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交通广场的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2) 道路绿带的常见种植形式
道路绿带的常见种植形式有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草坪为 主的绿化带、乔木为主的绿化带和图案式绿化带。
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的绿化效果较为明显,绿量大,色彩 丰富,高度也有变化,缺点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以草坪 为主的绿化带,适合于宽度在2.5 m以上的绿化带。
一种是草坪上植宿根花卉或乔木,亦可种植花灌木。另一 种是以草坪为主,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可以是 自然式或简单的图案。
图5.6.2-3 树带式行道树种植方式
树带式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的种植方式。但种植带在人行横道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 前要留出铺装通道。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此种植方式一 般适用于交通及人流不大的路段。
(3) 行道树绿带设计
图5.6.2-4 树池式行道树种植方式
树池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 其规格以1.5 m×1.5 m为宜; 亦可为长方形,以1.2 m×2 m为宜;还可为圆形,直径 以不小于1.5 m为宜。另外, 设计行道树时还应注意与路 口、电线杆、公交车站的处 理,应保证安全所需的最小 距离。
树池式是在交通量大,行人较多,路面人行道又窄的路段采用树 池形式种植行道树,即树池式。
3)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是道路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道路绿地的带状 或块状绿化的“线”可以使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美 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道路绿地的形式直接 关系到人对城市的印象。现代化大城市有很多不同形式的道 路,其道路绿地的形式、类型也因此丰富多彩。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 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 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 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道路绿化实施方案范本

道路绿化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
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化实施方案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宜行的城市环境;2.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3. 优化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实施内容。
1. 道路绿化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道路绿化的布局和范围,确保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布均衡。
2. 植物选择,根据道路绿化的具体位置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成活。
3. 绿化工程施工,采用科学的绿化工程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栽植、灌溉、养护等环节,确保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4. 绿化设施建设,在道路绿化的同时,设置合理的绿化设施,包括休闲座椅、健身器材、景观灯光等,提升绿化带的功能和美观度。
5. 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道路绿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对绿化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道路绿化规划,由城市规划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明确绿化范围和布局。
2. 植物选择和配置,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确保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 绿化工程施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绿化设施建设,在绿化工程完成后,设置绿化设施,提升绿化带的功能和美观度。
5. 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道路绿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对绿化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市政府加大对道路绿化工程的投入,确保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技术支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绿化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道路绿化工程交通疏导方案

道路绿化工程交通疏导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成为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环境质量,道路绿化工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疏导和城市美化方式。
本文将从道路绿化工程的概念、内容和作用出发,结合现有的交通疏导理论和实践,提出一套适合城市道路绿化工程交通疏导方案,以期为城市交通疏导和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二、道路绿化工程概述1.概念:道路绿化工程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等地方进行相应的植被种植和景观绿化设计,通过植物的栽种、养护和管理,使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美观,同时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居生活品质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2.内容:道路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植物种植、草坪铺设、景观设计、绿化配套设施等内容。
3.作用:道路绿化工程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三、交通疏导理论与实践1.交通疏导理论:交通疏导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引导、调控和管理车辆、人员等交通流量,达到减轻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的目的。
常见的交通疏导理论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无人值守交通设备、交通路口规划、道路管控等。
2.交通疏导实践:在实际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常见的交通疏导实践包括道路限行、交通信号灯调整、交通警察指挥、地下停车场建设等。
四、道路绿化工程交通疏导方案1.绿化景观设计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在道路绿化工程中,要根据道路的地理位置、交通组织方式、周围环境、行人通行量等因素,合理设计绿化景观,考虑到交通规划的需要,在绿化带的设置上需考虑到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确保不会影响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2.合理设置路缘线与路面标线在道路绿化工程中,要合理设置路缘线和路面标线,使驾驶员和行人清晰了解行车道的分界线和行车方向,避免因植被遮挡而影响交通安全和畅通。
同时,路缘线和路面标线的设计应与绿化景观相融合,提升道路的整体美观性。
3.合理规划交通停车位与绿化带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中,应合理规划交通停车位和绿化带的设置,使车辆停放有序、方便,同时保证道路绿化带的景观效果。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一、集会广场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民间传统节日等活动。
这类广场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和设施。
集会广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
这类性质的广场,也是政治集会、政府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
如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兰州市中心广场等。
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游行检阅、群众集会、节日联欢的规模和其他设置用地需要,同时要注意合理地布置广场与相接道路的交通路线,以保证人群、车辆的安全、迅速汇集与疏散。
集会广场中还包括宗教广场,它一般在教堂、寺庙及礼堂前举行宗教庆典、集会、游行。
宗教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平台、台阶敞廊。
历史上宗教广场有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
而现代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到市政广场和娱乐性广场的作用。
集会广场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部位,因此在广场设计时,都要与周围的建筑布局协调,无论平面立面、透视感觉、空间组织、色彩和形体对比等,都应起到相互烘托相互辉映的作用,反映出中心广场非常壮丽的景观。
常用的广场几何图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组合。
不论哪一种形状,其比例应协调,对于长与宽比例大于3倍的广场,无论从交通组织、建筑布局、艺术造型和绿地设计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因此,一般长宽比例以4:3、3:2、2:1为宜。
同样,广场的宽度与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一般以3-6倍为宜。
广场及其相接道路的交通组织甚为重要。
为了避免主干线上的交通对广场的干扰,在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必须禁止快速干道和主干道上过境交通穿越广场。
有时,为了安全、整齐,应规定不允许载重汽车出入广场。
广场内应设有灯杆照明、绿化花坛等,起到点缀、美化广场以及组织内外交通的作用。
另外,在广场横断面设计中,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坡度,以使场地平坦。
广场中心一般不设置绿地,多为水泥铺设,但在节日又不举行集会时可布置活动花卉、盆花摆放等,以创造节日新鲜、繁荣的欢乐气氛。
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概述

