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期末试题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课程考试题A卷(120分钟)
一张A4纸开卷 教师: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教师

、 名词解释: (7分)
Moore law: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个月翻一番。

:IC 设计公司,只设计不生产。
:绝缘体上硅。
:快速热退火。

:集成器件制造商。
:既不生产也不设计芯片,设计IP内核,授权给半导体公司使用。
:局部氧化工艺。
:浅槽隔离工艺。
、 现在国际上批量生产IC所用的最小线宽大致是多少,是何家企业生产?请
(7分)
IC所用的最小线宽是Intel公司的32nm。
Low-K材料;金属栅;High-K材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主要有哪两种隔离工艺?目前的主流深亚微米隔离工
(7分)
LOCOS;浅槽隔离技术-
两种隔离工艺。
STI。STI与LOCOS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CMP兼容。
、 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轻掺杂漏(LDD)注入工艺是如何减少结和沟道区
(7分)
LDD形成,在晶体管正常工作时会在结和沟道区之间形成高
电子在从源区向漏区移动的过程中,将受此电场加速成高能电子,它碰撞
热电子从电场获得能量,造成电性能上的问题,如被栅氧化层
LDD注入在沟道边缘的界面区域产生复杂
LDD降低的杂质浓度减小了结和沟道区间的电场,把

、 解释为什么目前CMOS工艺中常采用多晶硅栅工艺,而不采用铝栅工艺?(7
)
CMOS工艺中常采用多晶硅栅工艺,而不采用铝栅工艺的原因是:
采用自对准方式,减小了晶体管的尺寸和栅电极与源、漏电极间的交叠电
从而提高器件的集成度与工作速度。② 多晶硅可以高温氧化,对多层布
③ 阈值电压低(取决于硅与二氧化硅的功函数差)。④ 有利于
耐击穿时间长。
、 什么是离子注入时的沟道效应?列举出三种控制沟道效应的方法?(7分)

1、倾斜硅片;2、掩蔽氧化层;3、预非晶化。
、 在半导体制造技术中,高k介质和低k介质各自应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分)
k材料用于层间介质,因为低k介质减小电容,从而减小RC信号延

k介质用在替代栅氧化层,提高栅氧厚度,抑制栅极隧穿漏电流;还可应
DRAM存储器,提高存储电荷(或能量)密度,简化栅介质结构。
、 阐述铜金属化面临的三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7分)
铜金属化面临的三大问题:① 扩散到氧化区和有源区;② 刻蚀困难(干
,铜不容易形成图形;③ 铜在较低温度下 (<200℃)

双大马士革中采用CMP,无需刻蚀铜;② 钨填充用作局部

、 Si
N4材料在半导体工艺中能否用作层间介质,为什么?请举两例说明Si3N4
(7分)
Si
N4材料在半导体工艺中不能用作层间介质,因为Si3N4材料的

介电常数大,

N4在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应用:① 芯片最终的钝化层;② STI工艺中的
的阻止层。
、 化学机械平坦化的工作机理是什么?与传统平坦化方法相比,它有哪些
(7分)
CMP)工作机理:表面材料与磨料发生反应,生成
同时表面层通过磨料中的研磨剂和研磨压力与抛光垫的相对

CMP优点:全局平坦化;平坦化不同的材料;平

、 MOS器件中常使用什么晶面方向的硅片,双极型器件呢?请分别给出原
(7分)
MOS器件:<100> Si/SiO
界面态密度低;
<111>的原子密度大,生长速度快,成本低。
、 采用提拉法(CZ法,切克劳斯基法)和区熔法制备的硅片,哪种方法质
为什么?那么目前8英寸以上的硅片,经常选择哪种方式制备,为什么?
分)

8英吋以上的硅片,选择CZ法制备,晶圆直径大。
、 为什么硅片热氧化结束时通常还要进行氢气或氢-氮混合气体退火?(7
)
距Si/SiO
界面2nm以内的Si的不完全氧化是带正电的固定氧化物电荷
通过在氢气或氢
450℃退火,可以减少这种不可接受的电荷。
、 比较投影掩模版和光学掩模版有何异同?说明采用什么技术形成投影掩
(7分)

很难形成亚微米图形;曝光场是整个硅片;掩膜与硅片有相同的


、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闩锁效应来自于MOS器件有源区PN结与衬底之
请举出3种微电子工艺中利用离子注入或别的手段抑制
(7分)
CMOS电路中闩锁效应(Latchup)的方法有:① SOI衬底技术;
大剂量离子注入形成深埋层;③ 用离子注入产生倒掺杂阱;④ 硅片表面外

、 为什么栅介质层的厚度减少有一个大致的极限?为什么现在需要高K值
低K介质用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7分)
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栅氧化层越来越薄,栅极隧穿漏电流指数性增加,
高k介质用在替代栅氧化层,提高栅氧厚度,抑制栅极隧穿

k材料用于层间介质,因为低k介质减小电容,从而减小RC信号延迟,

、 解释质量输运限制CVD工艺和反应速度限制CVD工艺的区别,哪种工
LPCVD和APCVD各属于哪种类型?(7分)
质量传输限制淀积速率:淀积速率受反应物传输速度限制,即不能提供
CVD)。
淀积速率受反应速度限制,这是由于反应温度或压
(传输速率快),提供驱动反应的能量不足,反应速率低于反应物传输速度。
属于:反应速度限制淀积速率;
属于:质量传输限制淀积速率。
、 铝互连复合金属膜由哪几层金属组成?每层的作用是什么?(7分)
Ti/TiN;Al/AlCu;TiN。
:接触层金属和阻挡层金属。
:导电层;
:阻挡层金属和抗反射涂层。
、 离子注入后为什么要退火,高温退火和快速热处理哪个更优越,为什么?
分)
离子

