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国家精品课程 教案讲义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word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讨论。

二、细胞的概念与起源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起源的理论。

2.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起源与发展。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

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细胞的主要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

2. 教学内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及其功能。

3. 教学方式:讲授、实物展示、互动讨论。

四、细胞分裂与生长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其生物学意义。

2. 教学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

五、细胞分化与发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与机制,掌握细胞发育的基本过程。

2. 教学内容:细胞分化的概念、机制与生物学意义,细胞发育的过程。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

六、细胞膜与细胞外环境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胞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物质交换机制,细胞信号传递。

3.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七、细胞内信号传递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内信号传递的基本途径和机制,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细胞内信号传递的途径、第二信使的作用,信号传递途径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3. 教学方式:讲授、图解分析、互动讨论。

八、细胞代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掌握细胞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的关键环节。

2.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代谢调控。

3.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九、细胞遗传与基因表达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2024版年度细胞生物学讲义瞿中和版

2024版年度细胞生物学讲义瞿中和版

2024/2/3
19
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2024/2/3
细胞周期的定义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为止的整个过程。
细胞周期的阶段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和 DNA合成后期。
细胞周期检验点
确保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序进行的监管机制,如G1/S检验点、G2/M 检验点等。
11
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不消耗能量,物质顺浓度 梯度运输。
2024/2/3
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逆浓 度梯度运输,包括原发性 主动转运和继发和颗粒物质的 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膜蛋 白的参与。
12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
2024/2/3
2024/2/3
定义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 生活史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研究对象
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如动物、 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等)以及细 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等)。
4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01
02
03
早期观察
早期科学家使用显微镜观 察细胞,描述了细胞的基 本形态和结构。
察活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
28
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原代细胞培养
直接从生物体内获取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 保持细胞原有特性。
细胞同步化技术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便 于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2024/2/3
传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获得大量 均一性较好的细胞。
细胞转染和基因编辑技术
异养型代谢
以有机物为原料进行分解代谢,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如动物和大 多数细菌的呼吸作用。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word版一、引言1.1 课程介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

1.2 学习目标: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建立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二、细胞的基本概念2.1 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2 细胞的历史:回顾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2.3 细胞的作用: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3.1 细胞膜: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物质的进出和信号传递。

3.2 细胞质:介绍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和它们的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3 细胞核:介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的存储和转录。

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4.1 细胞增殖:介绍细胞增殖的方式和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4.2 细胞分化:介绍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机制,以及它在多细胞生物发育中的作用。

4.3 干细胞:讨论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五、细胞代谢5.1 代谢概述:介绍细胞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5.2 能量代谢:介绍能量的来源和细胞呼吸的过程。

5.3 物质代谢:介绍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过程。

六、细胞信号传递6.1 信号分子:介绍信号分子的种类和作用方式。

6.2 受体:讨论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接收信号。

6.3 信号转导:详细解释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细胞内的作用。

七、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7.1 细胞周期:介绍细胞周期的概念和各个阶段。

7.2 有丝分裂:详细解释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7.3 细胞周期调控:讨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包括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八、细胞分化与干细胞8.1 细胞分化的深入理解:探讨细胞分化的详细机制。

8.2 干细胞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包括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8.3 干细胞的应用:讨论干细胞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瞿中和《细胞生物学》教案

瞿中和《细胞生物学》教案

瞿中和《细胞生物学》教案一、教案概述《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发育和相互关系。

本教案以瞿中和教授的《细胞生物学》为基础,共分为十个章节。

本部分内容为前五个章节,包括细胞的概念与起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与细胞壁、细胞质与细胞核、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概念与起源,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

2. 熟悉细胞膜与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它们在细胞生存中的作用。

3. 认识细胞质与细胞核的组成,理解它们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4. 掌握细胞生长与分裂的基本过程,了解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与起源:介绍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史、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2. 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的组成与功能。

3. 细胞膜与细胞壁:阐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4. 细胞质与细胞核:介绍细胞质的组成、功能,细胞核的组成、功能及核质关系。

5. 细胞的生长与分裂:讲解细胞生长的过程、调控因素,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及调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2. 结合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3.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六、教学内容6. 细胞器:详细介绍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

7. 细胞信号与通讯:阐述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细胞膜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细胞间的通讯机制。

8. 细胞代谢:讲解细胞内主要的代谢途径,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以及它们在能量供应和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讲义精华版

