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知识点归纳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知识点归纳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知识点归纳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体中无机物

(一)水(60%-90%)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Fe2+组成血红蛋白,Mg2+组成叶绿素

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Ca2+低了,导致肌肉抽搐,Ca2+多了,肌无力,要适量

HCO3-缓冲血液pH,维持血液一定的PH值

K和Na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

生物体中有机物

1.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主要5种)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

(1)糖类元素 C H O

?单糖:六碳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多糖:淀粉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

?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

(2)脂肪元素 C H O

?脂肪——甘油+脂肪酸

?功能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抗外力撞击

?磷脂——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构成细胞膜)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合成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高了容易动脉粥

样硬化

(3)核酸基本元素C、H、O、N、P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在细胞质内。

?维生素是微量,但有用。分成水溶和脂溶。

?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4)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肽键的构成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基本元素C、H、O、N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都有羧基、氨基、中心碳原子、氢,不同的是R基团

?肽键形成一个需要脱去一份水,所以一条肽链有m个氨基酸,就脱去m-1份水,形成

m-1个肽键

1.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作用。

?蛋白质功能: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供能

?蛋白质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以不同的数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排列顺序组合以及肽

链的空间结构

2.“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颗粒状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5%氢氧化钠,再加1%硫酸铜

?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油滴

2.2 细胞的结构

学习内容

细胞是构成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外侧少量多糖,膜间有少量胆固醇

?结构特点:半流动性,例如变形虫

?功能特征:选择性透过

?糖蛋白和糖脂——细胞识别外界信息

1.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特点及实例。

小分子跨膜运输:1、被动运输:高浓度到低浓度。

(1)自由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不要载体)

(2)协助扩散——Na+ Cl-葡萄糖等(要载体)

2、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能量,需载体蛋白。是物质出入活细

胞的主要方式,如海带吸收碘,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大分子进出细胞:胞吞、胞吐:大分子或者颗粒性物质,体现了膜具有半流动性。

2.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所以属于被动运输。

?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层选择性

透过膜,类似半透膜。

?水分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水分渗出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水分进入

3.“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

?只有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需要选择颜色效果明显的植物细胞,比如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有利

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效果

?引流法要正确,一边滴加,一边吸收,要缓慢

?

4.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的功能及其中各个亚显微结构的特点、功能。

?光学显微镜看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看的是亚显微结构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

?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核膜——双层膜

?核孔——物质出入通道

?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核基质——代谢场所

?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

?双层膜细胞器:叶绿体——光合作用线粒体——有氧呼吸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脂类合成、蛋白质加工运输高尔基体——蛋白质再加

工、运输、分泌溶酶体——内含蛋白水解酶和溶菌酶,消化

?无膜细胞器: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细胞壁——植物特有,纤维素和果胶等组成,保护,全透性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细胞核,无核膜,有拟核,代表: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

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有成型细胞核和核膜,代表: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6.“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

?染液是碘液

?引流法

?水绵内部看到螺旋条带装叶绿体,染色后上面出现的蓝紫色颗粒是淀粉粒。

?颤藻——原核水绵——真核

2.3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病毒

学习内容

1.病毒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

?非细胞、寄生

?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装备和原料快速复制繁殖

?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疾病:HBV(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T淋巴

细胞。

?造福:烧伤治疗(噬菌体)、转基因(载体)

主题三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3.1 生物化学反应的特点

学习内容

1.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同化——外界物质变自身,储存能量

?异化——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

2.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反应。

?合成反应:小分子到大分子,如:单糖到多糖,核苷酸到核酸,氨基酸到蛋白质,很

多是脱水缩合反应

?分解反应:大分子到小分子,如: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

3.酶的物质属性、反应条件和特点。

?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专一性,靠酶的活性部位实现。

?高效性

?往往需要辅助因子(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也叫辅酶)参与

?命名根据作用物和来源

4.ATP的中文名称及结构简式。

?腺苷三磷酸

?腺嘌呤+核糖——腺苷

?A―P~P~P

5.ATP、ADP的相互转换与储能、释能的关系。

?ATP分解为ADP、磷酸基,并且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

?ADP加上磷酸基,输入能量,合成为ATP,该能量可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ATP与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见上

