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

合集下载

红外激光波长

红外激光波长

红外激光波长1. 简介红外激光波长是指红外激光的波长范围。

红外激光是一种具有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其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激光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通信、遥感、医学和工业等。

2. 红外光谱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或波长,可以将电磁辐射分为不同的区域。

可见光位于电磁辐射谱的中间部分,而红外光则位于可见光之后。

根据红外光的频率或波长,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

•近红外:波长范围从700到2500纳米(nm)。

•中红外:波长范围从2500到8000 nm。

•远红外:波长范围从8000到1毫米(mm)。

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中红外和近红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常常被用于红外激光技术中。

3. 红外激光的应用红外激光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领域中的一些示例:3.1 通信红外激光在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红外波长能够穿透大气层并且不受可见光干扰,因此红外激光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和遥控设备。

例如,红外遥控器使用红外激光来传输信号,控制电视、空调等家电设备。

3.2 遥感红外激光在遥感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地球上的物体会辐射出不同波长的热辐射,利用红外激光可以检测和测量这些热辐射,从而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这对于农业、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3 医学在医学领域,红外激光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近红外区域,红外激光可以用于脑部成像,帮助医生了解脑血流和氧合水平。

此外,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激光手术、皮肤治疗等方面。

3.4 工业红外激光在工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红外激光可以用于材料加工,如切割、焊接和打孔等。

此外,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测量和检测应用,如红外热像仪用于测量温度分布和热辐射。

4. 红外激光波长选择在选择红外激光波长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设计。

不同的波长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优劣势。

近红外波长通常被选择用于通信和遥感应用。

近红外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和较好的大气透过性,在大气中传输损耗较小。

激光治疗波长

激光治疗波长

激光治疗波长
激光治疗波长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应用领域而有所差异。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激光治疗波长及其应用:
1. 红光激光治疗波长:通常在635纳米至690纳米之间。

可用于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提高组织的代谢和循环,减少炎症反应,并具有镇痛和抗菌作用。

常见应用包括皮肤治疗、伤口康复和激光针灸等。

2. 近红外激光治疗波长:通常在8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

具有深透性,可用于刺激细胞能量生产、增强肌肉恢复和修复,并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常用于运动损伤康复、慢性疼痛管理和脑部疾病治疗等。

3. 绿光激光治疗波长:通常在520纳米至550纳米之间。

可用于祛斑、淡化色素和痤疮治疗,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4. 蓝光激光治疗波长:通常在400纳米至450纳米之间。

常用于治疗痤疮和皮肤炎症,具有杀菌和消炎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激光治疗波长可能因不同的设备和治疗方案而有所不同,建议在接受激光治疗之前咨询专业医生或技术人员。

人体皮肤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

人体皮肤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

人体皮肤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
人体皮肤对不同波长的激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不同波长的激光会与皮肤中的
不同组织和色素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吸收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讨论常见的激光波长和其在皮肤中的吸收情况:
1. 红外激光(波长大于700纳米):红外激光能够较深地穿透皮肤表面,被水分和血液较好地吸收。

这种激光波长常用于医疗领域,如血管病变治疗和激光脱毛。

2. 近红外激光(波长约700-1000纳米):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吸收相对较低,
能够穿透较深的组织,如肌肉和骨骼。

近红外激光在医疗和美容领域中常用于
深层组织治疗、疼痛管理和肌肉康复。

3. 可见光激光(波长约400-700纳米):可见光激光主要被皮肤中的色素吸收,如黑色素(黑色素细胞)和血红蛋白(血液中的红细胞)。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激光对不同色素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可用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血管病变和色
素沉着等问题。

除了激光的波长,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皮肤对激光的吸收情况,例如激光的功率、脉冲宽度和照射时间等。

此外,不同人的皮肤类型和色素含量也会导致吸收特
性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在接受任何激光治疗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注意
事项。

