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瓦当吉祥图案寓意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瓦片

中国古建筑瓦片

中国古建筑瓦片瓦片,可是中国古建筑最最基本的构件,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的住宅,其屋顶上必有瓦片,只不过这瓦的材料不同而已,有普通的青砖瓦,更有等级最高的琉璃瓦。

瓦片,帮人挡风遮雨,让住在其下的人感觉到温暖和踏实,它们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屋顶上,其中,有“两种瓦片”是最为有特点的(如下图)小伙伴们看着上面这张图是不是很熟悉呢?这“两种瓦片”几乎在所有的屋顶上都有,一般位于屋檐的最前端。

那么,它们叫什么呢?这个叫“瓦当”。

而这个叫“滴水”。

“我叫瓦当,我爱打扮!”瓦当和滴水是咱们古建筑屋顶构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咱们先说说“瓦当”。

据史料统计,这瓦当最早在西周时候就出现了,而后在春秋战国时,逐渐出现了各个诸侯国的特色瓦当,比如齐瓦当,秦瓦当,魏瓦当等。

为什么会出现瓦当这个东西呢?咱们古人一般造东西都是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的,而后才会去考察它的美观和装饰作用。

对于瓦当,主要是由于建屋顶时,筒瓦层层叠叠的码放在一起,当码到屋檐最顶端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空当,如果没有一个遮挡挡在前面,那雨水必然会侵蚀整个屋顶,也许还会漏进家里,因此,古人创造性的在最顶端的瓦片空当处遮上了这么一个半圆形或圆形的瓦片,故名“瓦当”。

瓦当由于处于屋檐的最前方,而且有一个半圆形或者圆形的面,因此,这里也是古代建筑师发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地方。

比如齐国的瓦当:瓦面上经常绘制树,也许是源于其对于树木的崇拜。

像汉代的瓦当,就会写上各种吉祥话: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

“我叫滴水,我也爱打扮!”瓦当一般位于屋顶上方,而和他同为孪生兄弟的滴水就位于屋顶之下了粗粗看起来就像一条舌头。

这滴水,物如其名,就像一个水滴一样挂在屋顶之下,据史料统计,它的出现比瓦当略晚,最早的实物出现在南北朝。

那么,这滴水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是防止雨水的回流:一来,防止雨水对檐椽的侵蚀以及雨水渗入屋内;二来,这个“滴水”让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只能顺着它滴下,让雨水只落在屋檐正下方的有限区域内,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台基的冲刷区域过宽,保护台基平整和墙基的稳定。

屋檐艺术——四神瓦当的卓然风采

屋檐艺术——四神瓦当的卓然风采

屋檐艺术——四神瓦当的卓然风采元旦快乐HappyNewYear如果说战国时期图像瓦当多姿多彩,是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那么,西汉文字瓦当的流行与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古代分别代表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星宿,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四神的明确记载。

汉代,人们更深信四神与天地万物、阴阳五德关系密切,有护佑四方的神力,故此,颇为好古的王莽特以四神瓦当装饰其宗庙,祈望以此驱邪镇宅,保佑宗庙乃至社稷江山永固。

四神瓦当有多种版别,都构图雍容堂皇,制作精致,艺术水准极高,为今人广泛应用于装饰图案设计中,堪称瓦当家族中的天王巨星。

而出自汉长安城南郊王莽九庙遗址的四神瓦当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

汉玄武瓦当(西安北郊坑底寨村出土)汉青龙瓦当(西安北郊坑底寨村出土)20世纪50年代末,在今西安市西郊枣园、阎庄一带,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组王莽时期的建筑遗址。

该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安门、安门以南1公里处,由11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组成,每组建筑都是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围墙四隅的曲尺形配房组成。

围墙平面呈方形,边长270米,中部各开一门。

四神瓦当正是当年这些四门门楼上所用。

《汉书·王莽传》记载,地皇元年(公元20年),王莽坏拆长安城西苑中的建章宫等十余所宫殿,“取其材瓦,以起九庙”。

九庙“穷极百工之巧……功费数百钜万,卒徒死者万数”,地皇三年正月终于告竣。

可惜这时新莽王朝已是山雨欲来,次年九月,绿林起义军在一路攻陷洛阳的同时,另一路已将长安城围得铁桶一般,起义军掘了城外的王莽妻子父祖的陵墓,“烧其棺椁”,并将长安城南的九庙、明堂、辟雍诸礼制建筑付之一炬,“火照城中”。