7.“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

8.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受温度和pH影响。

?胰蛋白酶(小肠内)是碱性,胃蛋白酶(胃内)是酸性,唾液淀粉酶(口腔内)是中

性。

3.2 光合作用

学习内容

1.光合作用的研究进程中的经典实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赫尔蒙特实验——柳树获得的增重只是来源于水

?普利斯特利实验——薄荷能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英格豪斯实验——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18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卡尔文实验——阐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暗反应),也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14C

2.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见第一册68页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椭球形、双层膜

?类囊体——光合作用光反应

?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暗反应

4.叶绿体所含色素的种类、颜色、分布,色素与所吸收光谱的关系。

?叶绿素a——蓝绿色,类囊体膜,红橙光蓝紫光

?叶绿素b——黄绿色,类囊体膜,红橙光蓝紫光

?胡萝卜素——橙黄色,类囊体膜,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类囊体膜,蓝紫光

5.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

?光反应:需要光,在类囊体发生,色素吸收光能,只有叶绿素a才能转化光能

?暗反应:不需要光,在叶绿体基质发生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 TP和NADPH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

6.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光反应物质变化:水分解成O2、e和H+

形成ATP和NADPH

?暗反应物质变化: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然后还原为糖,条件为A TP供能和NADPH供还原性。这两者然后形

成为ADP,Pi和NADP

?光反应能量变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实质和意义: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

氧气,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7.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提高,但是当光合速率达

到饱和后,提高光照强度则不会使光合速率加快

?二氧化碳——光照充分时,二氧化碳浓度低可能限制光合作用进行,它主要是通过影

响暗反应来抑制光合作用

?温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通过影响酶的活性

?还有水、无机离子,比如镁离子等也会影响光合速率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提取原理: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

?分离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提取几个细节:叶片要绿

粗叶脉叶柄要剪掉

提取液:无水乙醇

碳酸钙作用: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石英砂作用:帮助研磨

研磨过程要迅速而充分,药剂适量

?分离几个细节:滤纸条要剪角

画滤液细线要细而直

要重复画二三次

每次之间要阴干

层析液不要沾污管壁

滤纸条不要碰到管壁

层析液不能浸没滤液线

?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由上至下)——胡、黄、a、b

9.“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

?控制变量原则

?对照原则

?实验前,要用真空渗水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CO2浓度这一变量是通过调节水溶液中NaHCO3浓度来实现的。

3.3 细胞呼吸

学习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

?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类型、主要形式。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有氧呼吸的概念、场所、必要条件及两个主要阶段。

? 有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 C 6H 12O 6 +6O 2 6CO 2+6H 2O+能量

? 有氧呼吸场所:第一阶段——糖酵解,细胞质基质,产物丙酮酸和H +,少量ATP

第二阶段——首先丙酮酸脱去一个CO 2,形成二碳化合物进入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基质,产生二氧化碳和H +,少量ATP 。其次在线粒体内膜,H +和氧气结合为水,大量ATP

4、 无氧呼吸的概念、类型(酒精发酵及乳酸发酵)。

? 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 ? 酒精发酵——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少量能量(酵母菌等) ? 反应式: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能量 ? 乳酸发酵——产物乳酸,少量能量(乳酸菌等)

? 反应式:C 6H 12O 6 2C 3H 6O 3+能量 ? 高等生物:人——肌肉无氧呼吸产乳酸

根受淹——乙醇和二氧化碳 马铃薯块茎——乳酸

5、 细胞呼吸的实质及其意义。

? 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就是异化作用 6、无氧呼吸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酿酒、酒酿、泡菜、酸菜等

? 人在高原上易疲劳,剧烈奔跑腿酸等

3.4 营养物质的转换

学习内容

1.糖类代谢的途径。

? 单糖吸收场所小肠上皮细胞 ? 氧化分解 ? 合成多糖

? 转化为脂肪、氨基酸 2.脂肪代谢的途径。

? 脂肪消化第一步——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乳化作用 ? 甘油代谢:通过丙酮酸进入糖代谢

? 脂肪酸代谢:通过二碳化合物在线粒体基质,进入三羧酸循环 ? 合成脂肪

3.蛋白质代谢的途径。 ? 合成新的蛋白质

? 在肝脏细胞脱氨基,含碳部分进入三羧酸循环,氨基转化为尿素 4.三大类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

