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

合集下载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纤维素酶,是由多种水解酶组成的一个复杂酶系,自然界中很多真菌都能分泌纤维素酶。

习惯上,将纤维素酶分成三类:C1酶、Cx酶和β葡糖苷酶。

C1酶是对纤维素最初起作用的酶,破坏纤维素链的结晶结构。

Cx酶是作用于经C1酶活化的纤维素、分解β-1,4-糖苷键的纤维素酶。

β葡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纤维三糖及其他低分子纤维糊精分解为葡萄糖。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纤维素酶外文名称Cellulase 种类介绍纤维素酶的组成与功能、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机理研究发酵工艺影响产酶量和活力的因素、污染菌的控制目录1基本资料2分类3影响纤维素酶作用的因素4菌种选育5发酵工艺6农业应用7展望。

纤维素酶的三种活力测定方法

纤维素酶的三种活力测定方法

纤维素酶的三种活力测定方法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具有分解纤维素的作用。

为了评估纤维素酶的活力,人们研究出了多种测定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 滴定法:将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加入含有纤维素的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使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反应液的酸碱度变化,从而得出纤维素酶的活力。

2. 电泳法:将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加入蛋白质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然后在凝胶中添加含纤维素的溶液,观察纤维素的降解情况,从而得出纤维素酶的活力。

3. 显色法:将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加入含有纤维素的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使用显色剂对反应液中的产物进行染色,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变化,从而得出纤维素酶的活力。

这三种测定方法各有优劣,研究者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 1 -。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

解。因此,纤维素的完全降解有赖于这三类酶的合适的比
例,比例不当时会显著影响它们对纤维素的降解活力。
张晓静 2013.02
一、纤维素酶的特性及来源
纤维素酶来源

纤维素酶来源非常广泛,昆虫、软体动物、微生物(细
菌、放线菌、真菌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如白蚁、小龙
虾等能产生完全不同于其内共生微生物群所产的纤维素 酶,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也拥有强大的纤维素降解酶

酶解纤维素时,对无定形区仅EG即可使之水解,对于结
晶区则需要有EG和CBH的协同作用,而且在结晶纤维素 糖化过程中CB组分会使这种协同作用大大加强。
张晓静 2013.02
一、纤维素酶的特性及来源
纤维素酶

对于天然结晶纤维素的水解,首先需要EG酶随机水解切
断无定形区的纤维素分子链,使结晶纤维素出现更多的纤 维素分子基端,为CBH酶水解创造条件,然后CBH酶作用 于纤维素末端基释放出纤维二糖,纤维二糖再由CB酶水解 成葡萄糖,在上述三类酶的协同作用下完成对纤维素的降
到细胞外,增加提取纯化难度,在工业上很少应用。而丝
状真菌具有产酶的诸多优点。
张晓静 2013.02
一、纤维素酶的特性及来源
纤维素酶来源 丝状真菌具有产酶的诸多优点:产生的纤维素酶为胞

外酶,便于酶的分离和提取;产酶效率高,且产生纤维 素酶的酶系结构较为合理;同时可产生许多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淀粉酶等。从纤维素酶工业化制备及其应用角 度看,研究和采用丝状真菌产酶具有更大意义。
依次切下纤维二糖单位。其单独作用于天然结晶纤维素时
酶活力较低,但在EG酶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彻底水解结晶 纤维素。
张晓静 2013.02
一、纤维素酶的特性及来源

纤维素酶组成元素

纤维素酶组成元素

纤维素酶组成元素
1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类有机物质,它具有活性,可以促进有机物质(如细菌或植物)分解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能力。

纤维素酶可以扩展食物可利用的矿物质,从而帮助植物和动物代谢纤维素。

通过纤维素酶,一些有机物被分解成较小的分子,纤维素酶有助于提高植物和动物消化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可用性。

2 纤维素酶组成元素
纤维素酶是一类多组分的酶,它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腺苷脂糖苷酶(α-amylase)、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羟乙酸酶(pectate lyase)和纤维素酶(cellulase)。

