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PPT课件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PPT课件
他的突出贡献就是将教育理论 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试图 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深化了教育 学研究的内容。
.
2
二、教育思想简介
❖ 1、赫尔巴特反对夸美纽斯的“儿童 的自然成长论”,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把
教师摆到儿童心灵塑造者的位置。 ❖ 2、提出了统觉概念:
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 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我们内省了解 的,只是一些感觉、愿望和观念。心 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 种种统觉。
(1)预备:复习旧课,解释新词,熟悉课文; (2)提示:说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3)联想:通过新旧词语的比较,建立知识的联系; (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 (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
8
谢谢观赏!.ຫໍສະໝຸດ 9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 一、赫尔巴特简介 ❖ 二、教育思想简介 ❖ 三、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 四、赫尔巴特教学模式运用及其发展
.
1
一、赫尔巴特简介
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19世 纪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 也是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的重要代表 之一,有“教育学之父”的称谓。代 表作是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
.
6
系统:即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性结论,使所学知 识系统化;教师应采用综合的教学法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与 课程的内容和目的相联系,获得新的结论。
方法: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使学生掌握技巧,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采用练习法指导学生将知识 付诸实践。
.
7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被他的追随者德国的莱茵(1847--1929) 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之美誉。 代表作《普通 教育学》。
二、理论形成的大背景
• 从广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是欧 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
ted wi的th A客sp观os要e.S求lEidv互easl相ufaotr作io.Nn用EoTn的l3y..必5 C然lie结nt 果Pro。file 5.2 • 从C教op育yrig思ht想20生04成-20的11逻As辑po看se :Pty教Lt育d. 思 想和本省又是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
一、生平及经历
(1776—1841)
Evaluati德on国o著n名ly.教育家、心理学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家.N、E哲T学3.家5 ,Cl科ie学nt教P育ro学file 5.2
Copyright 2004-20的享11奠有A基“sp人科o,学se在教P教育ty育学L学之td史父. 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经历 思想形成与发展 Ev思alu想a的tio理n o论n基ly.础 ted with Aspose.Slides教f育or目.N的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教4育-20性11教A学sp原o则se Pty Ltd.
道德教育
• 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一)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
经验Ev和al兴ua趣ti相on一o致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经yr验igh和t兴20趣0的4-关20系11:A兴s趣po存se在P与ty经L验td之. 中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德Sl教ide育s f的or基.N本ET途3.径5 Client Profile 5.2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三)道德教育
1、训育
(1)概念
根据赫尔巴特的见解,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 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主要是关于道德教 育方法的主张。
(2)阶段 道德判断: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起点 道德热情: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 道德决定: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理解 道德自制:对自我的认识
(2)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 兴趣本身存在于经验之中 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个体对观念加 以体验的过程
2、根据兴趣分类划分课程内容 (1)经验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的兴趣:文学、绘画
(3)统觉:即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 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 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 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即统觉团。
二、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
1、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
(2)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神学
(二)统觉与课程
1、统觉理论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
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 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 不熟悉的材料。

理论基础 德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观
1、特征
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指
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

第九讲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九讲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形成“赫尔巴特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传到美国、欧洲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 末传到我国。
过分强调教师、书本的作用,并把他的教 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 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五、《普通教育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 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 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 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 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 整体来考虑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教学重点】:教育学思想 【教学难点】: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赫尔巴特的管理论、教学论和训育思想 基本概念:统觉 教育性教学 教学四阶段
论 《普通教育学》
图1:赫尔巴特 (J.F.Herbart,1776~1841)
欲望、习惯于纪律、培养责任心)
训育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使学生铭记体谅 同伴的态度,可以使学生小心谨慎(限制 冒失的尝试,习惯于监督等)
4、训育的阶段和方法
(1)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 定、道德自制
(2)方法: 陶冶 、压制、强迫和惩罚, 赞许、教育者作为榜样、有益于健康的生 活制度
推荐书目
的互相关系; 仁慈: 个人意志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关系; 正义: 如果与他人发生实际冲突; 公平: 善或恶的后果。
兴趣
“假如在单个人身上没有多样性、哲学和 道德品格的统一,那么他始终是一个有缺 陷的人。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 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

