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IPI
FDG,PET及PET-CT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

FDG,PET及PET-CT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是少数可以通过化疗治愈的全身性恶性肿瘤。
随着淋巴瘤发病率的增加,诊治过程中对辅助检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PET及PET/CT的全身、功能性扫描在淋巴瘤的诊疗中,显著优越于传统影像学检查,而PET/CT 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方面的应用已经纳入美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在疗效观察、预测方面更是表现突出。
临床需要能够在化疗早期即判断患者的疗效反应,尽早发现治疗无效者,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治疗,PET及PET/CT在这方面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关注。
1 PET或PET/CT用于淋巴瘤治疗前分期的价值正确诊断和分期是制定淋巴瘤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
目前最常用的分期手段主要是CT检查,结合体格检查、超声、骨显像、骨髓穿刺等传统检查,但常因不够全面而漏诊,对小病灶和早期局限病灶检出率较低。
传统的检查手段主要是依据淋巴结或肝脾等器官的形态和大小来判断是否有恶性病变累及,但是淋巴瘤可以发生于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增大的淋巴结也不一定都有恶性病变,因而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而PET及PET/CT全身代谢扫描,对淋巴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甚至可发现临床无症状的隐匿病灶,分期诊断更加精确。
Raanani等报道68 例NHL患者,通过PET/CT上调CT分期31%(主要为Ⅰ和Ⅱ期),下调仅1%,PET/CT检查后25%的患者需改变治疗措施,可以看出CT与PET/CT分期在NHL有显著差异,而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淋巴瘤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约占成人NHL的40%左右。
朱海燕等对32个DLBCL病例行PET/CT及CT检查,共探测到364个淋巴瘤病灶,随访病灶性质,结果显示PET/CT及CT检测淋巴瘤病灶的敏感性分别为100%、75.8%,特异性分别为9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更新时间:2004-10-15 06:45:23 来源:zz作者:WEB可选字体【大中小】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021)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是一类独立疾病的总称,包括不同的病理类型,每一种病理类型有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特殊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大致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率、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经过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ML的发病情况ML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左右,其中80%为NHL,HL仅占1/5。
近20年来,全世界NH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而HL则显著下降,1973-1994年间美国NHL年龄调整发病率升高了80%,平均每年升高近3%,已经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五位,而HL的发病率则下降了16%,每年下降0.6%。
我国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以上海为例,1972-1974与1993-1994年间的标化发病率男性升高了33.3%,(由3.3/10万升至14.4/10万),每年上升1.5%,女性升高了66.2%(由1.8/10万升至6.0/10万),每年上升2.3%;而HL发病率则明显下降,男性由1.0/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67.9%,每年下降4.4%,女性从0.6/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52.2%,每年下降3.5%。
二、NHL病理分类的演进NHL的病理分类经历了漫长而比较曲折的历程。
70年代以前分类的基础是HE染色下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以1966年提出的Rappaort分类为典型代表,它将NHL分为结节性、弥漫性、不能分类和复合型,这一分类比较简明,容易掌握,重复性高,病理类型和预后之间反映了一定的关系。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21年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概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侵袭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占到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
具有很大的异质性,2016年WHO分类中列出了下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o非特指型▪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活化B细胞亚型▪无法分类o富T/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o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o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o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o EB病毒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o慢性炎症相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还存在交界性的淋巴瘤亚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有MYC 和BCL2和/或BCL6重组,及高级别淋巴瘤非特指性。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型,介于DLBCL 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一) 临床表现1. 症状:淋巴结(累及淋巴结)或结外(累及淋巴系统外的器官或组织)症状:任何淋巴结外部位都可能累及。
患者通常出现进行性快速肿大无痛性肿物,颈部或腹部多见,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即为疾病晚期;真正的局部孤立性疾病不常见。
淋巴结外累及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症状,常见的有: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骨骼。
也可以在肝脏、肺、肾脏或膀胱等罕见部位发生。
可以出现疾病或治疗相关的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肿瘤细胞内容物自发释放或由于化疗反应而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电解质和代谢失衡,伴有进行性系统性毒性症状、心律失常、多器官衰竭、癫痫发作和死亡。
2. 体格检查:可触及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通常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发热(>38℃);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B症状;定义为6个月内体重减轻10%);肝大;脾大。
3.病理学检查:确诊DLBCL,需要进行病灶部位的活检,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淋巴结或结外组织获得标本。
并对肿瘤进行显微镜下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确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进行分类:1)免疫组化: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GCB)、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non GCB)鉴定;C-MYC、BCL-2、BCL-6表达水平;Ki-67以及EBER结果2)FISH检查:应该对所有DLBCL患者进行双/三打击淋巴瘤检查,处于医疗资源节约的目的,临床针对C-MYC表达≥40%或Ki-67≥90%的患者需完善MYC、BCL-2、BCL-6的FISH检查4.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分类计数可用于初步评估骨髓功能;血清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能评估;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监测尿酸水平,发现肿瘤溶解综合征。