α-amylase催化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水解反应,其作用是切割面粉淀粉的碳水化合物,如亚麻甘油醛四乙酸脂(MAL)、糊精、淀粉素和淀粉素水解酶。

β-glucosidase是一种酶,可以催化半糖、醣基醇、二糖等多种餐食添加剂的水解反应,发挥糖分解作用,如β- 半乳糖苷、香蕉醛苷、葡萄糖醋酸苷等。

羟乙酸酶(pectate lyase)是一类能水解植物纤维中杯鞣质(pectin)的酶,分解植物细胞膜上的乙酰脱氢苷酸(ALD)。

它害虫
普遍分布于植物上,可以增加土壤可循环性,增加土壤分析水平和固定矿物质。

纤维素酶(cellulase)是一类催化植物纤维素水解反应的酶,可以分解膳食纤维、纤维素、脂多糖等,从而改变植物细胞壁结构,帮助植物挤压纤维成分,对动物的消化和吸收有正面作用。

3 纤维素酶的作用
纤维素酶具有多种作用,它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植物食物的品质、改善植物营养,促进植物发育和生长,有利于从植物中提取功能性材料。

此外,纤维素酶还有助于提高动物消化系统中有机物的可用性,帮助动物有效地消化纤维素,增加营养吸收。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

一、纤维素酶概述: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

由于纤维素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看好,将是继糖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第四大工业酶种,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大酶种,因此纤维素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纤维素酶在食品行业和环境行业均有广泛应用。

在进行酒精发酵时,纤维素酶的添加可以增加原料的利用率,并对酒质有所提升。

纤维素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常见的畜禽饲料如谷物、豆类、麦类及加工副产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除了反刍动物借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一部分外,其它动物如猪、鸡等单胃动物则不能利用纤维素。

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

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二、公司产品纤维素酶产品用途及使用说明:作为微生物饲料、肥料添加使用,主要功效如下:微生物饲料:1.补充动物体内同源酶的不足,促进动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2.摧毁植物细胞壁,促进营养吸收作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3.消除抗营养因素,释放矿物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4.产生有益代谢物,抑制和杀死有害菌,调节动物的消化系统微生态平衡。

产品配方:豆壳粉、草粉、微量元素、纤维素酶等。

产品使用量:80克—100克/吨(建议使用量)质量指标:纤维素酶≥100000 u/g保存方法:25℃以下阴凉干燥保存。

保质期:12个月。

纤维素酶的三种组分

纤维素酶的三种组分

纤维素酶的三种组分1. 引言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的多糖之一,由纤维素纤维组成。

然而,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抗性强,纤维素对于生物体的降解十分困难。

在自然界中,存在一类酶称为纤维素酶,能够有效地降解纤维素。

纤维素酶是由多种不同的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纤维素酶的三种主要组分:β-葡萄糖苷酸基转移酶(CBH)、内切割酶(EG)和β-葡萄糖苷酸基水解酶(BGH)。

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组分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

2. β-葡萄糖苷酸基转移酶(CBH)2.1 结构CBH是一类能够将β-葡萄糖苷基从纤维素链上转移至其他底物上的酶。

它通常由一个N-末端信号肽、一个CBM(纤维素结合模块)和一个催化域组成。

CBM能够特异性地与纤维素结合,从而将酶定位于纤维素基质上。

2.2 功能CBH的主要功能是将纤维素链上的葡萄糖苷基转移到其他底物上,如糖链或其他纤维素链。

这一转移过程能够有效地降解纤维素,使其易于被其他酶进一步降解。

2.3 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CBH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将纤维素链上的葡萄糖苷基转移到其他底物上,打破了纤维素链的结构,从而使得后续的降解酶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纤维素并进行降解。

3. 内切割酶(EG)3.1 结构EG是一类能够在纤维素链内部切割β-1,4-葡萄糖苷键的酶。

它通常由一个N-末端信号肽、一个CBM和一个催化域组成。

3.2 功能EG的主要功能是在纤维素链内部切割葡萄糖苷键,从而产生较短的纤维素片段。

这些片段可以被其他降解酶进一步降解,加速纤维素的分解。

3.3 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EG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内切割纤维素链,产生较短的片段,为后续降解酶提供了更多的降解位点,从而加速了纤维素的降解过程。