3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兴趣的分类
兴趣
认识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科学、物理、化学、 地理等学科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等学科
审美的兴趣:图画、唱歌、文学等兴趣
同情的兴趣:本国语、外国语等学科 社会的兴趣:政治、公民、历史、法律等
学科 宗教的兴趣:神学
兴趣的四阶段论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 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专心”和“审思”的矛盾 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 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而又影响深远的“四段教学法”。
1 清楚
二兴、趣兴的趣的四四阶阶段段论论
联想 2
联想就是通过师生谈话将新旧知识联系起 来。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 学习的新观念与头脑中固有的旧观念联系起来。 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 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 键入描述文字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张采用分析教学的方式来 分解各种个别的现象,以从混乱的、无关的东 盾的心理活动。“专心”和“审思”的矛盾 西中提炼出普遍的、“类属”的东西。此时, 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 由于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 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 来,所以会在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期待”的状 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而又影响深远的“四 况。教师可采用谈话和提问题的具体方法进行 段教学法”。 教学,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提出了多方面兴趣 的概念以及教学必 须培植多方面兴趣 的要求。
提出了教学四阶段 的理论。把人的一 切心理活动都归结 为观念的运动。

[课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

[课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


1.相关原则(correlation)——学校不同课程 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集中原则(concentration)——在学校的所 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 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历史和文学为中心学科,把自然科学作 为次要学科)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教学理论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起着价 值规范作用。
内心自由
五种道德观念
完善
仁慈育目的的确认方法手段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研究。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
主体能动性思想
相关思想
牛顿力学 化学 意识元素
二、局限
1、其核心课程体系把古典语、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放在 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对自然学科的重视不够。 2、一方面是科学的启蒙教育,一方面是宗教的蒙昧教(将 宗教列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种既进步又保守的 现象,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 3、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过于注重教师和 书本的作用;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要求 行动
评价
一、贡献
1、以实践哲学(伦理学)为基础,根据二类六种的兴趣分 类提构建了囊括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较为严密课程体系, 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教养。 2、提出了课程的安排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3、强调“平衡的多方面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对于当前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兴趣的多方面性, 与“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4、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似的人 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其成为一门真正 独立的学科。

中外教育史PPT课件

中外教育史PPT课件

.
27
.
28
二、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 1、明确大学的宗旨,扭转校风
大学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方针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体制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
29
▪ 1 .突出文理学科,改变“轻学重术”的 思想
▪ 2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 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 乐业”;
▪ 4、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
▪ 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 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等;
▪ 6、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
.
41
▪ 陈鹤琴(18921982):
▪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理论的开创者。创办 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 稚园(南京鼓楼幼稚 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 志着“活教育”理论 的形成。
梁漱溟1920年任教于北大时留影
.
39
▪ 4、黄炎培(18781965):
▪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 义教育家,近代职业 教育的创始人。
黄炎培(1878—1965)
.
40
▪ 1、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 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等;
▪ 2、职业教育的地位:它在学校教育制度中的地位 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
.
16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1、自然教育目的 ▪ 2、自然教育内容 ▪ 2、自然教育原则 ▪ 3、自然教育方法
.
17
.
18
维腾贝格的. 卢梭纪念馆

