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
中西文化差异与商标名称英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商标名称英译摘要:商标是商品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
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商标名称英译要求译者不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熟悉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穿过表层文化挖掘深层文化意蕴,准确有效地传达出商标所蕴舍的商品信息。
拟从分析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负面影响及商标翻译应把握的主要策略,探讨了如何准确英译我国出口商品的商标名称,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商标英译;策略商标是产品形象的代表和质量的象征,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已成为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商标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一个在本国具有高知名度的商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是否也能够得到青睐,商标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巾西方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个指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何在商标名称英译中做到既能传神又能符合他国的文化、风俗、审美价值等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差异对商标英译的负面影响1译名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要求我们知道,英语许多词语既有字面意义也有联想意义。
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或直接用汉语对应的字面英语作为英文商标来使用,貌似“对等”却可能错误传达原商标的寓意。
例如“羊城”广州生产的“五羊”牌自行车被译成“Five Rams”。
殊不知“Ram”在英语里除了有“公羊”之意外还有“碰撞”之意,以“Five Rams”命名的自行车不免让人产生横冲直撞的联想,英语国家的消费者自然不会踊跃购买了。
2译名忽略了外圉消费者的文化风俗习惯各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一些动植物的名称词(如白象、孔雀、山羊、熊猫、菊花,荷花)以及数字和颜色等相关的商标时,必须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风俗习惯.避免因词义褒贬的变化译出不当的英语商标。
例如,“大白兔”奶糖深受我国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是其上乘的质量,但与白兔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无关联。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商标名称翻译

涵 着 各 自的文 化 ,具 有 不 同的 文 化特 色 。商
标 名 称 翻 译 由 于 文 化 差 异 的 因 素 所 造 成 的 问 题 主要 有如 下 几个方 面 : 1 文 化 差 异 造 成 商 标 名 称 传 达 的 信 息 不 . 完 全 或 者 模 糊 。 由 于 文 化 的 差 异 , 人 们 对 同
人 们 在 思 维 方 式 、审 美 情 趣 、消 费 观 念 及 价
2 文化 差 异 引起 商 标 名 称传 达 的信 息 有 .
误 。在 中 国 ,有 很多 商标 的名称 中含有 “ ” 龙
这 个 字 . 因 为 龙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象 征 , 是 随 着
值观 等 方 面也 必 然存 在 着 差异 。语 言是 场上 ,商 标 往往 被 市 场 和顾 客视 为 简化 了的 企业 名 称 ,商标 即成
了 企 业 的 象 征 。 如 今 中 国 与 世 界 的 经 济 交 流 正 处 于 非 常 频 繁 密 切 的 时 期 . 大 量 的 中 国 制 造 品 正 在 出 口 到 世 界 各 地 . 而 国 外 的 产 品 也 纷 纷 涌 人 国 内 市 场 。这 时 , 如 何 能 传 神 地 进 行 商 标 名 称 翻 译 则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然 而 , 由
; ;
} '
族丰 富 多彩 的 文化 现 象 。文 化 因 素 包括 很 多
方 面 ,如 地 理 环 境 、社 会 历 史 、政 治 经 济 、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汉语商标词的英译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汉语商标词的英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开始走入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商品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更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品牌的竞争。
商标作为品牌的代表,是产品促销的关键因素,商标词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中西方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差异影响着汉语商标词的英译。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由于历史的长期积淀,地理环境的不同,在社会习俗、行为习惯、思维特征、价值观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国的文化主流是儒家文化,孔孟之道,比较传统。
而西方人则比较开放,崇尚自由和独立。
此外,在动植物、数字、颜色等事物的联想意义上,中西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中华民族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然而在西方,dragon(龙)却不是他们心中的吉祥物,而是罪恶的象征,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因为在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此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
在中国,白色代表着死亡,而在西方,白色是纯洁和善良的代表。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所谓的幸运数字。
对于西方人来说,受宗教的影响,“13”被认为是“不幸的”,而在中国人眼中,“4”是不吉利的代表。
以上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文化差异,很多汉语商标词在英译时忽视了这些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失误,影响了商品的销路。
二、忽视文化差异的直译由于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它们的翻译必须要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审美心理。