细胞生物学讲义精华版

细胞生物学学习方法●细胞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从显微、超微和分子三个层次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知识与细胞生物学课程中讲到的内容关联起来●坚持知识的真知来源于实验室●时刻注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利用时间的能力●提高英文水平,紧跟世界学科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21世纪细胞生物学发展趋势)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 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1、“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

3、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发育和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细胞的基本概念2.2 细胞的发现与发展2.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4 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2.5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细胞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4.2 实验报告4.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细胞生物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细胞生物学知识。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学术论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分配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4课时,实验操作8课时。

6.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细胞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第9-16课时:细胞结构与功能第17-24课时:细胞膜、细胞器及细胞代谢第25-32课时: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及调控七、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及调控。

7.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透析原理;细胞器的精细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分子机制。

细胞生物学讲义(翟中和-高教版)

细胞生物学讲义(翟中和-高教版)

Chapter ⅠIntroduction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内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和重点领域;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细胞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适应从宏观和微观两种思维视角看待生物科学;认识到应以联系地眼光看待生物科学的各学科。

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喜爱、对科学的探索及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概述:绪论部分的教学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有着关键的地位,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科学的态度认识本学科、能否以科学的方法学习本学科。

选用教材在绪论部分内容较为丰满但稍显枯燥;偏重于对本学科认识方面的介绍,略于对科学精神的激发。

2.教学重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和重点领域;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3.教学难点: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和重点领域。

三、教学设想:1.教材处理:综合其它国内外教材补充相应内容;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史的介绍;引入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以讨论、提问。

3.教具:CAI课件四、教学内容:(2学时)1 Content & Actuality of Cell Biology1.1Cell Biology & Biological Science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生命的层次:1925,生物学大师E.B.Wilson说:“许久以来,大家就明确,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因为所有生物体都是,或曾经是,一个细胞。

”细胞不同于非生命界的任何结构单位,细胞最独特的属性就是它是一个能独立生存,进行自我调节的开放体系,它在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因此,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定义细胞的发现历史细胞的重要性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3. 细胞的功能物质交换与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信号传递4.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5.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细胞核移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与regenerative medicine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框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3. 实验教学法: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课程论文: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国内外优秀教材,如《细胞生物学》(第四版),陈慰峰著。

2. 辅助教材:推荐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文章、教学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学术讲座、讨论区等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和交流。

4. 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设备,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4课时,实验操作8课时。

2.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3. 授课进度:第1-8课时:细胞的基本概念与历史第9-16课时: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17-24课时:细胞的代谢、遗传与调控第25-32课时: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及发展趋势七、实验教学内容1. 细胞观察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教案讲义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3.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一)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二)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

(细胞全能性)。

6.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

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

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3.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细胞学经典时期 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3.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4.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总过程概括为:细胞发现→细胞学说建立→细胞学形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1665)(1838—1839)(1892)(1965)R.Hooke Schleiden、Schwann Hertiwig DeRobertis一、细胞的发现(discovery of cell)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The cell theory)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J.Schleiden)关于植物细胞的工作,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一文(Beitrage zur Phytogenesis).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hwann)关于动物细胞的工作,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论证了所有动物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并作为一种系统地科学理论提出了细胞学说。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2.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代谢功能单位(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3.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

三、细胞学的诞生(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和实验细胞学时期)1.原生质理论的提出2.关于细胞分裂的研究3.重要细胞器的发现4.遗传学方面的成就四、细胞生物学的兴起1965年,D.Robetis将他原著的《普通细胞学》更名为《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率先提出这一概念。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参考资料1.庄孝惠从胡克到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22.王亚辉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6,1 3.王亚辉细胞生物学的趋向和发展战略,大自然探索,1987,6(27)12-17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教学目的: 1. 掌握有关细胞的几个概念(细胞、原生质、细胞器等)和几个问题;2.了解细胞的共同特征;各种化学成分在细胞中的造形等;3. 真、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真、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教学过程第一节细胞的基本概念一、细胞和原生质的概念(一)细胞:细胞是由膜包围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单位。

(二)原生质(Protoplasm):指细胞内所含有的生活物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真核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Cytoplasm),指质膜以内核以外的原生质。

它不是匀质的,其结构大体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形结构,称为细胞器(Organ elle),另一部分是可溶相,称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iatrix)。

细胞器(Organelle):指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或电镜能够分辩出的,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细胞质基质(Gytoplasmic matrix),是细胞质的可溶相,是作为细胞器的环境而存在的。

