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ppt课件

生理学ppt课件
肌肉收缩与舒张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运动,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03 生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01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控制物质进出,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器
02
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分别负责能量代
谢、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细胞内物质运输等功能。
细胞核
03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生长、发育和代谢。
生理学ppt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人体系统与器官 • 生理学基础知识 • 生理学实验与观察 • 生理学应用与案例分析 • 生理学发展与展望
01 生理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器 官、组织、细胞等正常功能活动 规律的学科。
分类
生理学可分为动物生理学、植物 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 展,生理学将在精准医疗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为个体化治疗和预 防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生理学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 生理学将更加受到重视,为科学 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的兴起将促进生理学 与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 ,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数据和 理论支持。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血管疾病 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脑血管 事件。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负责感知、控制 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
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是通过神经元之 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的过程,控制着人体的各 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 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单纯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一浓)度被动 侧经过细胞膜向低浓度转侧运净——扩 移动的过程,称单纯扩散散。 体内肯定单纯扩散的物质是O2 和CO2。特点:膜无阻碍;顺 浓度梯度。
水溶性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在细
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一度)梯被动 度或顺电化学梯度跨膜转移运动—的—扩 过程称易化扩散。浓度散梯度和
附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
(一)被动转运——扩散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高浓度 其侧特或点是高:①电顺化溶学度侧梯经度过或细顺胞电膜化向学 梯 低度 浓;度侧或低电化学侧移动的 ② 过膜程本,身称不 扩额 散外 ,耗 也能 称; 被动转运 。
四、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control 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进行某一活 动的同时,经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 出发出“前馈”信号,使受控部分在接受
控制部分指令进行活动时,又及时地受到前 馈信号的调控,从而活动更加准确。 如:条件反射。
快捷前馈信号
比较
装置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前馈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N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特点: 1.是开环系统(open loop system) 2.单向控制:仅由控制部分发出指令, 控制受控部分活动 3.此方式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少见,仅 在体内反馈调节受抑制时发生。如: 应激情况下,减压反射被抑制→应激 刺激引起交感系统(+)→BP↑,HR↑
第二节 生理学的三个学习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器官和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目录•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01绪论定义任务古代生理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一些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经验性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

17-19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随后,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至今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生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了关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知识和理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0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方式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03020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心肌的收缩特点: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钙离子依赖性强平滑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与肌浆网钙离子释放03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比重、粘滞性、渗透压等,这些特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输血原则04循环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 2 3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血管生理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流阻力与血压的维持微循环与物质交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05呼吸生理肺通气原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01肺通气动力02肺通气阻力03气体交换与运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个过程,前者是指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标准版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标准版

生物体的适应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习惯、遗传变异等 。
2024/1/28
适应性的实现需要生物体具备感知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以及遗传变异等机制 。
10
生殖与发育
生殖是指生物体产生 与自己相似的新个体 的过程,是生命延续
的基本手段。
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 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其中有性生殖是生物 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
式。
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受 精卵开始,经过一系 列生长、分化和形态 变化,最终成为成熟
个体的过程。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受 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 共同影响,具有高度 的程序性和可塑性。
2024/1/28
11
03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4/1/28
12
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
01 细胞外液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为细胞提供营养 物质和氧气,同时带走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
感等。
03
生理学与医学的交叉研究
如生理学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的交叉融合,共同揭示疾病的生理机
制和治疗方法。
24
生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生理学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生理学原理和技术为精准医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理学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模拟和解析生命过程。
各调节方式相互协调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在机 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中相互协调、相互 配合,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20
05
生理学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2024/1/28
21
古代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探索
古代哲学与医学对生命现象的解释
如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古希腊的四体液说等。

生理学的概述ppt课件

生理学的概述ppt课件

反射弧的组成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体液调节
1、定义: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分类: 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3、体液调节的特点: 反应速度较慢、作用广泛、持久。
1.概念 : 由神经系统的对生理功能所进行 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作用精确、时 间短暂。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反射和反射弧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
(占体 重60%)
细胞内液,约占2/3 细胞外液,约占1/3
*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存的体内
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三)自身调节
1、定义: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 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刺 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2、自身调节特点: 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2、反馈的类型及生理意义
①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控制信号作用相反的 反馈,称为负反馈。 生理意义:维持体内生理功能的恒定。

