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修改处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编撰:马琪翔时间:2019年12月4日目录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二.情景式话术 (4)三.具体内容更替 (4)四.内容更替说明 (7)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13.格式相关变化 (12)14.增加的知识点 (12)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4)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
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变化总结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 细胞全能性的定义:修改为“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 分化成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并明确指出“受精卵也是具有全能性的。 龙胆紫:改称为甲紫溶液。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
• 删减:细胞癌变(调整到了必修二)
一.《遗传和进化》教材总体变化
1增加了部分内容: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 2.删除了原教材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删减: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 第4章
• 增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变化: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明确水有两种运输方式,更多是协助扩散 胞吞与胞
吐:改为正文,强调其意义。明确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需要膜蛋白的参
与。
• 删减:删除了流动镶嵌模型,移到到了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章变化部分:血浆成分表 • 血浆缓冲物质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材料有变化 • 第二节标题由“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改为“内环境的稳态” • 增加:缓冲对、尿毒症
• 第二章 • 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并附一图片 • 新增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脑神经,脊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 • 神经胶质细胞 •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递质受体复合物 神经递质的降解和回收 •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高一生物新教材改动后发现的问题

1、第一章第二节中关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内容涉及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知识,觉得放在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后面讲更好处理些。
2、第二章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在顺序上放到本章最后更合理3、线粒体、叶绿体的详细结构在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中完成较好;4、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觉得将细胞膜的成分、结构按先后顺序进行,在第四章主要是对细胞膜功能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学。
5、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揉和为一节更好些好。
之间隔着一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很别扭!6、某些知识叙述不够详细,如: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具体实例、原因。
7、课本上71页出现了“矿质元素”一词,不知道是否需要补充详细的概念。
8、教参:按课程标准制定每章节的参考教学目标;某些知识应在教参上有较详细阐述,如: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具体实例、原因;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能否选择淀粉酶、淀粉,应选择怎样的试剂,为什么?9、教材和教参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中,减半的时期有明确的表示(末期),应该说更科学了,但是很多题目当中依然沿用原来的曲线命题。
处理起来很麻烦。
10、对一些原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尽量多些介绍。
如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具体的实例多列举一些会更有助于老师们的把握。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到底属于哪种?白细胞吞噬病菌后死亡属于哪一种?记得炎症的发生就是白细胞过多死亡导致的,可是课本124页拓展题又说是凋亡,老师们有些拿不准怎样处理!11、老教材中细胞质流动性的实验在新教材中删除了,细胞质流动性的知识也没有提及。
觉得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的物质交换,和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思想的形成。
删掉可惜了!其它都挺好,尤其是增加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讨论等栏目,还增加了一些实验,可以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册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较多,并且给出了大量的阅读资料,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

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xxxx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
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
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材料、操作跟本校实际情况不太相符,需加以改进和创新,使之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实验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方法步骤作如下改进:一、实验材料试剂的选择由于季节的错位和学校某些实验器材的配备不足,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有关实验材料试剂的选取作了些改进。
例如: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教材上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但洋葱的出售有季节性的限制,且本地市场上出售的洋葱绝大多数是白色洋葱。
改进:我们用荷包兰叶片的紫色表皮,实验效果也很好。
荷包兰在本地栽培广泛,全年可采,本校区就种植很多,取材容易,既节省经费,又不受季节限制。
2.“xxxx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教材中取材用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色素,我们讲授光合作用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九月底,在本地,菠菜在十二月份才上市。
(2).教材中用丙酮作为色素提取液,层析液成分中也有丙酮,但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而实验室的通风设施不佳。
改进:(1).我们用澎蜞菊成熟叶代替菠菜叶进行提取色素的实验,校园里有很多澎蜞菊取材方便,实验效果也较好。
(2).我们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问题,故改用95%乙醇作为提取液,93#汽油作为层析液,效果不错。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材中取材用洋葱或蒜的根尖,但洋葱的出售有季节性,且洋葱长出的根不多,不能满足多个班级实验的需求。
改进:我们改用市售青葱于湿沙再培养一周左右,长出的新根多且粗壮,实验效果比用洋葱根尖的效果更好。
二、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1.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用斐林试剂验证还原性糖的存在,操作中用水浴加热至煮沸1min,结果不但要等很长时间,且可能得不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得到黑色氧化铜沉淀。
2019版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修改细节与解读