但是,国内的很多商标词在进行英译时,单纯地进行直译,没有考虑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得英译后的汉语商标词失去了原来的意蕴,直接影响了商品的销路。
例如:“红灯”牌收音机-----Red Lattern“芳芳”牌化妆品----Fang Fang中国曾有一款“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内销量很好,出口后却几乎没有市场,就是因为直译为“Red Lattern”没有考虑到西方人不喜欢红色这种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商标名称翻译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商标名称翻译商品的商标是用以区别个人或集体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标志(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三维标志等),是商品显著特征的浓缩,也是商品文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商品提供了一个标识,也“先人为主”地向顾客灌输自,己的品牌印象。
好的商标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而不好的商标可能会使企业失去本可占有的商机。
因此商标是市场营销中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和工具。
对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在国际市场上,商标往往被市场和顾客视为简化了的企业名称,商标即成了企业的象征。
如今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正处于非常频繁密切的时期,大量的中国制造品正在出口到世界各地,而国外的产品也纷纷涌入国内市场。
这时,如何能传神地进行商标名称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事物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可能蕴含不同的语用意义和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翻译的适当与否,并且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通。
一、文化差异引起的商标名称翻译的问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种族制度、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人们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文化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方面。
在翻译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会引起如下不对应的情况: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人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罕见或被忽视。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
3译入语中同一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
商标名称作为语言中的一类别也必然蕴涵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商标名称翻译由于文化差异的因素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造成商标名称传达的信息不完全或者模糊。
中外品牌文化差异与翻译原则

中外品牌文化差异与翻译原则中外品牌文化差异与翻译原则品牌文化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广告语、口号、产品特点、品质和服务等方面,这些元素贯穿于品牌的整个生命周期。
品牌文化是企业与市场交流和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品牌文化的质量和翻译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营销和品牌形象影响深远。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品牌文化的翻译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中外品牌文化差异与翻译原则。
一、品牌名称翻译品牌名称是品牌形象的核心,是品牌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品牌名称对消费者形成第一印象和信任度具有决策性影响。
中文翻译品牌名称应该符合品牌企图传递的含义和文化价值,让潜在消费者感觉亲切、易记并易于理解。
而外文翻译品牌名称则要考虑翻译成中文后是否与中文语境协调、是否忠诚传达原文中的品牌内涵以及是否简洁易记。
如卫龙和Lay’s (乐事薯片)之间的差异,前者在中文中含有“龙虾辣片”的意思,后者则有“欢乐”、“轻松”的意味。
二、品牌标志翻译品牌标志几乎可以代替品牌名称。
标志是品牌形象的视觉表现,是品牌影响力的核心。
对于中文翻译,品牌标志必须表达出品牌名称所意味的概念,并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于跨国企业的品牌来说尤为重要。
例如,可口可乐的中文标志采用了旧式中国红色和黄色作为底色,在传达可口可乐品牌不断追求“开心”的愿景的同时,更贴近了中国文化中对于中国红色和黄色的认知;而可口可乐的日本标志则采用了日本传统的开花机文化元素cherry blossom,将可口可乐品牌融合到了日本文化中。
三、广告语、口号翻译广告语和口号是品牌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形式,翻译的准确性和传达的效果对品牌的营销与推广至关重要。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广告语和口号的翻译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Just do it”的中文翻译为“只管去做”,这样的翻译很难将英文原文中蕴含的“激情、动力和自信”的语气传达出来。
因此,更好的翻译可以是“勇往直前,有所作为”。
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英语作文

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英语作文{z}Tit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rporate CulturesIn today"s interconnected world, business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global, leading to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different corporate cultures.Two distinct cultures that often come under comparison are those of China and the West.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rporate cultures, focusing on communication styles, power distance, and work-life balance.Communication styl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ny corporate culture.In Western cultures, communication tends to be direct and explicit.