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和悲剧主题试以结构主义方法解读《西游记》

《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和悲剧主题试以结构主义方法解读《西游记》

《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和悲剧主题试以结构主义方法解读《西游记》一、本文概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

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方法,对《西游记》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其叙事结构的奥秘和悲剧主题的深远内涵。

结构主义方法强调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认为文本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意义来自于文本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等主要人物构成了叙事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

同时,这些人物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悲剧,也体现了作品深刻的悲剧主题。

通过结构主义方法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层次感。

作品以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为起点,通过遇见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等人物,逐步展开西行取经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徒四人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实现了五圣成真的目标。

这一叙事结构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

在悲剧主题方面,《西游记》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面临着种种困境和磨难,如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被妖怪捉走等。

这些悲剧性的事件不仅推动了叙事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生中的无常和苦难。

这些悲剧也展示了人物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和坚持,从而赋予了作品以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指导,对《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将揭示这部古典名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二、《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结构之精妙,情节之丰富,人物之鲜明,都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解读。

从整体结构上看,《西游记》采用了典型的“英雄历险”模式。

名著阅读(二)

名著阅读(二)

名著阅读(二)17.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或审美的设定,采取不同角度讲故事,其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请从下列备选作品中选择一项,从叙事视角上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备选作品:《简·爱》《我是猫》《变色龙》示例一:《简·爱》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简·爱》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所思所想,更加成功地塑造了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形象,表现了她对于自由独立与爱情的勇敢追求。

作者通过描写“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让读者清楚地掌握了事情发展的线索,了解简·爱的所思所想,以及作者强烈的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示例二:《我是猫》以自称“咱家”的猫作为叙事的主体,从动物叙事视角讲述日本明治时期以知识分子苦沙弥及其周围人群为缩影的社会众生相。

这是一只不甘寂寞的猫,对于它见到和听到的人和事,又总是要从其“猫”的角度来揣度人的心理,从“猫”的立场发表一番见解和议论,观人所不能观,言人所不能言,通过猫的视角的介入和猫的议论的掺和,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性。

示例三:《变色龙》中叙事者全知全能,通过这样的叙述可以清晰有效地传达出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与故事发展有关的信息。

如新闻镜头一般的冷静视角,客观记录了奥楚蔑洛夫在“无知无畏”“既知无耻”之间不停变化脸谱的荒唐嘴脸,叙述者没有任何态度流露,然而事实胜于表态。

像这样的摄像式视角具有较强的逼真性和客观性,能引起很强的悬念。

18.学校举行名著活动,从下列活动中选择一个参加。

(1)名著活动系列1——经典诗歌我来诵运用下列朗读技巧,仿照示例,为你选择的诗设计一个朗读脚本。

【朗读技巧:重音、停连、节奏、语速等】示例:《沁园春·雪》朗读脚本:开篇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沉稳大气之声高唱而入,语速缓慢。

“冰”“万”“雪”三字重读,“飘”字延长,向听众铺展开茫茫北国白雪飘飘的景象。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1、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圈点批注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般是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4、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2、以默读为主。

3、眼睛的视域要宽。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纪实作品的阅读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名著阅读设计及实例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名著阅读设计及实例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名著阅读设计及实例摘要:随着中考名著阅读分值的增加和名著阅读考查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一线教学迫切需要基于现存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推动并促进名著阅读从粗放式走向精耕细作的深度学习之专题探究。

以《简·爱》为例,通过专题探究设计与实施,可以让学生达到深知阅读方法、深培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名著阅读;专题探究;《简·爱》自名著阅读被纳入中考范围以来,试题分值逐渐增加,考查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促使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研究近三年重庆市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方式及考查内容可以发现,目前的名著阅读考查涉及的大多是重要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分析等。

在这样的导向和中考压力下,当前名著阅读教学势必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名著阅读试题化。

教师将名著内容高度浓缩后灌输给学生,甚至直接将网络上或辅导书中的现成内容教给学生去复习,通过展开海量的试题训练应对中考名著试题。

二是名著指导随意化。

有些教师或不读名著,或泛泛阅读名著,名著阅读教学淡漠化、随意化,自然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致使名著阅读效率低下,名著阅读指导沦为“皇帝的新装”。

