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纪章部分作品
黑川纪章

日本食品本社工场
建造地点:日本山形县 特点 :细胞单元 支柱顶端
大 阪 国 际 博 览 会 东 芝 【 H 】 馆
大阪国际博览会宝美馆
东京中银舱体楼
大阪索尼公司大楼
探索阶段:走向共生
• 背景:
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 国际建筑界的背景;
• 特点:
探索日本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连接点; 寻找东方日本空间的特质和本性; 提出道的空间;利休灰理论;模糊性;中间领域;
……
1934 出生于名古屋的一 个建筑师之家; (早年曾在一所佛学校就 读。) 1957 毕业于京都大学建 筑系,随后东京大学丹下 健三的研究所工作; 1959 东京大学建筑系硕 士课程毕业; 1961 独立开设黑川纪章 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 1964 获东京大学建筑学 博士学位
家传
1934年,黑川出生在一个建 筑师之家。他的父亲黑川已喜 从1946年就在名古屋开设建 筑事务所,属于当地的第二代 元老。黑川自幼就从父亲那受 到作为一名建筑师的严格训练, 他回忆说:“建筑家首先必须 画图。黏土在手里不能是自由 的形状,一跟线条必须被漂亮 的画出来。这些是我还是孩子 的时候就受到的训练。”
现代工业社会非 常注重物的因素。 玛丽莲.梦露代 表了工业社会形 体美的审美观, 相反,格蕾塔. 嘉宝则表现了一 种男女不分的特 性,超越了性别 二歧的观点。
脱氧核糖核酸 的双螺旋体结 构。
黑川创作道路两个阶段:
• 70年代初以前可以说是 “新陈代谢”或舱体的时 代,着重于探讨未来的城 市以及一系列舱体建筑的 创作 • 7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了 向传统的回归,可以称为 “利休灰”或中间体的时 代
家 具
思
想 规 与理 论 划
实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ya)的“灰空间”与“共生哲学”的理论文献来源:《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1982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末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是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黑川纪章

• 此后,黑川纪章开始思考将技术的方法与 富有哲理的思想联系起来。他觉得将日本 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条颇有前途的 路子。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 久的”及“改变的需要”之接受力,将不 同文化及意念整合为一种共生的关系,在 相反的元素之间提供一种中介性空间。黑 川纪章后来的大多数作品都包含了这些特 征。
• 主要作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古屋市 美术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奈良市照相美 术馆、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店/博物馆、
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等。曾荣获高村光 太郎奖(1965年)、每日艺术奖(1978年)、日 本建筑学会奖(1990年)、日本艺术院奖 (1992年)、法国建筑学院金牌奖、理查德_ 诺伊特拉奖<美国>(1988年)、法国艺术文 化勋章(1989年)。
名古学博物馆
•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 “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 思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
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
• 近来黑川纪章将其共生思想概括成几个基 本组成部分: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 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与外的 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 连续。他试图以共生思想来改变西方中心 和理性主义,并表达出自己根植于日本文 化的意愿。黑川将所有的建筑元素都看作 是相互间能够产生意义和气氛的词汇或符 号。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简介
• 黑川纪章,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 黑川纪章,建筑师,1934年出生于名古屋,毕业
于京都大学建筑系,之后又在东京大学结束博士 研究生课程后成立了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 所。系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 师协会名誉会员。 主要著作:《城市设计》、 《流动人口》、《建筑论I、II》、《共生思想》、 《移动的时代》、《建筑之特》、《黑川纪章笔 记》。
黑川纪章

主要作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古屋市美术馆、广岛现 代美术馆、奈良市照相美术馆、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店 /博物馆、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等。 曾荣获高村光太郎奖(1965年)、每日艺术奖(1978年)、日 本建筑学会奖(1990年)、日本艺术院奖(1992年)、法国建 筑学院金牌奖、理查德诺伊特拉奖<美国>(1988年)、法国 艺术文化勋章(1989年)。大阪国家人种学博物馆,福冈现 代艺术博物馆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 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 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 遗憾2007年去世
名 古 屋 市 美 术 馆
1988,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美术馆
名古屋市美术馆
广岛现代美术馆
1981,广岛市
