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互动排练二部合唱《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2.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2.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

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教学内容:歌曲《桑塔露琪亚》一、组织教学导入:1.在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著名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与世是因为一首歌曲。

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正在桑塔露其亚海滩上漫步,你会哼出怎样的旋律?请边看美景边想象(轻松、柔和、委婉、轻盈、浪漫等)随着大家美妙的歌声我们来到海边,不仅看到了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滩,自由的海鸥,还听到船夫们的歌唱呢!你听二、初步感受、学唱新歌1、聆听歌曲你能听到几位船夫的歌唱呢?他们演唱时的表情是怎样的?(男声三重唱,前面抒情、后面激情)为什么前面是抒情的,后面是激情的呢?(前面是描绘静谧的海滩夜景,后面是热情洋溢的船夫)歌曲和发声曲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能让人摇晃)为什么能让人摇晃?(三拍子的节奏感,强弱弱)2、船歌这种三拍子的,给人以摇晃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

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出示贡都拉图片并说明。

(贡都拉的船身狭长,首尾均都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

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

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他划船的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这种音乐体裁。

)3 学唱第一段⑴ 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⑵逐句演唱一、二句歌谱,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相对比较强的音在什么位置?(在句子中间)(其中强调渐强、渐弱、重音、弱符号)画成旋律线是什么形状?学生唱教师画(象波浪)你看了波浪线有什么感觉?(起伏跌宕、联贯、舒展)用这样的感觉联贯演唱第一、二句歌谱⑶ 听唱第三句歌谱,音乐的起伏和一、二句一样吗?(不一样,更平缓)有学唱难点吗?练习#4、4的音准,可以用手势和波浪图示训练⑷听唱第四句歌谱,浪尖在哪里?为什么?(前面弱后面出现重音)⑸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⑹女声唱歌谱男声唱lu,然后交换,男声唱歌词女声唱lu,要能够听到对方声部的声音。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音乐与人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音乐与人生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教学内容:1、《音乐与人生》导言。

2、《草原放牧》。

3、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4、《长江之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音乐要素、形式要素的意义作用,领会音乐鉴赏的基础性与指导性的意义,形成音乐鉴赏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的去启迪人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言引入新课,运用电子乐谱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

讲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即兴创作、表演,结合PPT课件、微课、电子乐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人文艺术及人文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音乐鉴赏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深层的、心理上的理性认识,突破音乐鉴赏的难点。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去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生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陶冶情操的价值观。

善于运用音乐思维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基本知识: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分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作品基本结构,了解作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鉴赏音乐。

理解音乐鉴赏的层次概念,结合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感情抒发,艺术风格的体现。

2、基本技能:分析音乐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的音乐要素,认识音乐的主题,通过聆听,学习音乐的主题的发展、变化、升华。

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挖掘音乐作品思想感情。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全体起立,歌唱大调《欢乐颂》和小调《献给爱丽丝》第一主题的交替音乐
随着音乐高唱。进而感受调式色彩
制作音乐《欢乐颂》和《献给爱丽丝》交错出现
强化调式音乐色彩的感受
小结
巩固复习
课件展示
1、主音是调式中的第几级音。
2、自然大调音阶的构成
3、和声小调的音阶构成
4、羽调式五声音阶的构成
思考并回答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
实践与探究
根据歌词选择创作调式
根据歌词,选择合适的创作调式
1、我坐在万物生长的土地中央,听春天的交响,享受这世界的光芒。
2、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美丽的地方我的家。
3、今晚哭泣时Hale Waihona Puke 尘世落在身上,孤单的影子伴随着我。
聆听
结合实际应,巩固调式的学习。
《多彩的调式》教学设计
课题
多彩的调式
教师
年级
高一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调式的学习,使学生从调式的维度走近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一般调式的构成及特点。学会构建调式音阶,尤其是民族调式音阶的构成。具备分析简单音乐调式的能力。
识别主音,判断调式,体验大小调的调式色彩
学习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的构成
重要知识:音级关系的学习,为后面的构音阶练习做准备
小组合作:尝试用音名构建G自然大调音阶
请各小组合作,构建G自然大调音阶。
用课前准备的手机,上传各小组答案。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构建G自然大调音阶,并得出结论。小组长上传本组结论。
调式构成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一、教学理念:
强化听觉灵敏度,从感性欣赏到理性认知。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初步了解音乐形式要素对音乐情感表现的作用。

三、教学分析
本单元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以下三个问题: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音乐”、“聆听”、“鉴赏”的意义,通过聆听和教师范唱《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形式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
作用。

难点:从思想上树立培养理性听觉的习惯。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节拍器、钢琴。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相对专业的术语和知识点,由于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又是整本教材的“纲”,因此,内容涉及相对较多,理论性较强,从学生反应上来看,还算理想,不足之处是学生识谱能力较弱,很难让学生开口唱,今后应在教学中贯穿识谱、唱谱以及音准训练。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观点和分类方式。

2. 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人生,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分类方式、欣赏方法和人生与音乐的干系等内容。

