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盐城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语官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读着海,海是古老的书最,古老得,世界皱着眉头在钻研着海的学问:寒武纪发生过怎样惊天动地的沧桑浮沉?奥陶纪和志留纪发生过怎样的生存死灭?海里有机界的演化有过怎样的革命的飞跃?A.不可理喻动入心弦波澜壮阔B.不可理喻动人心魄波诡云谲C.不可思议动人心弦波谲云诡D.不可思议动人心魄波澜壮阔【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
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解答】“不可理喻”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可思议”是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语境是海古老的无法想象,故选“不可思议”。
“动人心弦”是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语境是形容生存死灭,是摄人心魄,让人震惊,故选“动人心魄”。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
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语境是革命的飞跃,形容革命声势浩大,故选“波澜壮阔”。
故选:D。
【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情色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
为此,它们才有着知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南京盐城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京盐城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论文问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写以下段落中的空格。
最合适的分组是()(3分)。
当我们第一次学习写作时,我们一看到这个话题就犹豫不决,甚至不知道如何写作,敷衍成这篇文章,我也觉得枯燥。
经历痛苦阶段是另一个领域。
当你提起笔时,你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时一件事不做会有复杂的情况,有时一件事被引用时,重要性就会颠倒。
只有这样,爱情才能进入第三阶段,“轻描淡写”才是这个境界。
a.披肝沥胆纷纷扬扬大刀阔斧b.搜索枯肠洋洋洒洒大刀阔斧c.披肝沥胆洋洋洒洒大张旗鼓d.搜索枯肠纷纷扬扬大张旗鼓2.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3分)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在硅谷的热带雨林中,既有龙头企业的树木,也有初创企业的幼苗。
即使树木或幼苗死亡,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在衰落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守节与青城的爱情非常相似。
我们几乎可以把守节看作是乡村版的青城爱情。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
,你不能停止写作。
知道切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① 我们不能不被它控制② 生活不是玩笑③ 如果它像一台机器a。
② ① ④ ⑥ ③⑤ C③ ① ⑤ ② ⑥ ④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B②⑥④③①⑤D③②⑥④⑤①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⑥它是无比严肃的4.根据诗中的人物,以下诗句被恰当地归类为()(3分)a,让客人追逐大臣B,流浪的儿子想着女人C和卫兵招募丈夫①. 他们走了六千英里到这个国家,死了十二年。
2021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
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
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
被值班人员敷衍。
我很生气,回来抱怨。
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
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
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
我们防患于未然。
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我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
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
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
传说他戴的是金丝眼镜,穿的是乳白色的优质牛皮鞋。
传说他家里有相册证明他过去的翩翩风度和辉煌历史。
现在,闻达主任已经追踪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了,同时还不断地增加着追踪研究的项目,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等。
总之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
霍乱来了,在这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
2021南京、盐城新高考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2.C3.B4.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
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
(共4分。
每点2分)5.①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②然后,阐述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③最后,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
(共6分。
每点2分)6.A7.B8.①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富有田园诗般的抒情气息;②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接续布洛西消逝的生命,表达了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主旨。
(本题共4分。
每点2分)9.第一问:纯真善良,诚实守信,富于幻想。
(2分。
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第二问:①使原本顽皮任性的“我”变得沉静克制;②使原先幸灾乐祸的“我”学会怜悯同情。
(4分。
每点2分)(共6分)相关阅读:10.B 11.D 12.A13.(1)不久(唐仁祖)出使云中,桑哥检查工部征收纺织税稍微延迟,怒冲冲地说:“要耽误国家一年的费用。
”(4分)(2)我二人的善恶大家已经知道得明明白白,难道到此才邀取名声吗!我只知道为了国家而周济(体恤、怜悯)百姓罢了,为什么顾虑你所说的呢?(4分)14.户籍上当初的小孩已长大成人。
(共3分)15.B16.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共6分。
每点2分)17.(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双双金鹧鸪山深闻鹧鸪(共6分。
每句1分)18.B 19.C20.示例:①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②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共4分。
盐城市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及答案

盐城市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及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江苏省盐城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成 维 审题人:陈俊江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犄.角(j ī) 啮.噬(ch ǐ) 摭.拾(zh ē) 恪.尽职守(gè)B .静谧.(mì) 商榷.(què) 甄.别(zh ēn ) 挥斥方遒.(qiú)C .戕.害(qi āng ) 恣.意(z ī) 赭.色(zh ǔ) 锲.而不舍(qì)D .桑梓.(z ǐ) 搭讪.(sh ān ) 不啻.(dì) 横槊.赋诗(sù)2.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 .雾蔼 炫耀 焦燥 不记其数B .惊赅 弩马 游弋 金璧辉煌C .魁梧 蓊郁 弥漫 根深蒂固D .震憾 蜇居 漂流 振耳欲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 了漫长的光阴。
(2)既然不是同月同日生,也难得同月同日死,彼此已商定不是生命的 ,排名在外,也有几分理由吧?(3)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 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A .渡过 必需 直截B .渡过 必须 直接C .度过 必需 直接D .度过 必须 直截4.下列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百万库区儿女一步三回头告别家园,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这个普通而又伟大的群体安土重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和奉献。
B .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C .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也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2021届新高考江苏南京、盐城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届新高考江苏南京、盐城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
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
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
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
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
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
“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
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
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
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
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
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卷