激光四大特性

激光四大特性

激光的四大特性
实验证明,激光器所发射的光是一种偏振光, 偏振光在前进中周围带有电磁场力,研究得出 偏振光能够重新排列液晶分子,而细胞膜类似 于液晶分子,所以激光照射时能使细胞分子按 偏振光的电场力方向重新排列,使细胞膜表面 不正常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带电性能,从 而使血粘度,血小板变化等)。但是它的振动 只发生在一个平面内(共振),且方向固定。 例如:激光照水不发生折射;偏振镜可以防反 光。
相干性
激光的四大特性
激光束的发散角非常小,几乎是一 条直线,能量集中,可以很强的穿透皮 肤、肌肉、血管壁照射血液。而普通光 是向四面八方扩散的,无法说清它的发 散方向。 例如:医学上用激光针灸;晚上在一间 漆黑的房子里打开一盏灯和打开一束激 光的区别激光器所发射的光是一种偏振光偏振光在前进中周围带有电磁场力研究得出偏振光能够重新排列液晶分子而细胞膜类似于液晶分子所以激光照射时能使细胞分子按偏振光的电场力方向重新排列使细胞膜表面不正常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带电性能从而使血粘度血小板变化等
主讲:
激光的四大特性
激 光
四大特性
单色性
偏振性
干涉性
方向性
激光的四大特性
单色性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而光总有一定 的频率宽度(波长范围),频率宽度越小,则此光的单色性 越好。普通光源发射的光波,它的谱线宽度比较大,有一定 的频率范围,这频率范围内的所有频率,都可以在它所发射 的光波中找到,也就是说颜色很杂很多,无法准确判断其颜 色。如普通光源中单色性最好的氪灯,它的谱线宽度已达 4.7×10-3-纳米。但是,经过光学谐振腔(激光器)的原理 选择后,只有那些满足谐振腔共振条件而又落在工作物质的 谱线宽度内的频率光才能形成激光输出,不满足共振条件的 频率,都在谐振腔内干涉相消了。可见,经过谐振腔选择后, 发射出来的光波的频率宽度即波长分布范围非常窄,一般激 光谱线宽度仅为10-9纳米,是氪灯的五万分之一。所以,激 光的颜色极纯,单色性很好。 益健堂激光选择红色光的原因:单红色激光能被血红细胞所 强烈的吸收,对人体 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光纤通信中用激光传播来减少光信号的损耗,所有通 信光缆的信号很好。

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

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

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蓝绿激光:穿透深度最浅,作用与视网膜内层和外层,主要被RPE吸收,如氩激光。

绿色激光:组织穿透力比蓝光强,被血红蛋白和RPE吸收,57%被RPE吸收,47%被脉络膜吸收。

黄激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弥散很少,穿透力强,黄色激光被RPE层和脉络膜内层的吸收各占50%。

红光和红外激光:穿透力最强,主要作用于脉络膜中、外层的激光。

红色激光随波长的增加被脉络膜的吸收逐渐增加。

不同组织的吸光波长1.激光波长从400~950nm在眼内的穿透性可以达到95%。

RPE和脉络膜在波长450~630nm是吸收率可以达到70%。

随着波长的增加,吸收率很快下降,因而氩激光(蓝绿)激光和532激光是眼内最常使用的激光光谱。

2.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特性:在波长400~600nm(蓝到黄的部分),血红蛋白有较高的吸收率,而600nm以上(红和接近红外)的波长很受被血红蛋白吸收,所以有视网膜下出血时可选用600nm(红)以上的激光。

3.叶黄素的吸收特性:叶黄素是锥体细胞的感光色素,对480nm一下的波长有较高的吸收峰,容易造成叶黄素的破坏,为了避免损伤,用绿色以上的波长对视锥细胞较安全,其中810激光对其损伤最小。

眼科激光的分类眼科激光分气体、液体和固体激光三大类,其中气体激光又分分子(CO2分子)、原子(氦氖原子)和离子(氩离子及氪离子)激光三种。

液体激光有染料激光。

固体激光有红宝石激光,Nd:YAG激光,半导体激光。

应用途径有眼内和眼外2种途径。

眼内激光是在玻璃体手术时眼内使用。

眼外激光使用途径有2种,一种为经过瞳孔的,另一种是经巩膜的。

眼底光凝治疗的原理眼底病进行光凝治疗的原理是:激光被眼底之色素吸收后产生热能。

热能使它作用的组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眼底吸收激光的物质主要为黑色素,其次为叶黄素的血红蛋白。

