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推荐文章人教版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点热度:山西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热度:复习高一历史知识点是同学们提高历史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巩固好刚学完的抗日战争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①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4.结果:①东北三省沦陷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二、七七事变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涉及了中国的历史,其中包括了抗日战争的历史。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讲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卓有成效的抗争。

抗战前,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

在20世纪初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员,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尤其是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实现其亚洲地位的提升,强化其对亚洲的掌控,因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二、抗日战争的时间抗日战争的时间是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

这场战争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

三、中日战争的阶段中日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底。

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因为日军占据了较多的地区,尽管中国人民坚强抵抗,但任重道远。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战略是苏、保、托,总体上是为了保护中国的重要城市以及军事、政治和经济基础设施。

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国采取的战略是游击战争。

第二阶段:1939年到1941年底。

该阶段中,中国游击队开始遭受失败。

日本陆军性也举行了长途进攻,以占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

第三阶段:1942年到1945年底。

在这个阶段,日军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反攻。

随着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中方战斗力显著加强。

随着中国军民的奋斗和外部援助,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中国在国土和社会上都受创严重,但坚持抵抗到底。

四、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几个主要的战役值得关注。

淞沪会战:1937年11月,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迎来了胜利。

这场战争导致日本军队撤退。

台儿庄战役:1940年,日军进攻中国的山东省,中国的游击队进行反击,赢得了战斗。

中条山战役:1941年,日本军队进攻了山西省,中国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所提及。

学习笔记 — 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考点难点汇总

学习笔记 — 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考点难点汇总

学习笔记—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考点难点汇总本节内容适用范围:高一预习,高三、高二复习一. 全民族抗战日本的局部侵华——全面侵华的前奏原因①历史原因:日本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制定了以侵华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可以说日本发动这次侵华真正是蓄谋已久的;②经济原因:从1929年以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因此出现经济危机,并经历着危机后的严重萧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缓和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③日本国内的条件:随着日本经济危机的加剧,日本右翼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广泛群众基础,并最终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侵略;④有力的时机:中国:从1927年——1937年是中国国共十年对峙的十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无暇顾及日本;世界:国际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欧洲国家正遭遇希特勒法西斯的威胁,为了避免引火上身,这些国家对于日本的侵略是持绥靖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1937年,华北地区已经日趋殖民化,在北平附近驻扎了日本军队,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已在此地军事演习多次,战争可以说是一触即发,整个华北地区笼罩在战争的阴霾当中,当时有人形容:就连吃糖葫芦都带着火药味。

就在7月7日夜,日本借口一士兵丢失,要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之所以称其为借口,是因为当时枪声的方向和日军搜查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不明枪声打响后,有经验的军官应马上隐藏目标寻找枪声来源,而不是在听到枪声后马上派部队搜查,因为这样可以扩大被袭击的目标;),中国守军拒绝,因此日军就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的命运。

这种强大的外部压力,再次促使中国内部的团结。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人教版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汇总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全民族抗战:枣宜会战中的张自忠;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学生,工人,妇女,华侨,各少数民族等。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9·3纪念日)
5.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 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或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上一切爱好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7.意义: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④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日本侵华原因1.日本:(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三、全民族抗战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 1937.122.潘家峪惨案 19413.七三一部队五、抗战的胜利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2.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1_全民族的抗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1_全民族的抗战
1.它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情况下,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 路线的影响下,在中共的积极倡导并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的 推动下,国共互相让步共同抗日的产物。 2.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统一战线中阶级成分非常 的复杂,因而统一战线内部有复杂的阶级关系、有矛盾尖锐 的斗争,甚至出现了军队之间的武力摩擦。 3.是代表两个阶级利益的两个政权和两个军队的合作,并未 形成统一的国民政府和联合统帅部,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 合作,采取遇事协商的特殊方式处理共同的事务。
全民族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2)参战兵力: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40万 (3)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4)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5)结果: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 3.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 役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给了侵华
全民族的抗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1.阶段性特征 (6)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 最晚的战场。 2.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 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 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 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 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 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
全民族的抗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抗日战争的三阶段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顽强抵抗,与日寇浴血奋战。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规模会战,这些大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实力和精锐部队,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战略相持阶段。

