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火山岩气藏作为天然气藏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储层特征及开发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火山岩气藏的储层特征,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火山岩气藏研究中的应用。
二、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1. 岩性特征火山岩气藏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其中,火山岩的孔隙度主要受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岩石结构等因素影响。
2. 储集空间特征火山岩气藏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主要受岩石类型和结构控制,而次生孔隙则是由于火山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
此外,裂缝也是火山岩气藏中重要的储集空间。
3. 含气性特征火山岩气藏的含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岩石类型、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等。
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火山岩气藏,其含气性存在较大差异。
三、数值模拟方法在火山岩气藏研究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工程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实际地质情况下的气体流动、运移等过程,为火山岩气藏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1. 数学模型建立根据火山岩气藏的实际地质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包括岩石类型、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发育程度等关键参数。
此外,还需考虑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运移路径等因素。
2. 数值模拟方法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气体在储层中的分布、运移规律,为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模拟结果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分析火山岩气藏的开采潜力、开采策略等。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开采方案下的气体产量、采收率等指标,评估各种方案的优劣,为实际开发提供指导。
四、结论通过对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火山岩气藏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开发潜力。
酸性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物性参数特征

第 2 8卷
第 6期
石
油
学
报
Vo. 8 No 6 12 。
NO V. 2 007
20 0 7年 1 1月
ACTA PETROLEI S NI I CA
文 章 编 号 : 2 32 9 (0 70 —0 20 0 5 —6 观 孔 隙 结构 及 物 性 参 数 特 征
庞 彦 明 章 凤 奇 邱 红枫 战剑 飞
黑龙 江 大庆 13 1 ; 2 浙 江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系 浙 江 杭 州 672 3 02 ) 10 7 ( 中 国石 油 大 庆 油 田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1
P n n ig a g Ya m n Z a g Fe g i Qi o g e g h n n q u H n f n Z a in e h nJa fi
( . Ex oa in& De eo me tRee rh I siu e 1 plr to v lp n sa c ntt t ,Per Ch n qn l il mp n mie to iaDa ig Oif ed Co a y Li td,Da i g 1 3 2,Ch n qn 6 71 ia;
摘 要 :综 合 利 用 大 量 铸 体 薄 片 及 储 层 物 理 实验 资 料 , 松 辽 盆 地 北 部 营 城 组 酸 性 火 山 岩 储 集 空 间 与 物 性 参 数 特 征 的 研 究 结 果 表 对
明 , 性 火 山岩 储 层 储 集 空 间 以原 生 气孔 和 次 生溶 蚀 孔 为 主 , 观 孔 隙 结 构 具 有 孔 喉 比 超 大 的 特 征 。该 区酸 性 火 山 岩 储 层 具 有 束 酸 微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气藏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与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岩气藏的储层特征复杂,其微观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直接决定了气藏的产能与开发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核磁共振技术因其高灵敏度与无损检测的特性,在火山岩气藏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揭示其储层特征与储集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一)火山岩的成因与分类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其结构与成分因火山喷发的方式、温度及压力等因素而异。
火山岩的孔隙结构主要由岩浆冷却后的结晶收缩、气体逃逸、以及后期的风化作用等因素形成。
火山岩按其成因可大致分为熔岩流型、火山碎屑型等。
(二)微观孔隙结构的观察方法微观孔隙结构的观察主要依靠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
其中,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岩样薄片中的孔隙形态;扫描电镜则可以更详细地揭示孔隙内部的结构和分布。
此外,图像处理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分析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性等特征。
(三)火山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火山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多尺度、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
在扫描电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火山岩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洞。
这些孔隙的形成与岩浆的冷却结晶、气体逃逸等过程密切相关。
此外,火山岩中的裂缝和节理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
三、核磁共振技术在火山岩气藏研究中的应用(一)核磁共振技术原理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核自旋的物理现象进行测量的技术。
在岩石物理领域,核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岩石中的含油/气饱和度和孔隙度等参数。
核磁共振仪通过测量岩石中氢核的共振信号来反映岩石内部的孔隙特征。
(二)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在火山岩气藏研究中,核磁共振实验通常采用取芯样品或钻井液样品进行。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频率等参数来获取岩石的核磁共振信号。
《2024年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气藏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储层,其储层特征和物理性质对于天然气开采和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中,微观孔隙结构和核磁共振特征是研究火山岩气藏储层性质的两个关键方面。
