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30°~40°
90°
15°~30°
进针深度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 ~ 刺入皮下
针梗 刺入机体
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
未见回血
未见回血
有回血
药物到达层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静脉
注意事项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规格
主要用途
1ml
皮内试验、注射小剂量药液
2ml、5ml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 采血
10、20、30、 ▪ 静脉注射或做多种穿刺 50、100ml
注射器构造及吸药法
▪ 1、注射器、针头分清无菌区和有菌区。 ▪ 2、药液抽吸法: ▪ (1)自安瓿内吸收法: ▪ (2)自密封瓶内吸收法:
药物准备 -- 遵医嘱备药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 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
严检查查格验 实七执药 确对行物 无”“质 配三量 伍
禁忌 用注病按洗物射人要操手准器求旳,作备旳消准戴者活毒备口准塞注罩备、射, 针部头位与衣皮针帽肤梗整:必齐须 保常持用无消菌毒措施
安尔碘消毒
选择合适旳注射器 和针头
注射部位旳选择
▪ 措施: ▪ (1)定位: ▪ (2)消毒:常规消毒+消毒左手食指、中指。
(3)刺入:垂直或40度。 ▪ (4)注药或取血标本 ▪ (5)拔针:加压止血。 ▪ 注意: ▪ (1)无菌。 ▪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多种注射旳进针深度
皮内注射
列表总结多种注射法
皮内
▪ 目 部位 ▪ 措施(消毒、注意
针头进入皮下后,未能 “一针见血”,反复沿 静脉穿刺,擦伤血管壁, 致使注入旳药液外溢, 局部肿胀疼痛
穿刺前未探明静 脉深浅,针头刺 入过深,穿透对
侧血管壁
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 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 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 刺入过浅,当松解止血带时, 静脉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
注入皮下
• 4、 注 意 事 项 : ( 1) 严 格 无 菌 。 ( 2) 加 压止血。

注射法

注射法
2-10ml注射器 5.5-7号针头
H
1-2ml注射器 5-5.5号针头
臀大肌外上方 90 °
三角肌下缘 30°~ 40 °
进针角度
进针手法
三、皮内注射法
皮 内 注 射 法
Intradermic injection ( ID )
皮内注射的目的与部位
预防接种(三角肌下缘)
药物过敏试验(前臂内侧中下段)
D.股静脉→股三角区外上方
E.臀中肌注射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 联线法是指 ( B )
A、 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的外上1/3
B、 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
C、 髂前上棘与髂嵴连线的外上1/3
D、 尾骨与髂嵴连线的外上1/3
E、 臀裂顶点与髂嵴连线的外上1/3
给一位婴儿肌内注射,应注意什么?(A.B)
IV
注射器 6-9号针头 治疗巾 止血带
前臂内侧 中下段 5 °
三角肌 下缘 30°--40 °
臀大肌 外上方
四肢 浅静脉
1→2→3
进针 角度
进针 手法
90 °
形成性练习
各种注射的定位法哪项是对的( E )
A.臀大肌注射法→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 B.ID→前臂掌侧上段
C.H→肩峰下2~3横指的三角肌处
1-2ml注射器 5-5.5号针头
皮下注射法用物
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和进针手法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针尖斜 面向上,与皮肤呈 30°~40°角 进针约1/2或2/3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塞 无回血 均匀速度注入药液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 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各种注射法的总结与反思知识技能方面

各种注射法的总结与反思知识技能方面

各种注射法的总结与反思知识技能方面静脉注射(iv)及输液法,就是所谓的输液打吊针。

首先扎止血带无可厚非,扎过以后一般静脉(以下称血管)大多都会凸起、选择一根好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对输液成功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不太直、但要视针头粗细选择合适的静脉直径、有利于输液成功、选好血管后便可准备消毒进针。

首先、皮肤绷紧必不可少,绷紧后以血管微凸为好,进针角度宜小,可保持<20度的角度进针,刺穿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视血管走向再向前进一点点、随后平行进针。