眼底含有黑色素的组织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

这些色素和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曲线是激光光凝的依据。

激光的分类和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激光的分类和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激光的分类和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能量聚焦、单色性和高亮度的光源。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激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通信、医疗、制造、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激光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激光技术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布局和内容安排进行介绍和概述。

在激光的分类和特点的讨论中,我们首先会介绍激光的分类,包括按波长、按输出方式等分类方法,然后讨论不同类型激光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展示激光在医疗、通信、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说明激光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激光技术的重要性和展望未来激光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激光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文章的结构设计,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激光技术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对激光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激光进行分类和介绍其特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激光技术。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激光进行分类和对其特点进行详细解释,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激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激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展示其在科学研究、医学、工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对激光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激光技术对各行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增进对激光技术的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正文2.1 激光的分类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高能量密度和直线传输特性的光源。

根据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射特性,可以将激光分为不同的类型。

主要的激光分类包括:1.气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是最早被发明的激光器之一,通常使用激活气体(如氦氖、氩氖等)在电场或光场的作用下发射激光。

气体激光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波长可调性,广泛应用于医疗、材料加工等领域。

2.固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利用稀土元素(如Nd:YAG、Nd:YVO4等)或其他固体材料(如晶体、玻璃等)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光泵浦激发发射激光。

各功率激光的特点

各功率激光的特点

常见激光技术总结目前常见的激光器按工作介质分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5大类,近来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

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脉冲方式输出已获得较大的峰值功率。

单脉冲激光指的是几分钟才输出一个脉冲的激光,重频激光指的是每分钟输出几次到每秒输出数百次甚至更高的激光。

一、气体激光器1.He-Ne激光器:典型的惰性气体原子激光器,输出连续光,谱线有632.8nm(最常用),1015nm,3390nm,近来又向短波延伸。

这种激光器输出地功率最大能达到1W,但光束质量很好,主要用于精密测量,检测,准直,导向,水中照明,信息处理,医疗及光学研究等方面。

2.Ar离子激光器:典型的惰性气体离子激光器,是利用气体放电试管内氩原子电离并激发,在离子激发态能级间实现粒子数反转而产生激光。

它发射的激光谱线在可见光和紫外区域,在可见光区它是输出连续功率最高的器件,商品化的最高也达30-50W。

它的能量转换率最高可达0.6%,频率稳定度在3E-11,寿命超过1000h,光谱在蓝绿波段(488/514.5),功率大,主要用于拉曼光谱、泵浦染料激光、全息、非线性光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医疗诊断、打印分色、计量测定材料加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

3.CO2激光器:波长为9~12um(典型波长10.6um)的CO2激光器因其效率高,光束质量好,功率范围大(几瓦之几万瓦),既能连续又能脉冲等多优点成为气体激光器中最重要的,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激光器。

主要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检测国防等方面。

常用形式有:封离型纵向电激励二氧化碳激光器、TEA二氧化碳激光器、轴快流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横流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

4.N2分子激光器:气体激光器,输出紫外光,峰值功率可达数十兆瓦,脉宽小于10ns,重复频率为数十至数千赫,作可调谐燃料激光器的泵浦源,也可用于荧光分析,检测污染等方面。

5.准分子激光器:以准分子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气体激光器件。

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

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

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引言:激光技术在现代科学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激光的属性取决于其波长和衰减系数。

不同波段的激光在不同环境中的衰减程度不同。

本文将探讨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以及与其相关的原因和应用。

第一部分:什么是衰减系数?衰减系数是衡量激光在光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的一个指标。

衰减系数衡量了光在通过介质时的衰减速率。

它与波长、材料特性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有时也称为光吸收系数或光衰减系数。

衰减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和模型来确定。

第二部分: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不同波段的激光在穿过空气、水、玻璃等介质时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衰减。

以下是几个常见波段的激光的衰减系数:1. 红外激光:红外激光在太空和大气中的衰减系数相对较小。

这使得红外激光在远距离通信、激光雷达以及航天和军事应用中有着潜在的优势。

2. 可见光激光:可见光激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波长范围,其衰减系数通常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