预后营养指数pni单位

预后营养指数pni单位
预后营养指数(PNI)是一种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指标,它是通过血清
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来计算得出的。
PNI的单位是无量纲的,因为它是一个
综合指数,不是直接的测量数值。
PNI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的:
PNI = 10 x 血清白蛋白浓度(g/dL)+ 0.005 x 淋巴细胞计数(/mm3)
其中,血清白蛋白浓度是以g/dL为单位,淋巴细胞计数是以/mm3为单位。
将
这两项指标带入计算公式,得出的PNI值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营
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PNI的单位是无量纲的,因为它是通过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数。
PNI的数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营养状况越好,免疫功能越强,预后也越好。
相反,PNI数值较低则表
示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免疫功能较弱,预后也较差。
因此,预后营养指数(PNI)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营
养状况和预后,指导后续的治疗和护理。
通过监测PNI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临床实践中,PNI的单位是无量纲的,
但其数值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或者出现发展迅速的面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经检查可发现有纵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考虑到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被误诊,例如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
恶性淋巴瘤应与下列疾病鉴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假性淋巴瘤、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以上各病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虽有许多不同之处,可进行鉴别诊断,但关键仍应尽可能早取得病理或细胞学证据,明确诊断。
与这些疾病的鉴别最终应该依靠病理诊断。
恶性淋巴瘤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病理检查,分期检查和预后评价。
1、病理检查确诊恶性淋巴瘤必须依靠病理诊断,除了根据组织及细胞形态学特点,还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有条件的还应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目的是尽量明确病理类型,这将对制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推荐采用2001年的WHO分类)。
完整的淋巴结活检是确诊和进一步分型的首要方法,进行淋巴结活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表浅淋巴结活检,要选择肿大,而且有丰满、质韧等淋巴瘤特点的淋巴结,最好完整切除,以便观察到淋巴结结构,除非不得已,才做部分淋巴结切除活检。
(2)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如滑车上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而颌下淋巴结肿大大多与口腔炎症有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则与下肢感染有关,如足癣感染等。
(3)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无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也要在全面检查后,用纵隔镜,甚至不惜开胸取活检,因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
(4)活检术中,注意勿挤压组织,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仅有结外部位受侵时也应尽量获取到足够的结外组织标本。
例如胃的淋巴瘤胃镜取活检时需要深达粘膜下层,多点取材。
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

肺癌PS(Performence status)评分0 正常活动,无症状和体征1 有症状,但可或勉强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2 有时卧床,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
生活基本可自理,但不能参加工作。
3 需要卧床,卧床时间白天超过50%。
常需要人照料。
4 卧床不起。
生活严重不能自理。
病重---病危。
5 死亡The ECOG Scale of Performance Status (PS) is widely used to quantify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prognosis in a number of malignant conditions. The PS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symptoms and functions with respect to ambulatory status and need for care.PS 0 means normal activity,PS 1 means some symptoms, but still near fully ambulatory,PS 2 means less than 50%, of daytime in bed,PS 3 means more than 50% of daytime in bed,PS 4 means completely bedridden.PS 5 means death.An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study of PS assess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non-chance agreement among three oncologists rating 100 consecutive cancer patients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影响预后的因素●组织学分级●一般身体状况●不良的系统(B)症状●年龄(大于60岁为预后不良因素)●弥漫性全身病变(III-IV期)预后不良●结外病变(大于2个结外病变者预后不良)●巨大病变(大于10cm预后不良)●升高的LDH水平(如果升高预后不良)●升高的β2微球蛋白水平●Ki-67免疫组化提示高的细胞增殖水平●BCL-2蛋白表达●P53突变●T细胞表型●低度恶性NHL转化来的高度恶性NHL国际预后指数(IPI):从进展性NHL发展而来的,在所有各种临床类型的淋巴瘤均适用,现在可以作为对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的一个预后评估因子。
预后营养指数pni单位

预后营养指数pni单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预后营养指数(PNI)是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PNI是通过考虑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来计算的,具体计算公式为:PNI=10×白蛋白(g/dl)+0.005×淋巴细胞计数(每立方毫升)。
PNI的值范围通常在20-60之间,数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营养状况越好。
PNI的计算是非常简单的,只要获取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就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PNI的数值。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PNI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作为评估营养状态和预后的指标外,PNI还可以作为预测手术风险和感染风险的指标。
在手术前测量患者的PNI,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在感染病例中,PNI的下降往往伴随着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和进展。
监测患者的PNI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虽然PNI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
PNI只是一个血液学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
PNI的数值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白蛋白和淋巴细胞的测量误差、患者的疾病状态等。
在使用PNI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PNI有望成为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重要工具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通过PNI这个简单的指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PNI的临床应用和指导价值,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大的希望。