生理学PPT课件

生理学PPT课件
细胞、分子水平
人体最基本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
13
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
器官、系统水平
的生理活动功能, 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
素的影响。
肺的的通气换气功能
呼吸运动的频率强弱等 的影响因素等
14
整体水平
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 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 器官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协调的规律。
•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
最小刺激强度
• 刺激以阈值为界分为:
阈上刺激
阈刺激
阈下刺激
25
膝反射 26
• 思考题:
阈上刺激、阈刺激、阈下刺激 能够引起机体发生反应 的刺激有哪些?
27
• 结论:
组织的兴奋性高低与阈值大小呈反比 所以,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28
Physiology
生理学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世界上最宝贵 东西的是什么?
2
好事业
好岁数
我们的愿望
好身体
好家庭
追求高活的生着活品质
好钱包
好名声
好心情
好……
3
一、生理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
及规律的科学
▪ 生命活动又叫功能活动
▪ 生命活动:呼吸 、循环、消化、泌尿、躯
能被 机体或细胞 感受到的环境变化
• 性质各有不同:
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 社会心理性刺激
19
针 针
20
• 2、反应(reaction)
机体或细胞 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四)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1 、合成代谢 2、分解代谢
二、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刺激与反应
能为机体感受的环境变化叫做刺激(stimulus)。 ①物理性刺激
刺激按其性质分为: ②化学性刺激 ③生物刺激 ④社会心理因素刺激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 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 ,由五个部分组成。 必备条件: 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分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形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先天性,种族性 后天性,个体性
反射中枢 低位各级中枢 大脑皮质
反射弧 简单,固定
①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②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场所
稳态 ( homeostasis ):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意义:
稳态使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维持正常,使其 功能得以实现。“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 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及失稳态。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 反射(reflex)
复杂,易变
数量
有限
无限
意义
使机体更好的 使机体能够生存 生存,有预见性,
适应性,灵活性
二、体液调节
激素经血液循环到 达靶细胞进行调节 (主要方式)
细胞产生的物质经 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进行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三种调节方式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特点 短,准,快
意义 机体最重要
的调节方式
长,广,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造血部位的迁移
2.过程: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发生过程一般可 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可辨认的前体细胞三个阶段。
血细胞发生过程示意图
3.造血微环境
造血过程以及各级血细胞在造血组织生存的环 境称为造血微环境。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 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调节因子,以及 进入造血组织的神经和血管。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可 导致机体造血功能异常。
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 8. 掌握ABO血型的分型、抗原与抗体和血型鉴定,了解
ABO血型的遗传与分布。 ❖ 9. 了解Rh血型的分型、特点和临床意义。 ❖ 10. 掌握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浆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
(一) 血细胞blood
cells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数量最多,占99%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血小板platelet 最少
血细胞的组成
血(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 概 念:血(红)细胞在
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
%,女性为37%~48%,新 生儿 约55% 。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 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 比容↓。
血细胞比容示意图
(二)血浆blood plasma
含水约91%~92%,含溶质约8%~9%。溶质中 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1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
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G):约20~30g/L,
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
主要功能:①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②协助运输 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③参与生理止血过 程;④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 的大小无关。
渗透作用示意图
分类: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正常成孰血细胞类型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男性(4.5~5.5)×1012/L;
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
Hb:110~150g/L
新生儿:6.0 ~ 7.0×1012/L;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本章要求
❖ 1. 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渗透压的概念、正常值和 意义。
❖ 2. 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的功能。 ❖ 3. 了解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和过程。 ❖ 4. 掌握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理特性、生成与调节。 ❖ 5. 熟悉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 6. 掌握生理性止血的概念与过程。 ❖ 7. 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特点;了解生理性抗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2.电解质
主要为无机盐:阳离子主要为Na+及少量的Ca2+、 Mg2+等,阴离子主要为Cl-及少量的HCO3–、HPO42– 等。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 4.其它
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 及少量气体等。
二、血量blood volume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 渗溶液。 如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
1.运输 2.维持内环境稳态 3.防御 4.营养 5.参与生理性止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hemopoiesis)过程
1.部位
胚胎早期:卵黄囊; 胚胎第二个月开始: 肝、脾造血; 胚胎发育到第四个月 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并逐 渐增强; 婴儿出生后:主要依靠 骨髓造血。
❖ 中等失血即一次失血约1 000ml,达全身血量的20%, 人体功能则难以通过代偿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输血、输 液等处理。
❖ 大失血即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进 行抢救,就可危及生命。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1.颜色: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 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血液总量 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
临床应用:
❖ 成人一次失血在500ml以下,即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 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及储存血量的动员等机体的代偿作 用,血量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 少量失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正常人一次献血200~ 300ml,对其身体并不会带来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