本文将针对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核磁共振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其特点、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
二、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2.1 微观孔隙结构概述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内部孔洞、裂隙等空间分布及其相互连通性。
这些孔隙是天然气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天然气的储集、运移和采收具有重要影响。
2.2 实验方法为了研究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压汞法等实验方法。
SEM可以观察岩石内部的孔洞和裂隙形态,压汞法则可以测定孔隙大小分布和连通性等参数。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孔洞和裂隙发育,类型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拉长形等不同形态;(2)孔隙大小分布范围广泛,从小到大涵盖了纳米级到微米级;(3)孔隙连通性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储集和运移。
此外,我们还发现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类型、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
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影响天然气的储集和采收。
三、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3.1 核磁共振原理及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在石油工程中,核磁共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
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可以获得岩石的T2谱、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油气储层的评价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为了研究火山岩气藏的核磁共振特征,我们采用了核磁共振仪器进行实验。
具体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控制了温度、压力等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我们得到了火山岩气藏的T2谱和孔隙度等参数。
《2024年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利用逐渐增多,火山岩气藏的勘探与开发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火山岩气藏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地质形成环境和物理性质,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研究对于气藏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该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材料2.1 实验原理实验基于火山岩的物理性质及岩石物理学理论,运用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岩石样品的孔隙率、孔径分布、T2弛豫时间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火山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与气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火山岩样品、核磁共振仪、扫描电镜等设备。
其中,火山岩样品需根据不同的地质背景和储层条件进行选择,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3.1 样品制备首先,对火山岩样品进行切割、磨光等处理,使其满足核磁共振实验的要求。
同时,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烘干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挥发物。
3.2 微观孔隙结构分析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火山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孔隙的形态、大小、连通性等特征,为后续的核磁共振实验提供依据。
3.3 核磁共振实验运用核磁共振仪对火山岩样品进行测试,测定其孔隙率、孔径分布、T2弛豫时间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了解火山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与气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火山岩样品的孔隙形态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裂缝型等多种类型。
孔径大小不一,从纳米级到微米级均有分布。
此外,火山岩样品的孔隙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4.2 核磁共振特征分析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火山岩样品的孔隙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双峰或多峰分布特征。
T2弛豫时间反映了孔隙中气体的运移和扩散特性,对于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对火山岩气藏的开采与利用成为了能源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方向。
火山岩气藏因其特殊的成藏机理和复杂的物理结构,具有较高的储气和产能潜力。
而其微观孔隙结构和核磁共振特征作为描述其物理特性的重要参数,对于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及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以期为火山岩气藏的开采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火山岩样品、核磁共振仪器等。
火山岩样品需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层位,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二)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对火山岩样品进行切片、抛光等处理,以获得适用于实验的表面。
2. 微观孔隙结构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火山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
3. 核磁共振实验:采用核磁共振仪器对火山岩样品进行测试,记录其核磁共振特征。
三、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分析(一)孔隙类型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溶孔、裂缝、气孔等。
其中,溶孔是火山岩中常见的孔隙类型,其形成与火山岩的熔融、冷却、蚀变等过程密切相关;裂缝则是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变形等原因形成的;气孔则是由于火山喷发过程中气体逸出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特征火山岩气藏的孔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和多尺度性。
在微观尺度上,孔隙大小分布不均,连通性较差。
此外,不同类型孔隙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关系也各不相同,这决定了火山岩气藏的储气和产能潜力。
