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5°
30°~40°
90°
15°~30°
进针深度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 ~ 刺入皮下
针梗 刺入机体
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
未见回血
未见回血
有回血
药物到达层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静脉
注意事项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规格
主要用途
1ml
皮内试验、注射小剂量药液
2ml、5ml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 采血
10、20、30、 ▪ 静脉注射或做多种穿刺 50、100ml
注射器构造及吸药法
▪ 1、注射器、针头分清无菌区和有菌区。 ▪ 2、药液抽吸法: ▪ (1)自安瓿内吸收法: ▪ (2)自密封瓶内吸收法:
药物准备 -- 遵医嘱备药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 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
严检查查格验 实七执药 确对行物 无”“质 配三量 伍
禁忌 用注病按洗物射人要操手准器求旳,作备旳消准戴者活毒备口准塞注罩备、射, 针部头位与衣皮针帽肤梗整:必齐须 保常持用无消菌毒措施
安尔碘消毒
选择合适旳注射器 和针头
注射部位旳选择
▪ 措施: ▪ (1)定位: ▪ (2)消毒:常规消毒+消毒左手食指、中指。
(3)刺入:垂直或40度。 ▪ (4)注药或取血标本 ▪ (5)拔针:加压止血。 ▪ 注意: ▪ (1)无菌。 ▪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多种注射旳进针深度
皮内注射
列表总结多种注射法
皮内
▪ 目 部位 ▪ 措施(消毒、注意
针头进入皮下后,未能 “一针见血”,反复沿 静脉穿刺,擦伤血管壁, 致使注入旳药液外溢, 局部肿胀疼痛
穿刺前未探明静 脉深浅,针头刺 入过深,穿透对
侧血管壁
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 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 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 刺入过浅,当松解止血带时, 静脉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
注入皮下
• 4、 注 意 事 项 : ( 1) 严 格 无 菌 。 ( 2) 加 压止血。
各种注射方法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3)体 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
醇消毒皮肤之间。
四、静 脉 注 射 法(IV)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 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 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 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一、皮 内 注 射 法(ID)
(1)定 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 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 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
1.皮内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肤下所形成的角度约为30度的角度,按下活塞,注射药液。
2.皮下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注射药液。
3.肌肉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肌肉组织,按下活塞,注射药液。
4.静脉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静脉血管中,将药液注入血管。
5.皮内试验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皮肤,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肤下,将所需的测试药剂注入皮肤下面。
6.静脉采血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将针头插入静脉血管中,将所需量的血液吸出。
注意事项:在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防止伤口感染,还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并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如有异常反应,需及时处理。
各种注射法临床运用

静脉注射的缺点是操 作不当可能导致静脉 炎、血栓等并发症。
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药物注射
药物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 方式之一
药物注射可以快速起效,适用 于紧急情况
药物注射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注射可以精确控制给药剂 量和速度,提高用药安全性
疫苗注射
01
疫苗注射是预 防疾病的重要 手段
诊断效果:诊断 注射法可以快速、 准确地诊断疾病, 为治疗提供依据
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部位应
1 避开神经、 血管和重要 器官
选择肌肉丰
2 满、皮下脂 肪丰富的部 位
避免在关节、
3 肌腱、骨突 等部位注射
根据药物特
4 性和注射目 的选择合适 的注射部位
注射剂量控制
严格遵循医嘱,
避免剂量错误 1
注射后,观察患 4
者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处理
注射前核对患 者信息,确保
2 无误
3 注射过程中,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 如有不适,及时 调整剂量
注射后护理
01
注射部位清洁: 注射后立即用 棉签按压注射 部位,防止感 染
02
避免剧烈运动: 注射后24小时 内避免剧烈运 动,防止注射 部位出血
03
观察注射反应: 注射后观察注 射部位是否有 红肿、疼痛等 反应,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演讲人
各种注射法 临床运用20源自3-10-03目录01. 注射法的分类 02. 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03. 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注射法的分类
皮下注射
01
注射部位: 皮下组织
02
注射方法: 将药物注射 到皮下组织 中
0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 缓慢吸收的 药物,如胰 岛素、疫苗 等
各种注射法PPT课件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 射器 •示指固定针栓,针 尖斜面向上,与皮肤 呈30°~40°角 •进针约1/2或2/3,
.
31
.
32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4、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5、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三角肌注射时,针 头应稍偏 向外侧
健康教育 长期注射者,让患者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经常更换注射 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
33
皮内注射(ID)
定义
目的
注射部位
常选是 表 方 以择各预将 皮 法观前种防察少 和臂药接皮预局有量 真掌物种肤 防 部无的。侧药皮试 接 麻过过下敏验 种 醉液之敏反段注间试应。验入的。,
常选用局三部角麻肌醉的下先缘驱部步位骤注。射。 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较时强,的宜药选物用相对较长、 较粗的针头,而且进针 要较深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集体注射时,要 做到一人一止血 带,一人一消毒
.
6
注射用物
治疗盘 手消毒溶液 消毒棉签、消毒治疗巾、砂轮、弯盘、
纱布、碘伏、75%酒精、注射器、 0.1%肾上腺素。
.
7
.
8
注射器和针头
.
9
注射器的规格及用途
排除空气
注射前应排除注射器内
空排气气,时以要免注空意气避进免入血 管浪引费起药空液气栓塞
.
