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冰灯教案及作业题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过年 ③冰灯》优质课教学设计_38

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小作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预设
教师重构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
2、板书:冰灯
探究新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
2、读后指名反馈。
1、多媒体出示,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父亲做灯,用“因为——所以——”说话。
3、父亲做灯辛不辛苦,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冰灯。
合作探究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研读父亲对孩子的爱
1、父亲做冰灯辛不辛苦,读出有关语句“大”
⑴“沙沙”指的是什么声音,你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吗?
⑵父亲做冰灯起得早不早,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读一
读。(很暗的光线)
⑶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父亲起码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⑷指导读父亲做冰灯非常冷的句子。
2、“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
3、父亲做冰灯这样辛苦,这样冷,为什么还要帮孩子
(一)找出儿子前后心理变化的语句。
(二)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
1、“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你以前做了一件什么
事,让你后悔。
2、生汇报“我”后悔的原因。
(三)理解最后一段
1、“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特别在哪里?
2、“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小伙伴是怎么称赞我
的冰灯的呢?
3、“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三、合作学习、掌握生字。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过年 ③冰灯》优质课教学设计_43

《冰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品味父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懂得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学会体谅父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词语,学生分组认读。
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句子。
(3)父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磨冰灯呢?(4)父亲为什么要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冰灯呢?(5)然而,这打磨冰灯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呢?课文就有一个地方告诉我们?“继续用力磨了起来”告诉我们冰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打磨好的。
(6)继续体会“冰太凉,每磨一阵……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2.学习第八至第十自然段(1)师生共读第八自然段。
( 2 )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儿子心疼父亲?(3)这时,父亲看见了——(引读第九自然段)(4)从父亲一连串的动作中你又体会到了些什么?(5)反复诵读第十自然段,体会“后悔”之情。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思考:“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特别”在哪呢?(2)想想“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说一说。
(2)想象小伙伴见了“我”又会怎么说呢?(3)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什么留在了我的心里?三、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家人的爱。
想想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关爱你,你关爱他们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总结全文五、作业布置1.写出你和家人相互关心的事。
2.回去多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吧!板书设计:冰灯爱特别灯。
北师大三年级(上) 《冰灯》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三年级(上)《冰灯》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北师大三年级(上)《冰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理解课文的5-10自然段,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语段。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浓浓的父爱之情以及我“后悔”的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屏示)每逢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就特别开心。
在乡下,孩子们爱提着漂亮的灯笼走街串巷,那可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和享受!你们见过灯笼吗?什么样的?除了用纸、玻璃制成的灯笼,还有用冰块做成的灯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冰灯,(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出示预习要求)⑴读一读:要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特别让你感动?感动的理由是什么?⑶读完课文再说一说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1)接下来我们要比赛了。
先看这些词语(屏示),谁会读?(指名逐行读,再出示拼音齐读)2)生字会读了,课文呢?老师要看看谁的胆子最大,谁的读书本领最大?你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三、学习第5—10自然段。
1、是啊,因为我希望父亲能够给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就忙开了。
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大年三十的早上,……忙着什么。
这时候,我知道父亲在做冰灯吗?当时屋子里光线很暗,(屏示5)谁来读这段话?你知道什么是炕吗?(简介)再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光线很暗离炕很远)接着读,谁来读好这句话?我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于是我问——(引读第六自然段)*父亲把头扭过来,(屏示7)指名读。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材料、疼爱、对比)谁能把父亲的言行表演给大家看看?谁来配合?(#6、7)(评议,集体表演读)(板书:打磨冰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课文中的我,看着父亲用力地打磨冰块,你能睡得着吗?(指答)为什么?*是啊,(屏示8)我再也睡不着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过年 ③冰灯》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冰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单元“过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记述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
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读熟课文,扫除了字、词障碍,对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知道了“我”为什么要求父亲为“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
本节课讲的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父亲做冰灯的艰辛。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深深的父爱,感受作者后悔、感动、骄傲的复杂心情。
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会体谅关心父母。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重点词句阅读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艰辛,感受父亲深深的爱子情怀及“我”的思想变化,学会体谅父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1.我们知道“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那么,父亲的爱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灯。
板书课题:冰灯2.复习词语。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边读边画重点词句。
父亲做冰灯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名回答问题。
3.学生表演,体会父爱。
4.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让孩子们体会到,朗读要想打动读者就应该融入自己的感情,并抓住重要词语去读。
5.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二)学习第6-10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看到父亲做冰灯, “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心情如何?(2) 父亲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了什么?2.集体交流。
