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著而成的,这册教材体现了与以往教材不同的特点,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的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所体现出的新特点,谈一点感受。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安排的最后一篇课文,第三单元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组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因此,教材体现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第二个特点是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的生活。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是原先教材没有,新挑选的内容,它反映了首都的新貌。通过阅读,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们看到首都的英姿焕发和勃勃生机。教材在编写时还创设了“我知道”和“宽带网”两个新栏目,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掌握许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北京亮起来了》课后的“我知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北京,课后的“读读背背”也从课文实际发出,可以要求背诵全文,也可以只背自己喜欢的部分,整部教材更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在备课时才会得心应手。《北京亮起来了》一文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北京美丽的夜景,在备课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在自由阅读中了解文章介绍的景点是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方位(空间顺序),应通过板书将景点交待清楚。

2、在自由读中弄清每一个景点美在哪里。

3、在朗读背诵中欣赏优美的词句。

4、全文都围绕“亮”字写美,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以下的教学要求:

⑴知识和技能方面:

①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大致了解北京的夜色美。通过朗读感受北京的夜色美。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把重难点、关键放在:

⑴认读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准备了教学挂图和课件来完成两个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可以通过出示以下图片或课件:

1、城楼图;

2、地图──认识北京地理位置;

3、教学挂图──认识北京的夜色灿烂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他们自由地讲与北京有关的事物,我来导入课题:看来大家对北京有较深刻的了解,今天

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北京夜色的文章《北京亮起来了》。接下来,我可以利用电脑接收的课文录音让同学们听一听课文范读,再由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以下工作:

1、画出生字词;

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由学生汇报自己读懂了哪一段或哪一小部分内容,不要求通篇说,任意讲一两句皆可。由教师归纳:课文写夜幕降临下的北京美极了。学习生字时,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由拼读,读后让学生自由讲讲自己读生字的方法,大家互相交流,把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再由教师制作一些带有生字的句子的课件,大家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接下来,提出要求.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时先测读,再组词,然后由小组开展合作式教学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再由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归纳:

1、形近字记忆法;

2、熟字加偏旁部首法等等,学生读读,并由教师选一两个字范写,教给方法,最后由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记词语。

4、感受北京的美丽。

在教学新课之前,先复习旧课巩固旧知识。在和学生探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什么时候北京亮起来了?

2、北京的哪里亮起来?

教师可以边听汇报边教学:

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让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把写北京亮起来的句子读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朗读:灯光亮起来的时候,你的眼睛会怎样?心情会怎样?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可以是快乐、高兴的,也可以是兴奋,辛福的等等,教师可以鼓励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想读的站起来,把北京的夜读亮。读得好,全班齐读。

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板书,写清楚北京的长安街、城楼、广场四周、环形路、街道、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亮起来了。打开电脑课件,分别展示各个夜景区,然后调动大家学习:现在我们坐车去北京游夜景,请大家赶快找到最想去的两处景点,读一读,到时候请同学们做导游,把导游学习作为学习的一个亮点,可以先让一名学生导游读第2段,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我好像看见了许多的汽车在飞奔,处处灯光闪烁,处处高楼耸立。紧接着出示图片欣赏后引导:看到这么美的北京你想怎么读?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带着惊叹惊讶与赞美读。读之前教师可以提示,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需要讲解?课件展示较难理解的词语有的提供图片帮助理解,如金碧辉煌,可出示寺庙等建筑物的图片帮助理解。然后教师板书:长安街真美,全班齐读,接下来可用同第2段教学一样的方法,导读3、4、5段,最后全班同学朗读第6段。教师引导总结,夜晚的北京是怎样的?让学生们用感叹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接下来可以安排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段,最后小结:北京的夜晚是如此的明亮辉煌,大家一定要争取去看一看。

如此教课优点在于:

第一:充分利用模式教学,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教学相长,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互动;

第三: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第四: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备好课,上好课。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感悟整体,引出新课

1.出示图片,小朋友这是哪里?板书:北京

你印象中的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你能把学过的课文中有关语段来背一背吗?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的白天,那到夜幕降临后,北京城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去看看?

播放幻灯,教师朗诵。

看了北京的夜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板书:(北京)亮起来了读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结,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1)自由读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把它读正确,读流利了。

2) 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3)指导感情读

A抓: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美丽的灯,闪烁着美丽的光)

是句子中的哪个词语带给了你那么丰富的画面?