三是名著阅读教学浅层化。

绝大多数教师从根本上缺乏对名著阅读价值取向的整体把握和细部研究,面对庞大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找不到恰当的教学切入点,缺乏适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流于表演展示、思维导图等形式化的方式,对名著的领悟与解读人云亦云,停滞于浅层化。

以上现状和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不读名著或伪读名著,对名著内容不熟悉,更缺乏研究。

于是,在整体框架上,难以帮助学生建构名著内容体系,明确名著的价值取向;在局部精华上,难以抉择在何处生发,以及如何展开细读与鉴赏。

显然,就名著阅读教学现状看,适时推动并适当改善名著阅读教学,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需要致力思考并解决的核心问题。

以名著阅读专题探究为抓手,展开深度学习,可以很好地推动教师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指导学生在已有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读“透”名著,读“活”名著,读“用”名著。

以阅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以阅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以阅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经典名著有着深刻的文学思想内容,读者要想多层次地领会、消化并加以利用,就必须学会摘抄和做笔记。

以下是一些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
一、摘抄
1. 在具体场景中:应在抓住关键细节的基础上,摘抄人物说话、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他要点,这样有助于开拓想象空间。

2. 在文学技巧上:要注意作者隐含的文学技巧,重要的句子和叙事方式可以摘抄下来,以便以后加以研究分析。

二、笔记
1. 从文章中全面抓住文学思想和文学技巧,相关细节可以用自己的话简短地描述出来,也可以用引用的形式写下原话,以便以后回忆和查资料。

2. 要记录下读书时觉得有趣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写下来,有利于以后的分析和研究。

3. 同时,要熟悉作者的背景、行文风格等;熟知其他人对该作品的批评观点,可以把自己的见解融入到笔记之中,拓宽自己的思路。

以上就是读名著时如何使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作品中的精神美,深度思考作品,从而更加理解作品,增强文学素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者地位及其作品在海内外的流传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2、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圈点和批注,并能运用到读书过程中;3、运用圈点和批注,初步阅读《骆驼祥子》片段,感知祥子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介绍《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习圈点和批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老舍(1899~1066)字舍予,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人,著名作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

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一。

2、《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

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二、主题思想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纯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三、主要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身上反映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2、虎妞: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3、刘四: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性格刚强,残忍霸道,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作文指导——《童年》名著阅读与场面描写

作文指导——《童年》名著阅读与场面描写

二.注意运用“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中,不仅要注意写好“点”,还 要注意“点面结合”。“面”就是对整体情 况的概括。前面《拔河比赛》中“‘加油加 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这是我们四年 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以及 “这时,操场上又响起了阵阵喊声。”都是 对整个场景的概括描写。有了这样的描写, 拔河比赛的场面就是显得更加的热烈了。
双方大约僵持了七、八秒钟,四二 班同学齐心合力,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力 量,猛地将绳子拉了过去,红色的标志 一下子过了河界。随着裁判的哨声一响, 四二班的同学扔下了绳子,全都跳了起 来。“哦,我们赢了!我们赢了!”一 旁助威的同学也跑了过来,大家抱在一 起又喊又跳,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我们来找一找,哪些地方属于场 面描写?
“靠边点!靠边点!”只见王明拎着一个 大拖布走进教室里。他拖地面最认真,挥动着 湿淋淋的拖布,把地面擦得干干净净。张芳同
学负责摆桌椅,你看,她摆的桌椅横看一条线, 竖看一条线,谁见了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卫生委员让我擦玻璃,我拿起抹布登上窗台, 就开始一下一下地擦。刚下过雨,玻璃上有许 多小泥点,擦起来可费事啦。我先用湿抹布擦, 又把干抹布裹在手指上,擦拭窗框的四周。嘿, 那泥点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透过明亮的玻璃 窗,看见校园里的小树正在向我点头笑哩!
三.注意抓动态的场景来写
活动或比赛都是人来参加的,而且都是动 态的,因此,场面描写就要重点描述人物的活 动情况,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 反映“点”或“面”状态,从而使人了解整个 活动或比赛情况。
在描写事件发展,活动过程的时候,还要 注意将人物的活动情况,包括语言、动作、神 态以及心理活动进行相应的描写,这也是写好 场面的一个方面。
拔河比赛
“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 片助威声,四年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地进 行拔河比赛,有四一班对四二班。比赛 刚一开始,四一班先发制人。只见他们 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使足了劲,双手紧 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双腿用劲蹬着地。 四二班的同学没有防备,绳子一下子移 过了中点,向四一班慢慢移动。这下, 助威加油的同学们忍不住了,呼喊声一 阵高过一阵。“四二班加油!四二班加 油!”他们一边跺脚,一边挥舞着拳头, 仿佛自己也是参赛的队员。