3.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6-10自然段。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小组汇报,(3)学生评价。
(三)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2.想一想:“我”提着这样一盏冰灯心情如何?3.理解:“冰灯融化了,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
”这里的它不仅指(),更指()。
[试卷+试卷]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冰灯教案北师大版
![[试卷+试卷]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冰灯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ea3e571711cc7930b7162f.png)
冰灯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
全文共11个自然段。
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乡下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就是提着灯笼走街串巷。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看见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就让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
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了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
菱形的玻璃灯罩上画着小花。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父亲在大年三十的早上,给“我”做冰灯。
早上,天还没大亮,父亲就起来做冰灯了。
父亲很用力地打磨冰块,每磨一阵就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我”让父亲到被子里暖暖手,他一把按下被子,“我”碰到他的手,真凉呀!我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写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它虽化了,但从此留在“我”心里。
教学目标1.会认字11个,会写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心情。
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学习父亲做冰灯一部分时,应从整体入手,以课后思考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这个问题统领学生自学、读文。
学生感受时,必然谈到父亲做灯很不容易。
看到父亲做冰灯这么不容易,“我”后悔真不应该提出这个要求。
2.朗读应贯穿教学始终。
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反映的内容,读出不同的感情。
比如第2自然段,“我”看见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这里要读出羡慕的感情。
父亲做冰灯一部分要读出心疼父亲、对自己的行为后悔的感情。
3.这篇文章和本单元前一篇文章,在语言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风朴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特别是这篇文章,没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深情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课上可以让学生也回忆一些父子、母子之间感人的小事。
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
关于生字:本课的生字比较多,也比较难写。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过年 ③冰灯》优质课教学设计_53

《冰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抓住重点字词,了解父亲做冰灯的艰辛困苦,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爱子情怀,及“我”的懂事和对父亲的体贴,感受父子情深;3、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二、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体会父子情深;2、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也了解了文章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生答)(板书:做冰灯)下面我们就具体的学习父亲是怎么为“我”做冰灯的?共同感受文中父子间那浓浓的爱;(二)、初步精读,体会交流1、朗读课文,初步感悟;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略讲);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1-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希望有一盏灯笼?(生答)(出示课件答案)师:大军的灯笼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生答)(出示课件)师:“我”要的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笼吗?(生答)3、学习第五至第十自然段(详讲)(1)学习第五自然段师:“我”想要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吗?(生答)他又是怎么给我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生答)(预设: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出示课件)师:从“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出示课件)师:从文中那些词语可以体会到父亲做冰灯的艰辛?(生答)(出示课件)师: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冰太凉,你们能找出来吗?(生答并出示课件)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做冰灯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把父亲做冰灯的不容易读出来。
(生齐读)师:既然做冰灯那么艰辛,还要忍受寒冷的煎熬,父亲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做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问什么呢?(生答,出示课件)(板书:父爱子)(2)学习6-9自然段师:刚刚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做冰灯的不容易,现在继续往下看课文,朗读6-7自然段,读完了父子之间的第一次对话,有什么感受呢?(生答,出示课件)师:父亲关心儿子,但同样,“我”也担心父亲,朗读8-9自然段,感受父子间的第二次对话;师:“我”再也睡不着了,“我”怎么做的?(生答,出示课件)师:从“我”的动作和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生答,出示课件)(板书:子爱父)师:父亲看见“我”掀开被子,他是真么做的?(生齐读)师:画出这段话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生答,出示课件)师:父亲看见了,他是怎么来到我的身边的?(生齐答:赶快)师:把我的棉被怎样按下的?(生齐答:一把)师:父亲怎么说道?(生齐答:连声)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答,出示课件)师:父亲说道“我不冷,不冷。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过年 ③冰灯》优质课教学设计_0

3.用“---”画出来,读一读。
4.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
6.讨论:父亲为什么忍冻熬夜为“我”做冰灯?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7.我最欣赏文中这一句(这个词),是因为
研习二:看到父亲做冰灯,“我”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1.默读5~10自然段。
我把本课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羡慕要求
冰灯做冰灯不怕寒深沉的爱
受称赞记心间
事情发展的顺序
课后反思
教学资源: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过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体会儿子内心“后悔”的复杂心情,教育学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习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
学
质
疑
课文内容我思考:
1.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学科
课时
二课时
学校
班级
三年级三班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叙事完整,以“我”心情变化为线索,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语言朴实自然。作者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没有描摹激情的话语,没有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自然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学情分析:
教学时始终将朗读贯穿于教学,利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手段,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并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的方式,进一步体会文中父子内心的情感变化。
2.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3.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精讲点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过年 ③冰灯》优质课教学设计_1

2、创设情境引读第8段儿子的语言,感受儿子对父亲的心疼。
3、找出第9段父亲的动作和语言,读懂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五)解答课后思考题
1,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会后悔?