? 见上,另见第一册85页的图4-26

酶 酶

5.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合理膳食。

?七大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主题四生命的信息

4.1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学习内容

1.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感受器获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脑,脑产生感觉

?皮肤感受器——压力、温度、痛觉

?光感受器:视网膜的视细胞

?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视锥细胞——感受色彩,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晶状体曲度可实现变焦

?声波感受器——耳蜗

?感受平衡——前庭器(三个半规管和前庭)

?侧线——感受水流和方向

?颊窝——红外线感受器

?嗅觉——嗅黏膜上嗅细胞

?味觉——舌上的味细胞

?昆虫触角——感受气味

2.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发生反应

?反射的基本环节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兴奋是靠神经冲动(生物电)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静息时的膜电位,外正内负,由膜内的K+和膜外的Na+维持

?神经冲动——外负内正(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突触传递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它们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

膜膜电位改变,兴奋由此传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组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脊髓的调节功能,脑的高级调节功能,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

?外白质,内灰质

?灰质集中神经元细胞体,是真正的中枢所在

?白质主要有神经纤维,传递信息为主

?脊髓控制低级反射——排便,排尿,膝跳反射等

?条件反射——脑的高级调节功能

?大脑皮质功能区——高级神经中枢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强化

?人类还有特殊的特有的条件反射——语言文字抽象信号

?支配内脏腺体,不受意志支配——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

?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功能拮抗

6.“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实验前需要去除脑,以凸显脊髓的调控作用

?有两个低级反射——搔扒反射和曲腿反射

7.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主要激素和生理作用。

?肾上腺肾脏顶部肾上腺皮质激素——成分固醇,调节水盐糖代谢肾上腺素——升

高血糖、心跳加快等

?甲状腺气管两侧甲状腺素——含碘,促代谢、促发育、促兴奋

?胰岛胰腺中一些特殊细胞团胰岛素——胰岛β细胞分泌,降血糖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分泌,升血糖,两者拮抗

?生殖腺性激素维持生殖腺功能,促进生殖细胞生成和第二性征发育

?垂体受下丘脑调控生长激素——直接调节人体生长代谢促***激素(3个)—

—调节3个内分泌腺活动

?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3个)——通过调节垂体促***激素(3个)的释放来间接调

节3个内分泌腺活动

8.激素的调节作用。

?激素是“信使”,传递信息给靶器官靶细胞

?传递方式——血液循环

?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

?高效性特异性

?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为肝细胞和体细胞

?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为肝细胞和脂肪细胞

?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9.细胞识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抗原——被识别为“异己”的物质,多为蛋白质,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天生、无特殊针对性

?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功臣——巨噬细胞,胞吞,溶酶体释放蛋白水解酶和溶菌酶,杀灭对象

?特异性免疫——后天,必须与抗原接触才产生,高度特异,一对一

?主要是第三道防线(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布于血液、淋巴

液和组织液——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分化为致敏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或直接接触抗原细胞,使

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往往和巨噬细胞结合起来杀死细胞内寄生对象(如病毒和内寄生细菌)

?二次免疫速度快,反应强,抗体浓度高

10.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反应方式。

?见上

11.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的概念;疫苗的概念和作用。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人工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人工免疫方式——接种疫苗

?疫苗——利用一些病原体人工制备的生物制品,有灭活或减毒两种

1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弯曲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

?温特实验重点理解

1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向光弯曲原理——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成分——吲哚乙酸

?合成部位——生长活跃部位,如茎尖、根尖、幼叶、发育的种子

?作用——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特点——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根最敏感,茎要求浓度最高

?顶端优势——顶芽浓度较适宜,促进生长,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积累浓度最高,抑制生长,稍远

点的侧芽浓度低一些,抑制效应逐渐降低,故称宝塔形

14.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少,且容易被酶降解和发生光氧化分解,所以人们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

如萘乙酸、吲哚丁酸、2,4-D

?培育无籽果实,要在受粉前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溶液

?促进插枝生根

?防止落花落果

2.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3.一、遗传信息

4.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实验表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菌转化为S菌。

7.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8.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

利用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DNA 。

9.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另一部

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

10.如果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1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

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二、DNA分子的结构

13.1、DNA分子的结构

14.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

15.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

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6.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为多核苷酸链。

17.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双螺旋。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

有一定的规律: A-T,C-G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8.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若含有碱基2000个,则排列方式有 41000种。

19.例. 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C )

20.