4. β-葡萄糖苷酸基水解酶(BGH)4.1 结构BGH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链上β-葡萄糖苷键的酶。

它通常由一个N-末端信号肽、一个CBM和一个催化域组成。

《纤维素酶》课件

《纤维素酶》课件

纤维素酶种类
包括纤维素酶A、纤维素酶B、纤维素酶C等。
Hale Waihona Puke 纤维素酶分类根据催化机理和催化位点的不同,分为β-1,4-葡 萄糖苷酶、β-葡萄糖甾苷酶和β-葡萄糖异甾苷酶。
纤维素酶的应用领域
1
生物制纤
应用于纺织业,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延展性,降低纺纱成本。
2
能源生产
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柴油,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基于基因工程的创新
通过改造酶基因,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的纤维素酶。
绿色生产技术
研发绿色纤维素酶的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农业领域
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营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改造酶基因和优 化酶工艺,提高了酶的催化活力和稳定性。
纤维素酶的生产方法和工艺
发酵法
利用高效产酶菌株通过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纤维素 酶。
固体废弃物法
《纤维素酶》PPT课件
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在 生物制纤、能源生产和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纤维素酶的定义和作用
纤维素酶是一类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酶,主要作用是将纤维素分解为可溶 性的糖类,从而提供能量源和原料,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和代谢。
纤维素酶的种类和分类
将农林废弃物等碳质原料与产酶菌固态发酵,从而 获得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的应用案例
1 纺织业
纤维素酶可以改善纺织品的柔软度,增强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2 能源生产
纤维素酶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柴油,提供可再生能源。

纤维素酶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是一类可以降解纤维素的酶,其作用机理如下:
1. 表面吸附:纤维素酶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与纤维素结构表面相互作用,发生吸附。

这种吸附有助于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结构的接近,形成复合物。

2. 非酶水解:纤维素酶通过其非酶水解作用,可以破坏纤维素体结构内的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其他非共价键。

这些作用有助于纤维素的结构松弛和部分解聚。

3. β-1,4-糖苷键断裂:纤维素酶主要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β-1,4-糖苷键,通过断裂这些键,将纤维素分子分解为较小的纤维素寡糖和单糖单元。

其中,主要的纤维素水解酶是β-1,4-葡聚糖酶和β-1,4-葡聚糖苷酶。

总的来说,纤维素酶通过与纤维素结构相互作用,破坏纤维素内部结构,断裂纤维素分子的β-1,4-糖苷键,从而实现对纤维素的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现状纤维素酶是一类结构复杂且具较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自1906年纤维素酶被发现以来,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微生物纤维素酶的作用来分解和转化自然界中储量巨大的纤维素物质成为能源物质对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纤维素酶的研究历经了上百年,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在食品、饲料、纺织、生物质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纤维素酶1. 1纤维素酶的组分及作用类型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将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系的总称,它们协同作用,分解纤维素产生寡糖和纤维二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一个完整的纤维素酶系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的3类酶组成:内切葡聚糖酶(endo-l,4-β-D-glu-canase,来自真菌的简称EG,来自细菌的简称Cen)或称为Cx酶,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水解l,4-糖苷键,产生大量的有非还原端的小分子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exo-l,4-β-D-glu-canase,来自真菌的简称为CBH,来自细菌的简称为Cex)或称为cl酶,这类酶主要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的末端,水解β-l,4-糖苷键,每次切下一个纤维二糖分子;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

也称BG或纤维二糖酶),它的作用是水解纤维二糖及低分子量的纤维寡糖生成葡萄糖。

1.2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 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 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同时, 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补充内源酶的不足, 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 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

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 增加消化物的粘度, 对内源酶造成障碍, 而添加纤维素酶降低粘度, 增加内源酶的扩散, 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 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

而纤维素酶制剂本身是一种由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组成的多酶复合物, 在这种多酶复合体系中一种酶的产物可以成为另一种酶的底物, 从而使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

也就是说纤维素酶除直接降解纤维素, 促进其分解为易被动物所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外, 还和其他酶共同作用提高奶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