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candidly and engage in open debate.Conversely, Chinese communication is often indirect and implicit, characterized by a preference for harmony and face-saving.In Chinese corporate culture, indirect communication helps maintain relationships and avoid conflict.Power distance is another area wh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an be observed.Western cultures generally have a lower power distance, meaning that there is less of a hierarchy and more equality in the workplace.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challenge authority and contribute to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In contrast, Chinese cultures have a higher power distance, with a clear hierarchy and respect forauthority.In this context, employees tend to defer to superiors and follow orders without question.Work-life balance i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rporate cultures.In Western cultures,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maintaining a healthy work-life balance.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time off and prioritize personal well-being.In China, however, work often takes precedence over personal life.The "996" work culture, which refers to working from 9 am to 9 pm, six days a week, is not uncommon in some Chinese companies.This dedication to work can lead to a stronger sense of company loyalty and a focus on collective goals.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rporate cultures are profound, affecting communication styles, power distance, and work-life balance.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se differences can help businesses navigate the global market more effectively and foster a more inclusive and diverse work environment.By embracing the unique aspects of each culture, companies can create a harmonious blend that promotes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success.。
论英汉文化差异中的商标翻译

论英汉文化差异中的商标翻译[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在促销和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好的商标名称以及国际化的商标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商标名称的翻译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商标翻译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文化差异,由于这种差异通过语言表现在商标的翻译与表述之上,使得商标翻译具有一定的难度。
就此,本文在对商标基本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了商标翻译中常出现的文化差异及忽视文化差异的商标失去了原意的例子。
并就此拟出一些为避免文化冲突的商标翻译方法,包括最常用的意译法、音意兼译法、效果翻译法、品质翻译法及似等翻译法等,从而为得到更好的商标翻译而服务。
[关键字] 商标文化差异翻译技巧1.商标的定义及主要功能商标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商品名称的好坏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甚至会决定其产品的存亡。
一个好的商品名称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它能表达特定的含义或者展现产品的特色。
另外,通过商标也可以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商业服务提供者的商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质和特点。
对于好的商标如果具有信用度的,它就可以为产品做广告宣传,使得商品在一个的市场中有更多的占有率。
2.英汉文化的差异由于西方人和东方人居住在不同的地带,使得他们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物质条件、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等各方面的不同。
所以英汉文化差异也难以避免让商品的商标翻译产生不同。
因此,我们在商标翻译中应该注意文化差异的异同。
否则,许多荒谬和不必要的麻烦也可能会由此而出现。
例如:一种沐浴所用的香皂用中文命名为“蜜蜂”。
也许生产商只是想告诉消费者,这种香皂是芬香的,是由多种香料制成的,而这些香料是在蜜蜂的帮助下从几百万朵花中采撷而来的。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商标是由文字或 图形或 由这两者组合 而成的 ,传递 了一定 的信息 ,反
映 了 一 个 民 族 的悠 久 历 史 和文 化 。如 果 缺 乏 文 化 意 识 ,忽 视 了 文 化 差
我国有不少 出口商 品是以人们喜欢的动物命名 的,然 而不 同 的民 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往往对 于同一种 动物会产 生截然 相反 的好恶感 。 如在汉语里 ,海燕是勇敢 、顽强的象征。有的公司 以海燕作 为 自己商 品的商标 ,希望 自己的商品能在经济发展 的浪潮 中搏击常胜。而在西 方一些 国家里 ,海燕 的联想意义是一个到处惹麻烦 的人 ,如果把商标 “ 海燕”译成 “ er ” 其产 品在英语 国家的销售则可想而知 。 P tl e 再如 “ 喜鹊 ”在 中国被称 为一 种吉 祥鸟 ,中 国民间认 为喜 鹊 呜 叫 、喜鹊登枝 肯定有喜事要来 。某厂生产 收音机 与音响设备 ,设 置商
蹊径 。
结果在西方有些国家却无人 问津 ,因为在英语 中喜鹊常用来 比喻 爱拾 破 烂 、不 舍 得 扔 东西 或 爱 唠 叨 、管 不 住 嘴 巴 的 人 。 这 样 吵 人 的 电 器 ,
肯定不买 。 12地 域环 境 的文 化 差 异 .