2. 准备相关音乐CD,供学生欣赏。

3. 安排教室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准备评判表,用于课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该音乐所属类型的图片或视频。

通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欲望。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产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2. 教师简单介绍音乐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和风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1. 音乐与人生干系介绍(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明确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3)教室互动:学生分享自身与音乐的故事,增强情感交流。

2. 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及表现形式(1)播放不同类型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音乐的特点。

(2)结合课件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3)教室互动:学生讨论不同类型音乐的优缺点,增强对音乐类型的认知。

3. 教学方法与技巧介绍(1)教师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方法与技巧。

(2)教室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4. 实践操作:播放一首歌曲,学生尝试分析该歌曲所属类型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音乐与人生______音乐要素一、设计者、指教者基本信息教学内容所属板块:音乐鉴赏年级:高一教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所属章节:第一章第一节音乐与人生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第二课时:鉴赏《悲怆》《草原英雄小姐妹时间:45分钟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内容及艺术作用,能用音乐要素去简单分析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发对音乐感知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探究、比较、讨论、实践、声势活动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作品认识音乐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3、教法:示范法、讲解法等4、学法:聆听、声势活动、比较法等5、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高中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也是高中音乐鉴赏的第一课时,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老师把这节课上好了,学生会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你的音乐课;学生把这节课学好了,他们就拥有了打开音乐宝库的钥匙,就懂得利用音乐要素去鉴赏音乐的方法。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

音乐要素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知识很深的内容,比如和声、曲式等在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也要学一到两年。

我校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差较大,有的学生可能从未听说过曲式、织体等专业术语。

但音乐要素又是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所必备的工具。

单纯的理论讲述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音乐要素的每一个知识点我都结合了具体的音乐实例。

而且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音乐,讲音乐要素的所有音乐都是老师现场演奏及学生亲自参与音乐实践,让理性的知识与具体音乐作品相结合,让学生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让音乐基本知识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比如把曲式比作是课文的段落、火车的车厢等;比较法是最好学习方法之一,本节课比较法的运用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比感受随着音乐要素的改变,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也随之而变。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认真听老师演奏
知识点观看,并认真听老师讲解
大调、小调
五声调式
随录音演唱大小调音阶
听总结
(下行)
(疏松)
(小调式)
(慢速)。
聆听乐曲
情感内涵
多媒体播音乐
投影播放讲解内容
多媒体播音乐片段
知识点展示
知识点展示
知识点展示
答案展示
播放音乐
展示主题
拓展Leabharlann 拓展(一)五声调式
1、音乐本身也是思想意识形态的反应,中华音乐源远流长最终诞生了一种我国特有的音乐调式——五声调式,我们来看有哪几个音?那么对应的西洋大调的音是那些?
(四)速度、力度
1、听音乐你们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2、速度、力度概念
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
3、看老师指挥做关于速度和力度的练习。
(五)调式
1、弹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
2、调式
刚才第二段音乐老师只是把其中两个音做了变化处理,那么发生变化的又是什么呢?
2、老师给家朗诵一遍你们再来感受一遍。
3、这个音乐听过吗?
4、当下一部科技含量十足的电影插曲和100多年前最贫穷最落后的中国的梁启超先生的一首词放在一起大家听有这样的感受,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主题思想,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和使命。
5、那么说起音乐的思想性我们不得不说起一位被称为乐圣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有一部体现全人类自由、平等、博爱为主题的伟大作品是什么——《欢乐颂》选自第九合唱交响曲,下面老师带给大家一段不一样的《欢乐颂》大家来感受一下。
(二)旋律
1、下面老师再给大家聆听一段音乐,大家听除了音质好,最打动大家的又是什么呢?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18)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18)
二、
1.用音乐去表达内心情感是其最高境界。原创《妈在哪,家在哪》的创作过程。
2.主持一场学子宴,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
3.舞蹈《小苹果》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拓展与探究
音乐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
归纳与总结
板书设计
音乐与人生
一、用音乐去表达内心的情感是其最高境界
二、用来烘托人物心情,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与人生》
课题
《音乐与人生》
授课教师
时间
授课班级
高一三班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探讨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体验与实践,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音乐与人生之间的运用与选择
教学难点
音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一、导入讲述空城计的故事。
列宁与音乐生活中的背景乐古今中外音乐与人类的关系
三、音乐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授课人:
课型:鉴赏课
授课班级:高一B(13)班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竹笛
授课方法: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州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

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其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

由于它常常可以重复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

歌曲采用
比兴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而后进入真正表现的主题——刨洋芋。

在表现主题时用叙述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整首歌曲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

教学思路:
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储备,从他们熟悉的音乐入手,结合本节课内容,创设情景式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然后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音乐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让他们不自觉的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力求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其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主动的感受美、体验美、追求美、表现美,积极探究西北民歌形成自身特点的原因,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祖国民族文化的敬重与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多听音乐,多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努力培养他们学习西北民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喜欢西北民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歌的文化情感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优秀品格。

2、通过聆听、演唱、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体验、认识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了解”花儿”和”信天游“的基本特点,并且能学唱一两首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刨洋芋》等西北民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