十月一日,城破,三日,王莽被杀。

由此可见,王莽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修建的九庙,拆用了长安西苑十余所宫殿的材瓦,而九庙每组建筑围墙的四门专门特制了全新的四神瓦当,即东门使用青龙瓦当,西门使用白虎瓦当,南门使用朱雀瓦当,北门使用玄武瓦当。

故宫琉璃瓦屋顶介绍

故宫琉璃瓦屋顶介绍

故宫琉璃瓦屋顶介绍故宫作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其屋顶的装饰和构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其中,琉璃瓦材料、瓦当与滴水、屋顶的色彩与质感、脊兽与吻兽、瓦面构造与排水系统等方面,都展现了故宫屋顶的独特魅力。

1、琉璃瓦材料故宫屋顶的琉璃瓦采用优质粘土制成,经过精心烧制和彩绘,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质感。

这些琉璃瓦按照不同等级的建筑规格选用,如黄琉璃瓦用于皇帝的居所,绿琉璃瓦用于皇后和皇太后的宫殿,蓝琉璃瓦用于皇子们的住所等。

2、瓦当与滴水瓦当是故宫屋顶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挡水、遮檐的作用。

故宫的瓦当有圆形、方形等多种形状,表面雕刻有龙、凤、狮子等吉祥图案,既美观又实用。

滴水则是安装在瓦当下面的构件,具有防止雨水侵蚀的作用,其造型和瓦当相呼应,使整个屋顶更加和谐。

3、屋顶的色彩与质感故宫屋顶的色彩以黄色为主,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屋顶的质感则通过琉璃瓦表面的彩绘和雕刻来体现,这些细致入微的装饰为屋顶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同时,不同颜色和质感的琉璃瓦也区分了不同的建筑等级和功能区域。

4、脊兽与吻兽脊兽和吻兽是故宫屋顶上最具特色的装饰之一。

脊兽通常安装在宫殿屋顶的正脊两端,具有镇邪、避邪的作用。

吻兽则安装在垂脊的顶端,象征着祥瑞和王权的统一。

这些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小兽,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

5、瓦面构造与排水系统故宫屋顶的瓦面构造采用凹凸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防风抗震,又能够承受积雪和压力。

同时,故宫的排水系统也十分出色,通过合理的瓦面构造和排水沟设计,能够迅速排除雨水,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这种巧妙的构造设计,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

6、文化象征与历史意义故宫琉璃瓦不仅是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黄色琉璃瓦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贵地位。

各种吉祥图案的雕刻和彩绘,则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祥瑞、祛邪的信仰和追求。

同时,故宫琉璃瓦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故宫的瓦当与瓦作

故宫的瓦当与瓦作

故宫的瓦当与瓦作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在故宫的建筑中,瓦当与瓦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起到了保护建筑和增添美感的作用。

一、瓦当在故宫的作用瓦当,即用作装饰和保护瓦面的瓷制附件。

在故宫的屋顶上,瓦当被精心镶嵌在琉璃瓦之间,形成了壮丽的城墙和屋顶景观。

瓦当通常以龙、凤、狮子等传统祥瑞纹饰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首先,瓦当在故宫的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由于故宫是木质结构建筑,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

而瓦当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入屋内,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防止木质构件腐朽和变形。

同时,瓦当也有助于加强屋顶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屋顶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其次,瓦当在故宫的建筑中起到了装饰作用。

瓦当的纹饰丰富多样,包括龙、凤、狮子、花鸟等,形象生动,色彩绚丽,为故宫增添了无穷的美感。

瓦当与故宫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使得故宫更加华丽壮观,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二、瓦作在故宫的制作工艺瓦作是指在故宫的屋顶上使用的瓦片。

制作瓦作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开坯、面砖、晒砖、烧制等。

其中,瓦作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黄土作为瓦作的原料。

这种黄土需要具备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能够保证瓦作在烧制过程中不变形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其次,将黄土制成瓦块。

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开坯、面砖、晒砖等环节。

开坯是将黄土挖掘出来,并用模具将其塑造成瓦块的形状;面砖则是将瓦块表面刮平,使其更加光滑平整;晒砖则是将瓦块晾晒,以去除内部的水分,以防止瓦作在烧制过程中爆裂。

最后,进行瓦作的烧制。

烧制过程需要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瓦作能够烧制成型并保持其机械性能。

一般来说,瓦作烧制完成后会呈现出红色或灰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三、瓦当与瓦作的保护与修复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进行定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历史价值。

汉代瓦当冠天下

汉代瓦当冠天下

汉代瓦当冠天下
瓦者,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最早出现于西周,到了汉代,瓦当在工艺上则达到顶峰,四神瓦当盛极一时。