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概述发表时间:2019-09-19T15:11:32.27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1期作者:周海娟[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设计规划逐步涉及到人们正常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休闲、锻炼的主要场地区域,得到民众的重视。
在传承传统的园林艺术设计思路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实际情况,是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方法。
本文通过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对园林道路的设计方法及广场绿地设计进行论述与分析,以供园林设计工作者参考借鉴。
身份证号:23012319820404****一、城市园林景观绿地设计现状由于现代园林景观出现的时间不长,所以目前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人认为园林景观是种花养草、堆山置水。
所以现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粗糙,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景观的要求。
有的城市在设计绿地植物的时候,考虑植物的可观赏而采用逆境栽植的方式,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达不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
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居住及工作环境的改善显得十分重要,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城市园林景观道路与广场设计的原则1. 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的设计,应该对系统性进行充分的考虑。
园林景观的道路不仅是园林划分不同区域的分界点,而且还是园林各个不同区域活动内容的连接点。
由于园林道路规划对园林的整体布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园林道路的设计应该对引导游览、组织风景等要点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
另外,为了确保道路与园林景观中的山体、水体、建筑以及花木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设计人员就应该对园林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从园林的总体着眼,确定园林道路的主路系统。
主路作为整个园林的框架,必须具有循环系统。
同时,园林道路的设计还应该符合地形的变化,要顺地形而起,顺地形而转折。
反之,相关的设计人员应结合园林道路的势态进行考虑,顺势态而陡急,顺势态而延缓。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法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比例。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 绿化特色
的道路。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观赏为主、一般不对行人开放的绿 地。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 息
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 9〜
宿迁市人民大道布局
,2005,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丿
“点”状绿地作为连续景观的变化点;“线”状绿地 表达景 观的序列变化;“面”状绿地作为道路景观的背 景环境,以线 串点、以线带面,形成景观、生态、文化 的合理布局。
图3-17 南徐路节点示意(图片选自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
南徐路节点示 (王浩,2毒《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
2. 4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布局
在了解了现状环境,明确了道路景观的风格定位后,就要考虑如何进 行方案 的布局。城市的道路绿地一般随着道路的走向呈线状分布,其中, 在道路的交叉 口、景观视线交融处、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等处会出现一些 “点”状的绿地。而 道路旁的各类公园、大面积的绿地等周围的景观则呈 现出“面”状景观,作为点 状、线状景观的重要背景。
道路的绿化带、交通岛、停车场等都可有效组织交 通, 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
2) 卫生防护
道路绿地可以吸收街道上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 ,净 化空气,减少扬尘。
3) 美化环境
优美的道路景观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化 了城 市环境。
1. 2道路绿地的内容
1)道路的类型
(1)城市对内交通
城市道路(Urban Road)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 行人通
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绿地设计1.交叉路口绿地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事故。
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安全”或“停车视距”这个视距主要与车速有关,见表8-4。
根据相交道路所选用的停车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能有阻碍视线的物体。
如在此三角形内设置绿地,则植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小轿车司机的视高,即小于0.7m 。
2.交通岛交通岛,俗称转盘。
设在道路交叉口处。
主要为组织交环形交通,使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
一般设计为圆形,其直径的大小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度以交织方式行驶,由于受到环岛上交织能力的限制,交通岛多设在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行人众多的交叉口。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用的圆形中心岛直径为40—60m,一般城镇的中心岛直径也不能小于20m。
中心岛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人的地面装饰物,而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切忌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以免影响视线。
中心岛虽然也能构成绿岛,但比较简单,与大型的交通广场或街心游园不同,且必须封闭。
3.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由主、次干道和匝道组成,匝道是供车辆左、右转弯,把车流导向主、次干道的。
为了保证车辆安全和保持规定的转弯半径,匝道和主次干道之间就形成了几块面积较大的空地,作为绿化用地则称为绿岛。
此外,从立体交叉的外围到建筑红线的整个地段,除根据城市规划安排市政设施外,都应该充分的绿化起来,这些绿地可称为外围绿地。
绿化布置要服从立体交叉的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因此在立交进出道口和准备会车的地段、在立交匝道内侧道路有平曲线的地段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如种植绿篱或灌木,其高度也不能超过司机的视高,使司机能通视前方的车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组织城市交通,包括人流、车流 等,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连接交通的枢纽, 起交通集散、联系过渡及停车的作用。通常分两类:
1、是城市内外交通会合处,主要起交通 Nhomakorabea换作用,如火车 站、长途汽车站前广场(即站前交通广场)。
2、城市干道交叉口处交通广场(即环岛交通广场)。
站前交通广场是城市对外交通或者是城市区域间的交 通转换地,设计时广场的规模与转换交通量有关,包括机 动车、非机动车、人流量等,广场要有足够的行车面积、 停车面积和行人场地。对外交通的站前交通广场往往是一 个城市的人口,其位置一般比较重要,很可能是一个城市 或城市区域的轴线端点。广场的空间形态应尽量与周围环 境相协调,体现城市风貌,使过往旅客使用舒适,印象深 刻。
环岛交通广场地处道路交汇处,尤其是四条以上的道 路交汇处,以圆形居多,三条道路交汇处常常呈三角形( 顶端抹角)。环岛交通广场的位置重要,通常处于城市的 轴线上,是城市景观、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城 市道路的对景。一般以绿化为主,应有利于交通组织和司 乘人员的动态观赏,同时广场上往往还设有城市标志性建 筑或小品(喷泉、雕塑等),西安市的钟楼、法国巴黎的凯 旋门都是环岛交通广场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