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教学当谈到小学语文教学时,情感体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它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进一步理解文本。
运用情感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引人入胜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情节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
角色体验:通过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情感,可以更好地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演绎故事中的情节,亲身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创设阅读氛围:在课堂中创设积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对情感的影响。
情感评价与情感反馈:在学生完成作文或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选择一些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和故事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这些文本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运用情感体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有趣和有效。
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并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一环。
小学语文教案中如何设置体验式教学环节

语文教学中,如何设置体验式教学环节?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语文的学习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对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
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注重体验式教学,以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那么,如何设置体验式教学环节呢?一、选材上精准在体验式教学中,选材至关重要。
教材选择需要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选择详尽描述春天万物萌动的诗句,并结合场景搭配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在教授阅读理解时,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绘本、短篇小说等,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感受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心路历程等。
二、环节设计上别出心裁体验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太过平淡无奇,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
环节设计上,可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同步性较强的小组讨论、合作社会、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成长。
比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编创一首歌咏诗词,并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教授作文时,可以设置亲子阅读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思考生活中的故事、事件等,并进行情感交流和感悟总结。
三、评价方式上多元化体验式教学环节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方向,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采取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学习积累和情感表述,如课堂表述、写作、文化创意作品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同伴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对自我评价的深刻认知和思考。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非常适用。
在设计体验式教学环节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情感需求等因素,实现教学目的。
有效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 习惯。所 以 , 在 低段 阅读 教学 中 , 要
让 学 生 在 阅读 中 去 感 受 、 体验 , 实 现 学 生 与 文 本 之 间 的 交 流 ,从 而 达 到 学 生 与 文 真正成效。 三、 引 导 学 生 在情 境创 设 中 进行 角 色 新课程从 以人为本 、 回归生活 、 注 重
使学 生如 临其境 , 如见 其人 , 如 闻其 声 , 加强感知 , 突 出体 验 。使 学 生 置 身 于 文 本 中的 场 景 ,教 师 是 导 演 , 而 学 生 充 当 演 员, 这 就使得学 生在心理 上放松 了, 学 生
低 年 级 教 学 中尤 为 突 出 。 因 此 , 教 师 在 教 人 物 对 话 , 与 文 字 对 话 。 把 自己关 注 到 的
为主的 , 学 生的认 知能 力是直接与感性经 寻找投射 “ 爱” 的细节 , 感 受传递 “ 爱” 的故 体 验 事, 品读 表现 “ 爱” 的文字 , 体悟淡 如茉莉 的“ 爱” 的情怀 , 品词析句 , 与作者对话 , 与 发展 的教 育理念 出发 ,大 大丰富 了情境 的内涵 , 并对情境 创设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 情境创设 因此成 为了新课程课 堂教 学改 革的一个 热门话题 。创设教 学情境 是课 堂生活化 的基本途 径。 创设教学情 境是
精神 ,结合汉语 的文化特 性和语 文课程 生 与文 本 心 心 相 印的 认 同 , 是 一种 生活 阅 的特点 而提 出的符合语 文学 习规 律的一 历 的接轨 、 知识的融合、 情感的共鸣。“ 语
种学 习方式。 “ 语文课 程标准 ” 对 阅 读 教 文 课程标准 ” 提倡 “ 尊 重学生 在学 习过程 学反 复提 出“ 体验性学 习 ” 的 要 求 。 明 确 中 的独 特 体 验 ” , 所 以, 我 们 在 阅读 教学 中 指出 “ 尊 重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独 特 体 应 该 注 重 阅读 的体 验 过 程 , 搭建 学 生 与 文 验” 、 “ 要珍视 学生独特 的感受 ” 、 “ 体 验 和 本刘话 的桥梁 , 为提 高学生在 文本 阅读 中 理解 ” 、 “ 对 学 生 独 特 的 感 受 和 体 验 应 加 以鼓励 ” 。可 见 , “ 注 重体验 ” 不 仅 是 阅 读 教学 的“ 特 点” 、 阅读教 学的 “ 目标 ” , 更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实施 方 法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初探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新课标中就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由此可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使体验更有效呢?一、创设情境,诱发体验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摒弃了传统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以真切的情意,去感召学生;以深刻的内涵和蕴意去启迪学生,变抽象的语言教学为妙趣横生的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艾滋病小斗士》中有一句话:“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文中患艾滋病却不断抗争的男孩)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理解新词“轩然大波”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字典的解释直接告诉学生,该词语的意思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是短暂一现,不能真正理解,更谈不上运用。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与学生进行交流:一个艾滋病患者要入学,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你们会议论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个孩子的确可怜,但不要到我的班级里来,否则我们班家长肯定会有意见的,我可承担不起啊!”有的学生说:“是啊是啊,我也这么想,如果到了我身边,我家里人肯定不同意我来上班的。