福冈银行本店 1975,福冈银行本店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 “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 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 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 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在此 基础上又提出了“变形”的概念和“点式刺激法”。他预言 未来的建筑将以“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 他所谓的“结构”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 的大阪国际博览会上,黑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将建 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表现出来了。为此他被视为建筑 界的前卫人物。
新陈代谢&郑东新区
1972年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舱体楼再次引起轰动。 这幢鸟巢式的建筑几乎成了他的商标。它的新陈代 谢的解决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建造永久性的结构, 然后插入居住舱体。后者可以随时更换。黑川纪章 用140个6面舱体悬挂在两个混凝土筒体上,组成不 对称的、中分式楼。在仔细琢磨的小房间里,配有 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计算机和浴厕,没有一 寸多余的空间。这些可以搬动的舱体虽然以后并没 有再挂到别处,但是黑川纪章对建筑的理解却产生 了飞跃。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每个舱下面有两个托架支 撑着,而上面仅由两个螺 丝固定。每个舱的内部装 修力求新颖奇特,墙、床、 天花板集成一体化,屋内 的墙角为圆角。 这座大楼以当代建筑学的 “新陈代谢”思想为背景, 是“新陈代谢主义”的一种 图解。虽然普遍适用性不 高,但是它的确标志着那 一时期的先进技术,同时 更像是都市中心的一个孤 傲的纪念碑。
外露的大圆筒和混凝土的 粗糙质感、楼板和圆筒交 接处的梁头,愈加强调了 这幢建筑物的结构,暗示 着它讲来的成长。山梨县 文化会馆建成后就进行过 扩建,从而建筑自身就构 成一个随时间推移而不断 解决其成长和变化的立体 交往空间。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 屋市,1957年毕业于 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 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 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 研究室工作,1959年 获硕士学位,1960年 参加“新陈代谢”组织, 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1山梨县文化会馆 ——丹下健三 2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下健三
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 筑师。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 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 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 (1966)静冈新闻广播东京 支社(1966)等。
在向现实的挑战中,我们必须 准备要为一个正在来临的时代 而斗争,这个时代必须以新型 的工业革命为特征,……,在 不久的将来,第二次工业技术 革命(即信息革命)将改变整 个社会 ——丹下健三
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1966)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 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新 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 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 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 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 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 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 或减少。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c82c70ddccda38376baffe.png)
c芬兰1、阿尔瓦·阿尔托(1)建筑观:①地方化和人情化②人性、自然和自由造型③在人道主义和威武主义之间(为人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创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2)作品:①白色时期(1924-1944)——现代主义时期外形简洁,功能合理,白色基调,偶然有大胆色彩利用帕米欧肺病疗养院(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维堡图书馆(光、声的室内设计,处处为使用者考虑)玛丽亚别墅(与芬兰地方相结合的转型时期的代表作;白色基础上加直条木材饰面、空间更加灵活;用地面色彩、材质来进行内部空间的限定、平面限定;金属材料通过藤蔓植物进行柔化以适应人的心理)②红色时期(塞尚)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对比,空间复杂,地形利用,自由变化的造型,红砖砌筑MIT(麻省理工)贝克大楼(争取好的朝向;红砖砌筑)珊娜特塞罗镇中心赫尔辛基爱乐音乐厅③第二白色时期空间变化非常多,流动感,波形面卡雷住宅沃克塞涅斯卡教堂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3)评价:多才多艺,有民族气节的建筑师、规划师,温和的修正了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民族化、人情化大师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