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考逻辑判断高频考点—假言命题.doc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之巧解真假话问题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之巧解真假话问题齐创教研讲师廖姗判断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很大比例,所以这一定是考生要着重把握的部分。
而其中,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相对比较难或者花时间较多的又是必然性推理。
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在必然性推理中的一个高频考点—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题干给出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真有假,然后让我们推断哪句为真/为假,或者推断四个选项哪个表述为真/为假。
这种情况,我们并不知道谁真谁假,如果强行去推理必定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所以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命题的矛盾关系去确定真假话所在位置,继而来判断命题真假.例: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
甲:“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已申请了助学贷款。
”乙:“如果班长申请了助学贷款,那么学习委员也申请了。
”丙:“班长申请了助学贷款。
”丁:“我班有人没有申请助学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甲说真话,学习委员没申请B.乙说真话,班长没申请C.丙说真话,学习委员没申请D.丁说真话,学习委员申请了解析:根据题干,我们可以先把四个人所讲的话写成简单的命题形式,即:甲:所有是,乙:班长是→学习委员是,丙:班长是,丁:有些非。
题干中甲和丁是属于一组直言命题矛盾关系,所以这两人所说的话必定一真一假,问题中告诉我们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我们便可以判定乙和丙说的是假话。
当一个命题为假时,它的矛盾命题就为真,所以我们可以寻找乙和丙的矛盾命题将乙和丙的话变假为真,乙的矛盾命题是“班长是且学习委员非”,丙的矛盾命题是“班长非”,所以,我们能确定的是四个人中班长是没有申请到的,而由“某个非”我们是能推出“有些非”的,那么丁说的话便是真话,其余三人均说假话。
答案选B。
根据矛盾命题解真假话问题,解题步骤总结起来就是“三步走”:①根据矛盾命题,确定真/假话所在②判断其他命题真假③变假为真,确定答案。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如何巧解真假话问题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如何巧解真假话问题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如何巧解真假话问题。
在行测逻辑判断中有一种常考题型,也就是真假话问题。
云南中公教育专家针对真假话问题中的“一真一假”题型怎么解题进行讲解。
“一真一假”题型,是指真假话问题中存在一对矛盾的问题。
下面红河中公教育专家具体用几个例题来感受下它的解题技巧。
【例题1】有金、银、铜三个盒子,有一个硬币藏在其中一个盒子里,三个盒子上各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的提示分别是:(1)硬币在金盒子中;(2)硬币不在银盒子中;(3)硬币不在金盒子中。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
根据以上条件,硬币藏在哪个盒子中?A.硬币在金盒子中B.硬币在银盒子中C.硬币在铜盒子中D.无确切答案【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真假话问题,通读题干,我们可以发现,(1)和(3)两句话好似在吵架,一个说硬币在金盒子,另一个说硬币不在金盒子。
逻辑上称这种关系叫互为矛盾,这两句话必然一真一假,就是说(1)真,那么(3)假;(3)真,那么(1)假;(1)假,那么(3)真;(3)假,那么(1)真。
又告诉你说“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你就能知道什么?不错,就是剩下的(2)一定为假。
既然(2)是假话,而(2)说的是“硬币不在银盒子中”,所以,硬币在银盒子里。
总结一下,做这样的题,我们可以先找到一组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必要的时候,有的题复杂点,判定完其余命题的真假后,还需要回到那组矛盾关系,判断谁真谁假。
【例题2】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中公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互为矛盾关系,二者必然一真一假。
2020国考行测必然性推理指导:真假话问题

2020国考行测必然性推理指导:真假话问题一、可以找到矛盾直接用矛盾解题的真假话问题如果在真假话问题中可以找到矛盾,并且可以利用矛盾直接解题的话,就使用真假话的做题步骤去做。
方法:一找-二绕-三返回(“一找”,即找矛盾,“二绕”,即绕开矛盾的两个命题,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三回”,即回归到原矛盾关系中再作进一步的判断)例: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问题,分析可知,四块牌子分别对应着一句直言命题,共四句话,而且其中只有一句话为真。
一般而言,遇到这类型题目,大家可以遵循“一找、二绕、三回”的解题步骤寻找真相。
“一找”,分析可知,题干第一句和第三句互为矛盾关系,那么两者必定一真一假;接下来“二绕”,即绕开矛盾的两个命题,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因为只有一句真话,可知其余第二句和第四句都为假,那么实际的情况就是二号草屋中有猎枪,且四号草屋中没有草药,故选D。
二、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与上述题型一的考查方式略显不同,这种题型一般是对于那些找不到矛盾无法做题或找到矛盾仍无法做题的真假话问题,朴素逻辑中出现的真假话问题往往侧重考查的是考生们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方法:“假设法”。
例: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丁说:我没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有了之前的铺垫,大家应该很容易找到其中的矛盾是哪两句话,就是甲所说的“有些人偷吃”和乙所说的“所有人都没偷吃”,那么必然甲乙一真一假,但是现在的真假话数量是两真两假,到现在发现找到矛盾无法做题,所以大家很自然的应该会想到我们这讲到的“假设法”,因为甲乙是矛盾一真一假,所以丙丁两句必然也是一真一假,假设丁说的话为真即非丁,那么丙所说的非乙或非丁也为真,两真与题干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因为丙真丁假,丁偷吃糖果可以退出有些人偷吃糖果即甲的话为真话,所以假设完应该是甲,丙说真话,答案选A。
2020国企招聘考试判断推理:推理规则解假言命题连锁推理

2020国企招聘考试判断推理:推理规则解假言命题连锁推理例1.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保持自尊;一个人只有受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才能保持自尊;而一个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不可能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A.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用“追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敬情感B.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接受用“追星”的方式所表达的尊敬C.一个人如果受到了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他(她)一定是个心理健康的人D.没有一个保持自尊的人,会尊敬一个用“追星”方式表达情感的人【答案】A。