赫尔巴特思想课件.pptx

赫尔巴特思想课件.pptx
构成的。
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 本的要素
Hale Waihona Puke 二部分教育性教学原则道德教育如果没有 进行教学,就是一 种失去了手段的目 的
教学是教育 的基本途径
教学
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
教育是教学 的最高目的
教学如果没有进 行道德教育,只 是一种没有目的 的手段
第三部分
教学阶段理论
教学阶段理论 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自然、地理 经验
数学、逻辑
宗教
课程体系
文学、绘画
历史、政治
同情 语言
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机制 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 生联系的过程
教育性教学原理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
教学阶段理论 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 设计课程的类型和科目
归纳总结
你学会了吗?
讲授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把新旧知 识对比或联系起来——通过练习或思考巩 固重难点
为什么这一教学程序能行之有效呢?是 由谁提出的呢?
赫尔巴特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 理学家、哲学家, 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
目 录
01 理论基础
02 教育性教学原则
03 教学阶段理论
04 课程体系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 教育学
教育目的论 教育方法论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伦理学
心理学 (观念 心理学)
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
内心 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 公平
统觉是新观念被旧观念所 同化和吸收的过程
观念的形成和运动,是教学 活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8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PPT课件
9
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 和心理学。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和障碍。
•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起着价值规 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 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 手段。
• 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注意是观念的一种活动, 它有助于观念的构建。而兴趣则是包含注意在 内的内涵更为丰富的观念,是指学生心理、观 念的积极广泛的运动,以及对事物产生的高度 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内部心理状态。
• 兴趣是内心的主动意向,兴趣只有变成欲望或 意愿,内心的主动才会变为外表的主动。兴趣 能激起人们的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继而过渡 到欲望或意愿。
PPT课件
18
•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一个将教育和教学统 一在一起的教育理论。
• 教育性教学的主要观念包括:(1)教学和教 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 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3)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 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4)对于教 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 智力活动。
• 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在哥尼斯堡 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1837年,著 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1 841年因中 风逝于德国哥廷根。被世人公认为“现代 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PPT课件
4
赫尔巴特的童年
• 他有着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祖父是医生,父亲 先是律师,,母亲是一位美丽聪慧而且具有深厚 文学修养的妇人。赫尔巴特是独生子,家庭温暖, 使他感到无比幸福;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 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
•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学生 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 入意识领域,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 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这一过程就 是“统觉”。
PPT课件
13
新知识
统觉过程
已有的知识 经验
兴趣、 注意
统觉团
PPT课件
14
• 赫尔巴特指出,“统觉,或内在感觉,只有在 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发生。”所谓统觉的条件, 主要是指注意和兴趣
PPT课件
17
2.教育性教学原则
• 教育既然是道德 的养成为最高目的,那么,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有效地达到这种目的呢? 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 教育性教学原则。
•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 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 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 用他的话说就是“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小组成员:
PPT课件
1
(一)生平简介 (二)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教育思想
1、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 3、课程理论 4、教学理论
(四)评价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 (一)生平简介
•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 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 育家。
PPT课件
16
• “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的 最为基本的目的。
• 赫尔巴特指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 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 的。”“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 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 必要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 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PPT课件
10
• 1.赫尔巴特的伦理学
• 赫尔巴特的伦理学说基本内容之一,是提供了 五种道德观念即:
•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 够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 人们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 在他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 督促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 起研究希腊文。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 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PPT课件
5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
• 第一阶段:伯尔尼——不莱梅时期(l7971802年)1797-1799年,赫尔巴特三个孩(年 龄分8岁、10和14岁)的家庭教师,在两年左 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 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 源。
PPT课件
15
二、道德教育理论
• 1.教育的目的
•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可 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 “可能的目的”是指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 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 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即发展人的 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 的发展。正因如此,赫尔巴特把兴趣的多 方面性成为“教育目的的第一部分。”
•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 罚。
PPT课件
11
•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 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他指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 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思 想群活动的结果。”
PPT课件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赫尔巴特心理学
• 赫尔巴特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 理学问题。
•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提出了其“科学教育 学”的基本学说。。
PPT课件
7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 1809-1833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柯尼斯 堡大学哲学教授。
• 在这24年中,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 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心理学的成 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 授纲要》问世。
PPT课件
19
3.道德教育——训育
• 在此期间,赫尔巴特亲自参观了裴斯泰洛奇在 布格多夫的教育实验,直接接受了裴斯泰洛奇 教育思想的影响。
• 1800-1802年,赫尔巴特在不莱梅主要从事裴 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PPT课件
6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 -1809年)
• 1802年10月赫尔巴特开始在哥廷根大学任 教。在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先后写出了多部 著作,其中《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 教育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