2,那当我提着这盏父亲亲手制作的,特别的冰灯,我的心情如何呢?为什么?
(六)小结:父子之间的爱是相互的,通过动作和语言能体会人物情感。
三,迁移运用
1、抓住动作和语言体会情感
“怎么办呢,该不该上去呢?”唐明贼似的看看四周,比先前更紧张了,两腿在桌底下直发抖。“去,一定得上去,为了以后同学们能对我另眼相看,我一定要竞选到这劳动委员。……可是……”唐明深深地咽了口口水,头低得快贴到桌上了。“李华一下来,我就上去……”他小声说道。
2、小练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辛苦,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感受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2、难点:理解并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情感这种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抓关键词,梳理文章内容
二、教材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单元“过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用真情的朗读去感悟品味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父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父亲做冰灯的辛苦,感受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2、理解并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情感这种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冰灯教案及作业题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理解父母的心情。
重点难点围绕“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这个中心问题学习,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2读准“答、应、笼”的字音。
教学课时两课时冰灯􀀋在我们乡下,孩子们过年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那是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第一部分:乡下孩子们过年的习俗。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五,我去东山坡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过年灯笼给我看。
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①为什么具体介绍灯笼的形状和外观?]灯笼是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来的。
[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我”羡慕大军的父亲为他买的玻璃灯笼。
􀀍回家我就找父亲要灯笼。
[③一个“就”字表现了什么?]我说,不要纸糊的,要透亮的。
[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我知道,父亲没有钱买高级的玻璃灯笼,我希望他能够给我做一个。
[⑤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段导读:“我”希望父亲给“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
􀀎父亲答应了。
[⑥短短五个字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感情?]第二部分:父亲答应为“我”做一盏透明的灯笼。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父亲在一边忙着什么。
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❶一块冰。
[⑦这些描写对表现父亲有什么作用?]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⑧这个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为“我”做冰灯。
􀀐我问:“爹,你在干啥?”􀀑父亲把头扭过来,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废玻璃,我昨天冻了一块冰,正给你做冰灯呢。
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
”[句导读:父亲不顾寒冷给“我”做冰灯,他自己不休息,却要“我”多睡一会儿,语言不多,但透露出父亲对“我”的关爱。
]说完,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
[⑨“用力”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再也睡不着了。
[⑩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
[这些描写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我”掀开被子,让父亲来暖暖手。
􀀓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
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段导读:父亲怕“我”着凉,赶快帮“我”盖好被子,并解释说自己不冷。
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
[这两句话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段导读:“我”后悔让父亲为“我”做透亮的灯笼。
第三部分:“我”看到父亲大年三十早晨为“我”做冰灯那么辛苦,心里十分后悔。
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这句有什么含意?]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连大军也有点羡慕我。
[句导读:同伴们特别是大军的羡慕,从侧面体现出冰灯的特别。
]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
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它”指代什么?] 第四部分:“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虽然后来化了,但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卡片、冰灯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出示各种冰灯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学生甲:冰灯真美丽。
学生乙:冰灯的形状各不相同。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父亲为孩子制作冰灯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出自然段。
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生读书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检查读音情况。
纠正读音。
撩:应读“liā”。
磨:多音字。
在“打磨”中读“ó”。
自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重点提示以下生字字形。
笼:上下结构。
上面是“”,下面是“龙”。
按:左右结构。
左边是“扌”,右边是“安”。
碰:左右结构。
左边是“石”,右边是“”。
用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其他生字。
沙—吵极—级扩词练习。
级:级别年级班级等级续:陆续继续接续连续理解词语的意思。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
走街串巷:大街小巷到处走。
三理清课文的线索再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如何分段。
2集中交流。
第一段:乡下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就是提着灯笼走街串巷。