【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通过介绍预后营养指数PNI单位,说明其在医学上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第二篇示例:预后营养指数(PNI)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疾病预后的指标,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指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标记物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标记物摘要】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治疗传统上受到临床参数的指导。
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PI)代表了最大程度上公认的预后模型,但是具有相同IPI亚组的结果仍然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这种恶性肿瘤的异质性。
DLBCL分子层面的分类可能会导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及结果的特殊疾病本质的分类。
一旦经验定有效,新一代的预后模型将成为日常医学实践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有的临床预测模型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子Prognostic Factor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bstract】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has been guided traditionally by clinical parameters. Although 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represent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prognostic model, there is still a marked variability in outcome within identical IPI subgroups, reflec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his malignancy. The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DLBCL may lead to the grouping of specific disease entities sharing similar biologic features, clinical behavior, and outcome. Once tested and validated, this new generation of prognostic models shoul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aily practice, providing valuabl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the currently existing clinically based predictive models. 【Key words】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rognostic Factors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30%-40%,它在临床表现、免疫表形、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1,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PS(Performence status)评分
0 正常活动,无症状和体征
1 有症状,但可或勉强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2 有时卧床,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
生活基本可自理,但不能参加工作。
3 需要卧床,卧床时间白天超过50%。
常需要人照料。
4 卧床不起。
生活严重不能自理。
病重---病危。
5 死亡
The ECOG Scale of Performance Status (PS) is widely used to quantify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prognosis in a number of malignant conditions. The PS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symptoms and functions with respect to ambulatory status and need for care.
PS 0 means normal activity,
PS 1 means some symptoms, but still near fully ambulatory,
PS 2 means less than 50%, of daytime in bed,
PS 3 means more than 50% of daytime in bed,
PS 4 means completely bedridden.
PS 5 means death.
An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study of PS assess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non-chance agreement among three oncologists rating 100 consecutive cancer patients
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
影响预后的因素
●组织学分级
●一般身体状况
●不良的系统(B)症状
●年龄(大于60岁为预后不良因素)
●弥漫性全身病变(III-IV期)预后不良
●结外病变(大于2个结外病变者预后不良)
●巨大病变(大于10cm预后不良)
●升高的LDH水平(如果升高预后不良)
●升高的β2微球蛋白水平
●Ki-67免疫组化提示高的细胞增殖水平
●BCL-2蛋白表达
●P53突变
●T细胞表型
●低度恶性NHL转化来的高度恶性NHL
国际预后指数(IPI):从进展性NHL发展而来的,在所有各种临床类型的淋巴瘤均适用,现在可以作为对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的一个预后评估因子。
下面列出的每一个特点可以得一分:年龄>60岁,分期III或IV期,≥2个结外病变,全身状态评分≥2分,血清LDH 水平升高;根据得分可以将患者分为四个不同危险程度的组群。
年龄相关的IPI评分系统也逐渐建立起来。
附表1 身体功能状况Karnofsky评分标准
正常,无症状及体症 100
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 90
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 80
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 70
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 60
常需人照料 50
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 40
生活严重不能自理 30
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 20
病危,临近死亡 10
死亡 0
附表 4 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可见的肿瘤病变完全消失。
并维持1个
月以上。
2)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的垂直横径
的乘积缩小50%以上,并持续1个月以上。
其他病灶无增大,无新病灶出现。
3)稳定(Stable disease, SD)或无变化(No change,NC),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
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持续1个月以上,无新病灶出现。
4)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 PD),肿瘤病灶的2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
灶。
附表 3 鼻咽癌92’福州分期标准
T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局部侵润:鼻腔、口腔、茎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咽旁间隙SO线*以前)。
T3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侵犯第1、2颈椎。
N分期:
N0 未抠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淋巴结直径<4cm、活动。
N2 下颈淋巴结**直径4~7cm。
N3 锁骨上区淋巴结或直径>7cm,或固定及皮肤浸润。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Ⅰ T1 N0 M0
Ⅱ T2 N0-1 M0, T0-2 N1 M0
Ⅲ T3 N0-2 M0, T0-3 N2 M0
Ⅳ4a T4 N0-3 M0, T0-4 N3 M0
Ⅳ4b 任何T、任何N、M1
注:* SO线为茎突至枕骨大孔中线后缘的连线。
**上下颈分界以环状软骨下缘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