对于那些较胖病人或肉手看不见血管的病人,可先扎止血带,血管较深者可用食指轻轻在手背上滑过,碰到凸起,是血管的话便要注意摸清其走向、如果怕记不住,可用复合碘(每个医院用的都不一样)消毒病人皮肤和自己摸血管的手指,再从顺其走向在血管上滑过,会留下一条"水迹",并可对光,使血管微凸处反光有利于进针和观察血管走向,利于见回血后的平行进针。

对于血管较深的,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见回血后,同样要依血管走向平行进针,对于进针长度可视血管好坏而定,通常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即可。

对于扎过止血带如若血管不易暴露者,本人不喜欢用手拍,拍手背不仅病人疼痛而且手背若拍红了血管也不一定暴露,可适度轻揉、至血管凸起,不乏例外,临床上曾碰到一例止血带扎过以后血管凸起,轻揉后,便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好重扎止血带,所以临床上还是需要随机应变。

如果手背血管不清,可另选手指,手腕或手臂等地方进行注射或输液。

手指以大拇指血管和食指或者中指血管较易找,少数病人无名指和小指血管易找,视情况而定,但手指扎针不易绷紧皮肤和固定针柄,且病人较疼痛,故一般不可取。

对于手臂注射及输液,有的血管较凸起并暴露,有的反之,这就需要靠自己感觉,进针角度视血管深浅适度改变,可能角度小进针快病人的痛苦会大大减少,但重要一点还是需要摸清血管走向进针,见回血后顺其方向再平行进针。

本人是不喜欢扎在手腕内侧关节处的,虽然粗,但是很滑,当然即使扎针成功事后鼓针的概率也很大,稍微一动针头便可滑出血管外,特别不适合年老及儿童等人群,所以尽可能在手背处找血管并从远心端至近心端的方向依次扎针,以保护血管。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注射法是医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预防接种、补液、营养补充等方面。

虽然注射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注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则究竟有哪些注射法及其常见的并发症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注射法以及应急预案。

一、皮下注射法(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使得药物能够通过皮下血管扩散到全身。

一般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药物或者需要长时间作用的药物。

这种注射法并发症比较少见,但是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操作,则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局部疼痛、瘀斑、皮下出血。

出现结果时应该停止注射,轻轻按摩局部,避免摩擦,并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2、感染。

皮下注射时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应采用清洁消毒并且采取正确的注射方法来预防感染。

二、静脉注射法(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在短时间内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并且能够直接到达靶位点,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

但是,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也有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1、局部疼痛、肿胀。

如果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反应,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感染。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也可能带入一些病原体,导致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等问题。

预防感染的方法包括彻底洗手、穿戴手套、从清洁穿刺部位注射等。

3、静脉内的药物沉积与药物静脉外泄。

如果药物进入周围组织,可能会导致该组织受到药物的毒性作用。

如果液体进入静脉后不能立即输送到全身,可能会导致药物沉积在静脉内,导致局部炎症,或严重到导致病人的生命危险。

三、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常常用于需要长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虽然肌肉注射比较普遍,但也有一些并发症需要注意:1、局部疼痛、肿胀、瘀斑。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停止注射,轻轻按摩局部疼痛部位,使用局部冷敷或热敷,并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是否做过敏试验
——




注意事项
进针角度及多少
与皮肤呈5°,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肤
30°~40°针梗的1/2~2/3
垂直刺入针梗2/3
(1)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刺入静脉。(2)向心方向与头皮平行。(3)垂直或45°角
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5°刺入
是否回血




是否按压




是(止血5~10min)
一般选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如臀大肌、臀小肌、臀外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四肢浅静脉注射:上肢静脉:肘部浅静脉、腕部及手背部浅静脉网;下肢浅静脉:足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部浅静脉网。(2)头皮静脉:颞浅静脉、额前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3)股静脉:股动脉内侧0.5cm处
常用有股动脉、桡动脉;头面部疾患选颈总动脉;上肢疾患选用锁骨下动脉;下肢疾患选股动脉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1/2~9号头皮针
6~9号针头
注射剂量
0.1ml
注射少于1ml药液时用1ml注射器
遵医嘱
遵医嘱
遵医嘱
消毒方法
70%
常规消毒
常规消毒
常规消毒2%的碘伏
常规消毒
注射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药敏试验),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处选实施处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用于不能口服、ID、IV且需迅速发挥药效时
不宜口服、H、IM或需迅速发生药效,作诊断性检查,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
加压注入血液或高渗葡萄糖液,注入造影剂,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