2021届高三全仿真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如今,说起屏幕,人们已太过熟悉:无论是随身携带的手机等“小屏”,或是家中配备的电视、电脑等“中屏”,还是户外共享的影院银幕、展示投影等“大屏”,屏幕无处不在。
它们样式纷繁、画质光鲜、功能各异,是人们视线的主导,深度参与大众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屏媒时代”也成为高频词,成为人们观察和讨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
屏幕媒介是指利用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与显示技术,为实现视像传载、信息交互等目的,被大众所广泛使用的现代化媒介。
从1895年第一块电影屏幕的诞生,到如今“能上网、能拍摄、能看视频”的智能手机的普及,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高清显示技术不断发展,屏幕视觉化和交互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日趋多元,不仅更加“好看”,也愈发“好用”。
以便携式的移动小屏幕为主,联动各类屏幕进行交互,多终端设备共同运作,我们已经进入移动、多元、联动的“屏媒时代”。
对于这种已不可或缺的媒介形式,人们既依赖于其便利性,又不免产生担忧。
屏幕越来越多,快速更迭,令人目不暇接,对人的自制力构成挑战,稍加放纵便会陷入无边的虚拟现实。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建议,“电子屏幕使用应设置时限”,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更需注意。
还有人指出:屏媒时代,传播内容多了,信息吸收效率却低了;互动功能强了,真情流露却少了。
这让屏幕成为一些社会问题、“现代病”的“背锅侠”。
针对屏幕问题的诸多争论,体现出人们在技术新旧更迭、时代变与不变中的种种思考。
新媒介、新技术会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好吗?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屏幕,人们能看书、读图、欣赏音乐、观看影像,甚至体验交互。
2021年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卷 xx.3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一模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1.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3分)( )A.精练紧箍咒波光粼粼温良恭俭让B. 朝廷恶作剧浆声灯影冰炭不同炉C. 彗星姣姣者催人泪下兄弟阋于墙D. 悔约闭门羹变幻莫测疾风知劲草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得当的一组是(3分)(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此刻竟然活到了八十岁,但是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
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但是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情感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愿成为________,我必需干点事情。
两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3. 下面是描述春天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得当的话,表现“人”的神态和感受。
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4分)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腐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
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各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轻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
无论谁,________________。
(选自冯德英《苦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顾炎武是清朝著名思想家、爱国学者。
他在高作《日知录》中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其一生思想的高度归纳和写照。
2021年7月15日是顾炎武诞辰400周年纪念日,其家乡昆山将发起网上纪念活动。
请你在网上留言,表达颂扬和纪念之意。
要求:仿照对联,写成上下两句,两句字数相同,不要求严格对仗,不超过40个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性之陈亮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
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
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
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
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
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
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奔驰竟归。
一日,与乡士医生过予,自命行庖具饭。
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
衣食取足,不为额外经营。
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
盖其自为过量,为人过少,如有取于杨朱之道者。
在焉。
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戾也。
居亡何,公质死。
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檄.止君矣。
”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
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
繇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罢了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
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
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
颐*尝从予游.,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也。
得年凡七十岁。
(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注]* 颐:陈性之的儿子。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上官罢去曲折:奉承讨好A. 竟以不能曲折..在焉羁置:滞留异乡B. 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C. 有檄.止君矣檄:官府文书D. 颐尝从予游.游:外出求学6.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陈性之“清高”“与人寡合”的一项是(3分)( )①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② 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③一饱之外,虽留何用④ 不交涉邑官吏⑤ 以忧去官⑥ 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④⑥D. ③⑤⑥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陈性之富甲乡闾;外表严肃冷峻,家风严谨;仆人对待来客恭顺而有礼貌,做事小心谨慎,不发作声响。
B. 陈性之做客时,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可见其率直;不需刺探就可以看出县令是不是贤达可见其长于辨别官吏。
C. 乡人陈公质死于异乡,性之将其后事料理得很周到;作者以为性之是社会上没名望,不为人所察知的义士。
D. 郡里把陈性之的名字上报到礼部,但就在这时他却死了;性之的儿子与作者熟识,请作者为性之写墓志铭。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奔驰竟归。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 “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五、六两句景物描述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份。
(1) 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2)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3) 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4) ________________,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5) ________________,家信抵万金。
(杜甫《春望》)(6)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7) 民惟国本,________________。
(《尚书·五子之歌》)(8)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铁匠铺李登建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仍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
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予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落,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这翻腾、飘散的香味一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
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急忙跳开。
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
小锤叮叮铛铛,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十全十美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
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
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
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炉火不息,铁锤就不断地敲,这是他的命。
老铁匠除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
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铛铛,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
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