耶鲁大学冰球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美国驻伦敦大使馆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德国1、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2、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自宅德意志制造联盟克隆展览会办公楼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57年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楼何塞·昆西社区学校3、李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4、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5、梅耶:耶那市立剧场(与格罗皮乌斯合作)法古斯工厂(与格罗皮乌斯合作)6、密斯·范·德·罗: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克朗楼(伊利诺工学院)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公寓李伯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柏林国家美术馆新官西格拉姆大厦图根德哈特住宅7、夏隆:(表现主义倾向,德国有机建筑,讲求功能、技术、经济、形式自由)柏林爱乐音乐厅罗米欧与朱丽叶公寓8、辛克尔:柏林老博物馆柏林宫廷剧院柏林百货商店9、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0、奥托:(钢结构或悬索式蓬蔽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11、贝尔拉格: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2、 R. 库哈斯:达尔哈瓦住宅CCTV大楼海牙国力舞剧院13、范·艾克:埃姆斯特丹儿童之家日本1、丹下健三:(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功能创造出新语汇)广岛和平中心东京都新厅舍山梨文化会馆东京代代木国力室内综合竞技场香川县厅舍仓敷市厅舍神奈川户冢高尔夫会所九州宫崎高尔夫俱乐部2、安藤忠雄:(纯粹性、复杂的象征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住吉的长屋光之教堂风之教堂水之教堂3、矶崎新:(早期:雕塑感外形,简明构成,粗犷的混凝土表面,夸张的构架表现日本传统结构的风貌)日本筑波中心广场空间城市方案筑波城市政中心大厦4、前川国男:(粗野主义)晴海公寓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纪念会馆5、桢文彦:(新陈代谢派,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待建筑创作,重视城市空间,提出了“建造形”和“场的形成”理论)东京螺旋体大厦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体育馆6、黑川纪章:(新陈代谢派,舱体建筑,共生理论,灰空间,灰文化)东京中银仓体大楼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瑞士1、博塔:(新理性主义,用符号较多,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戈塔尔多银行圣·维塔莱河旁的住宅2、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多米那斯酿酒厂慕尼黑、戈兹美术馆鲁丁住宅沃尔夫信号楼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鸟巢”3、祖母托:布列根兹美术馆瓦尔斯镇的温泉浴场意大利1、伦佐·皮亚诺: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罗杰斯)芝柏文化中心马洛卡岛工业园新技术中心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候机楼2、理查德·罗杰斯:[英国籍意大利裔](高技派)英国4频道电视台总部欧洲人权法庭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伦敦劳埃德大厦3、 A·罗西:(主张新古典主义及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属于新理性主义者)博尼芳丹博物馆威尼斯世界剧场格拉拉公寓圣·卡塔多公墓水上剧场《城市建筑》4、内尔维:(建筑形式与结构完美结合,没有虚假装饰,用结构作为装饰的表现,钢筋混凝土技术纯熟)罗马小体育宫米兰皮瑞利大厦(&旁蒂)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会议厅5、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走向有机建筑》法国1、部雷:大都市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2、拉布鲁斯特:巴黎国立图书馆圣日内维夫图书馆3、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尼迈耶)朗香教堂巴黎瑞士学生宿舍萨伏伊别墅300万人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巴黎市中心区改建规划巴西利亚新城规划《走向新建筑》《新精神》4、列杜:巴黎勒·桑戴关卡巴黎维莱特关卡农村公安队宿舍5、让·努维尔: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无止境大厦方案6、贝瑞: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庞泰路车库埃斯德尔服装厂7、屈米:(解构主义)拉维莱特公园西班牙1、卡拉特拉瓦:埃拉米诺大桥萨特拉斯车站2、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3、塞尔特:加泰罗尼亚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丹麦伍重:(象征主义+乡土风格)悉尼歌剧院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印度柯里亚:(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到建筑中,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几何形体+地方材料)甘地纪念馆斋普尔市博物馆干城章嘉公寓低收入家庭试点住宅国家工艺美术馆奥地利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2、路