21.

22.

23.

24.ABCD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

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

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2)翻译

场所:核糖体

模板: mRNA

工具: tRNA

原料:氨基酸

产物: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第七章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生殖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分裂生殖(例:细菌、草履虫、眼虫);

出芽生殖(例:水螅、酵母菌);孢子生殖(例:真菌、苔藓);

营养生殖(例:果树)。

2、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信息,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体明显,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同时,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清晰可见,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

两极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植物动物

纺锤体形成方式纺锤丝纺锤丝、中心体

细胞一分为二方式细胞板分割细胞膜内陷

意义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填表: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NA 2n-4n 4n 4n 4n 2n

染色体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0-4n 4n 4n 0 0

三.细胞周期

1.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写标号)。

(1)依次写出C、E两个时期的名称 G2;中期;

(2)RNA和蛋白质合成时期为(A ) G1期,DNA复制时期为( B )S期,核仁、核膜消失的时期为( D )前期,核仁、核膜重新形成时期为(F )末期。

(3)细胞在分裂后,可能出现细胞周期以外的三种生活状态是连续增殖、暂不增殖、细胞分化。

四.实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实验材料:植物根尖

2.实验步骤:解离(试剂: 20%HCl)、漂洗、染色(试剂:龙胆紫)、压片。

3.实验的观察部位是:根尖生长点。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等的变化如下表:

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染色单

体数同源染色

体对数

DNA数

I

复制2n 0-4n n 2n-4n

联会、交叉、互换2n 4n n 4n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 受精作用:

6.

7.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

8.据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细胞

9. 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

假设某生物体细胞2n,若染色体数目为4n是有丝分裂,n为减数分裂。

例:

1. 下图是某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

(1)在A、B、C、D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B、D 。

(2)A细胞中有 8 个染色体, 8 个DNA分子, 0 个染色单体。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B、C 。

(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A、D 。

2.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分裂薄玻片标本,看到哪些现象是减数分裂细胞所特有的( B )

A.有纺锤体的出现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C.染色体的复制 D.分裂后期形成细胞板

3. 10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若全部受精,则形成受精卵( A )A.10个 B.5个 C.20个 D.40个

4.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有( B )

A.两条双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

C.四条双链DNA分子 D.一条单链DNA分子

5. 某生物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8个,,该生物体细胞有染色体( A )

A.18个 B.36个 C. 72个 D.9个

三.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发生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但科学研究证实,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能力,即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遗传信息。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过程可以简要归纳为: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茎叶分化)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A.1/2 B.1/3 C.1/4 D.全部

(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 )

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

(4)绵羊的白色和黑色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小白羊,第二次交配却生下一只小黑羊。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C )

A.BB和Bb B.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母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 D )

A.1/4 B .1/6 C .1/8 D .1/12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上,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重组);实践上利用基因重组进行杂交育种。

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严格的闭花受粉;有一些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再对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3、对实验结果记载,并应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例:

(1)若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代只出现1种表现型的是( B )

A.aaBb和AABb B.AaBB和 AABb

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

(2)有一基因型为MmNNPp(这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兔,它产生的配子种类有(B )

A.2种 B.4种 C .8种 D.16种

(3)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现用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数为:黄色圆粒106、绿色圆粒108、黄色皱粒110、绿色皱粒113。问亲本杂交组合是( C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4)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 B )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的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的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的二次分裂后期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几种表现型和几种基因型(B)

A.4和4 B.4和6 C.4和8 D.6和6

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XY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以人为例:男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Y ,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X 。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ZW ,雄性的是ZZ 。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二、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例:

(1)某男孩体检时发现患红绿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红绿色盲症状,在这一家系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D )

A.祖母---父---男孩 B.外祖父---母---男孩

C .祖父---父---男孩 D.外祖母---母---男孩

(2)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能决定性状,人的耳廓上长硬毛的性状就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患此病,若生一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为( A )

A.100% B.75% C.50% D.25%

三、人类遗传病与预防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 X连锁隐性, X连锁显性、 Y连锁等。

2、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还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所生的孩子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提高。

2、遗传咨询

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 24-29 岁。

4、婚前体检

三.遗传病的类型判断:

例:

(1)以下家族图谱分别是患有何种类型的遗传病:

(2)右图为某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初中生命科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至89分为良好;60分至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 21.(9分) (1)B (2)反射弧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 (3)④脊髓大脑皮质(大脑) (4)无膝跳反射或有伸小腿反应,大脑对脊髓的活动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 (说明:此空格为1分,主要关注“大脑对脊髓的活动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 22.(7分) (1)变异(2)显性隐性(3)蛋白质基因(4)A (5)母亲 23. (10分) (1)消化小肠吸收营养物质(2)呼吸增多 (3)泌尿(肾小管)重吸收(4)②(5)神经内分泌 24.(7分) (1)抗原抗体(2)细菌空气传播(3)预防接种疫苗(合理即给分)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寄生 25.(5分) (1)120 (2)② A (3)E→C→D(4)B 26.(9分) (1)脊柱(2)节肢具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合理即给分) (3)两栖Pelophylax 双名(4)种多近 27.(13分) (1)显微镜为了可见光能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2)①、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气体交换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即给分)叶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保留版权学业考试(2019)初中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①传粉③种子⑥子房(4)吸引昆虫 28.(8分) (1)流线(纺锤)(2)鳍鳃鳞片(3)不恒定 (4)以防损伤鲫鱼的内部器官 (5) (6)从前往后、从上往下、由表及里(写出一个即给分) 29.(12分) (1)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水、阳光、空气等(合理即给分)分解 (2)太阳的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通气组织发达 (4)①重复3次实验选择20只水蚤而不是1只水蚤(合理即给分) ②经过梦清园人工湿地后,水质有改善,水蚤成活率增加(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 蚤的存活数减少) (5)浇花、环卫用水等(合理即给分)作为肥料 学业考试(2019)初中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 学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 核酸()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 旋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体中无机物 (一)水(6090%)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 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2+组成血红蛋白,2+组 成叶绿素 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2+低了,导致肌肉抽搐,2+多了,肌无力,要适量 -缓冲血液,维持血液一定的值 3 K和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 生物体中有机物 1.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主要5种)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2.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 (1)糖类元素 C H O ?单糖:六碳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多糖:淀粉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 之一) ?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 (2)脂肪元素 C H O ?脂肪——甘油+脂肪酸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 *.*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C B A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B D A D C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5分)(1)遗传(2)可遗传(3)父亲XY 常染色体 22.(10分)(1)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2)⑤脊髓大脑 (3)无有(4)大脑对于脊髓的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8分)(1)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氧气 (2)消化小肠(3)肾脏(4)神经(内分泌或运动也可) 24.(6分)(1)艾滋病和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2)蛋白质(3)糖尿病生活方式 25.(7分)(1)无痛碘酊(碘酒)创可贴(消毒纱布) 保护伤口,减少细菌感染 (2) D C B A 26.(6分)(1)①徒手切片(2)②③气孔右下方 27.(9分)(1)脊柱无脊椎(2)身体外骨骼 (3)2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4)鳃⑤③ 28.(7分)(1)真菌细菌病毒(2)1 无异养(腐生) (3)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 29.(6分)(1)科种(2)双名法 (3)菜粉蝶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rosophila 30.(9分)(1)池塘水阳光(2)水草螺蛳单向流动,逐级减少(3)1 2 光照(4)水质、水温等 31.(7分)(1)室内照明等 (2)室内制冷等保温材料等废料发酵产生沼气等 (3)二氧化碳(碳)(4)B C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能叙述酶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 能解释环境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通过酶与普通化学催化剂的比较,说明酶的作用特性。 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酶的作用和特性。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酶的专一性。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和笔记 1、我的疑惑: 。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这个过程包括作用和作用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这两个作用组成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3、合成反应是,例如。 4、请用图解表示同化作用、合成反应、脱水缩合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 5、水解反应指,例如。

6、氧化分解反应指例如。 7、请用图解表示异化作用、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 8、酶是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本质是或。 9、酶具有、和等特征,酶的空间结构决定了酶具有特性。 10、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有:需要合适的,例如胃蛋白酶进入后才发挥作用;有些酶需要的协助,此外酶的活性还受和的影响。 11、冰箱能延长食物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12、生活中我们对酶的利用有。 13、ATP的中文全称是,其中A表示,T表示,P 表示,ATP的简式是。 14、ATP和ADP互变的反应式是。 15、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能将ATP水解成ADP和Pi的细胞结构是。 16、ATP的作用是。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一条链