1.3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生物是纤维素酶的最主要来源,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53个属的几千个菌株。

细菌类主要有纤维粘菌属、生孢纤维粘菌属、丝状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

真菌类有木霉属、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等丝状真菌。

放线菌类主要有链霉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和弯曲热单孢菌等。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真菌和细菌,对放线菌研究的相对较少。

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量较少,主要为内切酶,且多数不能分泌到胞外,而真菌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具有酶谱较全、活力较高的特点,且一般分泌到胞外。

放线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较高,且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便于遗传分析,因而放线菌纤维素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

细菌和放线菌主要产生中性和碱性纤维素酶,往往具有耐热耐碱的特点。

而真菌产生的一般为酸性或中性偏酸性纤维素酶。

现已制成制剂的有绿色木霉、黑曲霉、镰刀霉以及拟青霉等生产的纤维素酶。

1.4 纤维素酶的生产纤维素酶的生产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2种方法。

生产原料有麸皮、秸秆粉、玉米粉和废纸等。

液体发酵法节省劳动力,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生产都采用这种方法,固体发酵法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等优点,而液体发酵法的培养周期比较长,另外,液体发酵法产生的水分多,这使得后处理的成本更高。

但固体发酵法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很难提取和精制。

现在的生物床及固定化细胞等技术应用于纤维素酶的生产,这2种方法是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的融合,集中了固、液发酵的优点,因此,更适于规模化生产。

通过发酵生产的纤维素酶,经过盐析、离心、超滤、层析等方法,可得到纯化的纤维素酶。

2 纤维素酶的应用2.1 食品方面(酿酒)在进行酒精发酵时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酒精和白酒的出酒率及原料的利用率, 降低溶液的黏度, 缩短发酵时间, 而且酒的口感醇香, 杂醇油含量低。

纤维素酶提高出酒率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一是原料中部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供酵母使用; 另外, 由于纤维素酶对植物细胞壁的分解, 有利于淀粉的释放和被利用。

将纤维素酶应用于啤酒工业的麦芽生产中可增加麦粒溶解性, 加快发芽, 减少糖化液中单一葡萄糖含量, 改进过滤性能, 有利于酒精蒸馏。

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啤酒糟, 可提高啤酒糟蛋白酶解率10%以上; 纤维素酶在清香型优质白酒中的应用, 出酒率可提高13%, 而且不影响酒的感官品质; 在日本清酒生产中, 浸米时加入0.02%~0.1%的纤维素酶浸泡17h,米的溶解性好, 糖化发酵顺利, 酒渣少, 出酒率高。

2.2 农牧业上的应用(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在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正常的情况下,添加纤维素酶能以几倍的效率提高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酵解强度,消化吸收水平。

在瘤胃发生病理变化即微生物区系失去平衡进入腐解过程时,高活性纤维素酶能迅速调整微生物区系结构,恢复平衡关系和正常酵解、吸收、合成过程。

有试验表明,在瘤胃正常状态下,添加纤维素酶饲喂奶牛5昼夜以后,其粪便干物质和饲喂前相比,减少了30%左右; 1周以后,封闭牛舍氨气含量下降70%左右,粗饲料采食量提高10%~20%,粪便中蛋白质含量提高8% ~10%,尿液中尿素量下降58.9%。

2.3 纤维素酶在纺织上的应用纤维素酶在染整上广泛应用,特别在棉织物整理上,经过纤维素酶整理后,棉织物的手感和外观获得很大的改善。

由于织物表面的绒毛被除去,处理后织物更光洁,颜色更鲜艳。

根据处理的目的不同,可进行生化抛光、柔软滑爽、改善光泽以及石磨水洗等加工。

2.4 造纸业上的应用近几年,旧纸的循环利用越来越多,酶法处理造纸纤维是一个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尤其在旧纸脱墨中的使用,及其对纸纤维的影响等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

传统的脱墨方法是漂洗和浮选,需使用NaOH、Na2CO3、Na2 SiO3、H2O2 等化学药品,且要在40℃、pH值> 10的条件下进行,易使纸的网状结构崩溃,纤维溶胀,纸和墨之间粘接力下降。