”那么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呢?你会说些什么?我接着与学生对话。
有的学生说:“那不行,我家就养了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如果感染了我可怎么办呀!”还有学生说:“这可不行,恩科西的确值得同情,我可以捐助一些,但到学校来了,万一让我们的孩子感染了怎么办?学校可要负责的。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的时候,新课程改革也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呼唤着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材料形象生动。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1、“体验”是一种新时代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成为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由此可见,“体验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亲自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经历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体验,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让这一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发展过程趋于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2、“体验”是一条提升文本价值的必由之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世界的交往之中,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

计一些 现场采访 ,让学 生如临其境 ,深深体 今年 的这个 夏天蝈蝈们将会怎么做呢 ? ”
验 到文 中蕴 含的思想感 情。另外 ,老师还可
掘渠道 ,营造浓 厚 的 “ 人 文”学 习氛 围 ,让
3 .“ 比” 中想象 如教学 《 装满昆虫的衣 孩子们在潜移默化 中受到熏 陶。( 3) 搭建 “ 内
先 生的生 活教育理 论告诉我们 , “ 社会 即教 线 ,即眼睛的视 线 ;一条是 心理视 线 ,l l 1 ] , b 的角色形象 ,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 ,
育 ,生活 即教育” ,教 育就是生 活 的改造 ,
提倡 “ 教学做合 一”。
一
灵 的视 线。让学 生一边声 情并茂地 朗读 ,一 不 仅唤起他们 的新异感 、好奇心 ,使 他们激 边展开 联想和想 象 ,在 头脑 中 “ 放 电影 ”, 让朗读 的过程成 为既是对语 言 的品味过程 , 动不已,而且能产生 巨大 的角色效应 。… ‘ 由 于角色 的转换 ,因新异感 激起热烈 的情绪 ,
积极创设学 习情境 ,引导学生边朗读边 想象 , 验 ,提高学 习质量 。例如学完 《 蚂蚁 和蝈蝈 》 本特 点。”我们使 用的苏教 版小语教 材富有 为 了突破教 学的重难点 。老师还可 以精心设 后 ,教师 随即抛 出 “ 炎热 的夏天 又悄然而 至 , 浓厚 的人文气 息。在教学 时 ,教师应 积极开
那么 ,如何 在小学语 文教学 中实施体 验 品 以生命 。”( 侏 作仁谈 朗读 》 ) 因此 ,我们 李 吉林老师 的情境教学 理论告诉 我们 :孩子
也 喜欢看别 人表演 。那 富有情趣 性 学 习,使 体验更 有效 呢 ? 亲历 亲为 陶行 知 要教会 学生用两 条视线读 书 :一条 是生理视 喜 欢表演 ,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不断实践,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转变:①要从关注教学内容向关注教学方法转变;②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揣摩思想倾向。
因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师的要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何谓体验性学习?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理解与运用语言,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历程。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使体验更有效呢?1 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儿童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生活经验少,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处于似懂非懂之间,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不容逾越的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到类似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品味,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更鲜活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如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叫《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有一小节:“苍耳妈妈更有办法,她给孩子披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有动物从这里走过,就被他的皮毛带到田野山洼。
”对这段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先拿出一些苍耳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触摸,然后提问:“苍耳宝宝是什么样的?”“尖尖的,硬硬的!”“它摸起来很扎手。
”“它披着带刺的铠甲!”“谁愿意让你的小动物从苍耳宝宝的身边走过?”学生纷纷举手,然后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皮毛玩具从一堆苍耳种子的旁边擦过,一颗颗苍耳种子被皮毛玩具带走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不住的赞扬“苍耳妈妈真有办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实行体验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实行体验性学习摘要:语文新课标》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教学探索一、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儿童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生活经验少,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处于似懂非懂之间,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不容逾越的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到类似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品味,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更鲜活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如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叫《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有一小节:“苍耳妈妈更有办法,她给孩子披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有动物从这里走过,就被他的皮毛带到田野山洼。
”对这段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先拿出一些苍耳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触摸,然后提问:“苍耳宝宝是什么样的?”“尖尖的,硬硬的!”“它摸起来很扎手。
”“它披着带刺的铠甲!”“谁愿意让你的小动物从苍耳宝宝的身边走过?”学生纷纷举手,然后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皮毛玩具从一堆苍耳种子的旁边擦过,一颗颗苍耳种子被皮毛玩具带走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不住的赞扬“苍耳妈妈真有办法。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
”课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感动。