注入会将原子撞击出晶格结构而损伤硅片晶格。如果注入的剂量很
这些间隙杂质只有经过高温退火过程才能被激活。退火能够加

度退火,导致杂质的再扩散;快速热退火只是1000℃下短暂时间退火,

共10分)
、在一块N型Si衬底上,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其纵向剖

1)分别画出采用负胶和正胶工艺形成这个PN结二极管时所采用的掩模板的
P区、N+区和P+区的形成。(6分)
2)如果制作小尺寸的PN结二极管,采用负胶还是正胶,为什么?(4分)
N-Si掩模板透光区域的表示方法掩模板不透光区域的表示方法PN+P+N+
(1)正胶工艺的掩模板:
型离子注入: ;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

型离子注入: ;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
(2)采用正胶。因为负胶容易被显影液泡胀变形,线宽不易控制。
、简单示意画出制作在P+硅衬底的P-外延层上的nMOS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分) 。并简要说明阱注入与
(5分)
P+硅衬底的P-外延层上的nMOS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

+ substratep- epip welln+n+GateDrainSource
阱注入通常采用倒掺杂技术,浓
而源漏区的离子注入通常为浅结注入,浓度的峰值在表
阱注入通常采用质量比较大的原子,如磷、硼等;而源漏区的离子注入

20分)
、硅片热氧化生长遵从如下公式:t2
+Atox=B(t + τ),其中tox为硅片经过t时
SiO
的生长厚度(μm);B为抛物线速率系数(μm2/h);B/A为线性速率系数
;τ为生成初始氧化层(同一工艺参数)所用的时间(h)。我们希望通过对
0的硅片进行一2段氧化过程:干氧(0.5 h)—湿氧(2 h)
SiO
薄膜作为隔离场氧层。干氧温度为1100℃,湿氧水汽氧化温度
920℃。已知:920℃下水汽氧化相关工艺参数分别为:A=0.50μm,B=0.20μm2/h;
℃下干氧氧化相关工艺参数分别为:A=0.09μm,B=0.03μm2/h。试计算 :
、0.5 h内干氧生成的SiO
厚度(μm);(4分)
、2 h内湿氧水汽氧化所生成的SiO
厚度(μm);(4分)
、整个氧化过程所消耗的硅层的厚度(μm)。(2分)
在计算a、b时请注意,需要通过之前的初始SiO
层厚度来确定对应氧化
SiO
层生长时间τ(非真实生长时间,令t=0即得)。
a、b时请注意,需要通过之前的初始SiO
层厚度来确定对应氧化
SiO
层生长时间τ(非真实生长时间,令t=0即得)。
(a) ∵ t2
+ Atox=B(t + τ),又∵初始氧化层厚度为0;
∴ τ
= ( t2ox + Atox ) / B = 0 h
∵ t2
+Atox=B(t1 +τ1),又∵ t1=0.5 h;
∴ t2
+0.09tox=0.03×(0.5 +0);即 tox= 0.0855 μm
答:0.5 h内干氧生成的SiO
厚度为0.0855μm。
∵ t2
+ Atox=B(t +τ2),又∵湿氧时初始氧化层厚度为0.0855μm;
∴ τ
= ( t2ox +

Atox ) / B = 0.25 h
∵ t2
+Atox=B(t2 +τ2),又∵ t2=2 h;
∴ t2
+0.5tox=0.2×(2 +0.25);即 tox= 0.4659μm
2 h内湿氧水汽氧化所生成的SiO
厚度为0.4659μm。
总的硅片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硅厚度t
= 0.0855 +0.4659 =0.5514μm
∴ 消耗的硅层厚度为t
=0.5514×0.45=0.2481μm
0.2481μm。
、 假如从气态BF
分子中提取两种复合离子BF21+和BF12+分别进行浅结离子注
P型掺杂, 当加速场的电势差为30 kV,束流为20微安,注入扫描面
20×20 cm2。
(1)离子注入的能量分别为多少?(5分)
2)当注入剂量为3×1015 原子/cm2,注入时间分别是多少?(5分)
(1) ∵ KE = nV
BF
1+:30 kV×1 = 30 keV
BF
2+:30 kV×2 = 60 keV
BF
1+和BF12+离子注入的能量分别为:30 keV和60 keV。
∵ Q = It / enA
BF
1+:t = Q enA / I = 3×1015×20×20×1.6×10-19 / 20×10-6 = 9600S
BF
2+:t = Q enA / I = 3×1015×20×20×2×1.6×10-19 / 20×10-6 = 19200S
3×1015 原子/cm2,BF
1+和BF12+离子注入时间分别是:
和19200S。
、为实现更小的微细加工线宽,最新的光刻技术采用浸没式光刻机以实现更高
6cm,透镜的焦长为10cm,浸没的液
1.44的水溶液,光刻机使用的光源为波长193nm的准分子激光器,k
0.6,试求此镜头的数值孔径NA、焦深和光刻机的分辨率。(10分)
(1) 数值孔径: NA = (n)sinθ
≈(n)透镜半径/透镜的焦长≈6/10≈0.6
焦深: DOF = λ/2(NA)2 = 193/2*(0.6)2 =268 nm
分辨率: R = kλ/NA = 0.6*193/0.6 =193 nm
NA为0.6、焦深为268nm、分辨率为193n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