解析:题干可整理:心理健康的人⇒保持自尊⇒为受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一个不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
A选项肯前推肯后,属于正确的推理。
B选项“接受”,题干中没有,无法推出。
C选项,根据推理规则肯后推肯前,属于无效推理。
D选项否前无用,得不出“用不用追星方式”,而且选项中“尊敬”在题干推理中也不存在。
故答案选A。
例 2.一场音乐会,如果有节目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就堪称是场的音乐演出。
一场音乐演出不能称为是的,除非台下具备专业欣赏水平的听众。
一个听众要具备专业欣赏水平,就必须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 )项一定为真。
A.在一场音乐会上,如果听众中没人具备专业欣赏水平,则不可能有节目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B.如果一场音乐会没取得,那么,听众中就没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C.如果听众中有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那么,至少有一个节目会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D.一场音乐会总能取得,除非听众中没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答案】A。
解析:整理题干可得:节目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的音乐演出⇒台下具备专业欣赏水平的听众⇒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
A选项否后否前,故属于正确的推理。
B选项否前不能否后,所以不能得出“听众中就没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
C选项肯后没用,得不出有没有两次以上的谢幕。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我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熟练地做好逻辑判断题!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公务员考试行测离不开逻辑题,逻辑题既是难点,也是得分点,很多考生的分数也是在这一部分被拉开。
今天,我就专门研究考试中出现的一类逻辑题——假言命题。
在假设的情况下,描述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称之为假言命题,这是最基本的概念。
但很多同学考试时候,并不能看出来题目的考点,所以研究假言命题出现时候,常见的一些关联词和标志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所在。
在这里,我们从关联词的角度将假言命题大致分为四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如果明天是个大晴天,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其中“明天是个大晴天”是充分条件,“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是必要条件。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如何快速找出谁是充分条件,谁是必要条件。
对此,我们归纳了这一类先描述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他们有:如果…那么/就,假如…则,倘若…则,一旦…就等等,有时候甚至就单单一个“就”字。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其中“好好学习”是必要条件,“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是充分条件。
对这一类关联词语进行归纳,他们主要包含两个: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三、“除非…否则”关联词大家可以将这个关联词单独当做特殊的个体加以记忆。
因为他不能直接将里面的支命题看做是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
比如“除非你答应嫁给我,否则我就去死”。
如果我们认为“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我就去死”是必要条件,那意味着“嫁给我,我就去死”,明显不符合说话人的逻辑,反之亦然。
所以正确的解释是,否定哪一个支命题,哪一个支命题就是充分条件,剩下的支命题则为必要条件。
若“你不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那么“我就去死”则是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二难推理

在行测的判断推理部分中,假言命题在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很多考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解题方法,也能够很好地运用,但是遇到条件较多、题干比较复杂的情况时,往往容易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下面来介绍一种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二难推理模型。
关于二难推理模型,主要是需要了解一下考试中常见的2种形式:1.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2.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例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专家关于录取选调生的意见:甲: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乙:如果不录取王兴,那么录取李正;丙:如果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应该选择哪种录取方案,使甲、乙、丙三位专家的要求同时得到满足?A.只录取王兴B.只录取李正C.都录取D.都不录取【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甲和丙两位专家的意见为: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如果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一种模型: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不录取王兴”恒成立,即王兴不录取。
再将乙的意见进行逆否,可以和甲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个模型: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录取王兴;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种模型: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录取李正”恒成立,即录取李正,故本题答案选B。
【例2】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下列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
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A.最后有池塘B.最后一定有桥C.最后可能有花园D.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可提炼出推出关系:池塘→桥→不花园;花园→植树→桥。
将第二个进行逆否可得:不桥→不植树→不花园。
则可以得到:桥→不花园;不桥→不花园。