中国与西方国家相隔几个大洋 ,地域环境有 很大的差异 。最 广为 人知 的一个例子就 “ 东风 ” 和 “ 西风 ” 的差 异。两种 风 因为 所处 位 置不 同导致冷 暖不 同,致使 中国人和 西方人 产生 两种截 然相 反 的联 想 。如英 国位于 大西 洋东岸 ,来 自大 西洋 的西风 是 温暖舒 适 的,因 此 ,“ 西方 ”代 表温暖和友好 ,是生命 的催 生剂。而在 中国,西 风则
腥和暴力 ,如果直接把 “ 红星 ”翻译成 “e t ” 在西方销售 ,恐 怕 rds r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1.引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的往来更加频繁。
商品品牌的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不仅涉及到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而且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实践证明,成功的品牌翻译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公司商品或国家声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坏公司或国家的形象。
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指出:“一个译名的好坏,在销售成绩上能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商品品牌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因此,品牌的翻译不仅是一项两种不同语言的转化,而且应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尊重商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把商品的特性和文化内涵准确地表现在另一种语言中,并被其中的社会成员所接受。
2.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以研究西方文化较长的钱穆先生把世界文化分为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和商业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他推导出中西文化之分主要是大陆农耕文化和城市商业文化。
2.1中国文化。
中华大地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广袤多态的地况、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和半封闭的大陆等,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奠定了持续发展的稳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向外发展的动力。
根据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的观点,中国文化的主要内涵有四个基本观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3]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2西方文化。
从地理的角度看,西方是指在中国西边的地方;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是指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泛指日本、美国及欧洲其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文化的角度看,西方是指与东方相对应的文化体系。
西方文化崇尚竞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征服自然”,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是“征服世界”。
如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长城”(Great Wall ),西方文化解读“墙”意味着“封闭、隔绝和以自我为中心(self-centered)”。
中国文化喜欢“墙”,是因为它能防御外来侵略、保护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以“伟大的墙”(Great Wall )为骄傲。
特别是在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化时代,有人以“病毒”为武器大打网络战,为反病毒入侵造成网络瘫痪而筑成的“防火墙”,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不愿侵略、探索和交流;而西方文化符号中喜欢包括“探险、发现、联系和侵略”等元素,如“桥”(bridge)的广泛使用。
3.商品品牌翻译的误区3.1忽视中西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在其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也存在不同差异,一民族的吉祥语在另一民族中可能就是禁忌。
如上海一家工厂生产的男士衬衫“紫罗兰”,其品牌被译为“Pansy”。
在汉语里紫罗兰神秘而优雅,花名“紫罗兰”语意是在“美梦里爱上你”,是浪漫爱情的象征。
但与其对应的英文名称“pansy ”意思却是“无丈夫气的男子或者同性恋者”,这种品牌译名当然不会引起好的效果。
再如武夷岩茶中的名品――“大红袍”被错误译为“Red Robe”。
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贬义词,它象征着残暴、危险、流血。
译为“Dahongpao Tea”是比较准确的。
3.2源语含义的缺失甚至背离。
由于不了解语言的引申义和文化内涵,造成原语词含义的缺失与背离。
引申义是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在翻译品牌这一特殊语言文字时,需要充分了解语言的引申义和文化内涵,才能让译文反映原语的精髓,否则有可能造成原语含义的缺失甚至背离。
如土特产金丝小枣,被译为“Gold Silk Small Dates”,让国外消费者产生联想,误以为这种枣“长着蚕丝,形体小”,从而忽视产品香甜可口的特质。
再如“鸳鸯”牌枕头,在中国,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寓意。
但是这个英译名“Man--darin Ducks pillow”,在国外只是这种鸟的名称,它并不含有“相知相爱的恋人”的这一比喻意义。
把其该译为“love birds”,就可以传递其中的美好喻意了。
4.品牌翻译的原则商品的品牌如同人的名字,代表商品的形象,象征商品的质量。
商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质量、价格和包装上能取胜,还应有一个个性鲜明、响亮优美、富于联想和强有力的激发顾客购买欲望的品牌译名。
翻译实践证明要把品牌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能保存其原有的风格、韵味及内涵,绝非易事。
不同语言存在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民族同样也存在有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因此商标的翻译不能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对等,而必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4.1尊重民族心理,准确把握联想意义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