内容调整
必修一删除“6-4细胞的癌变”一节,移至必修2基因突变的一节中。
内容调整
将原“2-5细胞中的无机物”的内容调整后元素和化合物一节后,蛋白质一节前。
许多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术语修改
蓝藻
蓝细菌
“蓝细菌”?“颤蓝细菌”?是不是很不习惯 ?可能要适应一段时间了。支持这样修改,更有利于学生与其它藻类相区别。
所有教辅资料中的解释和习题都要修改,不改就会被人骂,心疼今后的教辅资料编写者。
图
P112有丝分裂有图太漂亮了!
新教材的图真是太漂亮了,无可挑剔!
术语修改
着丝点
着丝粒
着丝点又称动粒,指附着的一些蛋白质组成的结构,着丝粒指部分染色质,显然“着丝粒”更准确。详见新教参。
术语修改
龙胆紫
甲紫溶液
细胞分化
P118的图,随机选取了四种动物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也被常常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描述更准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胞坏死
修改了细胞坏死的概念。
细胞自噬
以小字的形式介绍了细胞自噬现象。
新增知识点
红细胞的发育
P130章本习题中描述了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以上是读完新版教材时做了一些记录和思考,由于时间关系,若有疏漏之处,欢迎指正交流广州市铁一中学 彭金刚。
增加实验材料,试图让学生从真实实验的逻辑分析后得出结论。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光合作用
【H】的形成过程讲解更详细,示意图也作了修改。
加深了难度。
关于硝化细菌
化能合成作用
只以小字形式对硝化细菌的代谢进行描述,不再使用“化能合成作用”的术语。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意加强科学史教育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意加强科学史教育一直倍受关注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经过几轮试验和修改之后,目前已基本定型。
正在全国十个省(市)试用的必修课程教材的试验修订本,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教材存有许多应该津津乐道的新变化,这里仅就其中有关科学史内容方面的变化,谈点学习心得。
1.教材增加了科学史方面的内容新教材比较特别注意对生物学史方面内容的挑选出,不仅被提及的生物学家的名字存有30个左右,而且对他们的工作特别就是一些关键的生物学辨认出都存有适度的表明了解。
下面略举几例予以表明:例一:新教材在《绪论》中,以较大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代表性的成就,这是现行教材所没有的。
新教材将这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概括为: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性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并就生物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作了适当的介绍。
新教材的这一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能大致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脉络。
例二:新教材在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加设了“酶的辨认出”的教学要点,分别了解了五位科学家所搞的贡献。
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使尼(l.spaiianzani)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实验,辨认出胃具备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在1836年,从胃液中抽取出来了具有消化促进作用的某种蛋白质;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在1926年,从刀豆种子中抽取出来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实验辨认出脲酶也就是一种蛋白质;步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和奥特曼(s.aitman)辨认出少数生物的某些rna也具备催化作用。
从酶的辨认出史,我们可以窥见概念构成的思维过程。
值得注意的就是,现行教材将酶定义为“活细胞产生的具备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种特定蛋白质”,新教材则将“蛋白质”’改成“有机物”。
由此可见,科学家对酶本质的重新认识也就是不断深入和不断修正的。
例三:在第二章中教材还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要点,也分别介绍了五位科学家所做的工作。
最新-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 精品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新版页码(旧版页码) 修改内容绪论第2页(2) 图3增加“茶渍衣”。
第3页(3)应激性的概念中“发生”改为“产生”。
第3页(3)小资料中将“在生物学方面的辉煌成就”改为“在农学和医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5页(5)将“石油草”改为“以甘蔗、玉米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用作汽车燃料的酒精”。
第7页(7)学习方法原分4点现在合并2、3两点,内容不变。
第一章第10页(10)增加了一个旁栏思考题。
第10、12页(10、12)去掉了“原生质”和它的概念第11页(11)“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改为“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13页(13)细胞中的阳离子举例中删掉了Fe2+、Fe3+。
第13页(13)原为“无机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改为“无机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第14页(14)将“脂类”改为“脂质”。
第16页(16)多肽的定义变了。
由原来的“由3个或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改为“由多个氨基酸分子”。
第17页(17)下面的小字注释中关于还原性基团除了醛基外,还增加了酮基。
第17页(17)原为“可溶性糖中还原糖”改为“糖中的还原糖”。
第二章第20页(20)第一行:“除了病毒以外”改为“除了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
第20页(20)第一段中“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改为“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第24页(24)最上面的一句话,“……大都不是静止的”改为“……大多数不是静止的”。
第24页(24)自由扩散的定义中“被选择吸收的物质”改为“物质”。
而且图2-5中还加了小字注释“此图以物质进入细胞为例”。
第25页(25)增加了关于白细胞吞噬细菌等的小问题第27页(27) 叶绿体中基粒的结构,把"垛叠"改成"堆叠".第29页(29)溶酶体部分内容中增加“(图2-2、图2-3中未标注出名称的细胞器)”。
高中生物新改动,必看

高中生物新改动,必看新教材知识内容的变化情况:考虑课程标准关于必修的内容要求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原实验教材使用十多年来一线师生普遍认可其总体框架结构,因此必修教材的总体框架结构不做颠覆性的改变。
同时,考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少量调整,也考虑一线师生对原实验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教材章节内容做局部微调、优化。
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的变化。
原《稳态与环境》模块被拆为两个模块——《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时翻一倍,内容有增加,因此这两本教材的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充实。
《生物技术与工程》主体内容是原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除了生态工程之外的全部内容,加上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关微生物利用的内容,以及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发酵工程的部分内容,因此,新教材需要将有关内容进行整合。
教材知识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1)《分子与细胞》模块在维持基本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微调。
第1章“走近细胞”,删除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并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提前到第一节,充分阐述了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内容略有调整,修订后的5节按照知识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依次是:细胞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材中关于水、蛋白质的内容略有增加,阐述更为透彻。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将原实验教材第4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移到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节,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整合在一起。
这样既符合教师的教学习惯,也能更好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原实验教材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移走后,重新组织的两节分别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阐述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更新。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四节顺序依旧,但是具体内容,包括关于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内容等,都有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修改处汇总所有资料均由上海科技出版社责任编辑吴玥老师提供:
2008年10月
2009年3月
2009年7月
2009年7月《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修订记录
2009年3月
2010年2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试用本)
责任编辑:吴玥修改日期:2010-2-25
生命科学练习部分高中第一册(试用本)
责任编辑:吴玥修改日期:2010-2-2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高中第二册(试用本)
修改日期:2010-2-25
责任编辑:吴玥
生命科学练习部分高中第三册(试用本)
修改日期:2010-2-25
责任编辑:吴玥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试用本)
责任编辑:吴玥修改日期:2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