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7-9课)

【导语】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具,其本⾝必须具有⼀定的科学依据,从⽽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伟⼤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届三中全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第⼀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下启改⾰开放的伟⼤实践和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届三中全会推动全⾯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学⽬标】 1.知识与能⼒:了解⼗⼀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
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法:通过了解并对⽐“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开放伟⼤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届三中全会是“伟⼤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领导中国⼈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教学难点:⼗⼀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 播放《祝酒歌》⽚段,展⽰这⾸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
设问:这⾸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发⽣了什么事情吗?⼈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学⽣听歌,根据这⾸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部分歌词, 思考并回答问题:歌词中“⼗⽉”⾥发⽣了什么事情?(1976年10⽉粉碎“四⼈帮”,“⽂⾰”结束) ⼈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喜悦,激动,期待……) 总结、过渡:⼗年“⽂⾰”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帮”后⼈们要求纠正“⽂⾰”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丰满⽣动的歌词,记录了⼀个民族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变革。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意义以及影响,可能还处于模糊的认识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实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 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学习目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组织;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3、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
【重点难点】1.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2.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自主学习】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对外开放是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
2.1980年,中央决定在 ________、________两省设立了________、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设立经济特区,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沿海城市: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________、天津、________、________、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____也建立起来。
4.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①相继开放了、武汉等沿江城市;②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③昆明、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5.格局: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________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合作探究】1、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重大战略决策?其创建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2、我国哪一年加世贸组织?加入该组织对我国有何利弊?3、中国近代史上的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当堂达标】1.“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栋房。
上海浦东开发区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 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 珠开海发,浦是东因、为振它兴对上着海澳、门服;务开全放国厦、门面,向因世为界 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 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 是欧美,是全世界。”
开放新局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对外外 贸开 易放 和加 国速民了经我济国的社迅会速主发义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 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 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 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
加入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
——《邓小平文选》
背景分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
材料一: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元……全国有2∕3的
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
落后 的农业
材料二:(1978年5月)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的煤矿用2000个工人,中国要16万工人,相
尔和索马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
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
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
需要材对料外二:开放世,界吸经收济外正国在的向资全金球和化技、术集来团帮化助方我向们发发展展,。任何国—家—孤《引立邓于进小世平来界文经选济》
材料四: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我国先后与日、德、
美等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
【精品历史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课件共35张PPT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对外开放的实行有何意义?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 的迅速发展。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说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 间、历程及意义。
时间:2001年12月。 历程: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 历程。 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 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 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 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 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 的区域经济政策。
(4)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 条件的内陆市县。
2.随着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的实 施,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该格局有何特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2)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增强 企业活力 ③深圳 ④厦门 ⑤海南岛
谢谢!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2)基础不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当 今中国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原则不同:当今的开放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近 代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课件(共21张PPT)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点
拉 萨
线
【格局】
经济特区 点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 济开放 区
沿江 内地 省会 沿边
线
面
【异同】
近代开放 前提 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下的被迫开放 目的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 对华侵略的需要 现代开放 主权完整前提下的 主动开放 发展经济的需要
后果 半殖民地化程度逐 渐加深并日益贫困
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 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厦门 汕头
【特点】
材料一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 经济特区 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 “特”在何处? 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 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 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 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 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深圳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为什么 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 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地处沿海, 交通便利; ②临近港澳 台,靠近国 际市场;③ 有广阔的经 济腹地可依 托;④是著 名的侨乡, 有利于吸引 侨资等。
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 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拓展延伸】 回顾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你能 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反思完善】
第9课 对外开放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对外开放的实行有何意义?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 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英文缩写为WTO。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 成立。它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永久 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主要 作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 界贸易的自由化。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 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 济联合国”之称。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4.典型: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5.意义: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 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 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 为什么?
目的 性质 影响
近代开放
列强强迫开放, 方便侵华
被动开放,丧失主权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代开放
为了发展国家经济
主动开放,主权平等 使中国的经济飞速 发展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扩大的?
1、过程:
⑴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 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⑵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 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⑶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 区建立。 ⑷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 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机遇
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 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
挑战 激烈的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
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
总设计师·邓小平 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2.开始
1980年 ,中央决定在 广东 , 福建 两省
兴办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
4个经济特区。
深 珠圳 海
厦 门
汕 头
材料:“为什么我考虑深圳 开放?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 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 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 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
放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史实。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格
局的特点。 3、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认识我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4、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D 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2024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
区( ) A.35周年 B.38周年 C.41周年 D.44周年
当堂检测
3.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1990年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
() A.海南岛经济特区 B.青岛沿海城市
C.重庆沿江英城国市 D.上海浦东开发区
D
结果
4.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 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中国代表签署加入WTO议定书
2.教师讲述: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对外开放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呢?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值得嘉奖。
但要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还存在简单的
记忆背诵问题,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