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的应用教学设计
《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计算工具,如算盘、计算器等。
2. 了解计算工具的构造和基本应用方法。
3. 能够应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4.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科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手操作计算工具,通过实践掌握其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工具的原理,理解其科技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确保设备完好。
2. 准备教学PPT,展示计算工具的图片和基本操作步骤。
3. 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值计算题目,供学生练习应用。
4. 安排合适的教室,确保教室秩序和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算盘,扣问学生是否熟悉并认识。
如果学生表示不认识,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算盘的基本构造和用途。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盘,提出问题:“算盘有哪些组成部分?如何应用算盘进行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算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探索算盘的应用方法学生自由尝试应用算盘,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尝试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拨珠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开始拨算珠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汇总,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应用算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可以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算盘上的问题进行探究,如拨珠不到位的原因、拨算珠的方法等。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探究,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算盘的应用方法。
4. 教室小结与作业安置在教室结束前,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算盘的组成部分、应用方法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 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器,并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计算器的使用经验。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认识: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作用。
2. 计算器的使用:学习计算器的按键功能,掌握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操作方法。
3. 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并掌握计算器的优先级规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计算器的使用经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价值。
3. 演示与练习: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4. 巩固提高: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评估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作品评价:让学生完成一些计算任务,评价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计算器:每人一台计算器,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一个计算器。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知道它有什么用吗?你在哪里见到过或使用过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指出: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新课1.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挂图,谈话: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认识计算器。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挂图,谁来指一指计算器上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哪两个区域?明确: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先在计算器上指一指显示屏和键盘的位置,再对照图中指示找一找这些键,并试着按一按,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并适当演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消除键等的使用方法。
(如果有学生用的是科学计算器,也要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按键。
)指出:虽然每个同学手中的计算器型号各不相同,键盘的布局也可能不一样,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只不过有的功能多一些,有的功能少一些。
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3.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4. 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我们遇到大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3. 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屏、输入数字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其操作方法。
三、基本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四、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等。
2. 教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深入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器的教学内容,如引入计算器的高级功能、编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以及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以及操作方法。
2.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会使用计算器,并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2.准备相关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及操作方法。
3.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计算工具?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工具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及操作方法,并通过PPT或黑板进行讲解。
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在讲台上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进行数学计算?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的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的应用教学设计计算器是一种能够进行数学运算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和工程计算中很常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器的基本认识,并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应用教学。
一、计算器的认识计算器是一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可以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求平方根、百分数等。
它通常由键盘、显示屏和电源组成。
1.键盘:计算器的键盘上有数字键、运算符键和功能键。
数字键用于输入数字,运算符键用于输入运算符,功能键用于执行特定的功能。
2.显示屏:计算器的显示屏用于显示输入的数字、运算符和计算结果。
一般来说,显示屏可以分为一行或者多行,可以显示更多的信息。
3.电源:计算器通常使用电池作为电源,也有一些高级的计算器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可以不需要更换电池。
下面将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应用教学,主要包括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
1.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点:-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理解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10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外观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介绍计算器上的数字键、运算符键和功能键的作用。
-通过一些小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计算器键盘上的按键。
第二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20分钟)-通过例子的形式,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
-强调学生要注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的顺序,避免错误的结果。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的数学运算练习。
第三步:计算器的实际应用(20分钟)-介绍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如商场购物结账、饭店付款、银行取款等。
-提示学生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百分数计算、平方根计算等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准备一些计算器练习题,包括基本的数学运算、百分数计算和平方根计算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教案教学设计

6.师:嗯对的,那同学们知道哪个按键是清除键吗?
7.师:计算器上还有一些有特别功能的键,如[b/c]键可以用来计算分数,[·]键可以用来计算小数,这些我们还没有学到,所以还用不到这些按键。)
生:有显示屏,有按键。
生:删除。
生:清除。
三、计算器的运算操作方法(15分钟)
认识了计算器的构造,学习了计算器的一些常用按键的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二)作业布置
课本第27页练习四第1题,第3题和第4题,写在课本上。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3.计算器的按键与按键功能
师:这些按键你们都认识吗?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1.师:使用计算器的第一步是打开计算器,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个按键可以打开计算器吗?