各种注射法临床运用

各种注射法临床运用

静脉注射的缺点是操 作不当可能导致静脉 炎、血栓等并发症。
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药物注射
药物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 方式之一
药物注射可以快速起效,适用 于紧急情况
药物注射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注射可以精确控制给药剂 量和速度,提高用药安全性
疫苗注射
01
疫苗注射是预 防疾病的重要 手段
诊断效果:诊断 注射法可以快速、 准确地诊断疾病, 为治疗提供依据
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部位应
1 避开神经、 血管和重要 器官
选择肌肉丰
2 满、皮下脂 肪丰富的部 位
避免在关节、
3 肌腱、骨突 等部位注射
根据药物特
4 性和注射目 的选择合适 的注射部位
注射剂量控制
严格遵循医嘱,
避免剂量错误 1
注射后,观察患 4
者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处理
注射前核对患 者信息,确保
2 无误
3 注射过程中,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 如有不适,及时 调整剂量
注射后护理
01
注射部位清洁: 注射后立即用 棉签按压注射 部位,防止感 染
02
避免剧烈运动: 注射后24小时 内避免剧烈运 动,防止注射 部位出血
03
观察注射反应: 注射后观察注 射部位是否有 红肿、疼痛等 反应,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演讲人
各种注射法 临床运用20源自3-10-03目录01. 注射法的分类 02. 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03. 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注射法的分类
皮下注射
01
注射部位: 皮下组织
02
注射方法: 将药物注射 到皮下组织 中
0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 缓慢吸收的 药物,如胰 岛素、疫苗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做
过敏试

注意事
项否无
是无

——是是是是
号针头注射剂

消毒方
法遵医嘱70%常规消毒常规消毒注射部
位前臂掌侧下段(药
敏试பைடு நூலகம்),上臂三
角肌下缘(预防接
种),局部麻醉处
选实施处一般选肌肉丰厚且距
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血管、大神经较远
两侧腹壁,后背,处,如臀大肌、臀小
大腿前侧和外侧肌、臀外肌、股外侧
肌及上臂三角肌常用有股动脉、桡动脉;头面部疾患选颈总动脉;上肢疾患选用锁骨下动脉;下肢疾患选股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皮内注射
(ID)
是将少量药液注
射于表皮和真皮
之间的方法
进行药敏试验;预
防接种;局部麻醉
起始步骤
1ml,药敏试验另
备2ml注射器6
号针头皮下注射
(H)
将少量药液注入
皮下组织的方法
不宜口服且需一
定时间内发生药
效;预防接种;局
部麻醉肌内注射
(IM)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
肉组织的方法
用于不能口服、ID、
号4~41/
2号针头

0.1ml注射少于1ml药
液时用1ml注射

常规消毒6~9
号针头或
6~7
号针头
41/
2~9
号头皮针遵医嘱遵医嘱
常规消毒2%的碘伏(1)四肢浅静脉注射:上肢静脉:肘部浅静脉、腕部及手背部浅静脉网;下肢浅静脉:足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部浅静脉网。(2)头皮静脉:颞浅静脉、额前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3)股静脉:股动脉内侧0.5cm处6~9
IV且需迅速发挥药效
时静脉注射
(IV)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

不宜口服、H、IM或需迅速发生药效,作诊断性检查,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
视药量而定动脉注射自动脉注入药液的
方法加压注入血液或高渗葡萄糖液,注入造影剂,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
视药量而定定义
目的
注射器
规格1~2ml
51/
2~6号针2~5ml
针头型
动脉进针角
度及多
少与皮肤呈5°,针
头斜面完全进入
皮肤30°~40°针梗的
1/2~2/3垂直刺入针梗2/3(1)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
垂直或与动脉走向皮下再刺入静脉。(2)
呈45°刺入向心方向与头皮平行。(3)垂直或45°角

是是是(止血5~10min)是否回

是否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