在空气中,蓝色光的衰减系数相对较大,这也是为什么蓝天看起来比红色或绿色的天空更暗的原因之一。

3. 紫外激光:紫外激光的衰减系数较大,特别是在玻璃和水中。

这使得紫外激光在荧光光谱分析、光刻技术和材料加工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部分:衰减系数的影响因素衰减系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材料特性:介质的吸收率和散射率会影响激光的传播。

不同材料对不同波段的激光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改变了衰减系数。

2. 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导致衰减系数的差异。

3.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激光的衰减系数。

例如,激光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会被水分吸收,从而导致衰减。

第四部分:应用和意义了解不同波段激光的衰减系数对于激光技术的应用和设备设计至关重要。

1. 光通信:衰减系数的了解可以帮助确定激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和质量。

2. 激光雷达:不同波段的激光在雷达系统中的衰减系数决定了其有效探测范围和分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波长激光的特性蓝绿激光:穿透深度最浅,作用与视网膜内层和外层,主要被RPE吸收,如氩激光。

绿色激光:组织穿透力比蓝光强,被血红蛋白和RPE吸收,57%被RPE吸收,47%被脉络膜吸收。

黄激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弥散很少,穿透力强,黄色激光被RPE层和脉络膜内层的吸收各占50%。

红光和红外激光:穿透力最强,主要作用于脉络膜中、外层的激光。

红色激光随波长的增加被脉络膜的吸收逐渐增加。

不同组织的吸光波长1.激光波长从400~950nm在眼内的穿透性可以达到95%。

RPE和脉络膜在波长450~630nm是吸收率可以达到70%。

随着波长的增加,吸收率很快下降,因而氩激光(蓝绿)激光和532激光是眼内最常使用的激光光谱。

2.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特性:在波长400~600nm(蓝到黄的部分),血红蛋白有较高的吸收率,而600nm以上(红和接近红外)的波长很受被血红蛋白吸收,所以有视网膜下出血时可选用600nm(红)以上的激光。

3.叶黄素的吸收特性:叶黄素是锥体细胞的感光色素,对480nm一下的波长有较高的吸收峰,容易造成叶黄素的破坏,为了避免损伤,用绿色以上的波长对视锥细胞较安全,其中810激光对其损伤最小。

眼科激光的分类眼科激光分气体、液体和固体激光三大类,其中气体激光又分分子(CO2 分子) 、原子(氦氖原子)和离子(氩离子及氪离子)激光三种。

液体激光有染料激光。

固体激光有红宝石激光,Nd:YAG激光,半导体激光。

应用途径有眼内和眼外2种途径。

眼内激光是在玻璃体手术时眼内使用。

眼外激光使用途径有2 种, 一种为经过瞳孔的,另一种是经巩膜的。

眼底光凝治疗的原理眼底病进行光凝治疗的原理是: 激光被眼底之色素吸收后产生热能。

热能使它作用的组织发生变化,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眼底吸收激光的物质主要为黑色素, 其次为叶黄素的血红蛋白。

眼底含有黑色素的组织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

这些色素和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曲线是激光光凝的依据。

眼底色素吸收激光后产生的热能可以使组织凝固、坏死及发生炎症, 继而机化从而达到使组织粘连, 还可以直接使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和微血管瘤封闭, 直接破坏产生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视网膜组织和视网膜及脉络膜上的肿瘤组织。

激光光凝四要素激光技术四要素是指波长,光斑大小,曝光时间和输出功率,这是完成眼底激光治疗技中十分重要且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与治疗效果十分相关的因素,是保证实现视网膜有效光斑的关键。

波长选择的原则波长的选择主要由病变部位和性质决定,当具有多种波长激光时,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激光波长但当只有单波长激光时,选择的余地不存在,可发挥其他参数的功能.氩激光(蓝绿激光):主要作用于视网膜内层和外层。