斯:斯坦纳住宅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1、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2、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美国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森威利茨住宅《不可救药的城市》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1、福斯特:(高技派)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大楼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柏林国会大厦改建信托控股公司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巴塞罗那通讯塔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2、哈迪德:东京札幌餐厅维特拉消防站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4、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3、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兰根姆住宅(&戈文)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4、魏布:红屋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另外,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西尔斯大厦上海金茂大厦高层建筑的发展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①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不得不向高度发展②战地面积小而建筑面积多,有利绿化③城市用地紧凑,道路、管网集中,省投资④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建筑内便于联系,群体布置高低相间,丰富城市面貌⑤广告效果,垄断资本家竞建高楼,显示实力⑥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科技提供条件2、高层建筑的发展1)19c20s——20c20s①“芝加哥学派”30~50层,钢结构、办公楼、复古外形(模仿哥特教堂的设计手)②1913年,沃尔沃斯大厦(纽约)——C·吉尔勃特(哥特复兴)2)20c30s——40s①美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钢框架结构,办公楼;钢结构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外形为简化哥特式②帝国大厦(纽约)1931年,102层,380M,S.L.H事务所③克莱斯勒大厦④洛克菲勒中心 1930~1939年,R.胡德等3)20c50s~70s 第二个黄金时期高度增加,结构方式多样,现代主义外形,空间开始走向丰富①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厦哈里森钢结构,板式②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1973年,110层,435M;雅马萨奇;外柱承重,核心为电梯位置,哥特式尖券语汇,雅典主义③西尔斯大厦 110层,443M;SOM;束筒结构,建筑整体外形逐渐上收,既在造型上有变化,又有利于减小风力影响④利华大厦世界上第一个全玻璃幕墙高层;SOM⑤芝加哥汉考克大厦架结构,SOM⑥西格拉姆大厦密斯⑦ Boston汉考克大厦贝聿铭⑧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 V.勒维尔&J.帕尔金⑨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1926年,目前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高楼4)20c80s——90s 建筑形式多元化,综合体建筑,内部装饰华丽①AT&T大楼 1983年 P.约翰逊②休斯顿共和银行5)20c90s~①智能化具有自觉的调节型和适应性②生态化第一座生态化建筑,法兰克福银行,福斯特IBM办公楼杨经文(马来)梅纳拉商厦杨经文③形式多样化i.新折衷主义:对历史题材借鉴上不是模仿,探索现代材料与传统之间的融合费城自由塔,特莱斯克大厦ii.新现代主义:具有现代感的国际主义纽约花旗银行,香港中国银行iii.新地方主义东京都新厅舍丹下健三西方哥特式+日本江户式上海金茂大厦 SOM+上海设计院“密檐塔”④高技术香港汇丰银行劳埃德大厦罗杰斯SONY大厦(日本)黑川纪章⑤高度增加吉隆坡双塔 452M 西萨·佩里上海金茂大厦 420M西方当代建筑趋势当代西方建筑呈现出分裂状态的多元化趋势,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共性的基础,他们观点可能相近,也可能相背。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摘要: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日本传统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抽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文中介绍了黑川纪章的作品及其思想,阐述了他继承传统文化的四种方法。
由于他深入研究了日本传统文化,创造了富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建筑,所以他的探索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继承;方法1 日本建筑文化众所周知,日本建筑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但在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坚持着本民族的特质,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建筑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可分为神社建筑、皇家建筑、茶室建筑和庭园建筑。
神社建筑中的鸟居设于神路的入口,用来标志神社神域的门,以此来获得空间感。
它在形态和空间意向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之处,但它却不同于牌坊的建筑形式。
鸟居简化了牌坊的构件,只剩下了两颗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简朴之至。