因此,在品牌翻译时,必须要对目标国进行一个深入细致的文化了解,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产品进入他国市场。
如“大鹏”牌卷笔刀被英译为“CHI”,这恰恰与新闻词语“中华民国”的英文缩写是一样的,既不利于创立出口产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日本著名的油漆品牌Nippon,其原意为日本或大日本。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东亚国家对日本有着相当的戒备和仇恨心理,在中国尤其如此。
因此在汉译时,没有选择Nippon的对等词“日本”,而译为“立邦”,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日本知名品牌爱华(Aiwa),在日语中,是“爱和”的意思,即热爱大和民族之意,在这里译成“爱华”,即兼顾了发音,又回避了历史问题,可谓匠心独具。
4.2 注意政治内涵,展示民族文化当前,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国内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普遍而深刻的变化。
已经开始从物品消费发展到欲望消费、符号消费、品牌消费和偶像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消费,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
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地位符号”。
在西方世界,尤其在美国,消费文化热正在兴起,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变得注重欲望、张扬和享乐,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有的时候甚至根本不是)为生存而进行的物品消费。
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从物品消费发展到符号消费,即文化消费,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和文化需求的满足,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译名应该回避或消除原品牌名称的历史或文化禁忌。
4.3符合市场定位,迎合消费心理品牌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满意度。
要很好解读目标市场国语言消费群体文化认知心理和情感需求,顺应其消费者群体语言习惯。
如目前在国内市场另一款非常畅销的饮料“雪碧”可谓是家喻户晓,英文名为“Sprite”,意为“鬼怪、小妖精、调皮鬼”,如果用此英文单词原意作为品牌推广,就会有违厂家消费的初衷,无异于自毁声誉。
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把Sprite这个醒目的名字挪用到新推出的柠檬味型饮料。
尽量使其名实相符,从而减少其负面影响。
作为一种饮料,厂家将“Sprite”译为“雪碧”可谓煞费苦心,译者进行了传神处理:雪:寒意、冰冷;碧:清澈碧蓝、玲珑剔透,两者合起来会立刻让人有“晶晶亮,透心凉”的感觉。
尤其是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会让人眼睛一亮,从内心透出一股清凉,听着就想喝。
在这里,由于译者对信息与语境进行了再创造,用一种新颖别致的形式把信息与语境作了最佳关联,将语境翻译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4.4 语言朴实、文字简洁、便于记忆“易记”是品牌翻译最重要的语言特征。
让消费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品牌翻译的最佳境界,如“矫健牌”运动装,简练地译为“Vigor”,既意味着精力充沛,又简洁明了,易读易记。
品牌译名一定要形象鲜明,使人一见就喜爱它,产生“一见钟情”的效果,如“劳力士手表”、“飘柔”洗发水等,同时还要避免冗长。
简短的译名更便于消费者记忆,最好采用两字和三字的形式,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起名的这种特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丰田”、“索尼”、“日立”、“福特”等产品。
5.商品品牌翻译的方法5.1音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品牌原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译文语词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将其描述出来。
这种译名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Wahaha娃哈哈”、“Mengniu蒙牛”、“Yili伊利” 、“Lulu露露”、“Wuliangye五粮液”、“Haler海尔”和进口品牌Philips(飞利浦)、SIMENS(西门子)、Ford(福特)、Bens(奔驰)、高露洁(Colgate)、米其林轮胎(Michelin)、李维斯(Levi’s )等等。
Nike作为品牌能使英语国家的人联想到胜利、吉祥,因为这个词在希腊神话里是胜利女神。
作为体育用品品牌,我们把他音译为“耐克”,暗示着经久、耐用。
音译法主要适用于以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命名的品牌名称,因为音译法简单易行,即可保留原文的音韵之美,又可表明商品的异国情调,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作用。
在我国出口的品牌中很多采用这种翻译方法,但这种译法也存在不足,就是虽然中国人能很好地去理解其品牌译法的来源,但是对于国外的消费者来说,这种译名却不具实意。
5.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将原文字面意思译出,其优点在于保留了原品牌的特点,直接表达了原品牌的主要信息和情感,词对词直译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直取其意的译法,比如说“长城”(电器)译名为“The Great Wall”,既能说明此产品是产自中国,又能代表其独一无二的含义。
这种译法成功的例子有很多,英雄(钢笔)---HERO、王朝葡萄酒----Dynasty 、小天鹅(洗衣机)-----Little Swan 、白天鹅(宾馆)-----White Swan、永久牌自行车----Forever和七匹狼(服装)------Septwolves 等等。
用做轿车商标的“blue bird”直译为“蓝鸟”,典故出自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剧。
剧中“blue bird”象征未来幸福,用做轿车的商标,转义为“幸福之源”。
蓝鸟二字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文化内涵也很相似。
5.3音意合译法。
近年来,我国有些大型企业能够按照英文品牌命名的规律来重新设计其产品的品牌名。
比如:“海信”集团为了体现其国际化策略,将其品牌名译为“Hisense”,“Hi-”是英文中的前缀,表示“高的,高度的”,“sense”的意思是“感觉”,“Hisense”的合成意思指“高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