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的比较(20201028172041)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5°
30°~40°
90°
15°~30°
进针深度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 ~ 刺入皮下
针梗 刺入机体
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
未见回血
未见回血
有回血
药物到达层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静脉
注意事项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之宇文皓月创作一、皮内注射法(ID)(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调。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成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克不及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出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纵。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注射法区别小结表

名称 目的
药敏试验
部位
前臂掌侧下1/3 上三角肌下缘 局麻部位
注射器
针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消毒
角度
深度
回血
按压
注意事项
皮试前询问三史; 忌用碘酊消毒; 注药0.1ml; 切勿按揉; 20min观察反应; 对照试验 进针角度小于45度 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长期注射更换部位 小于1ml用1ml注射器 摆好体位,放松肌肉 针梗勿完全刺入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用臀大肌注 射 刺激性药物用长针头深注射 长期注射:远心向近心保护静脉 根据年龄、病情、药性掌握速度 刺激性药物另血生理盐水 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误入股动脉:鲜红色血,立即拔 出,加压按5-10min
皮内 预防接种 (ID) 局麻起始
1ml
4-41/2号
70% 乙醇
5度
针尖斜面 不需检查
无
皮下 (H)
药物治疗 预防接种 局麻注射
上臂三角肌下缘 腹部、后背 大腿外侧 臀大肌
2ml
51/2-6号 常规 30-40度 针梗2/3
无回血
有
肌内 不宜口服、 臀中、小肌 (IM) 静脉、皮下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迅速药效 贵要、正中、头、手背
2-5ml
6-7号
常规
90度
针梗2/3
无回血
有
静脉 不宜口服皮 静脉 (IV) 下肌内 足背、踝静脉
诊断性检查 急救加压输
5-50ml 61/2-7号 常规
20度
有回血
有
股静脉 液、输血、 股动脉内侧0.5cm
采集血标本
10或 20ml
7-8号
常规 45或90度
有回血 3-5min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
根据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注射目的,注射方式也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特点。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和疫苗。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在上臂、腹部和大腿外侧,注射器宜选择细长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45度或90度。
皮下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慢,药效较稳定,适合要求持续作用的药物。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中等剂量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和镇痛药。
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在臀部、上臂外侧和大腿前侧,注射器宜选择较粗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90度。
肌肉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快,药效较强,适合要求快速起效的药物。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大剂量的药物,例如抢救药物和营养药物。
静脉注射需要在医疗条件下进行,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起效快,适合急救和重症患者。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极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过敏原和皮试药物。
皮内注射的部位通常在前臂的内侧,注射器宜选择极细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15度。
皮内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迅速,药效迅速,适合对药物吸收速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同的注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给药。
常用的几种注射法介绍

常用的几种注射法1、皮内注射法2、皮下注射法3、肌肉注射法4、静脉内注射5、腹腔内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该方法常作为犬猫药物敏感试验和对犬猫结核病的诊断。
注射部位:在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大耳朵犬也可在耳部。
2、皮下注射法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速度较慢,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才呈现效果。
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等渗药品以及菌苗和疫苗,都可进行皮下注射。
(1)注射部位:犬猫皮下组织疏松部位(2)注射方法:回抽注射器,不见回血时,即可将药液注入阻力较小。
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最后松解保定。
3、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射药剂后吸收较快,效果仅次于静脉注射。
加之肌肉内感觉神经较皮下少,故疼痛较轻微。
一般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均可采用此法。
但氯化钙、高渗盐水等,不能进行肌肉注射。
(1)注射部位: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脊柱两边的腰部肌肉。
但在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
(2)注射方法:回抽注射器针栓,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4、静脉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
(1)注射部位:(1)注射部位①前肢臂头静脉②后肢外侧隐静脉③颈外静脉④隐静脉:位于股内侧皮下,对猫可用隐静脉进行注射。
(2)静脉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紧压在静脉注射点的近心端,使静脉怒张当静脉怒张后,右手持输液针头(个体小的犬猫用婴儿头皮针),针头斜面朝外,与静脉血管呈30—45°角,准确、慢速地刺入静脉内。
刺入正确时,可见到回血,调整针头与血管的角度,继续向血管内推进0.5—1.0厘米,在注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是否出现回血。
遇有不回血情况或出现药液外溢,应停止注射,并重新调整针头位置,待正确刺入后再继续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拔下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片刻后,即可松解保定。
5、腹腔内注射法:腹膜面积很大,大约等于体表皮肤的总面积;腹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多,吸收力强。
各种注射方法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 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 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 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2021/5/9
4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3)体 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
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2021/5/9
3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
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2021/5/9
5
四、静 脉 注 射 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021/5/9
7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 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一、注射的一般知识(一)吸取安瓿药液法先用手指轻轻弹下安瓿尖端药液,用小沙轮锯在安颈部上划一圈锯痕。
用75%酒精消毒后垫以无菌纱布或包布包裹安瓿颈部,轻轻折断。
采用无菌镊或其他物品敲打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尖斜面向下,插入安瓿中,左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固定注射器前端,右手持活塞柄抽动活塞吸取药液,将针尖向上,排尽空气。
(二)吸取密闭瓶药液法先启开铝盖中央部分,以2.5%碘酒、75%酒精棉签先后消毒瓶塞,待干后用注射器吸取所需要量的稀释溶液,从橡皮塞中央垂直刺入瓶内,将稀释液注入,抽出与溶液等量的空气。
待全部溶解以后再吸药。
吸药前消毒瓶塞,待干,注进需要液量的空气入瓶内,然后抽出药液。
如为悬浊液,应摇匀后吸药。
(三)皮肤消毒法选好注射点,用2.5%的碘酒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环绕消毒至直径6—8厘米,待酒精干后,用75%的酒精棉签按上法脱碘。
(四)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2. 5%碘酒、75%酒精各一小瓶,砂锯,弯盘,棉签,无菌镊子泡于盛有消毒液的瓶内,止血钳,急救药。
(五)注射要点1、严格查对制度:操作前仔细查对患者病室、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剂量、注射方法等是否与医嘱相符,检查用药是否齐备,药物包装是否合格,注意药物的质量,启用日期和有效期等,若有疑问需要查清楚然后执行。
2、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3、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
4、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静脉注射除外)及骨隆突处;避免在瘢痕,硬结,炎症或皮肤病处进行注射,对长期注射的病员应注意更换部位。
5、掌握无痛注射技术:针头要锐利,直而无钩,注射部位肌肉要放松,注射时绷紧皮肤,进针拔针迅速。
推药速度均匀而慢,并且设法分散病员注意力。
二、皮内注射(一)注射部位皮内注射常选前臂掌侧中段或下1/3处,因此处操作方便,又便于观察。
预防接种,则一般在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处。
(二)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1毫升、2毫升注射器,4—5号针头,按医嘱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