2017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9分)(1)血浆组织液相对稳定(2)A (3)B (4)滤过重吸收 C (5)统一整体(整体) 22.(8分)(1)树突细胞体轴突(2)A (3)反射弧②⑤③ (4)不能反射弧不完整 23.(7分)(1)蛋白质基因(2)性染色体女性父方母方(3)D 24.(5分)(1)120 (2)畅通呼吸道(3)搏动(4)② (5)绷直垂直下压 25.(9分)(1)鳃肺(2)龟摆脱对水域环境的依赖(陆地生活)(3)外骨骼附肢(4)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镊子(5)脊柱 26.(7分)(1)种(2)百合(3)界门纲目科(4)柱头受精⑥(5)双名法27.(9分)(1)B 病毒核酸(2)C 酵母菌 D (3)成形的细胞核无(4)孢子 28.(7分)(1)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2)寄生(3)传染源的管理(4)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流感病毒)起作用, 对其他病原体(腮腺炎病毒)不起作用。 29.(6分)(1)C B (2)清水薄(3)⑤(4)② 30.(7分)(1)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控制单一变量(2) D (3)氧气(阳光)(4)阳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黑暗环境下,金鱼藻和小鱼均进行呼吸作用,D缸中的氧气消耗得快31.(6分)(1)自我调节(2)二氧化碳(3)越大(4)肺泡 (5)戴专用口罩、减少室外活动等(6)提倡公交出行等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上海生物等级考知识点梳理

上海生物等级考考点梳理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光、热、电和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人和高等动物则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获取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脑,在脑中产生感觉。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 2、光感受器 ※折光装置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的作用。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视细胞 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 3、声波感受器 ①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②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递,声波可以引起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动。 ③鼓膜内侧为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④内耳由耳膜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4、特殊的感受器: ①鱼类的侧线,用来感受水流和定方位。 ②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和口腔的舌上。 ①分布于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②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味细胞顶端的微绒毛分布于此,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微绒毛由味细胞传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递给脑产生味觉。 2、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4、反射弧及其功能: 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1、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2、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①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内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 ②树突通常较短,具有许多树枝样分支,是神经元接受信息的部分。 ③轴突较长,分支少,是神经元传出信息部分。 3、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冲动传导: ①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 ②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K+),膜外为正(Na+)。 ③受到刺激时,局部区域(兴奋区)Na+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与周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这就会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即为神经冲动传导。 ④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 5、突触传递: ①神经元以轴突末端膨大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合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突触小泡内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③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x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二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生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分分布较多。 2.光感受器 眼球壁的结构:①外膜:角膜、巩膜 ②内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也称视网膜,分布有感光细胞 感光细胞:①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②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作用) 系统→感光细胞→产生电信号→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声波感受器 耳的结构:①外耳: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耳蜗:分布有声波感受细胞 前庭器(包括前庭、半规管):分布有平衡感受细胞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外耳、中耳→耳蜗声波感受器→产生电信号→听神经→脑听觉中枢(产 生听觉) 4.嗅觉感受器 人:分布在鼻腔顶端黏膜上皮中的嗅细胞 昆虫:分布在触角上的感受细胞 5.味感受器 人:分布在舌上味蕾中的味细胞 昆虫:分布在足的末端和口器上的感受细胞 (二)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photo/uploadp 功能: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2.脊髓

位置:脊柱的椎管内 作用:参与反射,传递神经冲动 结构: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处),白质(神经纤维密集处) 3.脑 大脑:灰质(大脑皮层)、白质(传递神经冲动) 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4.神经冲动在细胞上的传导(神经纤维) 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 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导(突触) 突触的结构特点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单向传递(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6.条件反射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会考试卷

200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A .组织 B .细胞 C .器官 D .系统 2.右图表示构成人体心脏的一种组织,它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该组织的名称是…………( ) A .上皮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结缔组织 D .神经组织 3.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中,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去的是…………( ) A .消化系统 B .呼吸系统 C .循环系统 D .生殖系统 4.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糖尿病?……………………………………………………( )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雄性激素 5.下列各项中能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是…………………………………………………………( ) A .糖类 B .脂肪 C .维生素 D .基因 6.下列紧急情况的救护中,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是………………………………………( ) A .中风 B .骨折 C .大面积烧伤 D .溺水导致的心跳骤停 7.右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