第二段:“我”看见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就让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
第三段:父亲在大年三十的早上给“我”做冰灯。
第四段:这一年,“我”的灯笼最特别。
它虽化了,但从此留在“我”心里。
四巩固练习选择喜欢的段落自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教学《冰灯》时,主要以读为主,通过齐读、引读、指名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学生的感悟来自于其品读文字的真实内心体验,紧扣文本,多途径引领学生积极地和文本对话。
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词语、句子进行品读,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词语,抓具体句子。
如对“习俗”一词采用拆字法进行理解,对“打磨”一词采用动作表演方式进行理解,“称赞”一词采用近义词辨析的方式进行理解。
读儿歌,再结合生活实际,改写成一篇短文。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了真热闹。
前街打鼓放鞭炮,孩子拍手哈哈笑;后街跳舞踩高跷,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高,感谢党的好领导!2给生字组词,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
赞小明写了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山河壮丽。
悔小红很后悔惹妈妈生气。
适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冰灯图片。
一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
学生乙:“我”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2出示句子,填空。
灯笼真漂亮,灯罩是,用拼成,上面还画了些。
“我”看到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心理活动是什么?学生试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三段围绕“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这个中心问题,自读自学。
2把自己学习的情况和小组同学交流。
3集中汇报。
学生甲:从“大年三十的早上”“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可以知道父亲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冰灯了。
学生乙:从“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和“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可以知道父亲为了做冰灯,手被冻得很凉。
学生丙:从“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和“继续用力磨了起来”,可以知道父亲做冰灯很费劲。
学生丁:正是由于体会到父亲做灯这么不容易,所以“我”后悔真不应该提出这个要求。
4把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读一读,要求读出“我”心疼父亲、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的感情。
选择你喜欢的一些语句,读给同桌听。
同桌互相评议。
小组推荐或自荐,给大家汇报读。
三学习第四段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发散思维:想象“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学生甲:“我”觉得“我”的冰灯比大军的玻璃灯还棒,小朋友们都称赞、羡慕“我”的灯,“我”提着它十分骄傲。
学生乙:“我”想到父亲做冰灯十分不容易,“我”心里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之情。
以至于灯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
3指导读出感情。
四总结全文学习完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甲:我感到了父亲对“我”的那份深沉的爱。
学生乙:我想我们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太多了,我们也应该爱自己的父母。
2教师总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应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教学时,教师主要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如教学把握人物的动作描写时,让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找出描写父亲做冰灯过程中的动作,然后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来揣摩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
在学习父亲做冰灯这一段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父亲在打磨这块冰时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问题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用双手长时间地打磨这块冰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
这么艰辛的工作父亲仍然去做,学生由此感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体会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在教学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
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飞机起飞前,要经过仔细检查,半点儿也马虎不得。
—李明手拿乒乓球拍,一点儿也不慌张,我也沉着应战。
—这个地方太危险,快迈上安全的岸边。
—2你最想和父母说些什么?写下来。
冰灯冰灯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
因为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
传说很早以前,冬季的每天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冰做成的灯笼。
这便是最早的冰灯。
2哈尔滨的冰灯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
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
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
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来形容这“万人空巷,盛极一时”的今古奇观:“灯节,灯节,玉树冰灯明月。
人山人海兴浓,园北园南烛红。
红烛,红烛,普照万民同乐。
”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是黑龙江人的骄傲。
从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艺术日趋成熟,它的影响和成就早已使其驰名世界,风靡海内外。
1985年,勤劳智慧的冰城人民进一步挖掘冰雪热能,开发冰雪资源,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把让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给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
以后每年的1月5日,便成为哈尔滨人民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节日,北方人改变了足不出户的“猫冬”习惯,开始参加各种冰雪活动。
哈尔滨之冬不再寂寞,哈尔滨的冬天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