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地质填图规范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1:10000地质填图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1:10000地质填图报告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查人:单位行政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时间: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工作范围、地理、自然经济及交通 (1)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4)第四节项目工作概况 (5)第二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6)第一节工作方法的选择 (6)第二节质量评述 (6)第三章区域地质特征 (7)第一节大地构造位置 (7)第二节地层 (8)第三节侵入岩 (8)第三节构造 (9)第四节区域矿产 (9)第四章测区地质 (9)第一节地层 (9)第二节侵入岩 (12)第三节构造 (14)第五章蚀变及矿化特征 (19)第一节基本情况 (19)第二节蚀变带及蚀变岩石特征 (19)第三节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21)第四节控矿因素 (22)第五节找矿标志 (22)第六章结束语 (22)第一节主要地质成果 (22)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23)第三节下一步工作意见 (23)第一章绪言第一节目的任务受赤峰恒久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大队对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开展1∶10000地质填图工作。

目的是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分布特征,大致查明区内构造蚀变带及矿化带(体)的分布特征,初步了解矿化的控制因素,为公司长远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第二节工作范围、地理、自然经济及交通1、工作范围工作区位于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南4公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所辖。

探矿登记范围坐标拐点如表1-1,地理位置见图1-1:表1-1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范围及拐点坐标图1-1 探矿权区地理位置图2、自然地理及经济地形地貌:本区属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中低山区,海拔标高1050~1377米之间,山系呈北东向展布,阳坡山势陡峻、植被很少,阴坡植被覆盖、残坡积层较厚(照片1-1)。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川冶勘函[2003]160号)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

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1求》;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

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

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2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

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293?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

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

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目的任务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

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

矿区地形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

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勘探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及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1∶500~1∶10000之间。

二、填图准备工作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和认真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初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了解矿区地质调查史和矿床开发史,前人工作成果及结论、建议等。

2、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果,编制必要的综合图件,提出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

3、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及基岩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4、编写设计。

三、实测地质剖面1、总体要求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

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

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岩相建造、沉积特点等,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

要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以作为工作区(或矿区)统一分层对比的依据。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2) 对区域性的主要构造带和地质体,必须要有足够 的地质路线控制,其路线控制程度,应以能较准确地 圈定出地质构造形态为原则。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一比一万填图细则

一比一万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b、地层描述;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d、构造e、详细描述矿产f、新的见解(3)存在的问题(二)、工作质量1、记录(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3、实地控制程度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4、采样(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5、室内资料整理(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二、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5、地质体的描述、大者直接上图、小的重要地质体放大特别注明;6、记录格式和内容。

1/万一1/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

1/万一1/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
第二节准备工作
在地质勘探工作开始之前,应对工作地区的地质剖面进行详细研究,采集标准标本,据以确定岩石命名、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统一图式、图例。制定工作细则,保证各项地质编录按统一规定进行。为此,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资料搜集与综合研究
搜集的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地质矿产及物化探等资料(包括各种有关报告、图件、原始编录及群众报矿资料等)。
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
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
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埋,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
4.同左4、5。
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做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
4、大于5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大于20
1、大于0.5
2、大于2
3、大于1
4、大于10
1、大于5
2、大于40
3、大于10
4、大于20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大于40
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
1、矿体5—10
2、一般地质体10—20
1、2.5—5
2、5—10
1、1—2
2、2—4
4、地质界线的允许误差系指人工露头或自然露头地质界线的实际位置与测图位移的允许误差而言。
5、近矿围岩蚀变带,矿化带和矿体必需有足够精度的地质点或槽探控制,其厚度在图上表示不出时,应扩大或用符号表示。
6、根据测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已知的地质成矿条件及矿化分布特点等布置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万地质填图规范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川冶勘函[2003]160号)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

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1求》;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

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

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2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

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293?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5 地质剖面测量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5.2 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根据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确定。

一般情况下,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为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的10,20 倍;实测勘查线剖面为矿区填图比例尺的1,2倍。

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可根据勘查矿种的实际情况,参照下表在设计中确定: 表1 实测地质剖面比例尺5.3 精度要求剖面图分层精度根据剖面比例尺大小确定。

凡在剖面图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

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其厚度达不到图上1mm规模,也应放大为41mm表示,并在文字记录中说明。

6 地质观测研究程度不同地质背景,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中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见表2。

? ?294表2 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表?295?篇二:地质填图方法要求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沉积岩区? 2、侵入岩区、? 3、火山岩区? 4、变质岩区? 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5? 六、前人资料利用? 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

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尺。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6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

目前有二个规范:?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1:5万矿调? 战略性远景调查: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在600km-800km。

路线间距原则上5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

? 黑龙江省1:5万矿调: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7度在400—600km,原则上基岩+残积点数不应低于总点数的30%。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预查规范:? 5.2.1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 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250 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250 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250 000区调工作。

?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50 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50 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50 000区调工作。

?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是否已经完成区调工作都要精心组织落实,一般情况下部署一批能全面控制区内区域地质条件的剖面,进行踏勘工作,踏勘时应进行详细的路线观察编录,并绘制路线剖面图,对重要地质体布置专题路线观察。

? 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工作,实地了解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8(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普查规范:? 4.2.1普查阶段一般应填制1:50 000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测区范围小、找矿前景大时可填制1:25 000地质图。

对矿化明显的局部地段,为满足施工工程、控制矿体(点)、估算矿产资源数量的要求,可填制1:10 000,1:2 000地质简图。

?4.3.2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地质图比例尺,无相应地形图时可使用简测地形图。

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已有的不能满足普查工作要求的地质图,可据普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或搜集资料进行修编。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本次黑龙江省矿产勘查招投标项目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填图(1:5万地质填图、煤田地质填图、1:2万矿区地质填图 )? 本次矿产勘查: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

已进行过1:5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9进行。

? GPS(所有地质观察点都应该有航迹控制,要有航迹监控图,并保留电子档原始航迹资料)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1:5万地质填图? 目的任务:是初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等特征,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提高工作区地质研究程度,为物化探异常解释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 基本要求: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

已进行过1:5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遥感解译和航磁测量成果,编制相应解译图件,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地质填图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覆盖层、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分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10? 工作方法:参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91)、《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执行,遥感地质解译参照《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执行。

岩石分类与命名按照GB/T 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1999)、GB/T 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1999)、GB/T 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1999)执行。

? 实测地质剖面:对重要的与矿化有关的地质体、物化探异常地带,应至少有1-2条地质剖面控制。

剖面应垂直于主要含矿地质体或构造线的走向,或尽可能通过物化探异常中心和基岩露头,剖面比例尺可根据地质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可选择1:2000—1:10000。

? 观测路线与地质点的布置:要在充分收集研究工作区已有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分别不同的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精心布置。

露头良好区,以穿越路线为主并辅以追索路线,必要时可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办法填图;露头不好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稀疏路线,并结合露头的追索观察。

路线间距原则上为600,1000米,点距一般为400,600米。

在主要构造部位、与矿化有关的重要地质11体、物化探异常地带,路线间距及点距应适当加密。

每100平方千米地质观察路线长度不少于100,150千米,原则上基岩,残积点数不应低于总点数的30%。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煤田地质填图? 目的任务:通过对自然露头和人工地质点等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对地层层序、岩石构造、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表地质规律进行研究,为煤炭地质勘查提供基础地面地质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