A.2→1→3→5→4 B.4→5→3→1→2 C.2→1→5→4 D.4→5→1→2 8.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吞噬生命”。长期吸烟易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A.肺部病变B.艾滋病C.肝炎D.流感 9.下表为某成年男子的血液常规化验结果,其中指标异常的是……………………………() A.红细胞(RBC)B.白细胞(WBC)C.血红蛋白(Hb)D.血小板(PLT) 10.根据健康新概念,健康是指…………………………………………………………………() 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1.下列是对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对于四肢部位较浅的刺伤,可用消毒过的镊子拔出刺入物,并涂抹抗生素软膏即可B.对于有毒硬物引起的深度刺伤,可用消毒过的镊子将刺入物拔出后,再用“创可贴” 覆盖即可 C.对于出血不多、伤口较小且比较干净的割破伤,可用碘酒消毒,然后再用“创可贴” 覆盖即可 D.对于出血较多、伤口大而深的割破伤,应立即压迫止血,在包扎后赶紧送医院治疗12.下列植物类群中,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的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3.下列植物类群中,最高等、最繁茂的类群是………………………………………………()

高一生命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 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加工业、医学、制药、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21世纪将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性学科的世纪。 □生命科学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手段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和记录。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法成为主要研究手段。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在微观领域,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观领域,兴起了综合探讨个体和群体、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 □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的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定了生物命名的方法,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奥地利的孟德尔用豌豆杂交实验揭示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20世纪形成的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理论,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了分子水平的新阶段,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英国科学家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根本上阐明了人类生命活动的遗传学基础。 □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02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 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的研究课题 后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研究等。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一】高考生物知识点整理 1.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2.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3.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 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与磷酸

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二】关于生物染色体知识点整理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三】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基础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 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_二_三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李时珍《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药学著作,也是一本生物学著作。 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 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④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水: ①自由水:水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②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二、无机盐 1、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2019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4 、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 、O 、N 、P、S、K、Ca 、Mg ②微量无素:Fe、Mn 、B、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H 、O 、N 、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 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NH2 1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12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知识点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知识点 【篇一: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知识点】 中考百科尚未完善词条“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欢迎您来完善,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该词条的信息。 【篇二:上海初中生命科学知识点】 的基本条件 一、人体的构成 (一)细胞:是人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组织——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 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分布:体表和体内一些器官的内表面,如胃肠等内壁里.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功能:保护、吸收 (2)肌肉组织功能:具运动功能,能够收缩和舒张 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骨骼肌:附在骨骼上.细胞呈纤维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的壁上.梭形,肌纤维无横纹 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里.细胞呈圆柱形,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3)结缔组织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功能:营养、支持、连接、保护作用 分布:十分广泛 (4)神经组织特点: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神经系统,如脑、脊髓等.功能: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三)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 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由八个系统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1.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外环境):气温气压氧气淡水食物 2.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020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

2020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一个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将所要观察的材料处理成薄而透明的原因是() A.易于染色 B.能让光线透过 C.防止污染物镜 D.便 于放置在载物台上 2.右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人血图片(局部),其中对人体有免疫防御功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口腔中的唾液 B.动脉中的血浆 C.膀胱中的尿液 D.胃中的胃液 4.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 B.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升高 C.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降低 D.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升高 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构成 B.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颜色灰暗,形状似“H” C.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D.大脑皮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6.婴幼儿对排尿的控制力较弱,主要原因是() A.膀胱小,尿液经常压迫膀胱壁,易产生尿意 B.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 C.大脑尚未发育完全 D.脊髓的反射功能不完善 7.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通常位于基因上 C.人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D.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 8.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人由于经常锻炼而肌肉发达 B.人由于控制凝血因子的基因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友病 C.水稻由于水肥充足而长得穗大饱满 D.玉米植株由于长在阴暗处而叶色变黄 9.一些低强度、不间断、长时间的运动,人体可在不缺氧的状态下进行,并保持适度的呼吸和心跳频率,这 样的运动方式叫做有氧运动。下列不属于有氧运动的是() A.110米跨栏 B.跳长绳 C.慢跑 D.步行 10.下列有关医药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药品说明书服用 B.若木刺刺伤较小较浅,可用消毒的镊子将其拔出,伤口涂抹抗生素软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