四神瓦当。

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瓦当”成为图象瓦当的压卷绝唱。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在当时,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字大而遒美,
和谐匀称,布局讲究。

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西汉皇室建筑用寿字瓦当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中就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瓦当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汉成山瓦当
汉大家常完瓦当
汉鼎胡延寿保瓦当
汉合水置当瓦当
汉九世长乐瓦当
汉爵至彻侯瓦当
汉醴泉流庭瓦当
汉路氏受光瓦当
汉舍瓦当
汉四夷尽服瓦当
汉天降单于瓦当
汉田氏富贵瓦当。

瓦当 独属于中国人的屋檐守护神

瓦当 独属于中国人的屋檐守护神

瓦当独属于中国人的屋檐守护神当我们漫步于或雄健、或古朴、或精巧的中国古建筑之间,你是否有注意过屋檐最低处的那些圆形或者半圆形的瓦片?它们似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之上,还是辉煌宫殿的碧瓦朱檐之间,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似乎看起来毫不起眼,可仔细观察,又能看到其上模印着文字或者图案的纹样,精巧细致,与环境融为一体。

它叫瓦当,是人们为了保障房屋的安全,于房檐处安置的挡瓦。

一、自土地而生的瓦,不用解释,是覆盖于屋顶的建筑材料。

而当这个字,则是代表着它身为建筑保护者的地位。

《辞海》里说:“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而这一地位,与中国传统的木制建筑脱不开关系。

与西方建筑擅长利用石头搭建坚固的堡垒不同,对中国而言,建筑这个概念,一直与木头有着强相关。

这对于中国这片有着丰富森林资源的土地而言,使用木料来建房子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木头本身带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无论是地震还是炮击,当大幅度的破坏到来时,木头制成的梁架都可以保持住房屋最基本的样式,也就是所谓的“墙倒屋不塌”。

除此之外,木料易于雕琢,若是将切削成不同样式的构件拼合在一起,便可以组成中国建筑中最传统的房屋架构。

在这个基础上,下垫石沙,上覆屋瓦,再佐以不同装饰构件,便是基本的房屋样式。

但是,木料虽好,它本身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木头属于有机物的一种,很容易受到损坏。

不仅易受虫蛀,还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湿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木头的开裂与变形,严重损害房屋的安全性。

失于维护的木构件极易倒塌,建一座房屋的投入还是很大的,可不能放任作为主材料的木料腐坏下去。

为此,人们决定利用烧制出来的瓦片覆盖屋顶,并用瓦当加以严密保护,才能封堵雨水渗透,保护飞檐,以达到建筑物长期使用的目的。

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瓦当,来自于西周时期的扶风召陈宫殿建筑遗址,这个时候,保护屋檐就是瓦当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装饰,大多是素面的半圆形瓦当,也被称为半规瓦。

龙形瓦当的古代建筑装饰风格

龙形瓦当的古代建筑装饰风格

龙形瓦当的古代建筑装饰风格龙形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它以龙为主题,形态各异,寓意吉祥。

在古代建筑中,龙形瓦当被广泛应用于屋顶、门楣、墙壁等部位,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具有避邪、辟邪的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古代建筑中常见的龙形瓦当风格。

一、汉代风格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古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汉代的建筑中,龙形瓦当多以蟠龙为主题,蟠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之一,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汉代的龙形瓦当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它们常常被用于宫殿、陵墓等重要建筑中,展现了汉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就。

二、唐代风格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在唐代的建筑中,龙形瓦当的造型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蟠龙,还有飞龙、游龙等形态。

唐代的龙形瓦当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线条更加流畅,栩栩如生。

唐代的建筑装饰风格以华丽、富丽堂皇为主,龙形瓦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宋代风格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多样化的时期。

在宋代的建筑中,龙形瓦当的造型更加精致细腻,线条更加流畅。

宋代的龙形瓦当常常被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中,展现了宋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明清风格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最为丰富多样的时期。

在明清时期的建筑中,龙形瓦当的造型更加精美华丽,线条更加流畅。

明清时期的龙形瓦当常常被用于宫殿、庙宇、园林等重要建筑中,展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总结:龙形瓦当作为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具有丰富的造型和寓意。

不同历史时期的龙形瓦当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无论是汉代的蟠龙,唐代的飞龙,还是宋代、明清时期的精美华丽的龙形瓦当,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的独特魅力。