伊势神宫是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它保持了材料和结构本身至纯的要素。
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要素做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草葺屋顶,没有天花,屋檐、屋脊无起翘,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了一切违背纯粹性的装饰物,完整的体现了日本古代的建筑美:简洁、朴素、调和的自然性格。
即使是皇宫建筑,这种崇尚自然、简洁的特性也展现无遗。
它不似中国皇家建筑的奢华高大庄严,更多的是简素、轻巧、自然。
如日本皇家建筑桂离宫内的御幸门。
它是竹编的、不高的建筑,与之相连的是一道竹篱笆。
而园内建筑都矮小精巧,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型屋顶,白墙白格子门,摈弃了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
它既表现出了皇家的尊贵清雅又发扬了日本传统建筑简素的特质。
从这些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日本建筑虽继承了中国建筑的技术,但在用材、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
它的简洁、质朴、自然的特点反映了日本人在审美、心理上的特质。
日本建筑也受到本土宗教原始神道教的影响,它以“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为根本思想,并由这种思想孕育出了本土原初的色彩观和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色、简素的色”的色彩观和“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以及“以诚为本”的思想,成为日本文化的萌芽,并逐渐形成了以“真实”为基础的“物哀”的审美精神。
黑川纪章—广岛现代美术馆

坐落于公园之内的该建筑,给 公园增添了一丝艺术气息。建筑师 依据地形条件,设计了马蹄形的平 面构造,而为了保证街景的完整, 则要求该建筑要低于其周围的树木, 因而美术馆的60%埋在了地下,设 计师设计了多处使公园与建筑融为 一体的半室外空间。在建筑的中间, 设计师巧妙构思,设计了一个圆形 带廓式的入口,而展览线路安排也 以此为起点,分别向两侧展开,设 计了宛如“8”字形的参观线路,使地 上与地下连在了一起。 从平面上看,整个建筑犹如一 个马蹄形,却又带有现代科技般的 线条。中间以一个圆形空间连接着 两个相似的蹄型体块。在这个中庭 设计中,黑川充分的运用了他“共 生”的思想,圆形像原子弹的蘑菇 云,同时又像飞碟,运用抽象的符 号来寄托黑川对广岛历史的思考。 历史的印记深深的烙印其中
我们要思考,共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要思考,黑川是怎样我阐述共生的。 我们要思考,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在我认为,我们不能只是看着建筑的形态 来发现美的法则,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建筑 的思想,建筑家的意识形态是会保留在建 筑的。一个建筑没有思想深度,他只是一 个“机器”,只有有了思想才能展现他的 魅力。
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予同等价 值 对于广岛美术馆来说,它以一个 圆形空间来组织这个建筑的其他 要素,形成了一个核心区域。而 这个核心区域只是一个“灰空间” 也就是所谓的“过渡空间”在功 能上并无重要作用。但同时,这 个空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可缺失,否则就失去了建筑整 体的感觉。 赋予单一空间以重要价值,空间 和空间的渗透,同样是共生的思 想。
是的勒理“铃论 共“的为诸木、 生生“本行大三黑 思命子,无拙浦川 想结整同常的梅纪 上构体时”“园章 升”结又、即的以 为和构汲“非“日 一庞”取万理反本 种帝、西事论观传 哲的法方皆”合统 学“国哲空和一文 理多哲学”大”化 论价学家等乘辩的 。哲家凯东佛证唯 学勒斯方教思意 ”泽特哲的想识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川纪章部分作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建筑大师作品(黑川纪章篇) 】
导读:欧洲建筑理论家在从世界建筑潮流发展的角度看亚洲建筑时,总是将日本建筑界
与中国建筑界加以比较,并认为中国建筑界也应该像日本建筑界一样来一次对世界有影响的“新陈代谢”运动;未尽其然,中国建筑也正在影响着世界...
日本以丹下健三为首,黑川纪章、矶崎新为干将的“新陈代谢”运动,可以说是日本经济腾飞带动社会地位上进及亚洲在世界行为的显露。
此期间,黑川纪章的东京仓体楼项目,不仅为这种进化的理论做出实践的系数上的尝试,也成为年轻建筑学子收藏与追捧的楷模,以感性生活为精神主导的亚洲也有了理性的、领先世界现代建筑运动的光辉作品,那真是一段令一代青年建筑师一再重温的激动人心的时代!
灰空间的福冈银行也为当时“新陈代谢”运动必然的向文化深度发证的领悟表达。
其随后的共生理论及一系列博物馆美术馆项目相继落成已经为他的国际化知名度与国际化实践
广开延展与大步进军铺垫。
日本经济实力下的全球化眼光,例行的每每邀请国际建筑新潮的讲学做代表作,及国际化的大赛频繁,各思潮总要在黑川的作品中有回应,那是国际间的高手对谈话—闲暇但高远。
一个百分之六七十森林覆盖的国度,应该有些许这种境界吧。
国中的后发优势正在进行态,经济强盛,奥运盛会拉动,高尚文化的回潮与提升,创作的高潮似乎来临。
回看黑川纪章在日本的历程及国际化成功经验,系于本土文化思考及哲学高度的追根溯源,及踏踏实实的国际间项目安排—正是创作旺盛之年,但却投
身政治,或令人费解。
是否世界已经帝国制度为本,还是受库哈斯策划欧盟政治挂帅的激励,但这不该是建筑师之途吧。
灰空间其实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建筑表达,亚洲的价值观,和谐的理念也在东西方体系中作出贡献。
太平洋时代的重心移动,继续发扬推动未来东方的思考与实践。
天下哲学以东方伦理,道德规范为本,探讨层次,亲情,和谐自然。
并在审美心理力,意境感动等方面担当起重塑心灵乌托邦的大任。
电脑软件等为标志的信息世界的飞快发展,先锋建筑又面对更复杂化的社会与压力。
曲面,流动,巨大的试图化解重力的悬挑,表皮理论等等,在为经典与对称叫板。
在机会到来时,在转折到来时,黑川纪章没有错过,亚洲没有错过。
新世纪新天下,设计成为创新社会的重要组成,浮夸的社会很需要踏实的思考与努力,奢侈品并不是和谐社会的方向。
品位进行中,建筑,空间,产品,形象,艺术共同为社会充实。
心理学向本来高端发展,如同山与海一样代表永恒。
生命力运动的方向是分化和复化,即多样及水平的提高。
亚洲和谐的自然之道,为我们导航,向往美好幸福生活,和谐宇宙。
来源:深圳建设网
【】【】【复制地址】。