为二难推理第一种模型: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所以可以得出条件“不花园”恒成立,即不建花园,所以答案为C。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想做对推出关系是关键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想做对推出关系是关键假言命题是行测逻辑判断当中常考的一类题目,很多考生对假言命题感到非常的头痛,想要做好假言命题首先要正确写出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那么怎么写推出关系呢,这就需要考生们了解一些常常考察的关联词。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
在假言命题中,第一种关联词我们在写推出关系的时候需要写成前推后,这些关联词分别是: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若A,则B;要想A,必须B。
这些表达方式在写推出关系的时候写成A ⇒ B。
第二种关联词,我们在写推出关系的时候写成后推前,这些连接词分别是:只有C,才D;除非C,否则不D。
这些表达方式的推出关系分别写成D ⇒ C。
写出推出关系我们就可以开始做题了。
我们来看一下例题。
例题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首次将法治与善治联系起来,其依据的正是法治与善治的内在必然关系:法治是善治的基础,善治必须建立在法治之上,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法治本身也是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
由此可以推出:A.有善治就有法治B.没有善治就没有法治C.有法治就有善治D.有善治不一定有法治答案:A。
解析:由题干“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这句话相当于“如果没有法治那么没有善治”,推出关系应该是前推后没有法治⇒没有善治,这个推理等价于善治→法治。
选项中和其表达形式一样的是A选项,故答案选A。
我们再来看一道例。
例题2:只有找准工作的短板,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
下列哪项推不出来?A.如果找不准工作的短板,就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B.除非找准工作的短板,否则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C.只要找准了工作的短板,就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D.如果补齐了工作中的短板,就能找准工作中的短板答案:C。
解析:题干命题推理为“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找准工作的短板”。
A项为“不找准工作的短板⇒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为题干的逆否命题,可以推出。
2020漳州国考行测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2020漳州国考行测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通过假言命题的基础学习,我们已了解了假言命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即分析题干的推出关系后对比选项推出关系,选择与题干推出关系一致的选项。
但是在真实的考试中,假言命题的知识点考察,仅仅只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还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和矛盾命题也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并且考察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
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学习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一、什么是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逆否命题这个概念,大家只需要理解并记住“逆”和“否”这两个字即可。
所谓的“逆”,表示假言命题的推出符号需要调转方向;所谓的“否”,表示假言命题的支命题需要分别否定掉。
用符号来表示的话,即原命题若是A=>B,则逆否命题为非B=>非A。
举个例子,原命题:只要长得帅,就可做高官(长得帅=>做高官)。
则逆否命题为:若做不成高官,便是长得不够帅(做不成高官=>长得不够帅)。
二、假言命题逆否命题的性质及应用由高中我们对逆否命题的了解,我们知道,逆否命题和原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等价关系,这里的等价关系是指,假言命题和原命题之间是同真同假的关系,当A=>B为真时,则非B=>非A也为真;当A=>B为假时,则非B=>非A也为假。
反之亦然。
我们了解清楚假言命题逆否命题的基本性质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考试中,试题具体会如何呈现呢?例:除非播种许多玉米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否则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根据以上陈述,下列不能推出的是:a.播种一粒玉米种子,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b.播种许多玉米种子,但不通过辛勤耕耘,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c.没有播种许多玉米种子,虽然等待时机成熟,也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d.只要播种许多玉米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就能收获一箩筐玉米解析:通过题干,可以提炼出推出关系:收获一箩筐玉米=>播种许多玉米种子且通过辛勤耕耘且等待时机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国考逻辑判断高频考点—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国考逻辑判断中必考的题型,需要广大考生重点掌握相关的翻译推理原则,尤其是翻译,是保证后续推理正确的前提,另外需要掌握递推公式,否定肯定式等基本知识点。
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 翻译为:A 只有A,才B 翻译为:B A。
递推公式:已知A B,B C,则可推出:A B C
【例】有人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将重要事务放在主要位置,重要事务是必要条件,关系着一件事情成功与否,重要的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但是,细节也是很重要的,细节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同样也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相关,一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协调好重要事务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中以推出( )。
A.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
B.如果不成功则说明重要事务没有做好
C.成功的前提条件即要做好重要事务,又要处理好细节
D.虽然处理好了细节,但没做好重要事务,也不一定成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翻译为:成功重要事件重要事件,细节成功,根据递推公式,可总结翻译为:细节成功重要事件。
A项:根据题干第二个翻译式,肯后无必然,因此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正确。
B项:选项可翻译为:成功重要事务,与题干第一个翻译式不一致,因此排除。
C项:选项可翻译为:成功重要事务且细节,根据题干翻译可知,成功的前提条件是重要事务,而不是重要细节,因此排除。
D项:根据题干第一个翻译式,否后比否前,可知重要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而选项说的是不一定成功,因此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