四、核磁共振特征分析(一)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施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使岩石中的氢核发生共振,从而得到岩石的物理特性信息。
在火山岩气藏中,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
(二)核磁共振特征参数核磁共振特征参数包括T2谱、孔隙度、渗透率等。
T2谱反映了岩石中不同大小孔隙的分布情况;孔隙度则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比例;渗透率则表示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能力。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气藏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储层,其储层特征和储量评估对于天然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岩气藏的储层特性主要取决于其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参数。
因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核磁共振特征,以期为储层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岩心样品,通过制备成薄片,用于后续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核磁共振特征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微观孔隙结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压汞法对火山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
SEM可以观察岩石的表面形态和孔隙结构,而压汞法则可以测定不同大小孔隙的分布和连通性。
2. 核磁共振特征研究: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火山岩样品进行测量,分析其T2谱、孔径分布等参数。
NMR技术可以无损地测量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参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通过SEM和压汞法实验,我们观察到火山岩样品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包括溶蚀孔、晶间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性因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中,溶蚀孔是火山岩气藏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对于储层的物性参数具有重要影响。
(二)核磁共振特征分析NMR实验结果表明,火山岩样品的T2谱呈现出多峰分布,反映了不同大小孔隙的共存。
通过分析T2谱,我们可以得到岩石的孔径分布、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价储层的储集能力和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观孔隙结构与核磁共振特征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和核磁共振特征,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孔隙在NMR 实验中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另一方面,微观孔隙结构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也会影响NM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储层评价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微观孔隙结构和核磁共振特征,以全面评价储层的物性参数和生产潜力。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西 部探 矿 工程
5 3
徐 家 围子 断陷营城 组火 山岩储层微观孑 L 隙结构 特征
冉 法海
( 大 庆钻 探 工程 公 司地 质 录 井一 公 司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4 1 1 )
摘
要: 为 了对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微观孔 隙结构特征进行研 究, 以铸体薄片、 扫描 电镜 、 常规压汞、 恒
中图分 类 号 : T E 1 2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3 ) 1 1 — 0 0 5 3 — 0 4
自2 0 0 2 年 徐深 1 井 在 火 山岩 中获得 高 产 工业 气 流 以来 , 松 辽 盆地 深 层 火 山岩 天 然 气 勘 探 取 得 一 系列 突 破, 火 山岩储 层 也逐 渐 成 为 主要 目的层 , 揭 开 了大庆 深 层 火 山 岩气 藏 勘 探 开 发 的序 幕 , 具有 广 阔 的勘 探 前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9 修 回日期 : 2 0 1 3 — 0 5 — 3 0
体薄片下可见小 的溶蚀孔 , 当颗粒溶蚀作用较强时 , 铸
体 薄 片 下 观 察 可 见颗 粒 呈 网格 状 孔 隙 , 当溶解 作 用 非
常强的时候 , 可以形成铸模孔 , 研究 区的次生孔 隙常见
规压汞 、 恒速压汞和束缚水饱和度研究为基础 , 对火 山 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 以期 为深层火 山
岩 勘探 提供依 据 。
1 储 集 空 间类型 及特 征 通 过 对研 究 区 1 3 1 8 m岩 芯 描 述 、 7 5 1 4 片 薄 片 分 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增 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4月V ol.28 Suppl Journal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Apr. 2009 收稿日期:2008-11-20作者简介:杨正明 (1969-),男,河北 廊坊人 ,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渗流力学方面研究。
本文编校:杨瑞华文章编号:1008-0562(2009)增刊Ⅰ-0286-04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杨正明1,2,郭和坤1,姜汉桥2,刘 莉1,张玉娟1(1.中国科学院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7; 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摘 要:针对火山岩气藏已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领域之一,利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了大庆徐深火山岩气藏岩芯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的低渗气藏岩心,其孔道半径基本相同,而喉道半径不同,对于所测得的不同渗透率的火山岩气藏岩芯来说,大约60%的喉道半径小于0.8μm 。
这与低渗透砂岩油藏岩芯的恒速压汞测试结果不同。
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提出用平均喉道半径作为低渗气藏储层评价指标参数,来表征气体通过储层的难易程度。