这些龙形瓦当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承载着人们对吉祥、祈福的美好愿望。

汉代“四神”瓦当设计思想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汉代“四神”瓦当设计思想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反映社会文化
瓦当的设计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信仰,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神”瓦当的象征意义
01
02
03
四神概念
四神指的是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它们在中国 文化中分别代表东、西、 南、北四个方向。
宇宙观念
四神也被认为是宇宙的象 征,代表着天地之间的和 谐与平衡。
守护与吉祥
四神瓦当被用作建筑装饰 ,旨在祈求家宅平安、吉 祥如意。
形状变化
在形状设计上,汉代“四神”瓦当注重通过线条的起伏、转折和组合,形成各种富有动感和韵律感的形状。这些 形状既能够表现四神的特征,也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同时,通过形状的变化和 组合,还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节奏和韵律感,使得瓦当图案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03
现代设计中对汉代“四神”瓦当 设计思想的借鉴与应用
抽象寓意
在具象表现的基础上,汉代“四神”瓦当还运用抽象的手法,通过线条的粗细、 曲直、疏密等变化,以及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如吉祥、瑞气 、神秘等,从而增强了瓦当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
色彩与形状的设计运用
色彩象征
汉代“四神”瓦当在色彩运用上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青色象征东方、春季和生机,白色象征西方、秋季和肃 杀,红色象征南方、夏季和炎热,黑色象征北方、冬季和寒冷。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瓦当的视觉效果,还 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的独特理解。
案例四: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造型灵感
在工业设计中,“四神”瓦当的造型元素可以为产品 设计提供灵感。比如在家具、汽车等工业产品设计中 ,运用“四神”瓦当的流畅线条和独特造型,增加产 品的设计感和艺术感。
材料与工艺
同时,在工业设计中,设计师还可以借鉴汉代瓦当的 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结合现代科技和工业技术,创 造出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工业产品。这种跨时代的 设计手法有助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赋予现代工 业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顶上的瓦当吉祥图案寓意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纹样元素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黄易《汉画室集秦汉瓦当》
屋顶上的“吉祥语”
瓦当上的图案方寸之内构思巧妙、布局多样,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一分为四,在对称中寻求变化。

汉代瓦当出现了瓦当中心以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

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多为情意绵绵的吉语,如“长乐无极”“长毋相忘”“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

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当面逐渐变小,以卷云纹为主要纹饰,文字瓦当有所减少。

唐代的瓦当,多为莲花纹瓦当,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从宋代开始,兽面纹瓦当盛行,明清则多用蟠龙纹瓦当。

秦汉瓦当博采众长,形成清新写实的艺术风格。

在陕西一带的大小博物馆中都曾有数量相当丰富的秦汉瓦当,内容题材多为动物瓦当和文字瓦当。

瓦当出土地点并非仅限于陕西一地,但由于关中为秦汉都城所在地,所以出土的瓦当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汉“有万熹”瓦翻模拓本
秦汉瓦当的发现始于北宋,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和收藏瓦当了。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谭录》中记载的出土与宝鸡的“羽阳千岁”瓦,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记载的“益延寿”三字瓦,是瓦当出土与收藏的最早文献记载。

到了清朝,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喜好收藏瓦当。

康熙初年,由林佶编著的《汉甘泉宫瓦记》一书中记载了“长生未央”瓦,当时名士皆有题咏,一时声名大震。

乾隆初年,浙人朱枫搜获瓦当三十余种,著成了《秦汉瓦图记》。

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拉开了清代瓦当收藏的序幕。

由于文字瓦当的内容多涉及“长生”“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吉语媚辞,因此,在清朝年间以瓦当作为寿礼馈赠他人颇为盛行。

也有不少文人以瓦当祝寿为题材的创作诗文,可谓风雅之极。

瓦当的保护与创新
瓦当外形与铜镜相似,突出的乳钉和周缘,高低不平的当面,想要椎拓并不容易。

由于瓦当的尺寸不大,文字较少,纹饰也不复杂,因而翻刻便成为一种常见的权宜之策。

多在枣木和砖石上摹刻,但枣木因质地不同,笔道容易失真,相比之下,用旧砖摹刻瓦当文字及纹饰后翻拓,则较易逼真。

汉“八风寿存当”瓦
瓦当还常被改制成砚台,作为文房雅玩之物。

以瓦制砚,由来已久,早在宋朝就出现了瓦当砚的记载。

制作瓦当砚,要割去筒身,只用瓦头,将无文字或花纹一面磨平做砚堂。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也可视为对古物的一种破坏。

瓦当还有被改制成臂搁,瓦当文字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图案,可以印制成笺纸,绘作屏风,拓于扇面,或摹镌于印石。

瓦当赏玩的趣味,可谓是已经完全占据了收藏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