这节课教者借助一个模拟情境,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神奇有趣的大自然,在体验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再如,讲《山行》可以叫学生采来黄叶、红叶,创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象,以见“风霜”之力;讲《捞铁牛》可让学生亲自做一下浮力实验,体验怀丙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二、激发学生情感,引发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探析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体验的必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教学探索
《语文新课标》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一、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
儿童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生活经验少,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处于似懂非懂之间,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不容逾越的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到类似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品味,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更鲜活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如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叫《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有一小节:“苍耳妈妈更有办法,她给孩子披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有动物从这里走过,就被他的皮毛带到田野山洼。
”对这段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先拿出一些苍耳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触摸,然后提问:“苍耳宝宝是什么样的?”“尖尖的,硬硬的!”“它摸起来很扎手。
”
“它披着带刺的铠甲!”“谁愿意让你的小动物从苍耳宝宝的身边走过?”
学生纷纷举手,然后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皮毛玩具从一堆苍耳种子的旁边擦过,一颗颗苍耳种子被皮毛玩具带走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不住的赞扬“苍耳妈妈真有办法。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
”课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感动。
这节课教者借助一个模拟情境,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神奇有趣的大自然,在体验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再如,讲《山行》可以叫学生采来黄叶、红叶,创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象,以见“风霜”之力;讲《捞铁牛》可让学生亲自做一下浮力实验,体验怀丙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二、激发学生情感,引发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语文教学并不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简单灌输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现实生活,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解读文本。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使这外部引起的“触感”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
三、加强朗读感悟,深化体验
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厚积薄发,使课文中人物所说的话就像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一样,把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朗读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让学生入境入情。
1、含情美读,倾泄情感。
美读包括默念、诵读、朗读、朗诵、吟诵、咏唱等读书方法,只要能很好地体现出作品的语体风格、能很好地传情达意的读皆可称为美读。
提倡美读,就是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情凋、韵味、意趣,让学生在读中,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醉情痴。
实际上,这就是在多种感官配合协调下进行着体验。
2、角色朗读,转化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采用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读悟课文的时候注意与人物作者进行换位体验,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共享他人的快乐,分担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与自己的心中,印发情感转化。
3、表演朗读,体会情感。
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以此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
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像表演,还可以是根据一个片断或一个教学点的即时表演。
表演朗读符合学生
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
学生走进了文本,创造性地活化了文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深化了情感。
4、想像体验,领会情感。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理解的过程,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原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都需要丰富的想像。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想像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像,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悟对。
四、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
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感情朗读。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炎热的夏天,你走在街上,口渴得很。
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很想喝水—焦急)当你看到冷饮店里摆着矿泉水,你心里怎么想?(有水解渴了—惊喜)可你一摸口袋,没带钱,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不知怎么办好—犯愁)突然你发现邻居王阿姨也来买东西,你会怎么想?(我有办法了,借钱买—兴奋)当你喝到水后,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心满意足—舒畅)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教师说:“你们刚才所体验到的就是找水喝的心理变化过程。
现在你就是那只乌鸦,请你读书,体验一下乌鸦找水喝的心理过程,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学生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
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得感情饱满,抑扬顿挫。
再如讲《落花生》一课,让学生联想自己所佩服的人有哪些品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学生回忆在新闻中看到的美伊战争中伊拉克难民流离失所的惨景,体会失去父亲的雷利对和平的渴望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国市西城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