细胞核(nucleus):遗传物质的集中区域,在原核生物细胞称拟核(nucleoid)或类核区。

第二节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略)第三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具有两大特点:遗传信息量少(仅有一个环状DNA);无膜围细胞器及核膜1、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mycoplasma)为何说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2、原核细胞的两个代表——细菌和蓝藻细菌(bacteria, bacterium)主要来自对大肠杆菌(E.coli)的研究。

细菌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特点是:无典型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它细胞器。

蓝藻(Blue-green algae)又称蓝绿藻或蓝细菌,是绿色植物中最原始的自养类型,含有兰色素、红色素、黄色素、叶绿素等,故不一定都是兰色。

第四节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大约在12—16亿年前在地球上出现,是具有典型细胞核和核膜、核仁,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进化程度较高的一类细胞。

一、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构建而成。

遗传信息表达结构系统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构建而成。

细胞骨架系统由特异蛋白质分子装配而成。

综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二者的根本区别可归纳为下面两条:第一,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

真核细胞以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单位——各种膜围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分工。

而原核细胞无此情况。

第二,遗传信息量大与遗传装置的复杂化。

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可达上万个基因,并具重复序列,染色体功能具二倍性或多倍性。

原核细胞为单倍性。

仅为一条环状DNA分子,细菌只有几千个基因。

二、细胞的大小及其分析原核细胞多在1—10或1—5μm,细菌多在3—4μm,支原体只有0.1μm。

动物细胞多在(10—100μm,20—30μm, 15—70μm)。

最大的细胞要属鸵鸟卵,可达10 cm,卵黄只有5cm。

隆鸟卵直径可达20 cm。

那么,细胞的大小是怎样决定的呢?首先,细胞的核质比与细胞大小有关,决定细胞上限。

其次,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与细胞大小有关。

最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与细胞大小有关。

三、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是多数细胞的共性。

四、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在原生质中的造形膜系统:主要以脂蛋白构成,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一系列细胞器膜。

颗粒系统:由蛋白质或核蛋白组成,如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基本颗粒(F因子),亦称内膜亚单位(inner membrane subunits )和核糖核蛋白体,分别是氧化磷酸化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纤维系统: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工具)教学目的: 1、了解主要工具和常用方法,侧重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2、认识工具和方法与学科发展的相关性。

教学重点:仪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电镜制样及分子杂交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参观。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一、光学显微镜技术(一)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二)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三)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e)(四)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五)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略)(六)微分干涉显微镜(略)二、电子显微镜技术(一)电镜设计原理及分类(二)电镜的种类(三)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四)光镜与电镜的主要区别综上可见,电镜与光镜区别主要在于:(1)光源不同光镜为可见光或紫外线;电镜为电子束(2)透镜不同光镜为玻璃;电镜为电磁透镜(3)真空(4)显示记录系统(五)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的特点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六)电镜样品制备技术1 超薄切片技术(详见光盘)2 负染色(negative staining)技术3 核酸大分子的制样技术(大分子铺展技术,Kleinschmidt法)4 整装细胞电镜技术5 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技术是能过特殊的细胞化学反应,使待测物转变成某种不溶性的电子致密沉淀物,并利用电镜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对产物进行定位和半定量。

主要有各种酶的定位,其次是核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定位。

酶的化学定位技术免疫细胞化学电镜技术(见本编第十一章)。

6 冰冻蚀刻技术(freeze etching)7 扫描式电镜制样技术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生化分析法)一、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组分)及生物大分子(一)各种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离心方法:根据分离对象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离心方法,制备离心和分析离心。

(1)制备离心 (preparative centrifuge) 分离和纯化亚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目的是制备样品。

差速离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离开来。

密度梯度离心(区带离心法)a、速率区带离心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b、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2)分析离心(analytical centrifuge)分析和测定制剂中纯的大分子的种类和性质,如浮力密度和分子量、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分析样品的纯度等。

此工作必须是在制备离心的基础上进行。

(二)细胞的选择性抽提(分离蛋白质、核酸大分子)(三)柱层析的技术(分析蛋白质和核酸)(四)电泳技术(五)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学——分离纯化样品)(六)氨基酸分析技术二、细胞化学技术(一)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法基本原理: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和某些细胞成分发生化学结合,从而显示出一定的颜色,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的方法。

(二)免疫细胞化学法(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基本原理:此项技术是将免疫学中抗原、抗体以及补体间专一性反应结合显微或亚显微组织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的统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