2.师:计算器上有0到9这十个数字、加减乘除和等号这些运算符号,同学们都认识。
3.师:当我们运算时输入数字或符号输入错误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4.师:嗯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哪个按键是删除键吗?
(8分)计算器的运算操作方法(例1)
1.师:同学们们请你试着用计算器计算386+179。
2.师: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运算的呢?
(对学生提问后进行补充说明)
3.师:同学们学会怎么用计算器计算了吗?
4.小练习2分(一个学生将计算过程)
先计算后找规律(例2)
学生自己算,左边一组的算式,合作找规律;全班汇报;
学情分析
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计算操作简便,可以算得有对又快,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作用,增强计算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作用,认识计算器的构造。
四上数学《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

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读写及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难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指导练习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全班反馈、交流。
第(1)小题是有关多位数中“0”的读法问题。5800200千位中的0应读出来。
(3)、全班交流用计算器输入数的和清除数的方法。
想一想:在上面的数中,如果把18133输成了18163,怎么办呢?
(4)、学生合作完成“试一试“。
2、教学例2:
(1)、了解例2内容。
(2)、学生合作完成。
(3)交流结果。
(4)做一做:
3、用计算器计算:
4980+2680= 9126+748= 17300+5497= 6897+
让学生认识一下计算器。
2、教师介绍计算的功能键及简单的功用:
显示屏、开机键(ON/C)、关机键(OFF)、清除数据键(C.CE)、四则运算键(+-×÷)、数字键(012……9)。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输入数。
(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输入以上各数。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难疑难问题想提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练习课
教 学 时 间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读写及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23-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
考。
5、培养学生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
教法:整体建构教学法
教(学)具:计算器、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前互动
1、播图片及资料,引出课题。
师:近几年我们滨州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滨州的风景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问: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师统计了五海的占地面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五海占地面积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五海的占地面积共多少平方米?)
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1、师:五海占地面积共多少平方米?请同学们帮老师快速准确地解答出来。
师:(一分钟后,问用计算器计算的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是用计算器算的。
)噢,还有哪些同学是用计算器算的?你是怎么想到用计算器算的?(生:计算器算得快、准。
)
小结:同学们已经发现在计算较大数目时用计算器算好,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快捷、准确。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板书: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
师:我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越性
1、师:刚才同学们用计算器解决了五海的占地面积,同学想不想用计算器算几道题试试?
(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
7825-2138= 226×39= 8312÷8=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能总结一下使用计算器有什么优越性吗?(快、简便、准确。
)
2、师:使用计算器有那么多优势,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器进行一次比赛。
(出示)
分组赛一赛:同桌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按键计算,看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1952-764 829431÷9 75399+392241
同桌角色互换,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准:
146-89 2759×8 37291+84731-73826
师:刚才的比赛中,有的小组很快,有的小组完成的就很慢,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不合作、不团结、不熟练…..)
师:通过这道题说明一个道理,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之间要团结一致,相互合作。
四、体验计算器的局限性。
师:使用计算器有很多优势,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题目,(出示)考考你的观察力:
3×500=
2467+889+111=
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能很快计算出结果吗?用什么方法是计算又对又快?
(生试做、订正。
)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简便的可以口算,计算器的计算有时没有人脑快,不能过于依赖它。
五、探索规律
1、游戏
师:刚才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使用计算器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好吗?
(出示)在数字1-9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重复输入9次组成一个大数,用这个大数除以12345679,说出你的得数老师就能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
信不信?不信试一试?
2、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对,老师掌握了这道题的计算规律,如果掌握了这个计算规律,你会算的比计算器还快,想不想试一试?(出示)
问:同学们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规律,不计算,你能算出下面的得数吗?(出示)
3、师: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起算的还快,下面我们来做这道题试试。
(出示:探索规律二)
六、介绍发展史
我们认识了计算器,也体会到了他的一些优点。
你知道计算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出示发展史资料)
师: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后来又发明了“算盘”,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有18000个电子管组成,重达30吨。
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已发展到了第四代,随着升级换代,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全、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低、应用也越来越广。
七、谈收获
板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快速
准确
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