如糖网,静脉阻塞,EALES,视网膜裂孔等选择绿色以上的波长,临床多使用绿光。

绿光和黄光:主要作用于RPE层和脉络膜内层。

黄斑区的视网膜水肿多选择黄色波长,以减少锥体细胞的损失;如果没有黄色光也可以选择绿色光。

橙光、红光和红外光:主要作用于脉络膜中外层。

如脉络膜新生血管选择穿透性较深的红色波长。

视网膜微动脉瘤的光凝往往在瘤体上进行,应选黄色和红色。

玻切术中波长选择:首选蓝绿光(488~532nm) ;若视网膜表层有血,选用红光波长。

选择适当波长,达到有效光斑,减少并发症光斑大小实际光斑大小与能量大小成正比,与曝光时间成正比,激光头离视网膜越近光斑越小,激光头距视网膜越远,激光斑越大。

激光斑连续包围裂孔2~3圈。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斑分级连续波氩激光激视网膜光凝斑分级标准应牢牢记住,因为这与Noyori的脉冲波红宝石激光分级有本质的不同,但目前国内文献还有人错误地将Noyori的脉冲波红宝石激光分级应用于氩激光视网膜光斑中。

Tso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将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斑分成4级: Ⅰ级光斑: 激光斑仅是淡灰色,急性期24小时组织学改变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空泡形成和水肿,视细胞外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可有轻度水肿。

1-3 个月后光斑局部被再生的脱色素的RPE细胞代替,视细胞外节和内节正常。

级光斑属RPE扩创术,激光的目的是破坏功能失代偿的RPE细胞,刺激周围正常RPE细胞增生,形成新的脱色素RPE细胞复盖光斑区,Ⅰ级光斑反应不形成瘢痕。

Ⅰ级光斑反应主要治疗RPE渗漏性病变,如中浆和囊样黄斑水肿等。

Ⅱ级光斑: 激光斑呈外围淡灰环的灰白色。

白色中心是视细胞核坏死所致,因RPE 层损伤较视细胞坏死范围大,所以有外围淡灰环。

激光斑急性期24小时组织学改变RPE、视细胞和外核层有坏死,内核层正常,相应光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1-3个月后,坏死的RPE细胞消失,玻璃膜上被覆脱色素的RPE细胞,吞噬了色素的巨曦细胞仍在视网膜下间隙内, Müller氏细胞突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新的外界膜,但视细胞核已不存在,没有脉络膜视网膜的瘢痕形成。

,激光斑又不侵犯视网膜内层,故不能阻塞渗漏的视网膜血管。

不适合于封闭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区,因为它所造成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的粘连为无结构性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粘连处会产生新的间隙。

Ⅲ级光斑:激光反应斑呈浓白色外围二个淡灰环组织学改变为RPE和内外核层坏死,白色中心是内核层坏死,外围二个灰白环分别是外核层和RPE 层的坏死。

愈合期表现中度RPE增殖,并向视网膜内伸展;星形细胞和Müller氏细胞到达视网膜下间隙,与增殖的RPE 细胞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内核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的毛细血管阻塞。

视网膜Ⅲ级灼伤光斑有轻、中、重三等级。

轻度者内核层损伤轻,胶质细胞增殖轻,形成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较弱;中度者胶质细胞和RPE增殖形成较强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重度者视网膜灼伤重,以致RPE细胞不能被覆在玻璃膜上形成增殖。

Ⅲ级光斑是治疗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病变最有价值的光斑反应。

血管阻塞性缺血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均应达到视网膜Ⅲ级光凝斑,而Ⅰ、Ⅱ级光斑不能治愈这类病变,是无效光斑。

Ⅳ级光斑:激光反应斑呈强白色中心外围污灰白环,组织学上包括内界膜在内的全层视网膜坏死,故呈强白色中心,而外围污灰白环是RPE和视细胞的扩散性坏死,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中的视网膜血管亦凝固和阻塞。

1-3个月后全层视网膜萎缩,薄的胶质层极盖病损区,常是RPE无增殖,脉络膜视网膜瘢痕不形成,内界膜亦破裂。

Ⅳ级灼伤光斑适用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光斑治疗。

曝光时间在黄斑区内选择0.1s,黄斑区外(中周部~远周边部) 曝光时间常是0.2~0.3s。

注意:当功率高,曝光时间短,容易导致穿孔。

激光功率至于能量设置始终应从最低能量开始,因为影响激光强度的因素很多:玻切术中有气、液或硅油存在等,视网膜情况,机器的状态等都可能影响激光反应,故因以光斑反应为准。