该研究成果对低渗气藏的分类评价和合理高效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关键词:火山岩气藏;孔隙结构;储层评价;参数;气田开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microcosmic pore configuration in volcanic gas reservoirYANG Zhengming 1,2,GUO Hekun 1,JIANG Hanqiao 2,LIU Li 1,ZHANG Yujuan 1(1.Institute of Porous Flow & Fluid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gfang 065007,China ;2.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The volcanic gas reservoi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ields of gas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volcanic gas reservoir exceeds 3,000 billion m3.It is discovered in Songliao Basin, Zhunger Basin and Bohai Bay Basin recently, and is the point of recent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microcosmic pore configu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Xushen volcanic gas reservoir by using constant rate mercury penetration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indicates pore radiu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roat radius is different for core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Sixty percent of throat radius are lower than 0.8m µ in different permeability samples from volcanic gas reservoir. The result is different from low penetration sandstone reservoir core tested by constant rare mercury penetration technique. There sixsts a very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verage throat radius and the permeability. On this basis, the average throat radius is used as a volcanic gas reservoir evaluation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difficulty of gas through the reservoir. The study results offer the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for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rational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volcanic gas reservoir.Key words :volcanic gas reservoir ;reservoir evaluation ;parameter ;pore structure ;development0 引 言火山岩气藏已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领域之一。
目前在松辽、准噶尔、渤海湾等地都有所新发现,火山岩气藏资源量已超过3万亿方,是当前勘探和开发关注的热点之一[1-2]。
火山岩气藏储层复杂,存在不同的岩性,有流纹岩、角砾熔岩、熔结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等岩性,储集空间复杂多样,发育气孔、裂缝和溶洞。
火山岩储层物性变化也比较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一般为3 %~20 %,渗透率一般为0.01×10-3 μm 2~10×10-3 μm 2,开发难度大。
今后将较多地面临火山岩气藏。
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好火山岩气藏,不但关系到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更是中国21世纪能源得以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大量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渗流能力, 并最终决定着气藏产能的大小。
因此,研究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隙在结构上可划分为孔道和喉道。
油层物理中压汞法是专门用于探测孔隙结构的实验技术[3-6]。
增刊杨正明,等:火山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287常规压汞是在恒定某一进汞压力下通过计量进汞量来计算对应于该进汞压力的喉道大小,通过一系列进汞压力实验来给出岩样中喉道大小分布。
从常规压汞的实验过程来看,它只是给出了某一级别的喉道所控制的孔隙体积,并没有直接测量喉道的数量,因此只能给出喉道半径的饱和度分布。
而这个分布由于掺杂了孔道体积的因素,所以并非准确的喉道分布。
而恒速压汞技术在实验进程上实现了对喉道数量的测量,从而克服了常规压汞的不足。
由于恒速压汞技术能同时得到孔道和喉道的信息,这对于孔、喉性质差别很大的火山岩气藏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大庆徐深火山岩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表征气体通过储层难易程度的特征参数。
1 恒速压汞测试技术原理恒速压汞维持非常低的进汞速度,保证了准静态进汞过程的发生。
在此过程中,界面张力与接触角保持不变;进汞端经历的每一个孔隙形状的变化,都会引起弯月面形状的改变,从而引起系统毛管压力的改变。
其过程如图1,图1(a)为孔隙群落以及汞前缘突破每个结构的示意图,图1(b)为相应的压力变化。
当进汞前缘进入到主喉道1时,压力逐渐上升,突破后,压力突然下降,如图1(b)第一个压力降落O(1),之后汞将逐渐将这第一个孔室填满并进入下一个次级喉道,产生第二个次级压力降落O(2),以下渐次将主喉道所控制的所有次级孔室填满。
直至压力上升到主喉道处的压力值,为一个完整的孔隙单元。
主喉道半径由突破点的压力确定,孔隙的大小由进汞体积确定。
这样喉道的大小以及数量在进汞压力曲线上得到明确的反映。
实验采用美国Coretest公司制造的ASPE730恒速压汞仪。
进汞压力0-100 0 psi(约7 MPa)。
进汞速度0.000 05 ml/min。
接触角140 º,界面张力485达因/cm。
样品外观体积约1.5 cm3。
(a)(b)图1 恒速压汞测试原理Fig.1 const-sp. mercury penetration testing principle2 恒速压汞实验分析盛顿选取6块来自大庆徐深火山岩气藏的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样进行恒速压汞实验,实验参数见表1。
岩样测得的孔道半径、喉道半径的分布曲线和累计分布曲线见图1、图2和图3。
表1 6块不同渗透率级别恒速压汞测试样品参数和测试结果参数Tab.1 const-sp. mercury penetration testing principleparameter of six sample岩芯编号最大喉道半径/µm平均喉道半径/µm均质系数孔隙度/%渗透率/10-3µm21 0.1 0.1001.0006.510.0063 0.1 0.1001.0004.930.0246 0.2 0.1640.7819.480.1029 3.5 0.5230.08810.401.34011 4.9 1.0840.15818.502.06014 9.8 2.2850.14120.008.260图1 6块样品孔道半径分布情况Fig.1 pore path disposition of six sampleV1V2V3 V4OO(1)O(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8卷288图2 6块岩样喉道半径的分布曲线 Fig.2 the gullet disposition of six sample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火山岩气藏渗透率的增大,其岩芯均质系数越小,表明岩芯越不均匀,平均喉道半径越大。
渗透率越小,其最大喉道半径也越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不同渗透率的火山岩气藏岩芯来说,其岩样孔道半径分布比较接近,峰值分布大体在100~200 m µ之间。
渗透率越大,其峰值分布略偏向右侧。
而岩样对应的喉道分布相差很大。
当渗透率为0.024×10-3 μm 2时,其喉道半径只有小于0. 1m µ的喉道,无更大的喉道;而当渗透率为8.260×10-3μm 2时,其喉道半径有小于0.1 m µ的喉道,也有很多较大的喉道,如9.8 m µ的喉道,其平均喉道半径为2.285 m 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