用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结合处理,可促进脱墨过程,并且能在低pH值的纸浆中进行脱墨。

现在采用的透印版印刷法,所使用的油墨中含有的干性油和干性树脂,能与纸张形成广泛的交联网络,因而传统方法较难将这种墨脱去。

帕拉萨德等用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共处理,已能将这种油墨脱下,并使纸纤维的洁白度、自由度和强度均有所提高,同时也节约了在传统方法中使用的化学原料。

葡萄糖作为纤维素酶解的终产物, 仍保留纤维素所有的化学能, 不仅广泛用作食品和医药, 还可以作为许多发酵产品的发酵原料。

乙醇的微生物发酵是很重要的方向之一, 因为它能部分缓解当今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

城市垃圾富含纤维素材料, 因此废料处理中产生纤维素酶微生物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近年正在开发以纤维素为添加剂的可分解塑料, 也正是充分利用这类微生物的一个方面。

从天然界寻找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高活性菌株一直是同行们努力的方向。

天然纤维素的降解需要三种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 加之天然纤维素常伴以木质素和果胶, 所以需获得高产完整活性的工程菌首先需要有高效且稳定的表达系统, 显然难度很大。

但随着蛋白质化学及基因分子遗传学方法的日臻完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人类将能够利用纤维素直接发酵生产有用的产品, 造福人类。

二、碱性纤维素酶文献综述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年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干质量有一半是纤维素,它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碳源物质之一。

同时它又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可再生性物质。

正因纤维素的广泛存在,它的利用与转化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一般与其产生菌生长所需要的最适pH 值相同。

因此根据纤维素酶的不同最适pH 值可将纤维素酶分为三类:酸性纤维素酶、中性纤维素酶、碱性纤维素酶。

碱性纤维素酶一般来源于嗜碱性微生物如嗜碱性芽孢杆菌,其最适pH在8~9左右,有一些最高在pH 12还具有活性。

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一般来源于碱性土壤或者碱性水体中,通过CMC 平板法可以筛选到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

在盐碱湖,造纸厂排污口,堆肥的土壤等地方都可筛选到产碱性纤维素酶的天然菌株。

对于碱性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一般都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结合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然后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来检测纯度。

可用于碱性纤维素酶分离纯化的层析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疏水层析等。

由于碱性纤维素酶一般发现于细菌中,在天然菌株中酶的表达量较小,用天然菌株液体发酵来生产碱性纤维素酶一般存在酶量小,产物杂、成本高的缺点,因此采用构建基因工程菌的方法把碱性纤维素酶基因转入合适的表达载体中高效表达,从而提高碱性纤维素酶的产量乃是一个理想降低成本的方法。

目前已有科学家把碱性纤维素酶基因转入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毕赤酵母中,并得到了表达。

近年来关于碱性纤维素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碱性纤维素酶在洗涤剂工业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它主要通过作用于棉织物非结晶区的短纤维,可添加于洗涤剂中提高洗涤效果,并能使棉纤维织物柔软、复色,有着独特的去污效果。

碱性纤维素酶在造纸工业和纸浆脱墨等方面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酶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纤维素酶活性较低以及成本较高的限制。

纤维素酶的基因克隆为研究纤维素酶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以及了解纤维素酶遗传特性进而构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开辟了新途径。

国内外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取得了许多进展。

碱性纤维素酶的耐热性在生产中具有实用意义,所以耐热细菌和耐热酶是研究热点之一。

由于目前碱性纤维素酶的生产普遍存在成本太高的缺点,使得商业化生产存在困难,所以获得高产完整活性的工程菌是非常重要的。

而其中的决定因素在于需要高效且稳定的表达系统,因此对纤维素酶基因克隆的分泌表达系统,特别是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此外,为了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利用点突变改造基因,以其获得高产的纤维素酶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1、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及分离方法1. 1 碱性纤维素酶的产生菌产生碱性纤维素酶的菌种有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其中嗜碱和耐碱性芽抱杆菌是产生碱性纤维素酶的最主要菌种,也是最具应用价值的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