当光斑大小和曝光时间固定时,应当将功率放到小的位置,如50mW,逐渐上调功率,如100,200,等直至出现白色的反应灶。

避免小光斑、短时间、高能量1 全视网膜光凝(PRP)全视网膜光凝:这种方式也称轰炸式光凝,如PDR(增殖性糖网),ANR(急性视网膜坏死),CRVO(中央静脉阻塞)需做玻切手术清除积血或增殖物,术中均适宜全视网膜光凝.方法:玻切清除积血或增殖物,除颞侧上下血管弓的黄斑区以外的所有视网膜,从乳头周围500um 以外尽可能的周边均施行弥漫性光凝,按不同区域采用不同大小的光斑,时间及能量,一般可先光凝后极部,然后分象限依次进行,光斑间距一般1-1.5光斑大小,时间0.05-0.1秒,能量从小到大,以出现Ⅱ级光斑为度,对新生血管的输入供血血管、可给予融合的、中等强度的500um 的光斑直接光凝,PRP一般行1600-3000点,不要光凝大的血管和视网膜前出血区域,不要在黄斑中心1PD内光凝,也不要在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瘢痕处进行。

2局部直接光凝局部直接光凝:局限性光凝主要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眼球壁异物摘出处、视网膜切开引流处及高度近视黄斑孔等。

术中根据不同患者视网膜对激光照射反应的敏感度,不断调节输出能量与持续时间,调整激光探头与视网膜的距离与角度,使视网膜对激光照射反应达Ⅲ级轻度反应为佳。

操作时应注意光斑密度,行与行之间、光斑与光斑之间相隔1~l. 5光斑直径。

3黄斑区光凝对于术中发现合并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弥漫性黄斑水肿,可用局灶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改良格栅光凝。

方法是在大约距中心凹500um范围外(即无血管区外)用100um的光斑击射2-3排,光斑间距100um(即一个光斑直径)。

然后用200um的光斑击射全部弥漫性渗漏的黄斑区,光斑之间相距200UM,时间0.1秒,以产生Ⅰ级光斑的能量为宜。

注意:黄斑区光凝时应避开中心凹,从里向外进行。

眼内光凝的优点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具有以下优点:( 1) 光凝在接近视网膜表面进行, 可显著减少激光在眼内屈光间质中的损耗, 故所需的能量较低。

( 2)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仅需约1 000 个光凝点,(常规眼外的全视网膜光凝需分3 或4 次完成,且需要的光凝点数约达2 000 个以上,也有报道只要准确掌握激光能量、激光斑大小和数量,在玻璃体切除术中进行一次性的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效果安全可靠。

( 3) 可通过调整光纤头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调节光凝斑大小和激光能量, 方法简便灵活。

激光斑色素沉着均匀, 光斑较大。

( 4)在已切除玻璃体的眼内进行光凝,可减少术后眼内反应,尤其是玻璃体的反应。

( 5)可避免因术后角膜水肿、瞳孔难以散大、白内障加重、眼内反应或新鲜出血造成的光凝困难。

( 6) 由于术中的全视网膜光凝对PDR 有控制作用,可使玻璃体出血在近期内吸收,以致反复出血的机率明显减少。

(7)在直视下操作,直接光凝病灶,病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眼内光凝的缺点(1)有晶体眼周边部视网膜光凝受限(尤其是上方周边眼底)(2)视网膜增殖变厚时可能光凝困难(3)与眼外激光光凝相比较光凝斑大,损伤大(4)激光可致视网膜裂孔眼内光凝的不良反应(1)眼底激光光凝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激光光凝之后会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坏死、变性和炎症,从而使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紧密连结破坏,以及它从Bruch 氏膜上脱落,从而造成血-视网膜外屏障破坏,而对血-视网膜内屏障影响小。

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引起脉络膜内血液成分渗漏入视网膜,在其后的修复过程中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

光凝破坏血-视网膜外层屏障的修复时间与激光的使用量和光凝的范围有关。

一般认为在14 天内修复。

当激光的能量较大且曝光时间短时, 会因激光的爆破作用直接使Bruch膜破坏, 从而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连结的完整性, 造成视网膜和血液间外层屏障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