自武汉会战后,日军再无力发起大规模地战略进攻。

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力量。

第二阶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又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中央政权。

国民党顽固派加剧了反共摩擦活动。

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和分裂的方针,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进攻苏联,亦不能西进进攻印度。

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大发国难财,使其统治日趋腐朽。

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度过了抗战中最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老师必修1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抗日战争考点解读考点提示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全民族的抗战1.历史背景: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平津相继失守,成为全国______①______的开端,日本全面侵华。

2.实现: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②________,实现全民族抗战。

3.概况(1)敌后战场:1937年8日,中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正面战场战役:国民党组织了_____③_____、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结果: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大片领土失陷;粉碎了日本三个月_④_的计划,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杀害全村中的一千二百多人。

3.研究细菌战:成立“七三一部队”,利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出击日军。

(2)地位:是中国军队____①____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入缅作战(1)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

为确保___②___畅通,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2)战况:救出被围在缅甸的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_____③_____斗争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为世界反法西斯_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____④____。

参考答案:全民族的抗战①抗日战争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淞沪会战④灭亡中国抗战的胜利①主动出击②滇缅公路③反对外来侵略④国际地位要点精析要点一:多角度探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有利时机: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国际上英美等顽固推行绥靖政策等。

【典型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

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材料四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问题:结合四则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有利时机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侵华的原因。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每则材料的主旨。

结合材料一一回答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有利时机即可。

答案: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抗日战争 394519 例题讲解】2、“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民族抗战。

本题的关键词“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通过关键词可知本题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中国近代哪一次侵略战争能够体现全民族抗战呢?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只有D项体现了全民族抗战。

故选D。

答案:D【典型例题】1、(2015 辽宁大连期末考)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红军的建立,材料中红军接受国民党军的番号,这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背景下,A 项正确;党内合作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方式,B 项错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C 项错误;国共合作抗日之后,共产党的军队主要开展敌后抗战而不是开辟正面战场,D 项表述错误。

故选A 。

答案:A2、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

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A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B .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C .反帝反封建军阀,抗击日本侵略D .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解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实现国家统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故选C 。

答案:C要点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394519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 394519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典型例题】1、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 .百团大战B .平型关战役C .太原会战D .台儿庄战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中重要战役的理解。

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此次战役的特点是破袭战,规模较大,冀晋豫三省同传捷报,经分析应该是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是在山西东北,属于伏击战,排除B 项;太原会战是在山西省境内,属于会战,排除C 项;台儿庄战役是在徐州境内,属于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排除D 项。

故选A 。

答案:A2、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rray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远征军在抗战时期开辟国外战场的知识。

从图片上看,此处为中缅交界,我国政府派出军队开赴这一地区,主要是为确保滇缅公路这一国际交通线,以确保国际战略物资的供应。

此处与太平洋战场无关,这次军事上的行动由于英军没有形成配合而失利,日本的投降与此也无关,排除A、C、D三项。

故选B。

答案:B3、胡锦涛曾经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作用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互相配合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解析:分析材料和结合对所学内容理解,A、B、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所学,C项说法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我党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进行作战。

答案:C要点四:抗日战争的特点、胜利原因和意义1.特点(1)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抗战具有两重意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战争。

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的战争。

(3)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明显区别。

(4)抗日战争是落后大国反对帝国主义强国入侵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这个战场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贡献最大。

2.胜利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2)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是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3.胜利意义(1)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典型例题】1、(2015 河北正定校联考)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

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

”这两个战场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特点。

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两个战场应该是192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两个战场在抗战不同时期的战略地位不同,在抗击日军时的战略战术也是不同的,C、D两项错误;两个战场的力量对比在抗战中发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在抗战胜利后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故选B。

答案:B2、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之所以能够战胜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多方支援B.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C.国民党正面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聚了全民族力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A、B两项属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才是抗战的主战场,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才是主战场。

答案:D3、“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这个战争”A.促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觉醒 B.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 D.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意义。

据材料分析可知,“这个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

促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觉醒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A项错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是开展国民革命运动,B项错误;抗日战争之际,新中国没有成立,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