西游记的叙事手法

西游记的叙事手法

西游记的叙事手法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瑰丽的神话世界和强烈的叙事张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是其广受好评的关键之一。

一、借物言志突出主题
《西游记》叙事手法的一大特色就是借物言志,通过描写主人公和各类神仙妖怪的形态特征,来渲染主题。

例如,孙悟空的形象相信是最受读者喜爱和认可的。

从最初长得丑陋、性情暴躁,到后来的绣花鞋、金箍棒、七十二变等,孙悟空的形象愈加鲜活,也让读者意识到这本书中追求的是不断超越自我、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东西。

二、环环相扣构建情节
《西游记》以极富创意和想象力的手法将人物、时间、地点及各种事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地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情节。

在小说的描写中,情节不仅是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还带有隐喻,使人在读懂情节的同时,同样收获了深刻的思想启示。

三、主旨突出,反复升华
在小说中,作者再三强调人间最可贵的是人性,而这是要求人类表现出“诚敬”、“礼义”、“廉耻”等美德的,要求人类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的良好传统,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谐社会的目标。

是以形形色色的人物为脉络,构成主线,不断升华而揭示主题,故受到广泛的关注。

四、富有变化的叙事语言
《西游记》的叙事语言非常丰富多样,它充分运用了口语化的描写
手法、音韵俱佳、效果显著的修辞手法、充满想象力、富有调侃的语
言组合等,让读者阅读时能够感觉到叙事语言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充
分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总之,有了这些叙事手法的配合,小说才得以丰富无比。

《西游记》这本作品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瑰丽的神话
世界和强烈的叙事张力,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类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本学期的课本为同学们精选了三部著作,其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小说,它们都是叙事类文学作品。

下面就结合这三部著作,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叙事类文学名著。

一、思考主题
拿起一本书,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是情节。

然而,在大致了解了情节之后,我们便应该在此基础之上,思考整部小说或者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如,《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在读完整部集子里的散文之后,我们便可思考,作者描写他童年的一些往事,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主题?通过阿长对我无私的关爱,藤野先生对我不倦的教诲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对爱的赞颂;而从《五猖会》里孩子的失望,《狗•猫•鼠》里正人君子的描写,可以读出对伤害人天性的道德和制度的批判,总结起来,它的表达核心就是对爱的称颂。

二、感受人物
人物是在阅读中和情节同等受关注的要素。

人物是理解的关键要素。

经典作品塑造的人物通常都具有令人难忘的性格特点。

感受人物主要从他的性格特点和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着手。

例如《骆驼祥子》里的祥子。

读完整部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有着底层人的朴实和坚强,以及对平稳
安定生活的向往。

然而,社会却慢慢地把他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全部消除、破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内心里的自私与脆弱便暴露出来,这导致了他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这样,一个性格丰富的城市贫民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围绕在祥子周围的人物,也各有特点。

虎妞的霸道和丑陋,刘四爷的自私,小福子的纯洁善良,共同组成了一幅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

三、赏析手法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者任何一种文学文类,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表达手法。

而经典作品,在手法方面,更是别具匠心。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里有大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也是很多外国小说的特征:善于在心理描写里展现人物的性格。

同学们在阅读时,便可细心体会心理描写的细腻与真实。

例如保尔一个人思考人生意义的那一段,它从保尔的角度,回忆了自己度过的岁月里经历的一切,反复揣摩人生究竟应该把意义放置在哪里,它让我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个革命者如何选择这条道路,以及他在选择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犹豫,从而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的主题。

四、品味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

经典作品是处理语言的顶尖范例。

《骆驼祥子》把充满“京味”的语言生动地呈现给我们。


舍化用北京市民通俗浅白的口语,又在这种通俗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创造出简单干净、鲜活纯熟的语言;而《朝花夕拾》的语言则体现了一种随意性、追求“原生味”的语言趣味。

正如鲁迅自己曾说过,如果把只隔一层薄板壁的邻居的高声的谈话记录下来,删除了不必要之点,是可以成为很传神的文学语言的。

透过这种保留生活语言的原生态的风格追求,更好地实现与读者平等沟通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