5)长方体一定是柱体;(6)长方体的面不可能是正方形.A.(1)(2)(4)B.(1)(2)(5)C.(2)(3)(5)D.(2)(4)(5)2.一个几何体只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则这个几何体是()A.棱柱B.棱锥C.圆锥D.圆柱3.飞机飞行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彩带”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在朱自清的《春》中有描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_______,这说明_______;把一张纸对折,形成一条折痕,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用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一个_______,这说明_______.4.如图是在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得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顶点个数是_______.5.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下列现象.(1)国庆之夜,炸响的礼花在天空中(瞬间)留下美丽的弧线;(2)用一条拉直的细线切一块豆腐;(3)将2012张十六开的白纸摞成长方体.【教学说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上述几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并予以点评.【答案】1.B 2.C 3.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圆柱体面动成体4.145.(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解几何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本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炼的素质放在首位.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交流,使知识的认识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情感态度】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观察教材第125页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利用打好的小洞,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和2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语言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完成教科书126页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教学说明】慢慢让学生读清楚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动手画一画,邀同伴讨论下列问题:(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一定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能画,画出图来.【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读题,注意体会不同问题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求得正确的答案.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个点可以画唯一的一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能画一条直线.(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所以共有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面画的三条直线重合了,只能画一条直线,如图(一):(5)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结果,如图(二):①当A,B,C,D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②当A,B,C,D四个点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教学说明】题(3)和题(4)中分别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叫分类讨论.运用分类方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任何一种,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例 2 如图(1)(2)(3)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自性质,判断其能否相交?【分析】这是用几何图形语言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例题,读懂图形语言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性质作出判断.解: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图(2)中射线CD与直线AB不相交,因为射线CD是以C为端点C向D所在方向延伸的;图(3)中射线CD与线段AB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不能延伸,而射线CD延伸方向为C向D所在方向,故它们不相交;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与线段CD都不能延伸.【教学说明】本题解答关键在理解三种基本图形的延伸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互相交流我知道了哪些概念?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方法?我发现了什么新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探寻直线的基本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素材和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观察时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提醒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留心周围事物,借助实物来认识图形.。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点、线、面、体课题:《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点、线、面、体》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和识别基本的点、线、面、体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体并进行概念抽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练结合,借助于ppt。
教学过程:
一.体:
象上面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圆锥等这些立体图形,我们称之为几何体,简称为体。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给我们以体的形象。
二.面:
面 : 包围着体的是面。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给我们以面的形象。
三.线: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
几何中的线没有粗细。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给我们以线的形象。
四.点: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给我们以点的形象。
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性质、角的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知识。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如教室的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 .
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标准是什么?要点归纳
2. 观察小茗的房间,说说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探究点3:平面图形
观察与思考: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画一画
A. ①⑤①
B. ①
C. ①⑤⑥
D. ⑤⑥
4. 月球、西瓜、易拉罐、篮球、热水瓶胆、书本等物体中,形状类似圆柱的有
6. 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 位置
.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2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学习目标:1. 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 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3. 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 同的平面展开图.
4. 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 展开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重点:了解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能够得到平面图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的关 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有多种展开图.
难点:会画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够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 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二、要点探究
探究点1: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 合作探究:
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四棱锥、三棱柱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这些展开图有没有什么规律?哪些展开图可以分为一类,为什么?
2. “坚”在下,“就”在后,“胜”和“利”在哪里?
3. 下面图形是一些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
二、课堂小结
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1. 下图所示的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对应的是 ( )
2. 下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
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 )
3. 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三个平面
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4. 下列的三幅平面图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有(多选) ( )
5. 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使展开图沿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求:a= ;b= ;c= .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
.包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
这可以说成点动成线. 类
如下图,围成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请把下图中的平面图形与其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宽为2cm的长方形,绕其一边进行旋转得到一几何体.
这个几何体是什么?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
. .
.
将你联想到的图形填在图形下边的横线上(填.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自己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 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并使其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你知道这样做 .A
.B
相交于点O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
.
. .
.
.
.
AB )等于已知线段(a )的作法: AC 上截取AB=a.
,CD 的长短.
AB 、CD 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几何语言:∵ M 是线段 AB
第3题图
第1题图第2题图
要点归纳: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_____最短.简称:两点之间,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两个村庄,如图,现在要在公路l上建一个汽
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在图中画出汽车站的位置
第2题图
4.3 角
4.3.1 角
.
.
.
. .
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叫做角的两条边.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要点探究
探究点1: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问题1 有哪些方式可以表示如图所示的角?
问题2 下图中有哪些角?如何表示?还能用∠O 表示∠AOB 吗?
要点归纳:
角的表示方法:①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该大写字母表示的点为顶点;②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③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注意:①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共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②当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必须把顶点字母放在中间;③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在图形中用角弧标出.
思考:
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 如图,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和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OB 和OA 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
1.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_____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_____或∠_____
3.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或数字表示:∠_____
图中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O 表示∠AO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平角是一条直线
填写下表,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
°.1°=′;
针对训练
1.计算:
(1)5°=
(3)36″=
当堂检测5.如图所示:
-1) 条呢?
4.3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
.
.
.
针对训练
如图所示:
(1) ∠AOC是哪两个角的和?
(2) ∠AOB是哪两个角的差?
(3) 如果∠AOB=∠COD,则∠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如何?
(1) 如图①,若∠AOC=35°,∠BOC=40°,则∠AOB=度.
(2) 如图②,若∠AOB= 60°,∠BOC=40°,则∠AOC=度.
(3) 若∠AOB=60°,∠AOC=30°,则∠BOC=度.
易错提醒:在计算角的度数时,若无图,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试一试:
如图,借助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15°和75°的角,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例2计算
(1)120°-38°41′;(2)67°31′+48°49′.
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
4.3.3 余角和补角
.
.
. . 1+∠2= °, 图① 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 (简称为两个角______ ). 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或∠1和∠2互余.
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 (简称为两个角______). 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或∠3和∠4互补.
的补角
探究点3:方位角
八大方位 正东: 正南: 正西: 正北: 西北方向: 西南方向: 东北方向: 东南方向:
例4 如图,货轮O 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 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 (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 ,货轮C 和海岛D . 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 ,货轮C 和海岛D 方向的射线
.
针对训练
1. 如图,说出下列方位
(1) 射线 OA 表示的方向为 . (2) 射线 OB 表示的方向为 .
(3) 射线 OC 表示的方向为 . . (4) 射线 OD 表示的方向为 .
2.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时,我国当时派出远望一号~四号船队,跟踪检测. 其中远望一、二号停在太平洋洋面上,某一时刻,分别测得神舟六号在北偏东60°和北偏东30°的方向,你能在下图中画出当时神舟六号所处的位置吗?
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那么点A在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