板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你能把这个画面用你的朗读展现给大家吗?指导读好(灯的海洋光的世界)B抓:“整个”

那这样的画面只是北京城的其中一处吗?想想还有哪些地方每当夜幕降临也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名说(街道立交桥河道公园……)

引读: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亮起来了),北京城的街道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亮起来了),北京城的河道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亮起来了),北京城的公园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小结〉:是呀,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城的每一处,每一地都成了灯的海洋,广的世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整个北京城。

现在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小结板书:是呀,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城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北京亮起

来了。

现在谁来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夜幕下的北京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李莉娟阿姨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请小朋友发到12课,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下面的小鱼宝宝帮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指导读好文章中的词语和长句。

词语: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轮廓彩虹焕然一新绚丽多彩霓虹灯繁华装扮

a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b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C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d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丽的“不夜城”。

3、下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写了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边读边用笔把这些地方圈出来。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城的()亮起来了。指名回答。

三、理解重点词句

1.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欣赏一下那里的夜景。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的头脑里出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2.交流,随机出示三句话

A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引导学生想象这幅镜像还像什么)

感情读

B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引导学生理解:金碧辉煌。

出示词典里的意思: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哪儿也可以用上“金碧辉煌”?

C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感觉彩灯仿佛就是一只画笔,勾画出了许多画面。你看看,彩灯都勾画出了哪些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呢?(出示课件)

完成练习:勾画出的雄伟轮廓。

感情读。

四、熟读成诵

1.在各种灯光的照射下,天安门广场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2.还想不想再去看看这一幅幅美丽的景象?我们一起来合作,你们看着画面,根据老师的提示,把句子说出来。行吗?

真不错,再来合作一次,第一组第一个画面,第二组第二个画面,第三个画面,我们大家一起来。

3.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真正的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了呢?出示课件。这呀是我们宁波中山路上的夜景,老师把它拍下来了,你能来说说模仿

课文的语言,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吗?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谁能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大家听听?(交流)

五、小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课文1、2两节,随着作者走了一趟天安门广场,感受到了那确实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两段中有许多好词语,谁能来读一读。出示:

花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灯光的词语)一起读。

这节课,我们还有学写两个生字,出示:辉煌。

说一说,写一写。

一、说教材

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城各个地方的夜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夜晚的北京,它是如此地明亮,如此地辉煌,激发了学生对首都北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因此,我以新课程为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了学习目标如下:

1、会认“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难点是感受北京的美丽夜景,激发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同时,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己感悟。

三、说教学流程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走近北京,还记得那一课吗?(学生能说就说,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的内容。)师:对,这是白天的北京,那么,夜晚的北京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瞧——(揭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通过联系旧知,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牵出学生对北京的原有印象,又引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感知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新课程指出,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古诗、诗歌,注重的是对本文整体的把握。通过自由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可以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生字词语。还可以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与大家分享。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联系生活,联系经验来学习。同时,谁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3、合作探究,感悟课文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先自己感悟,想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要通过交流,板书出各个地方的灯,理清文章的脉络;二要适时、适当地点拨,结合具体的语境,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感受文本。

新课程又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合作探究更有效,在小组内,我实行了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讲,有时可听。

4、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新课程指出,各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读,比赛读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积累,从读中体验,最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尝试背诵,达到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之目的。

5、运用积累,拓展延伸

本课课后罗列了很多四字的词语,新课程指出,要重视积累。这些课后词语的积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新课程还指出,语文要积极拓宽其他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后的习题,一方面锻炼学生已有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问:你对北京还有哪些了解?

四、说板书(略)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当太阳的光芒隐去,夜幕刚刚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看不到边,望不到头;各种色彩的光交相辉映,把北京变成了一座不夜城。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练习感情朗读的好教材。可是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北京离他们太远了,如果仅仅只限于对文本的解读,我想孩子们是很难感受到北京夜晚的美,更不能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主线,条理清晰

在教学中,我抓住“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句话展开教学,带着学生跟着课文和课件游北京的长安街、环行路、西单商业街和故宫,整个教学有条理。

二、品词品句,注重积累

《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不光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灯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教学本文时,我借助图片和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词语,拓展部分,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临海的夜景,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的词语。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

上,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

四、图文结合,理解含义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苟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把难理解的内容展示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例如在理解:“华灯高照”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华灯是什么样的灯?”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出示了一张长安街夜景图,请同学仔细观察后明白:华灯是装饰得很漂凉、很豪华的灯,高高地挂着,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再如理解“长安街上,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时。这句话是个比喻句,为什么把长安街比做银河呢?学生很难理解。银河对大多数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对这个课文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借助多媒体理解完“华灯高照”以后,接者请学生看图引导:“街上除了华灯以外,还有什么灯?”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出汽车灯。我又问:“汽车灯多吗?”“不仅多而且一辆车连着一辆,速度怎么样?一闪而过;那一盏盏的车灯连起来像什么?”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脱口而出:“像星星。”这时再理解为什么把长安衡比做银河就不难了。在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老师配于准确生动的描述,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