4
检查回血 合适的进针深度
静皮脉下、、动肌脉内注注射 射如必有须回见血回,血则应 后拔方出可针注头入重药新液进
各种注射法之欧阳学创编

各种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ID)(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04
CATALOGUE
注射法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与出血
疼痛
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注射技术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 感到疼痛,可采取放松、深呼吸 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
出血
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以减少出血。若出现出血不止的 情况,应采用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加压包扎或冰敷。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注射的剂量
根据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容量。
患者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注 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的使用与保养
01
02
03
04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前应检查注射器的包装 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
以及针头是否完好无损。
正确安装针头
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针头,确 保针头与注射器紧密连接。
正确使用
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说明书正确 使用注射器,避免空气进入注
射器或药液外漏。
保养与存放
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干燥存 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
03
CATALOGUE
注射法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法
总结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用于预防接种、胰岛素注射等 。
详细描述
皮下注射时,应选择皮肤松弛的部位,如上臂、腹部或大腿等,将针头以30-40 度角刺入皮下组织,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以 促进药物的吸收。
注射器的种类与选择
注射器的种类
01
02
0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弃, 避免交叉感染。
多次使用注射器
可重复使用,适用于需要 长期注射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注射用物(1)
基础注射盘 常规准备下列物品
• (1)皮肤消毒液 • (2)无菌棉签、砂轮、弯盘、启瓶器、注射器 、注射药液、注射依据
二、注射用物(2)
注射药液
按医嘱准备。
注射依据:
三、药液抽吸法
自安瓿内(小)
自安瓿内(大) 三、药液抽吸法
自密封瓶内 三、药液抽吸法
注空气于瓶内
倒转药瓶吸药
一、注射原则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避开: 血管、神经处。 炎症、化脓感染、瘢痕、硬结及皮肤病处。 • 长期注射:有计划地更换部位。
一、注射原则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各种注射法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求 ,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 • 皮内: 皮下: 角度:30°-40° • 角度:5° 深度:针梗 2/3 • 深度:针尖斜面
肌内注射术
定义 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不宜做静脉注射,但需要发生较快的 疗效 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比较大时
目的
部位
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大血管较 远的部位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等 定位:“十字法”、“联线法”
操作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十字法
联线法
臀大肌注射体位
臀大肌注射方 法
按住针拴拔针
常用注射法
定义 目的
皮内注射术
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 之间的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 毛发、色素较少,皮肤较薄处
过敏试验:前臂掌侧中下1/3处 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局部麻醉:麻醉部位
部位
操作
皮内注射术
询问“三史”:用药、过敏、家族 史
乙醇、新洁尔灭消毒
一、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 •2.检查药液质量。 •3.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查对配伍禁忌。
一、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一人一套物品: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垫 枕。 • 物品先消毒,后处理。 • 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
一、注射原则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根据药液剂量、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 一次性注射器不漏气, 在有效期内。
肌肉: 角度:90° 深度:针梗的2/3 静脉: 角度:见血后再进少许 角度: 15° -30°
一、注射原则
药液应现用现配
临时抽取,及时注射。 防药效降低或增加过敏反应 密闭性差防污染
一、注射原则
注射前排尽空气
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 防止药液浪费(滴出一滴药液)。
一、注射原则
注射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应抽动活塞,检查 有无回血。 静脉必须见血推药 皮下、肌内注射,不得有回血。
一、注射原则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 1.解除病人顾虑,分散注意力,维持正确、 舒适的姿势,使肌肉放松。 • 2.注射时做到 “二快一慢”(进针、拔针 快,推药慢)。 • 3.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细长针头,深部 注射。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先注射刺激性 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推药 速度要更慢。同时注意配伍禁忌
皮下注射术
定义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 皮下组织的方法
不宜采用口服但需要立即达到疗效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
目的
部位
操作
上臂三角肌下缘等 大腿前侧、外侧 两侧腹壁
皮下注射术
持针手法: 持枪法 进针角度 30°-40° 进针深度 针梗2/3
1 2 3
4
5
皮下注射法
6
注意事项
1.长期注射,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2.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不宜做皮下注射。 3.药液不足1ml时,选1ml注射器。 4.进针角度不宜超过 45 °,过瘦者捏起 注射部位并减少进针角度。
学好护理学基础是我们共同的
愿!!
• 定义: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 法,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目的。 • 优点:药物吸收快,效果迅速,适 用于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或不宜口服 给药的病人。 • 缺点:可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 ,引起疼痛和感染。
注射技术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注射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 .注射前洗手、戴口罩、剪指甲,保持衣帽 整洁。 2.注射部位消毒:2%碘酊+70%乙醇脱碘 • 手法: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呈螺旋式消毒 • 面积:直径在5cm以上,待干(约20s)后 • 脱碘:范围大于碘酊消毒面积,乙醇挥发后 方可注射。用0.5%碘伏或安尔碘以同法涂擦 消毒1~2遍,无需脱碘 。
持针手法: 执笔式 进针角度: 垂直90° 进针深度: 针梗的2/3 “二快一慢”
臀 大 肌 注 射 法
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常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不宜选用臀大肌。 2.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防针梗衔接处 折断。 • 针头折断,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 • 用血管钳将断端取出。 3.长期注射,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如出现硬 结,可用热敷,理疗等。 4.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
进针手法:平持法
皮丘要求:半球状变白显露毛孔 拔针勿压 嘱咐注意事项 20min查看结果 示指固定针栓 角度: 5° 深度:针尖斜面 药液:0.1ml
皮内注射术
1 3
2 4
注意事项
• 1.皮试前询问病人三史,对需注射的药物有过敏 史,不可作皮试,与医生联系,做好标记。 • 2.忌用含碘消毒剂。 • 3.进针角度不宜太大。 • 4.拔针后勿按揉注射部位。 • 5. 若对试验结果不确定,可在另一侧前臂皮内注 射0.1毫升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 6.若皮试结果为阴性,则在医嘱单、体温单、病 历上用蓝笔标记(-),阳性用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